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加熱到太陽內部溫度的7倍!這個裝置厲害了!

2020-12-07 百家號

日前,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合肥)宣布中國「人造小太陽」託卡馬克裝置東方超環(EAST)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實現1億度運行,大概是太陽內部溫度(約為1500萬攝氏度)的7倍。其中獲得的多項實驗參數接近未來聚變堆穩態運行模式所需要的物理條件,朝著未來聚變堆實驗運行邁出了關鍵一步。

「人造小太陽」

「EAST」是什麼?全稱為「experimental advanced superconducting tokamak」,譯為全超導託克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又被稱為「人造小太陽」,名稱的確霸氣十足,在地球上造一個小太陽,有一種非常科幻的感覺。正是這一裝置,讓我國邁進磁約束核聚變研究的前沿,並逐漸成為該領域的領頭羊。

提到太陽,我們不得不提起它的超高溫度,但是比起我國的「人造小太陽」,還是小巫見大巫。「人造小太陽」有著超高高高的溫度,一億度!這是怎麼做到的?用什麼東西能裝下它啊?會不會爆炸?看到這樣的溫度,腦子裡一連串的問題就出現了。

一億度的產生是在託克馬克裝置的真空室,將氘、氚(氫的同位素)原料放入,通過核聚變的聚變反應發光發熱,然後產生巨大能量。至於盛放的容器嘛,其實核心原理就是我們中學接觸的電磁場。至於爆炸的問題,其實內部一直處於「爆炸」狀態,當然不是我們概念中的那種爆炸,是碰撞產生的聚變反應。這種狀態如果不可控就成了氫彈爆炸,「人造小太陽」研究的目的就是實現「可控」聚變反應。

為什麼要研究聚變反應?

因為要解決人類的能源問題。人類自誕生之日起的內部競爭,歸根結底都是能源的再分配問題,就如同經濟學中稀缺性是根本原理一樣,能源正是因為具有稀缺性和有限性,所以引發各種紛爭,但無限的能量源可以解決這項問題,而核聚變反應提供了這種可能性。有人可能會想:核裂變也能產生巨大能量,研究這個也行。

核裂變可能難以擔當重任。裂變技術雖然相對聚變技術簡單,但消耗的燃料往往只在極端環境下產生,地球上的儲量十分有限。

可控核聚變一旦成功,人類將進入下一紀元,歷史也將從此刻分為兩段。

其中你最熟悉的應用可能是鋼鐵俠胸口的方舟反應堆,在磁約束的條件下通過聚變反應供能,電影中提到反應堆每秒輸出能量30億焦耳,換算成電的話能供全國人民用一天半。這還只是每秒輸出的能量,就如此恐怖了。

另外一個比較有趣的知識點是原子序數大於鐵的元素在一定條件下,都可以發生核裂變反應,最終生成鐵元素,而原子序數小於鐵的元素在一定的條件下,都可以發生核聚變反應,最終也生成鐵元素。鐵元素剛好處於聚變和裂變的臨界狀態,鐵之後的元素需要吸取能量才能聚變,所以鐵是最後一個靠恆星聚變而來的,之後的元素是靠超新星爆發而來的。鐵正好是元素周期表的一個分界點,所以很多科幻作者都會描寫出濫用核反應技術導致未來世界成為鋼鐵森林的情節。

在地球上實現太陽內部核聚變的模擬,終有一天,這將會變為現實。而託卡馬克,EAST,是人們未來得以實現「無限能源」這一暢想的化身。

感謝科學工作者夜以繼日的研究,未來可期。

這裡是極客瞭望臺,如果你喜歡本文的話,點讚加關注,不迷路!

