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 項玉濤 教授,盧麗 博士
廣州惠愛醫院 李璐 博士
深圳康寧醫院 操小蘭 博士
睡眠障礙在各個人群中非常普遍,可造成一系列不良後果,如生活質量下降,軀體和精神疾病風險升高,治療成本增加等。在開展有效的預防和治療之前,了解睡眠問題的流行病學特點及相關影響因素非常重要。全面了解各人群存在的睡眠問題,可以為相關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提供有力的依據。
睡眠障礙與經濟文化、生活習慣與壓力等很多因素相關,因此針對一個國家的研究結果往往不能外推至其他國家。迄今為止,由於科研經費有限以及接受專業訓練的科研人員不足等原因,我國尚無睡眠障礙患病率的全國性數據。日前,我國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精神科項玉濤教授團隊開展了一系列關於中國不同人群睡眠障礙的循證醫學調查研究,結果如下:
一、中國普通人群睡眠障礙患病率
為全面探討中國普通人群睡眠障礙的流行病學現狀,項玉濤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學精神科原博士生、現深圳市康寧醫院操小蘭博士和廣東省精神衛生中心王詩鑌博士等開展了此項meta研究[1],本研究已被PloS One錄用。
1、本研究納入了截至2016年4月收錄於Pubmed、Embase、PsycINFO、中國知網、萬方和 SinoMed資料庫的符合標準的流行病學調查17個,含115,998名普通個體。合併符合納入標準的研究,中國普通人群睡眠障礙檢出率為15.0% (95%CI: 12.1%-18.5%)(圖1)。
圖1 森林圖-中國普通人群睡眠障礙檢出率
亞組分析結果顯示,年齡大於43.7歲的普通人群睡眠障礙檢出率低於年齡小於43.7歲的普通人群(11.6%,95%CI: 7.5%-17.6% vs 20.4%,95%CI: 14.2%-28.2%,p = 0.046),男性和女性普通人群睡眠障礙的檢出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14.2%,95%CI:11.1%-18.0% vs 18.5%,95%CI:15.2%-22.4%)。
不同的評估工具影響睡眠障礙的檢出率(p = 0.001):使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作為評估工具的研究,合併後檢出率為15.1%(95%CI: 11.4%-19.6%);使用Athens失眠量表(ASI)作為評估工具的研究,合併後檢出率為22.3% (95%CI: 20.4%-24.4%);使用標準化問題(如:過去一個月有失眠問題嗎?)做評估工具,其檢出率為12.5% (95%CI: 8.1%-18.9%).
二、老年人睡眠障礙患病率
為全面探討中國老年人睡眠障礙率的流行病學現狀,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精神科項玉濤教授團隊博士生盧麗、饒文旺,廣東省精神衛生中心王詩鑌博士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張慶娥博士等開展了此項meta分析[2],本研究被Behavioral Sleep Medicine錄用。
1. 本研究納入了截至2016年9月收錄於Pubmed、Embase、PsycINFO、中國知網、萬方和 SinoMed資料庫的符合標準的流行病學調查47個,含242,010位60歲或以上的老年人。合併符合納入標準的研究,中國老年人睡眠障礙患病率為35.9% (95%CI: 30.6%-41.2%) (圖2)。
圖2 森林圖-中國老年人睡眠障礙率
亞組分析結果顯示,農村地區的老年人睡眠障礙率高於城市地區的老年人(44.0%, 95%CI: 31.2%-56.8% vs. 34.3%, 95%CI: 29.1%-39.6%, p = 0.036)。Meta回歸結果表明小樣本研究和高睡眠障礙率相關 (p < 0.001),人群平均年齡以及研究時間與睡眠障礙率無統計學相關 (p =0.86, p =0.84)。
2. 如圖3,研究者另外合併27個報告匹茲堡睡眠質量得分的研究,老年人匹茲堡睡眠質量得分為6.64 (95%CI: 6.14-7.13)。
圖3 森林圖-中國老年人睡眠質量 (匹茲堡睡眠質量得分)
亞組分析結果顯示,女性在入睡所需時間(Q = 23.62, p < 0.001)、睡眠效率(Q = 12.08, p = 0.001)和使用催眠藥物(Q = 4.07, p = 0.044)三個條目的得分均高於男性。
三、老年人睡眠時間和模式
為全面探索中國老年人群(≥60歲)睡眠時間和睡眠模式現狀,盧麗、饒文旺、王詩鑌博士等開展了此項meta分析[3],本研究已經發表於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
1. 本研究納入了至2016年9月收錄於Pubmed、Embase、PsycINFO、中國知網、萬方和 SinoMed資料庫的符合標準的流行病學研究36個,樣本量為150,616位老年人。結果顯示,中國老年人日均睡眠時間為6.82小時(95%CI: 6.59-7.05小時,圖4)。
圖4 森林圖-中國老年人睡眠時間
