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肚子裡出來的孩子不是我的?」媽媽懵了:怎麼可能?

2020-12-05 三湘都市報

三湘都市報記者 田甜 李琪 實習生 莫鳳琴

有這樣一種職業,知曉著萬千的人的隱私、見證人生百態,品味生活的五味雜陳.....身為醫生也是情感導師,他們就是親子鑑定師。雖然隸屬於法醫物證的專業,要做的並不是大家熟知的「死亡醫學」。不做屍體解剖、遺物鑑定,他們「解剖」的更多的是人性。

湖南省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副主任李汶從事該行業22年之久。12月3日,三湘都市報記者走進湖南省中信湘雅司法鑑定所,聽神秘的親子鑑定師講述她的職業故事。

十月懷胎生下的孩子竟不是自己的?

上午9時許,記者來到位於長沙市開福區的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室外肆虐著刺骨的寒風,醫院門口嘈雜的人群互相擁擠著。車聲、人聲、風雨聲......互不相干地喧鬧著。來往醫院的人都形色匆匆,沒人在意身邊人和事,各不相同的故事默默在醫院各個角落上演著。

僅一牆之隔,坐落在院內的李汶辦公室卻格外安靜。安安靜靜地整理著資料,李汶手中一張張單薄的紙,承載的卻是一個個家庭背後並不輕鬆的故事。

「來做親子鑑定的無非就是這幾種情況,要麼就是因公要麼就是因私。因公很簡單,移民或者上戶。因私就很有多情況了,紛繁複雜,疑心重重的丈夫帶著妻兒,男人帶來情人的孩子,女人無法確定孩子的父親是誰......」李汶告訴記者,因為職業的特殊性,她見證了太多關於愛情、親情與婚姻「光怪陸離」的故事,有的記憶尤為深刻。

「快來,今天非得把鑑定做了,老子才安心。」那是幾年前的一個下午,安靜的辦公室被嘈雜的男聲劃破,一名三十多歲的男子懷抱著約莫三四歲的小男孩氣衝衝地找到李汶,一口斷定懷裡抱著的肯定不是自己的親兒子,「今天一定要把親子鑑定做了。」

「小傢伙越長越不像我,越看越來氣。」男子一臉暴躁,激動地揮著手,好幾次都差點抱不穩懷中的孩子。小男孩天真地撲閃著大眼睛,有些害怕地往男子懷裡鑽,並不明白爸爸為何帶他來醫院。

「為了結果的準確性,建議孩子媽媽一起來,出具的結果也更準確。」在李汶的專業建議下,男子選擇了帶著妻兒一起做親子鑑定。

7日後,夫妻一起來到了醫院,等待著那份「宣判」未來關係走向的結果。「經鑑定,孩子與父親的等位基因相符,存在血緣關係.....」李汶讀到這裡,眼前一直緊握著拳頭的男子,渾身像洩了氣般放鬆下來。「但結果顯示,孩子與母親有兩個基因位點不符合....」沒等李汶話說完,那人激動地搶過她手中的結果單,「怎麼可能,懷胎十月,從我肚子裡出來的,怎麼可能不是我的孩子,長得和我簡直就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啊。」短短幾行字,女人前後看了好幾遍,生怕錯過上面的任何關鍵信息。原本掛著些許委屈的臉上,滿是錯愕與驚慌。

見女子態度肯定,李汶將她拉到一旁。「這真的是我自己生下來的,怎麼就不是的我的了.....」女人帶著哭腔,攥著手中的鑑定結果,身子一軟攤倒在椅子上,半天沒了聲響。「你把父母也帶過來做一次檢測吧,我懷疑孩子胚胎時期是異卵雙生,後面長成了一個孩子,可能出現兩個遺傳物質的結合,影響檢測結果。孩子是你的,那遺傳物質可以從你父母那裡找到來源。」李汶提出了新的鑑定方案。

這一次,李汶在鑑定過程中增加了基因位點,位點越多準確度就越高,可惜的是這一次的鑑定結果仍顯示孩子的兩個基因位點在外公外婆那裡同樣找不到來源。看著孩子媽媽的無助,李汶不肯放棄,又進行了進一步的檢測。

「檢測過程中有了新的發現,孩子的三個基因位點竟然是位於同一條染色體上的,說明這條染色體是有問題的,也說明這個結果是會受影響的。」在李汶堅持不懈的努力下,終於發現孩子的線粒體和x染體和媽媽完全一致,證明了孩子是她親生的,只不過是孩子出現了罕見的兩條染色體全部屬於爸爸的情況,而正常情況下是父母雙方一人一條染色體遺傳給孩子。

