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第一次觀測到了太陽能量從內部傳遞到大氣層的過程

2020-12-05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什麼是「針狀物」?它們是如何影響太陽內外表面溫度的?科學家們通過觀測給你答案。

你無法從地球上判斷,但太陽外層大氣溫度是它表面的幾百倍這一持久存在著的謎題,花了天文物理學家很多年的時間來研究。現在,我們可能有了答案。

科學家們此前認為,從太陽內部因受熱發出的等離子體射流,被稱作「針狀物」,是其產生熱效應的源頭。現在,最新的研究首次直接觀測到了這一過程。

新的觀測結果顯示,當太陽表面的磁場反轉和調整時,「針狀物」就形成了。磁場能量轉換成為動能和熱能,隨即產生了這些「針狀物」。這些「針狀物」穿過色球層,來到太陽大氣的最外層,也就是日冕層。

太陽針狀物的多層視圖(A multi-layered view of solar spicules.)圖源:NJIT

之前,通過細緻的計算機模擬,有關太陽磁張力產生「針狀物」的想法就曾被提出過。現在,利用大熊湖天文站(BBSO)的高解析度望遠鏡生成的圖像,天文學家們已經實際觀測到了現象的發生過程。

「來自大熊湖天文站古德望遠鏡的前所未有的高解析度觀測結果顯示,當相反極性磁場在太陽低層大氣重新匯交時,等離子體射流就以很強的能量被噴射出來,」來自紐約新澤西理工大學的太陽物理學家曹文達說道。

這些射流十分龐大,大約有200-500千米(124-331英裡)寬,而且能夠在坍塌前到達幾千千米的高度。它們的速度很快,大約有每秒一百千米(62英裡)。

與此同時,利用NASA太陽動力學觀測衛星在極紫外光譜中捕捉到的圖像,研究人員研究了能量是如何傳輸到太陽外層大氣的。

這些圖像證實了「針狀物」能夠達到大約100萬攝氏度(180萬華氏度)。這種高能量的爆發可能足以用來加熱太陽的日冕,甚至能達到科學家們從未記錄過的溫度。

這些重要數據的積累關鍵在於大熊湖天文站的高解析度圖像,它們提供的細節水平是前所未有的。所以當間探測技術提升的時候,更多研究也能隨之跟進。

「這是我們第一次找到關於『針狀物』是如何形成的直接證據。」曹科學家說。「我們已經能夠在H-α譜線中追蹤到這些動態特性的起點,在它們開始的地方測量了磁場強度,並且捕捉到了磁性元素的遷移以及驗證了它們和現有兩極磁場的相互作用。」

事實上,在研究太陽渦旋,非穩定磁球場和太陽等離子體射流的過程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科學家們正在有條不紊地揭開這些問題謎底,即使他們不得不在地球上重建一個更小規模的太陽。

並且,儘管新的研究並不能全面證明是「針狀物」在加熱日冕,這要更多的研究和觀測,但和之前相比,我們對「針狀物」及其循環過程已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研究者們在他們發表的論文中寫道:「我們對於『針狀物』的形成、連續加熱過程以及回流過程的研究揭示出了色球層和日冕之間一個完整的質量循環過程。」

這項研究成果已經在《科學》雜誌上發表。

相關知識

太陽或日是位於太陽系中心的恆星,它幾乎是熱等離子體與磁場交織著的一個理想球體。其直徑大約是1,392,000公裡,相當於地球直徑的109倍;質量大約是2×10千克,約佔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同時也是27,173,913.04347826倍的月球質量。

