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中國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剛順利發射升空,我們還有一個熟悉的老朋友,正在月球上工作著。它就是嫦娥四號。嫦娥四號於2018年12月6日發射升空,1月3日登陸月球至今,已經完成了20個月晝工作期,7月30日進入了正常休眠。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它將會在8月中旬月晝來臨的時候再次甦醒。截至目前,嫦娥四號已經在月球上工作了約580天,行駛距離達到了490.9米,創造了一個新的世界紀錄。嫦娥四號已經成為月球上存活時間最長的可移動物,屬於她的奇蹟還在繼續。要知道,20個月晝工作期已經遠遠超出了嫦娥四號的設計壽命。
嫦娥四號不但在月球上進行了發芽試驗,還為人類對月球的探測做出了十分重大的貢獻。
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嫦娥四號在580天的徵程中,創造的世界第一記錄。
首先,嫦娥四號第一次實現了人類探測器在月球背面上的著陸和巡視探測。
人類探月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已經起步,NASA甚至還登陸了月球,但迄今為止,人類探測器始終對月背沒有什麼巡視探測,主要的探測方式是遙感拍攝照片或者採用撞擊的手段。而嫦娥四號實現了這一突破,把月球從未展現給人類的一面清晰地呈現在全人類的面前。
第二,第一次實現了月背和地球的可靠中繼通信。
這就是嫦娥四號工程中的「鵲橋」中繼星。此前人類之所以無法對月背進行更有效的探測,關鍵就是由於通信不暢,現在嫦娥四號工程跨出了關鍵一步,後續其他國家對月背的探測,也都提出了要借用鵲橋的需求。這是嫦娥四號對人類月球探測的一個重大貢獻。
第三,第一次在月球背面進行了天文探測,以及其他科學探測。
這是指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迄今為止在月球背面進行的活動。除了在月背進行天文觀測外,嫦娥四號還發現了月球背面的土壤特性,巖層結構等諸多前所未有的發現。
相信嫦娥四號帶給我們的感動還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