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俄羅斯第一款新冠疫苗已經獲得衛生部許可,自己的女兒已經率先接種。
面對這個新聞,不知道是誇還是批,畢竟則是一個重要的選擇問題。
當「同情用藥」遇上「循證醫學」,如何選擇就是看個人風險承擔能力。
————同情用藥————
同情用藥( Compassionate use of investigational drugs)這個詞,相信經過疫情的人們都非常熟悉這個詞,
「同情用藥」的原則是:對於當下處於危及生命的情況或病情嚴重的患者,如果無其他有效療法選擇(且患者無法註冊參與臨床試驗),可在不參加臨床試驗的情況下使用尚未獲批上市的在硏藥物。使用在硏藥物可能對治療有效,也可能導致無法預期的嚴重副作用。因此,「同情用藥″目前使用案例多是針對小規模個案病人,並未用於大規模病人群體。
換成通俗易懂的話,那就是:當無藥可醫的時候,不妨死馬當活馬醫。
這是一個樸素的價值觀,在疫情期間也有體現,比如面對新冠無藥可醫的情況下,美國當時將還在研究階段的藥物瑞德西韋( Remdesⅳvir)用於患者。
俄羅斯的疫苗同樣如此,在面對累積確診近90萬,如今日新增還在5000左右的情況,俄羅斯事實上是處於疫情失控狀態。
之前引發東北疫情爆發的也是俄羅斯輸入。
這種情況下,俄羅斯面對的問題就是:
上疫苗,優點是可能遏制疫情,缺點是可能造成其他問題。
不上疫苗,優點是避免疫苗帶來的問題,缺點是疫情繼續泛濫。
兩害相權取其輕,所以俄羅斯選擇了疫苗,事實上也算是同情用藥的選擇吧。
————循證醫學————
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是現代醫學的重要原則之一,顧名思義,就是「遵循證據的醫學」,又稱實證醫學。其核心思想是醫療決策應在現有的最好的臨床研究依據基礎上作出。
也就是大家說的,talk is cheap,show me the data。
藥物臨床試驗同樣也遵循這個規則,藥物臨床試驗的要求:(1)研究對象;(2)分組方法;(3)幹預措施;(4)觀察方法;(5)統計處理.這其中每一項都要嚴格執行。
疫苗作為特殊藥物,自然也是一樣。大家一般都知道藥物試驗有1234期,其實每一期都有其要解決的問題。
I期臨床試驗
初步的臨床藥理學及人體安全性評價試驗,為新藥人體試驗的起始期,又稱為早期人體試驗。
II期臨床試驗
II期臨床試驗為治療作用初步評價階段。其目的是初步評價藥物對目標適應症患者的治療作用和安全性,也包括為III期臨床試驗研究設計和給藥劑量方案的確定提供依據。此階段的研究設計可以根據具體的研究目的,採用多種形式,包括隨機盲法對照臨床試驗。
III期臨床試驗
治療作用確證階段。其目的是進一步驗證藥物對目標適應症患者的治療作用和安全性,評價利益與風險關係,最終為藥物註冊申請的審查提供充分的依據。試驗一般應為具有足夠樣本量的隨機盲法對照試驗。
該期試驗一般為具有足夠樣本量的隨機化盲法對照試驗(random control trial, RCT)。
III期臨床試驗的目標是:
· 增加患者接觸試驗藥物的機會,既要增加受試者的人數,還要增加受試者用藥的時間;
· 對不同的患者人群確定理想的用藥劑量方案;
· 評價試驗藥物在治療目標適應症時的總體療效和安全性。
該階段是臨床研究項目的最繁忙和任務最集中的部分。
IV期臨床試驗
一種新藥在獲準上市後,仍然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在廣泛使用條件下考察其療效和不良反應。上市後的研究在國際上多數國家稱為「 IV期臨床試驗」。
可見每一期設計,都是基於當前人類對科學醫學認知的基礎之上,做出的最符合認知的判斷。
不做3期,那麼就意味著,無法排除藥物在面臨更大樣本群體時候出現的各種風險,畢竟前期樣本太小,一個隨機就可能讓樣本失效了。
舉個典型的例子,
1996年4月,奈及利亞卡諾州爆發大規模麻疹、霍亂和腦膜炎疫情,輝瑞公司「志願提供」的藥物「特洛芬」導致使用該藥物的200名患者中有11人死亡,181人留下不可補救的後遺症。
1997-1999年,德國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研製的抗愛滋病藥物奈韋拉平在由美國醫藥協會組織的烏幹達10個村子組織人體試藥藥試中,「操作不規範、極度不嚴謹」,給1000多名受試的烏幹達母嬰帶來傷害。
疫苗實驗有天然的要求,就比如你就是再牛逼,也不可能讓人一天成才,這就決定了藥物試驗的時間是有嚴格規定的,符合基本常識的。
目前俄羅斯用的是腺病毒疫苗,其實就是用核心成分做的,按理說這周期比國內要慢,但是提前批准,那就是冒著風險了。
如果違背這個流程,那麼就要承受可能面臨的風險:
1,疫苗不僅沒用,反而有害
這就是疫苗無效甚至可能引發疾病的問題,這種一般見於減活病毒上。
2,疫苗遇上了ADE效應
這種情況和上面的類似,但是在登革熱上最早發現。是因為病毒株不同導致的。
本身感染過,換了個新的病毒株,不僅不抵抗,還讓症狀更嚴重
3,嚴重疫苗反應
預防接種異常反應造成受種者死亡、嚴重殘疾或者器官組織損傷
4,其他常見反應
發熱,疼痛等情況
所以,這是一個權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