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王冠蟲」化石現身 證湯山3億年前為海洋(圖)

2020-12-05 搜狐網

  王冠蟲化石

  藏著十幾種生物的雨花石化石 朱姝 攝

  採自湯山,保存完整的「王冠蟲」、餅乾大小的雨花石上,竟然聚集著十幾種不同種類的化石、連「蛋皮」都完整保存的橢圓形恐龍蛋……18日,在由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和本報共同主辦的「第八屆化石鑑賞大會」上,市民們拿出很多收藏珍品,其中不少連古生物專家都覺得很「難得」。

  3億多年前湯山地區是一片海

  南京市民張先生是「化石鑑賞大會」的「常客」,幾乎年年都會帶「寶貝」來,今年也不例外。「這塊化石來自南京湯山附近的墳頭村,是一次偶然的機會得到的。」張先生剛拿出一塊小石塊,就引起了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許漢奎研究員的注意,立即拿過來鑑定。

  經過許漢奎研究員仔細比對,認為這是一塊距今3億多年的「王冠蟲」化石。「湯山墳頭村保存一個非常重要的地質剖面,我們專業上叫它墳頭組,地質年代是距今3億多年的中志留紀時期。」許漢奎研究員對記者解釋說,之所以叫如此「怪異」的名字,是因為墳頭村靠近陽山碑材,明朝皇帝朱棣統治時期,有上萬個平民在當地開採陽山碑材。因為氣候炎熱,不少人被熱死,大量的屍體被埋葬於此,後來人們就叫這裡是「墳頭村」。「王冠蟲是我們熟知的三葉蟲的一種,是中志留紀時期的標誌。一旦找到王冠蟲,就可以對所屬地層定年。」

  這個蟲子的頭部邊緣有一列突起的小瘤,狀似王冠,故名「王冠蟲」。完整蟲體長3~6cm,頭甲三角形,具三個呈「品」字形排列的半球形突起。「能保存得如此完整很難得,因為不少王冠蟲化石的中間部分容易斷裂。」許漢奎研究員介紹說,「王冠蟲」生活在海洋裡,這也證明3億多年前,湯山地區還是一片海洋。三葉蟲雖然是寒武紀時期的「統治者」,但是到了3億多年前的中志留紀時期已經很少。因為那個時候海洋裡已經出現了它的「天敵」——頭足類生物,現在的章魚就是頭足類動物後代。它們個頭大,對三葉蟲構成嚴重的「威脅」。

  雨花石上分布十幾種生物

  市民徐先生帶來了多年前從清涼山雨花石市場「淘」來了一塊雨花石,這塊餅乾大小的雨花石乍一看並不起眼,上面的花紋甚至還不如之前輝木雨花石精彩。但就是這塊不起眼的小石頭,卻引發了在場古生物專家的關注。

  「經過放大鏡放大,這塊小雨花石上居然分布了至少十種生物。」南京地質古生物所孫衛國研究員指著化石告訴記者,比如珊瑚、苔蘚蟲、有孔蟲、海綿、螺螄等,甚至連螺螄殼的填充物部分,都能找到化石。「這些都是海洋生物,反映了當時海洋裡的生物多樣性。」

  橢圓形恐龍蛋上面還有蛋皮裂紋

  「這個恐龍蛋保存得不錯,觀賞性很高。」市民王先生帶來的恐龍蛋引發了現場的「最高潮」。這個恐龍蛋呈橢圓形,上面還保存著蛋皮裂紋。據他介紹,這個恐龍蛋是他們在江西發現的,當時一共找到了11個,都是呈放射狀排列的。因為覺得有趣,在場的朋友將這11個恐龍蛋分著收藏了。

  「你們將它們分掉了?哎呀,那太可惜了!」許漢奎研究員遺憾地說,不同的恐龍,下的恐龍蛋形態也不一樣,有的是呈放射狀保存,有的是胡亂排列。能找到一窩完整的恐龍蛋非常不容易,如果可以把一窩完整保存,那就有可能知道下蛋的恐龍究竟是哪一種。

  揚子晚報記者 朱姝

history.sohu.com false 中國新聞網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4/05-21/6194472.shtml report 2403 王冠蟲化石藏著十幾種生物的雨花石化石朱姝攝採自湯山,保存完整的「王冠蟲」、餅乾大小的雨花石上,竟然聚集著十幾種不同種類的化石、連「蛋皮」都完整保存的橢圓形恐龍蛋