「通常情況下,鑑定結果如果顯示孩子有超過3個基因位點與父母不符合就排除了親子關係,但我們鑑定了5次,用了5個檢測系統才得出結果。雖然這個情況很罕見,但我們做醫生的還是要不斷鑽研,不斷的進步才能保證專業性。」李汶說,醫學道路漫漫,想要做好「人性」的解剖師,她也是需要不斷學習的,「數據是冰冷無情的,但我們希望每一個故事都有好的結局。」

一個父親的絕望:雙生子皆與自己無關

「您再給我檢查檢查,不是說有那種情況,一對雙胞胎,兩個爸爸嘛。」眼前這個神情有些憔悴的男人,李汶已經見過多次,幾個月前,他曾帶著自己的小女兒來找過她,非親生的結果當場就讓這個高大的男人低下了頭。他告訴李汶,原本只是覺得奇怪為什麼雙胞胎長得一點都不像,關鍵是兩個小孩兒,長得與自己都不相似,他先帶著其中一個來做鑑定,「我任勞任怨愛了她們三個這麼多年,沒想到結果卻是這樣。」

「醫生,你是不知道,知道我老婆懷了雙胞胎我有多開心,別人都羨慕我。我給他們買母女裝,穿著出去不曉得幾好看,現在我覺得我就是個傻子,被別人指著脊梁骨罵的那種傻子。」男子越說越激動,好幾次李汶都能瞥見他眼角即將滑落的淚水。似乎無法獨自消化這個結果,男子拉著她的手絮絮叨叨了了很久很久,李汶對他印象特別深刻,不久後男人又帶著大女兒來了。

「我去網上做了功課的,國內都有好多例雙胞胎不是同一個父親的。你看看,大女兒神情還是有點像我的,養了這麼多年,總要有一個是我的吧。」鑑定結果再次讓男人陷入絕望,卻依然不肯放棄最後一絲期待。

「確實是有過這樣的案例,我們可以再幫你做一次,但你也知道,所有的結果還是需要自己承擔的。」李汶心知眼前的漢子禁不起再次打擊,心底暗暗希望,至少這一次讓這個罕見的希望能夠發生在他身上。

事與願違,奇蹟並沒有發生。再一次檢測鑑定,結果還是顯示他與兩個孩子都沒有血緣關係。李汶望著眼前男人失落的背影陷入了沉思,原來愛並不能每一次都創造奇蹟。

情緒失控是接受結果時,被檢人最常見的反應。李汶告訴記者,為了控制這些可能會出現的失控場面,門口總是會守著醫院裡最強壯的保安。然而很多時候,他們擔任的角色卻與李汶一樣--溫柔的安慰天使。

20歲的小夥帶著父母來做親子鑑定

作為一名親子鑑定師,除了專業外,李汶坦言更多的時候,自己除了是醫生還是情感導師。「很多時候,來我們這裡做親子鑑定的,並非僅僅只追求一個答案。見證了很多人最脆弱的一面,自然而然地也變成了心靈導師。」說起一個特殊的案例,李汶又陷入回憶中。

大多數時候,都是父母帶著孩子來做親子鑑定,但多年前的一個夏日,一名20多歲的小夥子卻拖著自己的父母來到了李汶的辦公室,聲稱這不是他的親生父母,要趕緊鑑定證明。

「肯定不是我的爸媽,醫生你一定要相信我。他們對我簡直是過分,我不要和他們生活在一起。」小夥子情緒異常激動,時不時做出一些令人匪夷的動作。儘管小夥子說著讓父母傷心失望的話,但一旁的父母只是滿臉關心的順著他,緊張地拉著他的手,一個勁兒的安撫著他激動的情緒。

李汶很快就意識到,眼前這個小夥子迫切需要並不是親子鑑定,而是精神治療的介入。

「我看你爸媽對你很好,你要不要再想想呢?」看著激動的小夥和窘迫的父母,李汶耐下心來勸導,但小夥子執意不肯。無奈之下,父母還是同意了兒子這個有些「無理」的要求。7日後,鑑定結果出來了,沒有任何意外,小夥子與父母確屬於親生關係。似乎是心裡早已知曉了這一切,小夥子遲遲未來醫院取結果。

「小夥子,要不要來阿姨辦公室和我聊聊呢?」電話裡李汶溫柔地發出了邀請,以醫生和朋友的雙重身份,耐心的勸導這個有些彷徨的年輕人。在李汶不斷的勸說後,小夥子終於同意配合醫生,接受精神治療。

「大概是過了半年,小夥子給我打來了電話。很坦誠地告訴我,自己患的是精神分裂,經過治療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準備找一個穩定的工作,孝順父母。」小夥子的故事有了一個完美的結局,但李汶的職業之路仍在繼續......