相關焦點

  • 比太陽表面溫度高18000倍,持續運行10秒,我國此裝置又創新紀錄
    說到「人造太陽」,我們都知道是可控核聚變技術裝置,但是不清楚的朋友可能仍然會認為是人類造出了一個「小太陽」,實際上它是利用的可控核聚變技術製造出來的一團高溫等離子體,通常並非球形,而是呈環狀,其目的是為了發電用。
  • 中國人造太陽是太陽溫度10倍,是怎麼做到的,不怕裝置融化了
    人造太陽如果成功商用或許就可以一勞永逸地從根本上解決能源問題,像以後石油,煤炭的地位重要性也就沒有那麼高了,順便還可以解決美國的石油霸權問題。中國最新一代的人造太陽裝置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那你知道說的放電是什麼意思嗎?人造太陽並不是太陽,一聽說人造太陽有人認為是不是造一個發光發熱的裝置,也放入空中呢?
  • 科學家捕捉到「震蕩加熱」的星系團圖片:溫度是太陽核心的25倍
    在這張狂野的圖像中,子星系團(以藍紫色顯示)正在互相碰撞,在稱之為「震蕩加熱」(shock heating)的過程中加劇了周圍氣體的溫度。這個星系團被命名為HSC J023336-053022(XLSSC 105),距離地球40億光年。
  • [圖]科學家捕捉到「震蕩加熱」的星系團圖片:溫度是太陽核心的25倍
    在這張狂野的圖像中,子星系團(以藍紫色顯示)正在互相碰撞,在稱之為「震蕩加熱」(shock heating)的過程中加劇了周圍氣體的溫度。 這個星系團被命名為
  • 35國曆時14年,「人造太陽」即將問世,加熱溫度比太陽還高10倍
    當地時間7月28日,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核反應堆終於開始組裝了,這項科學計劃由35個國家共同合作,包括歐盟(包括英國和瑞士)、美國、俄羅斯、中國、印度、日本、韓國等,從2006年七方籤訂協議開始實施該計劃到現在,已經過去了14年,如今,終於啟動了組裝程序。據悉,這個組裝過程要耗時5年時間,意味著到2025年,人類就要擁有第一個「人造太陽」了。
  • 頂住1370度超高溫一頭扎入太陽,人類首次觸摸到這個龐然大物
    在11月1日左右第一次抵達近日點,然後開始長達7年的對日觀測。期間完成24次繞日軌道飛行,7次金星借力,任務預計在2025年結束。 繞日軌道近日點0.04AU,遠日點0.73AU,在NASA的任務設計中,要求SPP探測器進入10倍太陽半徑之內的軌道,這也是本次任務的亮點之處。
  • 德國仿星器核聚變裝置試驗成功:將有效模擬太陽內部環境
    (原標題:德國仿星器核聚變裝置試驗成功:將有效模擬太陽內部環境)
  • 堪稱人造太陽:全球最大核反應堆開始組裝,加熱溫度高達一個多億
    2020年7月28日,外媒報導稱,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核反應堆終於可以開始組裝了。據悉,該反應堆的基座已由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及其成員國成功完成組裝。在籌備數十年後,而今,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核反應堆總算可以啟動組裝程序,讓人類即將擁有第一個「人造太陽」。
  • 堪稱人造太陽:全球最大核反應堆開始組裝,加熱溫度高達一個多億
    2020年7月28日,外媒報導稱,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核反應堆終於可以開始組裝了。據悉,該反應堆的基座已由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及其成員國成功完成組裝。在籌備數十年後,而今,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核反應堆總算可以啟動組裝程序,讓人類即將擁有第一個「人造太陽」。
  • 中國的人造太陽到底多厲害?
    竟然1升海水能替代三百升汽油!中國的人造太陽到底多厲害?中國的「人造太陽」,是世界上第一個「人造太陽」。中國的「人造太陽」,全稱是「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它可以像太陽一樣發光發熱。據專家稱,中國人造太陽的溫度比真正太陽的溫度還高,產生的能量更大。據悉,中國人造太陽的溫度可以達到驚人的2億度,是現在太陽溫度的4倍。如果說夏天40度氣溫很難讓人忍受,那麼2億度,意味著任何物體都會瞬間被氣化。如果將人造太陽投入日常生活,今後不論春夏秋冬,黑夜變成白晝,老百姓及社會工業的耗電量也會大幅減少。
