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三年在秦嶺北麓觀察遷徙的紅喉歌鴝。
開春鳥類迂徒,三年裡紅喉歌鴝在同期,同地觀察,感覺鳥類會有自身熟悉的固定遷徙路線,及沿途休息與覓食的相對穩定的地理位置。冬季南遷,也在廣州市公園,連續幾年觀拍到它的蹤跡。
開春秦嶺北麓遭遇,是它北上往繁育地的過程,冬季廣州出現,則是其南下越冬體現。
紅喉歌鴝體長約16釐米;重量16-27克。 紅喉歌鴝雄鳥體羽大部分純橄欖褐色,各羽中央稍現深暗,雄鳥亮紅色的喉部,眼上白色條紋,雌鳥白色喉部,眼上條紋淡黃色。
俗名紅點頦、紅頦、紅脖鴝兒、紅桔、白點頦,紅蛋殼等。中國著名小說,電影《紅旗譜》中描寫富貴族追捧,提籠所養的名貴鳥兒:紅點頦,就是它。
分布地域圖。
英 文 名 Siberian Rubythroat
拉丁學名 Luscinia calliope
紅喉歌鴝分布於西伯利亞、蒙古、日本、朝鮮、印度、孟加拉、緬甸、中南半島、中國大陸及臺灣等地。中國大陸從東北至華西、華南、西南皆可找到。紅喉歌鴝屬遷徙性鳥,常好棲息地面,在平原繁茂草叢或蘆葦間跳躍,多位於距水不遠的地面。以昆蟲為食,吃少量植物性食物。善鳴叫,善模仿,鳴聲多韻而婉轉,悅耳。
我國的地理分布 省份:北京、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福建、江西、河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陝西、青海、新疆、臺灣和香港。
繁殖方式 卵生。
紅喉歌鴝繁殖於5-7月份,營巢灌叢地面。產1-5枚卵,卵呈藍綠色,孵化約14天。
繁殖地於東北、內蒙北部、甘肅、四川等,遷徒遍布我國東部,廣東,廣西、海南和臺灣以至更南部越冬。求偶期叫聲悅耳,常於清晨、黃昏,甚至月夜也鳴叫。
物種模式產地據說在西伯利亞葉尼塞河-勒拿河流域。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無危(LC)。 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即三有保護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