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小孩子總有很多讓人忍俊不禁的想法,就像吃了子兒的胖臉害怕自己長小苗。
有一天,我帶著女兒回到鄉下的父母家裡,女兒第一次見到成片的西瓜地,興奮得不得了,在西瓜地裡撒歡,吵著要外婆給她摘西瓜吃。
女兒手裡拿著剛切開的西瓜,狼吞虎咽,吃得滿嘴都是西瓜汁,笑著問我:「媽媽,西瓜是怎麼長出來的啊?像孫悟空一樣從地裡崩出來的嗎?」
我笑了笑,指著她手上黑色的西瓜子,告訴她:「這個是西瓜的種子,西瓜就是由這一顆小小的種子長成一隻大西瓜的。」我話音剛落,原本興致勃勃的女兒頓時蔫了下來,一臉難以置信的看著我。「媽媽,我剛才把西瓜的種子吃進肚子裡了,今晚小西瓜不會在我肚子裡發芽吧?」
我聽著女兒的無忌童言,突然想起了昨天給她買的育兒繪本《子兒吐吐》。
胖臉兒豬是《子兒吐吐》裡的主人公,在眾多的豬裡,他總是最顯眼的存在,茫茫豬海裡,你第一眼就能看見它,而這並不是因為他優秀,而是它的臉非常大,佔地面積大,所以顯眼。胖臉兒非常喜歡吃而且吃東西特別快,吧唧吧唧幾口就沒有了。
有一次,大家圍坐在一起吃木瓜,胖臉兒又是風捲殘雲般將木瓜吃完,連子兒都沒有吐出來。把子兒也吃下去會發生什麼呢?
有小豬說這會死的,把胖臉兒嚇得半死了,臉色馬上煞白煞白的,後來又有小豬說不會死,但是會長出木瓜樹。胖臉兒被嚇哭了,想像著自己的腦袋被撐破,天天頂著一棵樹上學,沒有小豬願意和他玩,想到這裡,胖臉要難過死了。
02小孩子的世界也很簡單,三兩句話換個想法,又不害怕了。
但是,後來的胖臉又轉念一想,自己身體裡長了一顆高大的木瓜樹,鳥兒會覺得在自己這棵樹上憩息一定很威風,而且爸爸媽媽肯定覺得會長樹的胖臉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小豬。還有就是同學們也不定會嫌棄它,說不定還會誇他的樹長得好看,都願意來它這顆大樹下乘涼,願意和它挨在一起。胖臉兒對自己說:「世界上那麼多棵樹,哪裡有一顆比得上我這顆會移動的樹呢?」
最重要的是,他還可以把長在自己身上成熟的木瓜分享給同學們吃。這哪是什麼值得害怕的事啊,簡直是一件喜事啊!於是胖臉不再慌張了,只想快速回家,讓樹好好的長起來。胖臉兒拼命的往家裡跑,睡前喝了好幾大杯水,補充長小樹苗需要的水分,還換了一頭睡覺,以免半夜長出來的小樹撞到牆壁受傷,現在的胖臉已經不再害怕自己會長出小樹苗了,甚至還有些期待。
只是,第二天,小樹苗沒有長出來,自己的身體沒有發生任何的變化,胖臉兒有些著急了,怎麼會不長呢?後來,胖臉在自己拉的便便看到了小小的木瓜子兒,立馬就哭了,一心想長樹的胖臉,居然把子兒拉出來了,它盯著塔門許久,最後終於一狠心,把子兒衝走了,自言自語的對自己說:「不長就不長吧,萬一長出來的木瓜不好吃呢?」
用我們成年人的眼光來看,這是一個有味道的故事,而且胖臉的舉動也是讓我們忍俊不禁當笑話來看的,但是小孩子的世界裡,就是那麼簡單又奇妙的。
他們有他們那個年齡自成一套的邏輯思維,有自己的想像空間,雖然這個空間很簡單,但是他又很豐富,就像原本害怕的要死的胖臉,換幾個角度想這個問題,他又瞬間不害怕了。
胖臉的這種的樂觀精神,應該是讓很多家長都羨慕,非常想要教給自己孩子的一個人生態度,用微笑面對問題,那麼,再大的問題都不成問題。
03那麼,作為爸爸媽媽,應該如何正確的將樂觀這種意識教給孩子呢?
01首先要放棄孩子天性樂觀的想法,培養孩子正確的看待問題。
很多家長覺得小朋友的性格嘻嘻哈哈,忘性大,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小孩本來就天性樂觀,不需要家長加以幹涉和教導。
但是,我們知道,真正的樂觀精神不是在困難面前不掉眼淚,而是掉完眼淚之後依然能夠勇敢的面對困難。其實,很多孩子在面對困難的時候,顯現出了的「樂觀」和輕鬆,不是不害怕困難,而是小孩子把困難想得比較簡單,用小孩子的方式考量這個問題,因此,他不是不怕困難,而是單方面的在主觀上減弱了困難。
因此,家長要做的事情就是教育孩子正確的看待問題,只有你正確的看待了問題,才有可能對症下藥的解決問題。
02讓孩子在生活中獲得自我的掌控感
老師在幼兒園的時候就對小朋友們說,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要自己做,而且做得好了,還會有小紅花。
但是,現實生活裡,很多家長嘴上說著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身體卻是很誠實的將孩子的事物包攬下來,自己吃飯的孩子會吃的滿桌子都是飯,媽媽說:「你怎麼吃得那麼髒,別動,我來餵你。」自己剪指甲的小朋友不小心剪到肉,媽媽說:「你怎麼那麼不小心,以後我來幫你剪。」在房間疊被子的孩子,將被子疊得歪歪扭扭,媽媽說:「你怎麼疊得那麼醜,以後我來幫你疊。」
這些小小的日常生活裡的事情,孩子沒有上手的經驗,好像自己的什麼事情都需要父母幫一把,這時的小孩子對自己的生活沒有掌控感,又談何能夠掌控困難呢?內心沒有自己能夠掌控困難的信念,又怎麼能夠樂觀的面對呢?
03教育孩子懂得感恩,降低孩子的幸福預設值。
幸福預設值的概念是由兒童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提出來的,他認為每個孩子的幸福預設值都不同,而幸福預設值低的孩子更容易獲得快樂,也更容易用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問題。
幸福的預設值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而我們可以通過培養孩子的感恩心理去人為的降低孩子的幸福預設值。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懂得敬畏,懂得換位思考,當一個人不會把自己掛得太高的時候,他的幸福預設值同樣不會太高。
樂觀精神就像是孩子面對挫折時的一把利劍,刺向困難的心臟,讓自己的孩子所向披靡,勇闖難關,而父母在培養孩子樂觀精神的時候多花點心思,孩子以後就能少吃一點掙扎的苦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