");}

相關焦點

  • 完整"王冠蟲"化石現身 證湯山3億年前為海洋(圖)
    完整"王冠蟲"化石現身 證湯山3億年前為海洋(圖) 2014-05-21 10:21:20來源:揚子晚報作者:責任編輯:上官雲
  • 南京湯山發現王冠蟲化石 證明3億年前此地是片海
    藏著十幾種生物的雨花石化石 採自湯山,保存完整的「王冠蟲」、餅乾大小的雨花石上,竟然聚集著十幾種不同種類的化石、連「蛋皮」都完整保存的橢圓形恐龍蛋……18日,在由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和本報共同主辦的3億多年前湯山地區是一片海南京市民張先生是「化石鑑賞大會」的「常客」,幾乎年年都會帶「寶貝」來,今年也不例外。「這塊化石來自南京湯山附近的墳頭村,是一次偶然的機會得到的。」張先生剛拿出一塊小石塊,就引起了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許漢奎研究員的注意,立即拿過來鑑定。
  • 5.8億年前「八臂仙母蟲」化石現身貴州(圖)
    5.8億年前「八臂仙母蟲」化石現身貴州(圖) 2008年02月01日 09:25 來源:科技日報 發表評論 (科技日報圖)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所新元古代研究組在貴州江口縣翁會村的一個小山坡上,發現了大約5.8
  • 巴彥淖爾發現距今3.2億年前的珍貴化石!
    2020年9月,巴彥淖爾市地質公園管理局戴瑞明、賈勝等人與中科院古脊椎所開展「巴彥淖爾古生物化石調查」課題過程中,在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後旗海力素以南5公裡處寶日漢圖地區的一處石炭系海相沉積巖中發現距今3.2億年前的古生物化石。
  • 雲南發現疑似「蒼龍」 專家:2.5億年前鱗木化石(圖)
    ,根據外形,市民認為它是一條蟒蛇化石,更有人認為它是傳說中的靈獸蒼龍現身。不過,據多地專家初步分析、考證後發現,這塊化石屬於距今3億年~2.5億年前的二疊紀鱗木化石,這一結論瞬間將鎮雄現有出土文物的「家世」從距今百萬年前「拉長」了二三十倍,具有極其重要的科研價值和觀賞價值。  怪事  河水衝出了鱗片化石  端午節以來,鎮雄縣坪上鎮巖腳村民小組境內連日陰雨不斷。
  • 深圳大學城石橋橋面有化石?專家判斷距今約有4.5億年
    大學城石橋橋面裡有化石?近日,北京大學教授、古生物學家白志強與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老師白若晶在深圳大學城校園發現了十餘塊三葉蟲化石。白教授告訴記者," 這些化石埋藏在大學城兩座石橋的橋面石板裡,由於石板表層剝落而外露。
  • 4億年前黃庭堅書法化石 單20個字就價值連城
    據了解,這塊化石中的「石筍」,實際上是一種無脊椎動物——震旦角。它是中國典陶紀的重要化石之一,是4億多年前生活在海洋中的兇猛食肉動物。由於滄海桑田,大自然地質歷程變遷,埋藏于堅硬的石灰巖中,所以取之不易,得之更難,從而使其更顯珍貴。一般來說,震旦角的「身體」呈圓錐形或直錐形,一頭尖一頭寬。而它「身體」裡一格一格的,就是它的「氣室」。
  • 長著蛇頭的史前海洋怪物,在3.5億年前的海洋中愜意生活
    來自北非的一個土著研究團體,首先發現了這種海洋怪物的化石,並且他們在發現了化石之後,將其挖掘出來帶到了蘇黎世大學進行相關的研究和探索,通過研究發現,所發現的這種化石並不是屬於正常魚類的,而是來自於古老的一種奇怪的生物,只是他們所發現的這些海洋怪物的化石是在大約距今3.6億到3.7億年前的沉積層裡面發現的,屬於海洋盆地。
  • "海洋暴龍"可吞下轎車 北極發現1.5億年前龍化石
         一個挪威科研小組2月27日稱,他們在北極島嶼上發現的1.5億年前的海洋爬行動物化石是迄今發現的最大的上龍,這種生活在恐龍時代兇猛異常的「海怪」體長約15米,牙齒巨大,撕咬力驚人,可一口吞下一輛小轎車。
  • 科學家發現億年前會遊泳棘龍化石 骨骼完整(圖)
    2014年9月12日訊,據BBC,一副巨大化石在位於摩洛哥境內的撒哈拉沙漠上被挖掘出土,而它的主人正是生活在1億4千萬至1億6500萬年以前的棘龍。化石的完整程度之高,就連科學家也是前所未見,骨齡達到9500萬的殘骸更是證實了研究人員長期以來的假設:棘龍不僅是已知最大的肉食性恐龍,還是最早會遊泳的恐龍。
  • 化石形成於2.3億年前 海龍在獨山「登陸」(圖)
    金黔在線訊日前,獨山縣古生物專家在對地質公園進行挖掘保護時,首次發現形成於2.3億年之前海龍化石。經過古生物專家的修復,即日可與遊客見面。  這件海龍標本長90釐米、寬39.5釐米。海龍個體保存完整長82釐米,頭部最大寬6釐米,頭長11釐米,頭骨未完全剝露,呈三角形,上頜骨前端背向彎曲,此處牙齒擴大且向前平伏;頭骨前部的牙齒(前頜骨、上頜骨前部、齒骨)圓錐形,較突出,而靠後部的牙齒較圓鈍;前頜骨與上頜骨牙齒間無明顯間隙。有尖銳的牙齒和鋒利的4隻爪子,每爪有5趾,其身體呈優美的流線型,脊椎骨完整明顯,整體形態特徵清晰可見。
