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訊(記者 馬澤望 通訊員 查冠琳 廖鵬達)11月28日,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重症醫學學術會議在廣州召開。廣東省中醫院重症醫學大科學術帶頭人張敏州教授、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郭力恆教授和廣東省中醫院重症醫學科何健卓副主任醫師接受採訪時表示,這次新冠病毒疫情讓全世界面臨同樣的「考題」,最先遇到「考試」的中國在抗疫方面做出的成績全世界有目共睹,也讓更多人認識到中醫藥的魅力。郭力恆教授表示,抗疫期間在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時,他與團隊曾使用中醫藥為無症狀感染者進行治療,接受中醫院治療的病人90%最終沒有出現症狀,陽性率更低。
中西醫「組合拳」抗疫效果明顯
據悉,疫情期間,郭力恆主任帶領科室全體成員共同參與抗疫,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重症醫學科先後共派出2名醫生,6名護士馳援武漢一線,在武漢中西醫結合醫院、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展診療工作;派出3名醫生,4名護士支援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醫院隔離病區,以實際行動支持抗疫。
郭力恆教授作為中醫專家,參加了在廣州、佛山等地的重型、危重型新冠患者的救治,還曾進駐廣州市第八醫院隔離病區,治療外籍新冠患者。在抗擊疫情期間,郭力恆主任與西醫專家共同制定診療方案,運用中醫智慧,提出「一人一策」個體辨證治療,針對不同新冠肺炎患者制定有效的中西醫結合救治方案,採用中西醫結合、針藥結合、內治外治相結合等方法,取得了1+1>2的效果使多例患者轉危為安。
除此之外,這套中西醫的「組合拳」還包括了——針灸、八段錦、耳穴壓豆、穴位貼敷、穴位按摩、情致調理等傳統療法顯著降低輕症病人發展為重症病人的機率、對重症病人肺部炎症的吸收和病毒轉陰都有明顯效果。
郭力恆教授在此次援助過程中貢獻的中醫智慧,與廣東省著名呼吸專家林琳等,共同制訂《廣東省無症狀新冠病毒感染者管理專家共識》(第二版)。其成績得到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的肯定,受到「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的高度評價。同時還把中醫藥抗疫的應用與國外專家進行了連線交流,向外國專家闡述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肺炎的經驗,將三方三藥、八段錦等一系列的中醫療法介紹到國外。
中醫藥治療膿毒症有新思路
張敏州教授團隊還在此次會上公布了一項利用中醫藥治療膿毒症的研究結果。
據介紹,心功能障礙是嚴重膿毒症的常見併發症,可作為膿毒症休克患者病死率的獨立危險因素。超過40%的膿毒症患者合併有心功能障礙,其病死率高至70%-90%,然而目前國際上對膿毒症誘導心功能障礙的治療尚未達成共識。如何減輕膿毒症合併的心肌損傷,降低誘導心功能障礙的發生率,仍然是危重疾病臨床研究領域面臨的重要問題。近年來,中醫藥對膿毒症誘導心功能障礙的幹預研究逐步深入,在整體觀念的指導下,辨證論治、合理用藥,顯示出了獨特的優勢。
據悉,張敏州教授牽頭主持實施多中心、隨機、雙盲、對照、國際註冊的臨床研究,是第一個中醫中藥治療膿毒症誘導心功能障礙的大型臨床研究。本次研究歷時5年,全國共8家醫院參與,發現與國際指南推薦的標準治療方案相比,聯合應用心脈隆注射液可有效改善膿毒症患者心功能,降低舒張性心功能不全發生率,降低BNP水平,且安全性較高,可作為膿毒症患者心功能不全的一種有效治療方法。
該研究結果全文於2020年6月發表於國際期刊《SHOCK》雜誌,第一作者為廣東省中醫院重症醫學科何健卓副主任醫師。該研究結果為中醫藥治療膿毒症誘導心功能障礙療效顯著提供了新的循證醫學依據,為膿毒症的治療研究與中西醫結合研究找到新的切入點和開拓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