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豆不同,中國的玉米一向能夠自給自足,2019年進口量僅僅為448萬噸。然而,今年以來,國內玉米需求空前旺盛,中國買家已經大量購入了美國玉米補充庫存。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截至10月15日,中國今年累計進口了美國1055萬噸玉米。
與此同時,國內外玉米現貨價格還出現大漲的現象。那麼,到底是什麼讓中國玉米從基本能滿足國內需求、價格穩定,轉變成需要大量進口補充庫存、價格大漲?我國農村農業部給出了答案。
據聯合早報10月27日報導,中國農業農村部總經濟師魏百剛今日回應稱,近期的玉米價格上漲,主要還是市場作用的結果。
其一,是中國玉米消費需求旺盛。隨著生豬生產水平的加快恢復,飼用玉米需求量也出現大增。官方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全國生豬存欄達3.7億頭。此外,玉米澱粉、酒精等玉米衍生產品需求也在增加。
其二,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國內外資本市場對糧食行業炒作有升溫跡象。市場上流傳著一則預估數據,中國今年預計將進口3000萬噸玉米,這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美國玉米價格的上漲。
根據市場數據,今年稍早時候,美國玉米價格一度跌至10年新低。但到10月22日,市場都認為中國有可能擴大進口美國玉米之際,,美國玉米的價格創下年內最高水平,收於4.16美元/蒲式耳。
不過,未來,玉米價格總體上將趨於穩定。魏百剛還指出,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農村農業部將會與有關部門一同合作,做好玉米供給工作,確保秋糧豐收到手後,能夠儘快上市,增加供給,進一步穩定玉米價格。
文 | 呂佳敏 題 | 徐曉冰 圖 | 饒建寧 審 | 廖力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