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利【新看點】——中英雙語《中醫藥臨床循證叢書》發布,助力中醫藥走向世界!

2021-01-21 炁原健康生活

中澳國際中醫藥研究中心10日在廣州發布《中醫藥臨床循證叢書》,該叢書是國際首套採用整體證據方法對中醫藥臨床療效進行系統整理、嚴格評價的專著,並且是中英同步國際發行。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盧傳堅認為,上述叢書對科學認識中醫藥臨床療效、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具有一定意義。

此次出版的叢書覆蓋變應性鼻炎、糖尿病腎病、成人哮喘、尋常型銀屑病、阿爾茨海默病等中醫藥具有治療優勢的病種。通過臨床療效為導向、循證醫學理念和方法為指導,結合中醫藥自身特色,客觀、科學地對中醫藥臨床療效進行評價。據盧傳堅介紹,上述研究方法是中醫藥走向世界、更廣泛地為人類健康服務且與國際接軌的必經之路。


其中,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書中,通過對目前中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療效和安全性的臨床研究文獻進行總結和分析,以及證據質量評價,對其中隨機對照試驗和非隨機對照試驗進行系統評價和綜合統計分析,探討中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療效和安全性。


盧傳堅稱,與普通教科書僅立足專家的共識不同,《中醫藥臨床循證叢書》匯聚現有的中醫藥指南、共識和證據,相信這套書對指導臨床醫生的實踐將發揮一定的指導作用。


澳大利亞中醫管理局局長薛長利稱,未來還會進一步對中醫藥進行臨床循證研究,「如果不進行循證研究,將無法知道中醫藥證據發展的具體水平,這套書將會為中醫藥國際化發展提供平臺」。


中澳國際中醫藥研究中心由廣東省中醫院和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共建,雙方啟動並完成10多套中醫整體證據系列循證中醫藥專著的編寫和出版工作,聯合發表了80多篇SCI收錄系統評價文章,部分研究成果被國際臨床指南引用。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英雙語《中醫藥臨床循證叢書》的發布,意味著中醫真正走向世界,與國際接軌。他讓全世界的學者對中醫藥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並且同西醫一樣,以臨床效果和安全性為評價標準,科學地論證了中醫自身的特色與優勢。