作者:David Nield

FY: Illidan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們第一次觀測到太陽由內部向大氣轉換能量
    科學家此前曾提出,從太陽內部向上射出的被稱為針狀物的太陽等離子體射流是造成熱效應的原因。這項最新研究首次直接觀察到了這一過程。    這項新的發現向我們展示了太陽表面的磁場逆轉和重新排列,針狀物形成的過程。
  • 新視野號觀測到冥王星大氣層:高度擴散
  • 美媒:科學家在義大利高山下檢測到太陽內部罕見的幽靈粒子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7月16日報導,物理學家們首次發現了太陽內部的一種奇異聚變產生的罕見幽靈粒子。這些粒子是碳氮氧(CNO)循環產生的中微子,它們來自太陽,被義大利一座山下的探測器發現。這一發現有助於人類進一步了解劇烈的核反應如何給太陽提供能量。
  • 愛因斯坦是正確的,能量確實可以轉成質量,科學家已經觀測到實例
    我們天天都能感受到的來自太陽的能量,就是一個質量轉化為能量的實例,根據科學家的計算,在太陽的內部,每一秒都會有大約400萬噸的質量在核聚變反應中轉化為能量。研究表明,所有核反應產生的能量,實質上就是來源於反應物在核反應過程所損失的質量,因此可以說,「質量可以轉成能量」這種現象,現在的我們都是認同的。
  • 帕克號探測器觀測到太陽風暴衝擊地球,首次看到如此震撼的場面!
    自從2018年帕克號太陽探測器發射以來,人類才真正了解到太陽對於地球的影響程度,探測器正在距離太陽600萬公裡的地方環繞飛行,近日傳回了在紅外線下觀測太陽風衝擊地球的震撼場景,這種由太陽表面刮出的帶電粒子風對於地球影響巨大,自人類進入到太空時代以後發現太陽風不僅嚴重幹擾衛星的信號,
  • 太陽的熱能如何傳遞到地球上?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案明白了
    我們對太陽有了更新的認知,知道了它其實就是宇宙中的一顆恆星,它內部時刻發生著核聚變反應。雖然很多人都知道太陽是一顆恆星,之所以發光發熱是因為它內部的核聚變反應,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太陽的熱量是如何傳遞到地球上?在人類沒有走出地球之前,對溫度的認知有限,對太空的認知有限。
  • 鐵元素「超級吸收」太陽內部輻射能
    在實驗室的環境創造了太陽物理條件的參數,科研人員第一次在實驗基礎上修正了理論的參數。光線從太陽核心穿越到太陽的表面,如何定量描述鐵元素在光線穿越過程中發揮的關鍵作用?科研人員發現,實驗和理論數據之間存在明顯的偏差。
  • 為什麼太陽大氣層的溫度比太陽表面高
    太陽表面的溫度大約有5770K(6043攝氏度),但太陽大氣層中色球、過渡區和日冕的溫度卻遠高於這個數值。按照常理,應該是太陽內部溫度最高,表面低一點,大氣層更低。這種反常讓人覺得匪夷所思。新的研究解釋了為什麼太陽大氣層的溫度為什麼比太陽表明高。
  • 最新觀測顯示太陽大氣層出現「巨型黑洞」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天文學家最新觀測太陽大氣層中存在一個巨大的「黑洞」,但是人們不必擔憂,該現象並非預示著太陽系末日來臨。太陽大氣層中出現洞狀結構是一種普通現象,本月初美國宇航局太陽動力天文臺(SDO)觀測到太陽北半球大氣層覆蓋著這個特殊黑洞。
  • 愛因斯坦:E=mc^2,能量確實可以轉化為質量,科學家已觀測到
    地球上最常見的太陽能就是最著名的質量轉化為能量的例子。根據初步的計算,科學家們發現,太陽內部每一秒鐘都有超過400萬噸的質量發生了核聚變,這個過程中,一部分的質量會消失,而這個過程中產生的能量就來源於這部分消失的質量,所以現在我們對「質量可以轉化為能量」這件事是沒有疑問的。
  • 地球溫度由太陽傳遞而來,為何太陽到地球之間的太空卻是冰冷的?
    烈日當空照,太陽公公拼命地燃燒自己,將熱量帶到地球,溫暖著我們,但有些時候也會讓我們熱到不行。或許我們會有這樣的疑問,太陽在向地球傳遞熱量的時候,為什麼熱量到達地球會讓我們覺得熱?而熱量從太陽到地球這段距離是如此寒冷,這是為什麼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探索真相吧!首先我們要知道一個常識,太陽溫度是非常高的。
  • 觀測到一次前所未有的太陽爆炸,科學家這次將有何收穫?