  • 科學家發現5億年前海洋食物鏈頂端節肢動物化石
    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新近在華北板塊發現了5億年前的珍稀節肢動物西德尼蟲的化石。這種遠古動物化石此前只在加拿大發現過。西德尼蟲是寒武紀最具代表性的節肢動物之一。它體長10釐米左右,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具有分化的附肢,頭部前端還長有兩根長長的觸鬚。
  • 男子發現克柔龍化石 系世界保存最完整顎骨(圖)
    原標題:男子發現克柔龍化石 系世界保存最完整顎骨(圖) 資料圖片:克柔龍是一種生活在海洋裡,具有1億年歷史的史前動物。   中新網4月23日電 據外媒報導,近日,澳大利亞一位農民羅伯特·哈康(Robert Hacon)發現了一個1億年前的克柔龍化石,這塊化石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顎骨。   據報導,當時,哈康原本計劃清理一些農場裡帶刺的刺槐,但他發現不遠處有一個閃光的物體。   之後,哈康將這個物體挖出,發現這個1.6米大的物體竟然是一個克柔龍的顎骨。
  • 億年化石 留住生命的印記
    菊石的地質年代為泥盆紀至晚白堊紀(約4億年前到約6500萬年前)菊石是推算巖石年代最有用的化石。利用菊石,專家可以將地質年代劃分精確到50萬年。如果你認為地球的年齡為46億年,那麼50萬年就是非常短的時間段。
  • 侏羅紀海洋霸主 墨驚現最大肉食動物完整化石
    據英國《泰晤士報》昨天報導,德國古生物學家日前在墨西哥阿拉蒙布裡地區挖掘出了一具可說地球上有史以來最龐大的肉食動物的完整化石。科學家經過鑑別,認為它可能正是1億5千萬年前統治著海洋的最可怖的食肉動物———綽號為「深海怪物」、「海洋霸主」的「裡奧普魯頓·菲洛克斯」。
  • 撒哈拉發現3.8億年前魚化石
    據英國《都市報》5月20日報導,一塊巨型魚化石在撒哈拉被挖掘出來,經證實,這是生活在3.8億年前史前海洋中巨大的濾食性脊椎動物。這種巨型魚被命名為Titanichtys。Titanichtys的頭部和胸部被關節板覆蓋,其他部位被鱗片覆蓋,長達6米,體重超過3噸。它的骨頭很大,曾一度被認為是恐龍頭骨。它只有閉上嘴才能吞咽,鰓部長梳狀結構用來捕捉和過濾食物顆粒,每小時可耗掉2000噸水。
  • 科學家發現3.5億年前「條狀」化石,看起來像鰻魚,其實是鯊魚
    在地球46億年的發展歷程中,有太多我們未知的生物,它們曾經生活在這個藍色星球上,而現在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只有依靠古生物化石,我們才能看到已經消失了的「鄰居」。最近,摩洛哥的柏柏爾人在阿特拉斯山脈(Atlas Mountains)找到了一塊保存相當完好的「條狀」魚類化石,當他們把化石帶到蘇黎世大學古生物研究所時,古生物學家琳達·弗雷(Linda Frey)和克裡斯蒂安·克魯格(Christian Klug)意識到,這並非一般的魚類化石,而是相當罕見的遠古鯊魚化石。
  • 3.85億年歷史!科學家在獨山大河口發現80多種遠古海洋生物化石
    8月18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生物研究所發表的《貴州獨山中泥盆世雞窩寨生物礁的生物多樣性》文章中獲悉,中、英古生物學者近期在黔南州獨山縣雞窩寨生物礁化石群中,新發現80多種遠古海洋生物化石,距今已有3.85億年歷史。
  • 貴州發現距今3.85億年海洋生物化石
    【貴州發現距今3.85億年海洋生物化石】日前,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古生物學者近期在我國貴州的雞窩寨生物礁化石群中,貴州新發現80多種遠古海洋生物化石。此次發現的海洋生物化石位於貴州省獨山縣,有3.85億年歷史。
  • 地大逸夫博物館「鎮館之寶」:距今2.3億年海百合化石
    1月8日,記者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博物館獲悉,該館展出的一塊產自貴州關嶺的海百合化石,距今2.3億年,是其「鎮館之寶」之一。走進地大逸夫博物館二樓生命起源與進化展廳,迎面就可看到:一座15.7平方米的化石上,數十朵綻放的百合花栩栩如生,根、莖、冠全都清晰可辨,整個造型如花似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