       而未來對中醫藥的進一步循證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論證了中醫藥的具體發展水平以及本身的價值,才能幫助中醫藥走進更大的舞臺。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聖原複利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中醫藥抗疫效果的循證醫學思考
    相信疫情以後,國家對中醫藥的發展肯定會更加重視。中醫藥在治療新冠肺炎中的成功,將成為其發展振興的重要機遇。中醫藥抗疫的具體效果究竟怎麼樣?目前最為全面、權威的信息,是一周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統計數據:截至3月3日0時,在全國確診病例中,中醫藥治療病例達到92.58%。
  • 中英雙語 「北京遠程健康服務平臺」上線 中醫藥健康服務走向世界
    為了更迅速、方便地為他們提供健康服務,首個北京中英文雙語中醫藥服務平臺——「北京遠程健康服務平臺」今日正式上線,將向全球疫情地區民眾權威發布北京中醫藥防控疫情防治、康復、護理全周期方案。此平臺由北京市中醫管理局聯合多部門開發,依靠網際網路融合技術,實現線上實時互動、遠程問診等服務,讓世界共享中醫藥參與疫情防控的北京經驗。
  • 謝雁鳴:中國中醫藥事業的突出貢獻者
    2006年起擔任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醫學研究所副所長。她從事中西醫結合老年病臨床和科研近30年,主要研究方向為循證醫學、臨床評價與中醫藥標準化、中藥上市後再評價方法等。現擔任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科專業委員會腦病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藥協會循證藥物經濟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養生康復專業委員會副會長、臨床療效評價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審專家,SFDA新藥評審專家,科技部國際合作課題評審專家,國家自然基金委評審專家,北京市科委獎勵評審專家,北京市自然基金委評審專家。
  • 讓中醫藥文化走出國門 梅全喜主編艾葉百科系列叢書正式出版
    近日,寶安純中醫治療醫院藥學部學科帶頭人梅全喜教授主編的《艾葉百科系列叢書》(英文版),正式出版發行。本套叢書包括《艾葉實用百方》(英文版)、《蘄艾灸治百病》(英文版)和《艾蒿食療百味》(英文版)共三冊,從不同的側面介紹了艾葉的藥用、灸用和食用情況。三本書合中有分,分中有合,詮釋了艾葉與健康的密切聯繫。
  • 世中聯真實世界研究專業委員會第三屆學術年會在陝西中醫藥大學...
    本次會議由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真實世界研究專業委員會主辦,陝西中醫藥大學承辦,西安中醫腦病醫院協辦。出席本次會議的嘉賓有:世中聯副主席兼秘書長李振吉、世中聯真研專委會顧問孫塑倫,陝西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劉峰、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數據中心主任、世中聯真研專委會名譽會長劉保延、世中聯真研專委會顧問方積乾、世中聯副秘書長徐春波、世中聯真研專委會會長何麗雲,陝西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劉力、校長孫振霖等。
  • 探索新時代中醫藥創新發展的「良方」——東盛集團董事長、廣譽遠...
    搭建涵蓋醫藥研發、生產、營銷在內的完整產業鏈,採用循證醫學論證中藥產品療效,依託智能製造全方位滿足人民健康需求······在堅持中醫理論的基礎上,吸收現代科技發展成果「激活」中醫藥產業現代化發展業態。近日,在北京前門大江胡同的一座四合院內,東盛集團董事長、廣譽遠掌門人郭家學如約接受了《中國經營報》記者獨家專訪。
  • 2015年度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成果、優秀人才獎勵名單
    北京中醫藥大學 成都中醫藥大學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完成人員:楊明 張萍 張海燕 張銳 高正松 史新元 廖永紅 宋民憲 馬鴻雁 齊雲中藥抗抑鬱新策略及效應機制研究完成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完成人員:劉屏 胡園 董憲喆 穆麗華 周小江 郭代紅 孫豔 劉旭 崔紅 段冬梅抗腫瘤中藥微粒多途徑傳遞系統核心技術創研
  • 史學「循證」的啟示
    現如今,醫學有「循證(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藥學有「真研(真實世界研究:Real World Study,RWS)」。
  • 與時俱進,傳承發展好中醫藥
    對中醫藥充滿信任與感情,今天來談談中藥產業發展所面臨的挑戰。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加快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堅持中西醫並重,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充分發揮中醫藥防病治病的獨特優勢和作用,為建設健康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 中醫藥為治療研究膿毒症找到新切入點