  • 新技術加熱「人造太陽」衝擊1億攝氏度高溫
    成都造的「人造太陽」(中國環流器二號A裝置),其等離子體電子溫度達5500萬℃。預計ITER將產生50萬千瓦的聚變功率昨日,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和法國原子能委員會的科學家,在成都實驗用一種新型天線將某種微波導流到「人造太陽」實驗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A裝置)中,探索讓溫度已達5500萬℃的「人造太陽」達到更高溫度。這是國際上首次利用這項新技術在高約束模式下開展實驗,未來將應用到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中。
  • 太陽大氣竟然比太陽表面溫度高几千倍!
    近日,《自然—天文學》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闡述了太陽大氣最外層比太陽表面溫度高几千倍的一種可能原因。
  • 日將核聚變燃料加熱至1800萬度 超過太陽中心溫度
    據日本《產經新聞》5月6日報導,日本光產業創成大學院、大阪大學、京都大學等11所研究團隊通過雷射照射的方法發現:太陽中心約超過1800萬度的溫度能夠加熱核聚變燃料。這一結果於5日發表在美國物理學雜誌的電子版上。  核聚變是太陽內部發生的反應,是產生光和熱的巨大能量源頭。
  • 科學家第一次觀測到了太陽能量從內部傳遞到大氣層的過程
    它們是如何影響太陽內外表面溫度的?科學家們通過觀測給你答案。你無法從地球上判斷,但太陽外層大氣溫度是它表面的幾百倍這一持久存在著的謎題,花了天文物理學家很多年的時間來研究。現在,我們可能有了答案。科學家們此前認為,從太陽內部因受熱發出的等離子體射流,被稱作「針狀物」,是其產生熱效應的源頭。現在,最新的研究首次直接觀測到了這一過程。新的觀測結果顯示,當太陽表面的磁場反轉和調整時,「針狀物」就形成了。磁場能量轉換成為動能和熱能,隨即產生了這些「針狀物」。這些「針狀物」穿過色球層,來到太陽大氣的最外層,也就是日冕層。
  • 英國造出新能源,將達1億攝氏度,比太陽溫度高7倍!能實現嗎?
    真的有科學家創造出了比太陽還高的溫度?託塔馬克能源公司計劃於年末前便使核反應堆的溫度達到1億攝氏度,這相當於太陽核心溫度的7倍。此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也利用過此約束來實現受控核聚變,使裝置內的等離子體壓強達到了2.05個大氣壓,其中,等離子體每秒發生300萬億次核聚變反應,對應的溫度達到了3500萬攝氏度,約是太陽核心溫度的兩倍。大家覺得能夠實現1億攝氏度的跳躍嗎?歡迎留言評論。
  • 為什麼太陽大氣層的溫度比太陽表面高
    太陽表面的溫度大約有5770K(6043攝氏度),但太陽大氣層中色球、過渡區和日冕的溫度卻遠高於這個數值。按照常理,應該是太陽內部溫度最高,表面低一點,大氣層更低。這種反常讓人覺得匪夷所思。新的研究解釋了為什麼太陽大氣層的溫度為什麼比太陽表明高。
  • 循環加熱裝置的冷凍水溫度會影響機性能嗎
    循環加熱裝置的冷凍水溫度會影響機性能嗎 ,「12vugqf」循環加熱裝置,找無錫冠亞,循環加熱裝置我司專業生產加熱控制器,可實現連續升降溫。整個系統的液體循環是密閉的,系統帶有膨脹容器,且其中的介質低於60度。
  • 太陽表面溫度很高,地球內部溫度更高,宇宙中最高溫度是多少?
    太陽是太陽系光與熱的源泉。依賴於這份光與熱,地球生命在數十億年以來得以繁衍生息。自古以來,人們就對太陽充滿了敬畏,人們知道太陽所能夠提供的能量是巨大的,但人們想不到的是,在地球表面能夠收集到的太陽能量與太陽表面所散發出來的能量相比,可以說是微不足道。
  • 為什麼原子彈的爆心溫度比太陽中心溫度還高?
    就原始能源產量而言,地球上沒有任何東西能比得上我們的太陽。在我們太陽的深處,核聚變將大量的氫轉化為氦,在這個過程中產生能量。每秒鐘,這種核聚變都會導致太陽損失近7億噸質量,這些質量通過愛因斯坦的E=mc轉換成能量。地球上沒有什麼能比得上這種能量。圖註:比基尼環礁核武器試驗產生的蘑菇雲。
  • 鐵元素「超級吸收」太陽內部輻射能
    在一項達到了太陽內部溫度的實驗中,桑迪亞國家實驗室Z機器部門的科研人員確定了鐵元素在太陽內部熱輻射傳導過程中的作用,科學家第一次在實驗條件下確定了鐵元素的作用。鐵元約束了熱核能量從太陽中心向太陽輻射帶邊緣的傳遞,太陽輻射帶位於太陽內核和太陽外層對流區域之間。 鐵元素的功能比以往的理論推測更為強大,實驗數據填補了理論的「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