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賀輝 濟南報導
煙臺蘋果全國聞名,眼下正是蘋果收穫的季節,但有的果農卻為蘋果運輸和冷庫儲村犯了難。棲霞市觀裡鎮有多個村的機耕路路況差,導致蘋果運輸過程中容易被磕碰,一公裡的路要走一個小時。而在蓬萊區,建冷庫儲存蘋果的村民則享受不到省裡規定的惠民電價,每年要為此多付出數萬元電費。針對上述問題,煙臺市市長陳飛在電視問政欄目現場承諾,將現場調查、集中解決。
一公裡的機耕路要走一小時 蘋果顛壞根本賣不上價
慕家店村位於棲霞市西南方向,有生產果園一千多畝,村民大多以種植蘋果為生。該村往東的機耕路連接慕家店、大劉家和新莊村,這幾個村莊都是蘋果主產區。這條沒有硬化的機耕路坑窪不平,每年都會被雨水衝毀,運輸蘋果的車輛只能小心翼翼地行駛。
「今年蘋果三塊多四塊多(一斤),擠壓傷的蘋果就做為殘次果,賣一塊來錢兩塊來錢。」村民說,運輸蘋果的路上一旦磕碰,蘋果就只能賤賣。同在觀裡鎮的大山口村,通往東部山區的機耕路同樣坑窪不平,一公裡的路果農從山上往家裡拉一趟蘋果要走一個小時,果農對此苦不堪言:「太顛了,走快了蘋果就全報廢了。」
既然已經影響到了蘋果運輸,為什麼這些道路得不到修繕呢?棲霞市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稱,村裡的路要由村集體自己修。而在觀裡鎮政府,一名工作人員則稱鎮裡缺少資金,「好事不好辦。」
針對這一問題,煙臺市市長陳飛在電視問政欄目現場稱「農民種蘋果不容易,看了以後很心疼」。他坦言,工作中還有薄弱的環節和短板,下一步將儘快到現場調研,不僅要硬化,而且兩邊的排水設施都要修上,還要在全市要普查同類問題,集中解決。
惠民電價村民「撈不著」 冷庫每年多交十幾萬電費
煙臺蘋果一部分進入市場,還有一部分進入冷庫儲存。煙臺市蓬萊區劉家溝鎮的劉洪波開辦了一家冷庫,每年蘋果收穫季節附近的果農們都會把蘋果送到他的冷庫存放。劉洪波說,冷庫最大的支出就是電費,平均每度電要一塊一毛錢。
然而就在今年2月,山東省為支持加快恢復農業生產專門印發了《關於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加快恢復農業生產確保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對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企業在農村建設的保鮮倉儲設施用電,實行農業生產用電價格,每度電五毛四分錢。
對此,村裡的會計稱,「有沒有(政策)我不知道。」而當地供電所則回應稱,疫情期間都是按農業生產用電五毛四收費的,「村裡收了一定的維護費後,不應該加那麼多錢。」
劉洪波作為用電大戶,冷庫一年的用電量大約在十五萬度,算下來每年他要多掏七萬塊錢的電費。同樣沒有享受到電價優惠的,還有位於劉家溝村的另一家冷庫企業。
在電視問政欄目現場,陳飛市長稱村民完全應該享受省裡的電價優惠政策。「國家、省、市出臺的一系列好政策,應該不折不扣的落實到經營業戶當中去,任何一個環節都都不應該擅自給群眾加價,不能給群眾增加負擔。」他承諾要到現場了解這些情況,而且要對一系列惠民政策進行再排查、再落實,沒有享受到這些政策的,會從一月份開始補齊,不能讓業戶有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