親子鑑定師,溫柔應對遭遇危機的愛與親情

採訪中,我幾次問及李汶每天面對這麼多懷疑與背叛,會不會影響心理健康,她每次都堅定地回答「不會」。她虔誠地熱愛著自己的職業,在她看來,職業所帶來的成就感足夠彌補那些故事中的「荒誕」,她所接觸的也不全是負面情緒,還有幫助失散多年的兒童認親的,有輔助法庭作為檢測證據....

「湖南省中信湘雅司法鑑定所不同於私人鑑定中心,是司法廳批准成立的具有司法鑑定許可證的正規機構。我們出具的鑑定意見書具有法律效力,可做為呈堂證供。已經通過國家資質認定與CNAS認可(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鑑定結果獲全球聯盟國互認。」李汶告訴記者,從1995年開始,醫院就開始提供親子鑑定這個醫療服務,隨著國家對司法鑑定行業的逐步規範管理,2009年正式成立了鑑定所。時至今日,行業早已步入了正軌,也有了更規範法的管理,「目前,湖南有許可證的親子鑑定機構就有20家,其中長沙有10家。」

「現在每年來做親子鑑定的是一年比一年少了,我們機構最忙的是2015年,那年大概有一千多例,平均一個月就有一百多例。」在她看來她不僅是一個專業的醫生,還是很多事件的見證者。在這醫院小小一角每天仍在上演著各式各樣關於愛情、親情與家庭的故事,只有保護溫柔而強大的內心,才能幫助更多需要她幫助的人。

連結:親子鑑定需要準備什麼

親子鑑定需所有被檢方同意情況下進行,未成年人需要一名監護人同意。鑑定前,如是私人委託需提供所有被檢人的有效身份證明;如是公檢法委託檢查,需出具相關委託書並籤署親子鑑定證明相關文件。

鑑定過程中,被檢人需提供指尖血或帶有毛囊的頭髮3到5根、亦或是唾液或精液。

親子鑑定費用為每人1200元到1500元不等。被檢方為父親與孩子鑑定費用為3000元,被檢方為父母雙方及孩子鑑定費用為3600元。

[責編:蘇亮]

[來源:三湘都市報]

