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院士」楊培東:當選美國雙院士,中國人的後代要會說中國話

2020-12-03 教育思享

江蘇蘇州楊培東,獲美國麥克阿瑟天才獎,「世界100位頂尖青年發明家」之一。

人們是從什麼時候起產生探索宇宙的遐想的呢?是從我國古代人民流傳的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開始,亦或是外國科學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說之時?歷史的車輪滾滾前行,雖然時代在更迭,可人們對未知宇宙的期待,對寄身太空的痴迷從未改變。幾日前,一則人類移居火星關鍵技術再獲突破的新聞引發熱議,而促成這項關鍵技術的重要帶頭人就是楊培東先生。

納米技術領域冉冉升起的新星,勤奮刻苦是他不斷進取的保障。

其實早在2015年,楊培東和他的科研團隊就已經在助推火星移民計劃取得進展,近日更是宣布「光合作用」系統創造出新的轉化效率記錄,因而也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也正是在這個時候,越來越多的人們了解了楊培東,也紛紛對其能力與科研成果交口稱讚。

楊培東有多優秀?出生於江蘇省蘇州市的他是被美國權威雜誌評選的「世界100位頂尖青年發明家」之一,是美國藝術與科學院、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雙院士、我國的上海科技大學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更是美國麥克阿瑟天才獎與艾倫·沃特曼獎等著名獎項的獲得者。

楊培東是當之無愧的青年納米材料專家的領軍人物,而即便已功成名就的楊培東,仍舊保持著自己異常勤勉的科研習慣,他每天都要埋頭工作十幾個小時,經常為了科研工作熬到深夜,幾十年如一日的勤奮刻苦,也正是他不斷突破自我的不二法門。

這一點是一般的普通人都難以做到的,上班族們可能覺得一天8小時工作制就已經很難接受了,但是,楊培東卻能夠做到十幾年如一日,這種勤勉精神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目標從不改變,科學大牛也喜歡鑽牛角尖。

楊培東的骨子裡有一股執拗勁,但凡是他確定的目標就不會輕易改變。在從中國科技大學畢業後,楊培東遠渡重洋入哈佛進修。在四年的留學生涯中,他就像一隻「小牛犢」,迎難而上,從不退縮。曾用三年的時間解決語言溝通障礙,足見其鍥而不捨的精神。

更為有趣的是,楊培東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段故事。當年楊培東決定首選伯克利為讀博院校的時候,直接遭到了校方的拒絕。為了進入設在伯克利的全美最好的化學系,楊培東鍥而不捨地拼命努力著,最終憑藉自身出色的成績,獲得了包括伯克利在內的多所頂尖大學的工作邀請,而他也終於如願進入了伯克利。

功成名就未忘國,為祖國納米科技發展勞苦奔波。

楊培東在美國的這些年,讓他取得了納米技術方面的開創性進展和令世界矚目的成就,在自己聲名鵲起之時,他卻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由於被聘為美國大學的終身教授,他就常常利用暑假時間回國,為在中國建造的國際合作實驗室挑選人才,出謀劃策。

在家庭教育方面,他始終身體力行地為孩子做榜樣。楊培東常常把女兒帶在身邊,在回國之時也經常帶女兒回故鄉「進修」普通話,「儘管她生在美國,但中國人的後代還是要會說中國話。」在楊培東看來,無論身處何地,華夏兒女懷有的始終都是一顆中國心。