    簡介:天文學家在觀測太陽過程中,首次發現由火山噴發這一外部驅動因素引發的磁重聯——指由於太陽磁力線周期性折斷並重新排列,磁能轉換成動能、熱能和粒子加速度。該發現對進一步研究強制重聯及建立預測模型有重大意義。
  • 美媒:科學家在義大利高山下檢測到太陽內部罕見的幽靈粒子
    新華社北京7月24日新媒體專電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報導,物理學家們首次發現了太陽內部的一種奇異聚變產生的罕見幽靈粒子。這些粒子是碳氮氧(CNO)循環產生的中微子,它們來自太陽,被義大利一座山下的探測器發現。這一發現有助於人類進一步了解劇烈的核反應如何給太陽提供能量。
  • 太陽的熱量如何傳遞到地球上?科學家給出的解釋,讓人刮目相看
    太陽的熱量如何傳遞到地球上?科學家給出的解釋,讓人刮目相看地球是圍繞太陽轉動的一顆星球,地球上的生命生存是離不開太陽的,太陽給地球帶來了光和熱,地球就誕生了生命,誕生了人類,但是太陽是一顆恆星,地球和太陽的距離是非常遠的,而宇宙是一個非常寒冷的環境,那麼太陽的熱量是如何傳遞到地球上來的,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宇宙是一個真空的環境,光在真空中是沒有熱效應的,所以太陽的光在宇宙中傳播是感覺不到熱量的
  • 人類第一次觀測到彗星在太空中爆炸,TESS記錄了爆炸過程
    美國宇航局的系外行星探測衛星TESS罕見地觀測到了一顆彗星爆發的整個過程,這是科學家第一次觀測到彗星在太空中爆炸。TESS是一顆圍繞著地球運行的軌道衛星望遠鏡。由於太陽風的壓力,彗尾總是指向背離太陽的方向形成一條很長的彗尾。
  • 人類第一次在火星大氣層中探測到綠色氣輝
    根據ExoMars(ExoMars是一個由ESA和NASA進行的非載人火星探測任務)追蹤氣體軌道飛行器進行的大氣觀測,在火星的大氣層中發現了綠色氣輝。這是第一次在地球以外的星球上發現了這種綠光效應。圖註:歐空局(ESA)的ExoMars微量氣體軌道飛行器在火星大氣中探測到綠色氣輝圖。根據《自然天文學》上發表的最新研究稱,火星與地球一樣,在其白天的大氣層中都排放出綠色的氣輝。當太陽光線激發高層大氣中的氧分子時,就會產生這種綠色氣輝。
  • 首次觀測到:物質呈螺旋狀,進入中子星的12天完整過程!
    莫納什大學科學家領導的一項合作研究,首次觀測到了物質呈螺旋狀進入遙遠中子星的12天完整過程,引發了比太陽亮數千倍的X射線爆發。這項由莫納什大學物理與天文學學院博士生阿黛爾·古德溫領導的研究,在美國天文學會會議上發表,並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
  • 首次觀測到:物質呈螺旋狀,進入中子星的12天完整過程!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www.bokeyuan.net)莫納什大學科學家領導的一項合作研究,首次觀測到了物質呈螺旋狀進入遙遠中子星的12天完整過程,引發了比太陽亮數千倍的X射線爆發。這是第一次如此詳細地觀測到這樣的事件:以多個頻率,包括光學和X射線的高靈敏度測量。幾十年來,物理學家一直沒有弄清這種「開啟」過程背後的物理原因,部分原因是對這一現象的全面觀察非常少。
  • 科學家在第一分鐘,就測量到太陽耀斑,不斷演變的能量!
    2017年底在現有太陽黑子旁邊的太陽表面爆發了一個巨大新磁場區域,磁能的強烈碰撞產生了一系列強有力太陽耀斑,在地球上造成了動蕩的太空天氣條件。這是新澤西理工學院現在開放的擴展歐文斯谷太陽能陣列(EOVSA)射電望遠鏡,捕獲到的第一批每時每刻耀斑。
  • 科學家們觀測到,一顆白矮星正在「瘋狂」的,吸收紅巨星的能量!
    歡迎大家來到百家號小宙斯帶你看宇宙,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是科學家們觀測到,一顆白矮星正在「瘋狂」的,吸收紅巨星的能量。相信對於一些比較喜歡天文的朋友來說,觀測天上的星星大家應該都是非常喜歡的,在近期小編了解到有科學家們發現,距離地球有2萬光年的一個鄰近星系小麥哲倫星雲當中,有一顆恆星爆發了明亮的x射線。經過科學家們的研究和探索,得出結果這種輻射的來源是一顆白矮星,然而這顆白矮星的增長速度可以說是非常的快,超越了很多普通的白矮星的成長速度。那麼什麼是白矮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