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是正確的,能量確實可以轉成質量,科學家已經觀測到實例

2020-12-05 魅力科學君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長久以來,人們都認為能量就是能量,質量就是質量,這兩者涇渭分明,不可混淆。但在100多年前,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卻使人們改變了這一看法,愛因斯坦指出,能量和質量其實是物質的不同屬性,它們是可以互相轉化的,並且有著非常確定的當量關係,可以通過一個簡潔的質能方程式來描述。

我們天天都能感受到的來自太陽的能量,就是一個質量轉化為能量的實例,根據科學家的計算,在太陽的內部,每一秒都會有大約400萬噸的質量在核聚變反應中轉化為能量。研究表明,所有核反應產生的能量,實質上就是來源於反應物在核反應過程所損失的質量,因此可以說,「質量可以轉成能量」這種現象,現在的我們都是認同的。

然而「能量可以轉成質量」卻很難讓人接受,因為這看上去就是傳說中的「無中生有」,而我們似乎並沒有看到過這種現象。那麼能量到底能不能轉成質量呢?這裡先給出答案,事實證明愛因斯坦是正確的,能量確實可以轉成質量,在過去的日子裡,其實科學家已經觀測到實例,下面我們就來講一下。

我們都知道,原子是構成世間萬物的基本單位,它是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原子的絕大部分質量都集中在原子核內,而原子核又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從更微觀的層面上看,質子和中子是由夸克構成,質子包含兩個上夸克和一個下夸克,中子包含一個上夸克和兩個下夸克。

按常理來講,一個質子的質量就應該等於其內部所有夸克的質量之和,但事實上卻並非如此,科學家發現,兩個上夸克的質量加上一個下夸克的質量,只有一個質子質量的1%左右。那麼質子為什麼會多出這麼多的質量呢?

在質子的內部,夸克通過強相互作用力結合在一起,而傳遞強相互作用力的是一種名為「膠子」的粒子,它是一種沒有靜質量的規範玻色子,但其本身攜帶了能量。科學家認為,質子的這些多出來的質量就來自於質子內部膠子所攜帶的能量,而中子也是同樣的情況(中子內部的夸克總質量只有中子質量的大約1.3%),因此這可以被看作一個「能量可以轉成質量」的實例。

第二個實例來自於高能光子,科學家發現,如果一個光子攜帶的能量大於兩個電子的靜質量,那麼當這個光子在與有質量的物質互相作用時,就可能會產生一個電子和一個正電子,同時這個光子本身則會消失。1933年,科學家就在雲室實驗中觀測到了這一現象。

第三個實例則來自於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的強子對撞機(LHC),科學家在實驗中發現,在兩個高能質子碰撞時發生的散射過程中有時會觀測這樣的現象:兩個質子都沒有改變,但是卻產生了新的粒子,比如說「J/ψ介子」。

需要指出的是,「J/ψ介子」是由一個粲夸克和一個反粲夸克構成,而質子卻是由兩個上夸克和一個下夸克構成,這就意味著,在這種現象中產生的新粒子不是質子的「碎片」,而是由質子所攜帶的能量直接產生。

1997年,日本的「Tristan」粒子加速器觀測到一種被稱為「真空極化」的現象,何謂「真空極化」?簡單地講就是,強大的電磁場可以在真空中激發出正反粒子對。很顯然,這也是一個「能量可以轉成質量」的實例。

看到這裡,可能大家會比較奇怪,為什麼「能量可以轉成質量」這種現象只有在微觀的層面才可以被觀測到?我們來看看愛因斯坦提出的質能方程式 E = MC^2,根據這個方程式我們可以得出 M = E/C^2,方程式裡的C代表的是光速常量,可以看到C^2是一個很大的數字。

也就是說,需要非常大的能量才可以得到一點點的質量,舉個例子,廣島原子彈釋放的能量大約為1.3萬噸TNT當量,而其損失的質量卻僅為0.9克左右,那麼反過來講,我們需要將1.3萬噸TNT爆炸的能量全部集中起來,才能產生大約0.9克的質量。顯而易見的是,以我們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根本就不可能做到這種程度的能量操控。

不過既然我們已經知道了愛因斯坦是正確的,能量確實可以轉成質量,那麼不出意外的話,在遙遠的未來,人類很可能會真正掌握能量與質量之間的轉換技術,從而一舉成為宇宙中的高級文明。