滄海桑田,日新月異,曾經古人的無數遐思都在今朝化為現實,科技的力量是強大與無窮的,相信在楊培東先生這樣出色的科學家們的引領下,人們將有著更多夢想成真的可能。

相關焦點

  • 楊培東等四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楊培東等四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林小春/新華網 2016-05-04 13:26 來源:澎湃新聞
  • 【新華網】三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5月3日公布了今年新增選的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單,華人科學家楊培東、戴宏傑與孟祥金三人當選院士,中國科學院環境地質學家安芷生當選外籍院士。  楊培東是納米材料學家,現為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他1971年出生於中國江蘇蘇州,1988年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應用化學系,1993年赴美國哈佛大學留學。1999年,他成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助理教授,5年後被聘為終身教授。他獲得過很多獎項,包括2015年度的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天才獎」。2014年,英國湯森路透公司預測楊培東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獎。
  • 三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新華社華盛頓5月3日電(記者林小春)美國國家科學院3日公布了今年新增選的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單,華人科學家楊培東、戴宏傑與孟祥金三人當選院士,中國科學院環境地質學家安芷生當選外籍院士。  楊培東是納米材料學家,現為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
  • 國產晶片的落後,從美國楊培東院士開始
    出生於江蘇的楊培東,決定去往美國發展,出生於河南的申怡飛決定幫助中國人發展5G。28歲的楊培東成功協助美國斷供中國晶片,有人問美國楊培東院士為什麼要去美國發展呢?談到美國科技文化禮儀時,美國楊培東院士用了「待人親切有禮,答問睿智溫和」。
  • 四名華人當選2016年美國科學院院士 含一蘇州人
    2016年院士增選結果,共有84位知名學者當選美國科學院新科院士,來自14個國家(地區)的21位學者當選2016年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科學院在其新聞中認為這些當選人的卓越的原創性研究得到廣泛認可。至此,美國科學院院士總人數達到2291人,外籍院士人數達到465人。  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國際著名納米技術專家戴宏傑、維吉尼亞理工學院分子病毒學教授孟祥金、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系教授楊培東等三名華人教授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安芷生當選2016年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三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多人涉納米技術
    中國證券網訊 美國國家科學院3日公布了今年新增選的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單,華人科學家楊培東、戴宏傑與孟祥金三人當選院士,中國科學院環境地質學家安芷生當選外籍院士。  據新華社5月4日報導,楊培東是納米材料學家,現為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
  • 2016年美國科學院院士華人科學家名單簡歷資料照片
    ­  新華網華盛頓消息,美國國家科學院5月3日公布了今年新增選的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單,華人科學家楊培東、戴宏傑與孟祥金三人當選院士,中國科學院環境地質學家安芷生當選外籍院士。楊培東­  楊培東是納米材料學家,現為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
  • 做大師需「靜下來」 走近美國科學院新科華人院士
    當地時間5月3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在華盛頓宣布了2016年院士增選84人名單,出生於中國大陸的華人科學家楊培東、戴宏傑與孟祥金當選院士,其中戴宏傑與楊培東更是同門師兄弟,曾同拜在納米「大牛」查爾斯·利伯的門下。那麼,他們在美國做科研工作有著什麼樣的酸甜苦辣?怎麼一步步走向科研頂峰?對中國同行又有著怎樣的啟迪?記者為此聯繫採訪了3名新科院士。
  • 與諾獎擦肩而過的蘇州人楊培東,剛剛獲得2020年全球能源獎
    楊培東:用液體陽光解決全球變暖問題楊培東,1971 年 8 月出生於中國江蘇省蘇州市,納米材料學家,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系 S.K.2002 年 2 月,楊培東領導的小組在美國《納米通訊》雜誌上報告,他們已成功地找到一種製造「多層結構」納米線的方法,能夠使矽和鍺這兩種不同的材料交織組成單根納米線。這些線的尺度在納米水平,最細的達到20納米。2003 年 4 月,英國《自然》雜誌刊登了楊培東研究組發表的單晶體氮化鎵納米管論文,這種納米管耐久、性質一致,有優良的光電性能。
  • 中科大校友楊培東獲全球能源獎,他是全球排名第一的材料學家