長短睡眠時間的限定界值在不同的研究中有所不同。對於短睡眠者,日均睡眠時間小於5小時者的比例為18.8% (95%CI: 1.7%-35.9%),小於6小時者的比例為26.7% (95%CI: 19.7%-33.7%),小於7小時者的比例42.3% (95%CI: 34.8%-49.8%)。相反,日均睡眠時間長於8小時者的比例為22.6%(95%CI: 13.9%-31.4%),長於9小時者的比例為17.6% (95%CI: 12.4%-22.9%)。
老年人群上床睡覺的時間為晚間21:03(95%CI: 20:48-21:18),入睡平均所需時間為30.66分鐘 (95%CI: 20.32-41.00分鐘),平均起床時間為早晨5:24(95%CI: 4:58-5:50),日均臥床時間為7.82小時(95%CI: 7.43-8.21小時)。
中國東部地區老年人上床睡覺時間晚於中部地區(21:23, 95%CI: 21:06-21:41 vs. 20:43, 95%CI: 20:27-21:00),但東部地區老年人日均臥床時間長於中部地區老年人(8.10小時, 95%CI: 7.87-8.33小時 vs. 7.41小時, 95%CI: 7.13-7.70小時)。
四、大學生睡眠障礙患病率
中國目前在校大學生規模達到3700萬人,位居世界第一,已佔全球高校學生總人數的五分之一。大部分大學生住在學校的集體宿舍,缺少家長的監督,某些專業面臨著艱巨的學習任務,進而面臨嚴峻的睡眠問題。為了更好地了解中國大學生的睡眠情況,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精神科項玉濤教授團隊原博士生、現廣州市惠愛醫院李璐博士、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精神科王園園博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張玲博士及廣東省精神衛生中心王詩鑌博士等對中國大學生的睡眠障礙情況進行了薈萃分析[4],相關內容已發表於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
本研究系統回顧了截至於2016年8月Pubmed、Embase、PsycINFO、中國知網、萬方和SinoMed資料庫收錄的關於大學生睡眠障礙的流行病學調查,最終納入76篇原始研究,共包含來自112,939名大學生,覆蓋了全國19個省、4個直轄市、4個自治區及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結果顯示,中國大學生睡眠障礙發生比例是25.7%(95%CI: 22.5-28.9%,圖5),而另外一項在26個國家進行的、包含20,222名大學生的研究中,這一比例僅為10.4%,揭示中國大學生面臨著更加嚴重的睡眠問題 (圖5)。
圖5 森林圖-中國大學生睡眠障礙率
亞組結果表明不同的診斷評估標準會影響睡眠障礙的檢出率(p=0.005):使用同一篩查評估問卷PSQI時,越高的臨界值與越低的睡眠障礙率相關(p<0.001)。此外,與其他專業學生相比,醫學生更容易有睡眠障礙 (25.5%,95%CI: 21.9%-29.6% vs. 19.0%,95%CI: 15.1%-23.7%,p=0.031);與樣本數大於1000的研究相比,樣本數小於1000的研究中睡眠障礙檢出率較低 (20.8%,95%CI:17.2%-24.9% vs. 27.7%,95%CI:22.7%-33.3%, p=0.036)。在睡眠障礙的發生率上,男女,城鎮和農村與睡眠障礙檢出率無統計學相關。
五、大學生睡眠時間和模式
為了了解大學生的睡眠時間和睡眠模式的現況,李璐博士、王園園博士和王詩鑌博士開展了此項meta研究[5],本研究已經發表於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
本研究納入截至於2016年8月PubMed、Embase、PsycINFO、中國知網、萬方和SinoMed資料庫關於大學生睡眠時間和模式的共57篇流行病學研究,其中包含82,055名大學生。結果顯示,中國大學生的日均睡眠時間7.08小時(95%CI: 6.84-7.32小時)。亞組分析結果顯示,在平時上課時間大學生的睡眠時間顯著低於休息日的睡眠時間(6.71 vs. 8.36小時)。與內地大學生相比,香港和臺灣大學生睡眠時間較短( 6.77,95%CI: 6.67-6.88 vs.7.27, 95%CI: 6.92-7.61)。睡眠女性和男性之間無顯著差異。
圖6 森林圖-中國大學生睡眠時間
長短睡眠時間的限定界值在不同的研究中有所不同。有8.4%(95%CI: 5.7%-12.3%)和43.9%(95%CI: 36.9%-51.1%) 的大學生睡眠時間分別不足6小時和7小時,相反,日均睡眠時間長於8小時者的比例為18.3%(95%CI: 13.2%-24.8%),長於9小時者的比例為5.7%(95%CI: 3.2%-9.9%)。
亞組結果顯示,16.9%(95%CI: 10.0%-27.1%)的醫學生睡眠時間短於6小時,而其他非醫學專業的大學生僅為7.4%(95%CI: 5.8%-9.5%)。有72.7%的大學生在晚上11點以後才入睡,更有23.8%的大學生經常在晚上12點以後才入睡。有25.5%的大學生入睡所需時間超過30分鐘,存在入睡困難的問題。大學生的起床時間在上課期間和休息日分別為8:04am(95%CI: 5:40 am-9:27 am)和9:52am(95%CI: 9:02 am-10:43 am)。