相關焦點

  • 「媽媽,我把西瓜種子吃進肚子,會不會在肚子裡發芽?」
    有一天,我帶著女兒回到鄉下的父母家裡,女兒第一次見到成片的西瓜地,興奮得不得了,在西瓜地裡撒歡,吵著要外婆給她摘西瓜吃。 女兒手裡拿著剛切開的西瓜,狼吞虎咽,吃得滿嘴都是西瓜汁,笑著問我:「媽媽,西瓜是怎麼長出來的啊?像孫悟空一樣從地裡崩出來的嗎?」
  • 兒子又摸我的胸了! 孩子「痴迷」媽媽的身體怎麼破?
    「孩子總喜歡摸著我的肚子睡覺,還要趴在我肚子上,半夜哼唧哼唧找媽媽,摸不到肚子就一直摸,摸到了就安心地睡了,你說這是不是一種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啊?」昨晚10點多,表妹發微信問我,言語中充滿了焦慮。那孩子睡覺摸肚子,可能就是一種習慣啊,一種跟爸爸媽媽親密互動的方式啊。對於表妹來說,她跟孩子的相處模式發生了變化,不能一天24小時待在孩子身邊,可對於孩子來說,她還是一如既往地在睡前摸媽媽的肚子啊。只是可能因為白天見不到媽媽,晚上在跟媽媽做這種親密互動的時候,時間比以前更久,力度比以前更大。
  • 媽媽,小海馬為什麼是從爸爸的袋子裡出來?
    昨晚,八歲的女兒看著她的小人書時,忽然問我:「媽媽,小海馬為什麼是從爸爸的袋子裡出來。」我被問愣了,所有的寶寶不都是應該由媽媽生的嗎。於是,也就這麼和她說了:「可能,是小海馬有像袋鼠一樣的袋子吧!」沒文化真可怕,不懂裝懂的人更可怕……「不是的,是從爸爸袋子裡出來的。」
  • 「孩子不是你的」,寶媽玩笑被寶爸當真,親子鑑定結果懵了
    「孩子不是你的」,寶媽突然說了這句話,本想故意氣老公,沒想到寶媽的玩笑被寶媽當真。於是,張穎為了打消老公懷疑的念頭,就收取了孩子的一撮頭髮,去醫院做親子鑑定。當寶爸看到親子鑑定結果後懵了,醫生解釋,從生理上講,孩子不是寶爸的,只有他一半的基因,更像是寶爸兄弟的孩子,看到親子鑑定結果的張穎也很意外,這下真的是有嘴也說不清。
  • 「老公,我可能快生了,肚子好疼」,「喊我能止疼?我不是醫生」
    「你嫁的是人是狗,生個孩子就知道了。」很多時候,孩子出生,是檢驗你另一半是否靠譜的重要依據。就像那句話說的「產房前眾生相」就是如此了。前幾天我嫂子生二胎,我哥就在產房前走來走去,滿臉儘是擔憂之色,能看出來,哥對嫂子到底有多在乎。大人小孩被退出來之後,我哥首先關注的是嫂子而不是孩子。
  • 小學生寫出爆笑版《我的媽媽》,我卻覺得這樣的媽媽很失敗!
    微博上有名網友@一個抹布向前 是小學老師,她貼出班級學生的國慶作文,題目是《我的XX》,大部分孩子寫的都是《我的媽媽》本來以為是歌頌媽媽任勞任怨、吃苦耐勞;結果,你猜怎麼著,畫風一轉,原來如今孩子們眼中的媽媽是這樣的↓↓↓「她的肚子像個小皮球」「每次為了買衣服而晚接我」「為了保持身體每天飯菜吃的很少」,「她每天晚上睡前都會一邊玩手機一遍敷面膜
  • 「出生前,我在天上挑媽媽」,你的孩子遠比想像中更愛你
    看見你了覺得你特別好想做你的兒子又覺得自己可能沒那個運氣沒想到第二天一早我已經在你肚子裡看過一個超級暖心的視頻,吃飯的時候,媽媽故意夾走孩子碗裡的香腸,孩子楞了一下,原以為孩子會生氣,會哭鬧,可就是沒想到,孩子以為媽媽愛吃,把碗裡所有的香腸一片不剩的,都夾給了媽媽。
  • 「出生前,我在天上挑媽媽」,請好好愛孩子,別讓他們覺得不值得
    前幾天我讀芥川龍之介的《河童》,裡面寫道,河童在臨產時,父親會像打電話一樣問仍在母親肚子裡的孩子:「你到底想不想出生到這個世界上來,仔細想好後,再回答我。」這是很值得讓人反思的一個細節。一個名叫朱爾的三年級學生,寫了一首小詩《挑媽媽》你問我出生前在做什麼我答我在天上挑媽媽看見你了覺得你特別好
  • RADWIMPS《Tummy》:就算你是我們孩子,你媽媽也還是我的,哼
    本曲獻給即將出生或者已經出生的小寶貝:我嫉妒你和我最愛的女人有血緣的羈絆,這件事太讓人羨慕。你從媽媽的肚子裡出來,肯定看到了更多我所不知的風景,多想問問你在媽媽的肚子裡長大是一段怎麼樣的旅程,你似乎比我更了解她啊。
  • 孩子臉上白斑是肚子裡有蟲?缺乏維生素?真相是……
    「我家孩子臉上有塊白斑,是不是肚子裡有蟲,能不能吃打蟲藥?」 「孩子臉上一塊一塊的,是皮膚病還是缺乏維生素?」 經常會看到爸爸媽媽類似的諮詢,尤其是天氣轉暖以後。家長就擔心是不是蟲斑,是不是缺乏維生素,是不是白癜風之類的皮膚病?