    此後,他先後在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從事研究工作,如今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能源和化學雙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和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2004 年獲得美國材料學會青年科學家大獎,是第一位獲得該獎的中國人;2007 年獲得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沃特曼獎;2011 年入選湯森路透集團遴選的最優秀的 100 名化學家榜單中第十位,同時入選了 10 年中最優秀的 100 名材料科學家中第一位;2012 年 4 月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2015 年 9 月獲得美國
  • 清華施一公當選美國雙院院士 曾落選中科院院士
    施一公(圖片來自清華大學網站)【施一公當選美國雙院外籍院士鄧興旺等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當地時間30日消息,清華大學施一公教授當選2013年該院外籍院士。此前25日,他還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外籍院士。耶魯大學終身冠名教授鄧興旺和陳雪梅、YangWei等三名華裔美籍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新科院士。
  • 84歲老人連續四次「意外」落選國內院士,卻被當選美國院士
    而「轟動」的時刻在於,她先後4次申請中科院的院士,先後慘遭落選。但是2007年5月,李愛珍卻被美國國家科學院評選為院士,這也相當的滑稽。李愛珍早期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化學系,尤其早在1989年就批准成為了博士生導師,而且2003年夜成功當選為亞洲太平洋材料科學院院士。
  • 美國科學院院士楊培東做客中國科大「大師論壇」
    美國科學院院士楊培東做客中國科大「大師論壇」 2016-11-01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字體教授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楊培東做客中國科大「大師論壇」,並作精彩報告。
  • 四次申請國內院士被拒,卻評上美國院士
    2005年11月,在埃及舉行的第三世界科學院第15屆院士大會上,李愛珍被授予第三世界科學院工程科學獎,這是中國科學家第一次獲得第三世界科學院工程科學獎。她本人也於2007年5月,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這也是中國首個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女院士。
  • 湖南人戴宏傑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系長沙一中校友
    紅網長沙5月4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周丹 通訊員江曉華)當地時間2016年5月3日,美國科學院在其網站上公布了2016年院士增選結果,共有84位知名學者當選美國科學院新科院士,來自14個國家(地區)的21位學者當選2016年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其中包括4位華人。長沙市一中校友戴宏傑正是其中之一。
  • 蘇州大學時玉舫教授當選為歐洲科學院院士 遲力峰教授當選為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
    8月26日,蘇州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時玉舫教授收到歐洲科學院院長Sierd Cloetingh教授發來的賀信,祝賀他當選為歐洲科學院院士。8月29日,蘇州大學功能納米與軟物質研究院教授遲力峰教授也收到了當選為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的好消息。
  • 中科大校友楊培東再獲全球科學大獎!
    楊培東楊培東獲獎理由是因開創性納米顆粒太陽能電池和人工光合作用而獲得非常規能源的提名。楊培東,1971 年 8 月出生於江蘇省蘇州市,納米材料學家。1993 年楊培東獲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應用化學學士學位;1997 年獲得哈佛大學化學博士學位;1999 年進入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系任教,先後擔任助理教授、副教授、終身教授;2001 年至 2004 年連續獲得美國阿爾弗雷德·斯隆獎;2003 年被美國「技術評論」雜誌列入世界
  • 近日,蘇州大學2位教授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近日,歐洲科學院(Acadamia Europaea)正在陸續公布2020年新增院士名單。8月26日,蘇州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時玉舫收到歐洲科學院院長發來的賀信,祝賀他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8月29日,隨著名單公布,又一喜訊傳來,蘇州大學功能納米與軟物質研究院教授遲力峰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
  • 為什麼顏寧會在美國科學院當選外籍院士?
    在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不久前公布的新增院士名單中,我國科學家顏寧當選為外籍院士,這是學術界的最高榮譽之一。那麼,為什麼中國籍的顏寧會在美國選上院士呢?
  • 十位華人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新院士—新聞—科學網
    院士均由現有院士提名及選舉產生,不僅包括科學家及人文學者,也包括作家、藝術家以及其它所有領域的傑出代表。 附:華人院士 歷史上,當選為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或外籍院士的華人包括: 胡適,哲學家,前中央研究院院長,前北京大學校長,1932年當選為外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