    廣東省中醫院重症醫學大科學術帶頭人張敏州教授、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郭力恆教授和廣東省中醫院重症醫學科何健卓副主任醫師接受採訪時表示,這次新冠病毒疫情讓全世界面臨同樣的「考題」,最先遇到「考試」的中國在抗疫方面做出的成績全世界有目共睹,也讓更多人認識到中醫藥的魅力。
  • 新政密集發布 地方加速推動中醫藥振興
    來源:經濟參考報圖集 新政密集發布 地方加速推動中醫藥振興中醫藥產業化、「網際網路+中醫藥健康服務」成重點我國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正在加速推進。《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梳理中醫藥新政發現,近期多地依託地方特色優勢,密集出臺政策助力中醫藥振興,中醫藥產業化、「網際網路+中醫藥健康服務」成政策發力重點。海南省11月初發布《關於促進中醫藥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指出,將結合自由貿易港實際,建設中醫藥現代產業體系。開放創新發展中醫藥貿易,打造國際中醫藥培訓中心、國際傳統醫藥交流中心。
  • 中醫藥介入重症救治 為膿毒症治療拓新徑
    該研究結果全文於2020年6月發表於國際期刊《SHOCK》雜誌,為中醫藥治療膿毒症誘導心功能障礙療效顯著提供了新的循證醫學依據,是中醫藥介入重症領域的又一重大研究成果。28日,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重症醫學學術會議在廣州召開,張敏州團隊向媒體介紹了近年來中西醫結合救治重症患者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醫藥介入救治重症患者得到了極大的肯定。
  • 世界流感日:專家談中醫藥防治流感的價值
    本次大會以「加強流感控制,應對COVID-19大流行」為主題,會上王辰院士、高福院士,世界衛生組織總部及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組織代表,中國和美國等國流感防治專家就整合COVID-19和流感大流行防控策略、中醫藥治療流感的臨床價值等內容進行了專題報告。
  • 四川新冠肺炎中醫藥防控指南(第四版)發布
    封面新聞記者 周家夷 11月11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獲悉,為了進一步發揮中醫藥在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的特色和優勢,在《四川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藥防控技術指南(第三版)》基礎上,該局組織專家結合時令變化和新冠肺炎防控現狀制定了《四川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藥防控技術指南(第四版
  • 聚焦|幹細胞與中醫藥,鍾南山院士這樣說
    大會特別邀請鍾南山院士為本次高峰論壇致辭,邀請鍾志強院士等國內外頂尖專家作幹細胞與中醫藥發展、腫瘤營養及精準治療的主旨報告。探討後疫情時代幹細胞與中醫藥發展策略,將幹細胞技術和精準醫學技術與中醫藥有機整合,構建幹細胞與中醫藥、腫瘤營養與精準治療產學研平臺,多學科、多領域、通力合作,集智攻關,推動新時代幹細胞與中醫藥事業的融合發展,助力「健康中國」和「人類健康共同體」建設。
  • 新加坡:中醫藥(一)
    3.重視臨床教學     學生於第二學年開始安排臨床見習,一直延續到第五學年畢業實習。臨床教嘗多由兼職臨床導師具體指導,其過程分為五個階段:①見習期,學生觀察導師診斷治療病人的經過,初步將理論聯繫醫療實踐。②待診期,在門診或病房進行,學生傾聽導師分析病證。
  • 2019年中醫藥基礎研究盤點
    亮點1:中醫藥體系納入世界醫學分類體系        2019年5月25日第72屆世界衛生大會審議通過的在I CD-11中建立了以中醫藥為基礎、兼顧日韓傳統醫學內容的病證分類體系,推動了傳統醫學150條疾病和196條證候(不含特指和非特指病證)條目納入I CD-11傳統醫學章節。
  • 專家談中醫藥發展:生命力在於療效 創新當基於繼承
    近日,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內科主任醫師毛以林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中醫藥的生命力在於療效,傳統中醫藥發展和創新意義重大,利用現代科技手段進行深入研究闡析證候本質、中藥和方劑治療疾病作用機制非常有必要,但必須以中醫理論為指導。
  • 上海中醫藥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網,上海中醫藥大學考研信息網,上海...
    ,還設有護理學、食品衛生與營養學、康復治療學、藥學、生物醫學工程、預防醫學等專業;有8個繼續教育的本、專科專業;已與20個國家和地區的近50餘家海外院校、醫療科研機構和國際組織建立了科研、教學、醫療等合作關係,建立了美國第一家中醫孔子學院,設有兩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分別是中英合作藥學、中英合作護理學項目。
  • 新聞 | 我校系統9個項目獲2020年度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
    12月5日,2020年度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會上對2020年度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包含科技成果、政策研究成果、學術著作、中青年創新人才及優秀管理人才、岐黃國際獎)和李時珍醫藥創新獎進行了表彰。我校系統共9個科技成果項目、優秀管理人才項目喜獲獎勵,其中科技成果獎5項、學術著作獎3項、優秀管理人才獎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