  • 男孩肚痛拿到B超單後一臉懵,「我懷孕了嗎」,網友:懷的奧特曼
    「從煤堆裡撿來的,要不怎麼這麼黑?」「從垃圾堆抱來的,現成的」。 現如今,父母的回答更加「接地氣」,你是我和媽媽充話費送的!孩子年齡小,常常對此深信不疑! 男孩肚痛拿到B超單後一臉懵,「我懷孕了嗎」 因為大人沒有很好地給孩子解釋清楚
  • 我在天上挑媽媽,她卻在人間毆打我
    你問我出生前在做什麼我答我在天上挑媽媽看見你了覺得你特別好想做你的孩子又覺得自己可能沒那個運氣沒想到第二天一早我已經在你肚子裡看了這首小詩,我突然想到泰戈爾在《孩童之道》中寫到:「只要孩子願意,他此刻便可飛上天去。他之所以不離開我們,並不是沒有緣故。」
  • 媽媽,我的兩個蛋蛋可以孵出小寶寶嗎?媽媽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我忍不住笑著回答:「現在還不可以,不過將來可以幫助你生出寶寶,所以要好好保護它們。」包警長又繼續問:「我和爸爸、弟弟都有蛋蛋,媽媽沒有,但是我和弟弟卻是你生出來的,那男孩子又怎麼可以生出寶寶呢?」聽著包警長的問題,我知道我很有必要從專業的角度來跟他科普一下男人睪丸的具體作用以及怎麼幫助女人完成生孩子這件事。
  • 孩子真的有「宮內記憶」嗎?網友:聽了孩子的話,讓我不可思議
    懷過孕的媽媽都有過胎動的感覺,她們有時候也會主動摸摸自己的肚子,與肚子裡的寶寶說說話,在寶寶踢肚子的時候與寶寶進行互動,閒下來的時候,也會看一些胎教的書籍,給寶寶聽聽音樂,講講故事。那麼,肚子裡的寶寶真的可以聽見媽媽和自己說話嗎?寶寶真的有「宮內記憶」嗎?
  • 媽媽,我又不是愛因斯坦
    為了鼓勵他,我給他講了愛因斯坦和三個小板凳的故事,說:「豆豆,只要你肯用心和努力,一定會玩得越來越好!」沒想到,豆豆卻委屈地說:「媽媽,我又不是愛因斯坦,幹嘛和他比呀?你不是總說,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嗎?我就是我,我就是不如他厲害!」
  • 「我是(又不是)你肚子裡的蛔蟲」英語怎麼說?
    「我是你肚子裡的蛔蟲」英語怎麼說?學習英語,我一直鼓勵學生應該首先多從英語體驗開始,先從英譯漢開始,有了大量英語體驗和積累才開始「漢譯英」式學英語「什麼什麼英語怎麼說?」哈,這不就是我們中文說的「肚子裡的蛔蟲」的表達嗎?- 它真的想是我肚子裡的蛔蟲。- 它能猜透我的心思。- 真是心有靈犀一點通。
  • 孩子說不清的肚子痛,一根手指就能判斷原因
    她這麼一問,魚姐先給出了三種可能:接著魚姐的話,第二位媽媽又補充了三項:魚姐當時吐了句槽:都說了是經常喊肚子痛,哪家孩子「經常」闌尾炎啊?二號媽媽回應道:闌尾炎會經常發作呀。不甘示弱的她又補充了一項目:冷熱東西一起吃,也會肚子痛。至此,關於叉姐兒子的肚子疼,大家已經提出了七種猜想。這還不算完,群裡的媽媽又對吹氣檢查和胃病表達了困惑:吹氣檢查靠譜嗎?小孩又知道胃是哪裡嗎?
  • 童年陰影讓我兩次爆發抑鬱症,我來講講我的經歷,一切都在好轉
    第一次在我13歲,第二次是在28歲因為其他原因復發,也可能跟童年陰影相關吧,經歷了長達一年多得抑鬱,讓我重新認識了抑鬱症。先說自己的性格吧,我是個別人怎麼也不會覺得我抑鬱的人。所以,我在外人眼中樂觀積極向上的人(射手座,僅僅說明我大方向的性格是符合這個射手人設的)。然後再說下家庭。
  • 8歲的孩子說:「我戀愛了!」如果你是媽媽,會如何回答?
    最近,有位家長很困擾,她說:「小孩12歲(男),馬上小學畢業了,他好像早戀了,怎麼教育?」  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一個真實的故事:  有一天,一位媽媽送8歲的兒子去上學,「媽媽,我戀愛了!」孩子說。  「這樣啊?那你能告訴我什麼是『戀愛』嗎?」媽媽很平靜。
  • 尊重孩子,不是用嘴說出來的,孩子變壞可能就一句話的事
    文/可馨育兒生活中,很多東西是需要我們用心去在乎,去經營的,最重要的就是對孩子的教育,我們才是孩子一輩子的老師,我們活多長時間,就能去教孩子多長時間,學校裡的老師,對孩子可能只是階段性的,一段時間換一個老師,等到離開學校之後,可能就不會再有老師了,但是父母不一樣,父母有多長的壽命,就可以陪伴孩子多久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