結論
從上述系列循證醫學研究的結果來看,中國普通人群、老年人和大學生群體中,睡眠障礙和短睡眠普遍存在。因此,在睡眠障礙高風險人群中開展定期的普查並開展相關防治措施非常必要。
作者團隊簡介
項玉濤,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精神科教授,博士生導師。世界精神科學會(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精神病理委員會委員、城市精神健康委員會委員,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精神衛生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促會精神衛生分會委員。
分別於1998年和2003年於首都醫科大學獲得臨床醫學學士和精神衛生專業碩士學位,2006年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博士畢業,之後於美國馬裡蘭大學醫學院精神科接受博士後訓練。2008年 - 2013年於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精神科任科研助理教授,2014年-2017年於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任副教授,2017年至今於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任教授。
2007年以來在包括Lancet、World Psychiatry、Am J Psychiatry等國際期刊發表SCI論文300餘篇,獲得十餘項國際科研成果獎。研究領域:心境障礙、精神科臨床流行病學、精神藥理學、精神科服務、精神科meta-analysis等方面的臨床研究。
相關文獻:
1. Cao, X.L., Wang, S.B., Zhong, B.L., Zhang, L., Ungvari, G.S., Ng, C.H., Li, L., Chiu, H.F., Lok, G.K., Lu, J.P., Jia, F.J., Xiang, Y.T., 2017. The prevalence of insomnia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in China: A meta-analysis. PLoS One 12 (2), e0170772.
2. Lu, L., Wang, S.B., Rao, W.W., Zhang, Q.E., Ungvari, G.S., Ng, C.H., Kou, C.G., Jia, F.J., Xiang, Y.T., 2018. The prevalence of sleep disturbances and sleep quality in older Chinese adults: a 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Behavioral Sleep Medicine. In press.
3. Lu, L., Wang, S.B., Rao, W.W., Ungvari, G.S., Ng, C.H., Chiu, H.F.K., Zhang, J., Kou, C., Jia, F.J., Xiang, Y.T., 2017. Sleep Duration and Patterns in Chinese Older Adults: a 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Int J Biol Sci 13 (6), 682-689.
4. Li, L., Wang, Y.Y., Wang, S.B., Zhang, L., Li, L., Xu, D.D., Ng, C.H., Ungvari, G.S., Cui, X., Liu, Z.M., De Li, S., Jia, F.J., Xiang, Y.T., 2018. Prevalence of sleep disturbances in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a 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J Sleep Res. In press.
5. Li, L., Wang, Y.Y., Wang, S.B., Li, L., Lu, L., Ng, C.H., Ungvari, G.S., Chiu, H.F.K., Hou, C.L., Jia, F.J., Xiang, Y.T., 2017. Sleep Duration and Sleep Patterns in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A 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J Clin Sleep Med 13 (10), 1153-1162.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