好了,今天我們就先講到這裡,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作者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E=mc^2,能量確實可以轉化為質量,科學家已觀測到
    但是但這個形勢逆轉後,發生「能量轉化為質量」這樣的事情的時候卻讓人有點難以接受,因為這與人們的思維定式相違背。能量在我們看來是看不見摸不到的東西,對一些人來說,能量轉化為質量就像是無中生有。但是事實往往與我們的感覺背道而馳,愛因斯坦是對的:能量真的可以轉化為質量。並且科學家們已將觀測到了這樣的實例。
  • 能量就是質量?愛因斯坦的科學理論,已被證實是真實的
    雖說人類的科學技術已經發展到一定的程度,但先前一些科學家所說的科學理論至今還沒能進行實驗來證明其理論的準確性。比如說光速恆定理論,即人類製造的機器可能永遠都無法都達到光的速度。此外,還有超弦理論、平行宇宙等等,這些都是目前非常超前的猜想或科學思想。
  • 能量就是質量?愛因斯坦的科學理論,已被證實是真實的
    雖說人類的科學技術已經發展到一定的程度,但先前一些科學家所說的科學理論至今還沒能進行實驗來證明其理論的準確性。比如說光速恆定理論,即人類製造的機器可能永遠都無法都達到光的速度。此外,還有超弦理論、平行宇宙等等,這些都是目前非常超前的猜想或科學思想。
  • 愛因斯坦是正確的,「時間扭曲」的現象已經得到了科學家的證實
    理論裡提到引力可以扭曲時空結構,而且擁有質量的物質都有能力扭曲時空。我們誇張一點來說,那就是當一個人生活在靠海邊的地方,由於海邊的引力相對內陸大,所以衰老速度會比較慢。實際上這種體驗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計。據悉,科學家首次觀察到該現象是1919年太陽日食期間,漆黑的太陽輕微地改變了背景恆星的位置。
  • 愛因斯坦啊,你為何總是正確的?新觀測結果再次證明了廣義相對論
    在一百多年前,愛因斯坦就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直到今天,我們仍然還在試圖證明其中的理論,並且,每一次都證明:愛因斯坦是正確的。去年的時候,科學家們公布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正式「發現」了從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中推導出來的這種天體,讓它從理論變成了實際,證明了愛因斯坦的正確性。最近,科學家們新的一系列觀察,再次證明了相對論裡其他的論點。
  • 科學家從消亡的恆星上觀測到了愛因斯坦相對論預測的現象
    科學家在研究白矮星時,觀測到的現象再次佐證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近來,他們觀測到,隨著白矮星不斷地增加質量,它開始向內坍塌。在這一研究項目中,研究者使用了新的方法,來收集成千上萬的觀測白矮星的數據,數據再一次佐證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當太陽這樣的恆星,核聚變用完了燃料時,它們會損失其外層,核心會坍縮到地球那麼大,核心就成為了白矮星。
  • 科學家們觀測到,一顆白矮星正在「瘋狂」的,吸收紅巨星的能量!
    歡迎大家來到百家號小宙斯帶你看宇宙,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是科學家們觀測到,一顆白矮星正在「瘋狂」的,吸收紅巨星的能量。相信對於一些比較喜歡天文的朋友來說,觀測天上的星星大家應該都是非常喜歡的,在近期小編了解到有科學家們發現,距離地球有2萬光年的一個鄰近星系小麥哲倫星雲當中,有一顆恆星爆發了明亮的x射線。經過科學家們的研究和探索,得出結果這種輻射的來源是一顆白矮星,然而這顆白矮星的增長速度可以說是非常的快,超越了很多普通的白矮星的成長速度。那麼什麼是白矮星呢?
  • 愛因斯坦又對啦!科學家證明:相對論「自由落體普適性」正確!
    來自一項國際科學家合作研究記錄了迄今為止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基石之一「自由落體普適性」的最準確確認。這項新的研究表明,該理論適用於中子星等強大引力天體。使用射電望遠鏡,科學家可以非常準確地觀測到脈衝星(一種中子星)產生的信號,並測試愛因斯坦引力理論對這些極端天體的有效性。
  • 能量有引力?可以產生時空扭曲嗎?
    能量和質量的轉換,主要參考愛因斯坦的質能公式:E=mc同時相對論也提出了「質能等價」的概念。能量可以扭曲空間,也可以產生引力。愛因斯坦的引力場方程告訴我們,空間能量和動量的分布,決定了空間彎曲狀態。能量確實可以產生引力,但是引力效果非常微弱,在宇宙大爆炸期間,宇宙可能是純能量態,經過漫長的時間,逐漸聚合成物質,但這個過程,不可能單純依賴引力。引力波,其本質或許就是能量引力波,或許就是物質能量的一種傳遞。帶有質量的物體,對空間造成彎曲效果,這種彎曲會以光速向外傳播,從而形成引力波。
  •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再被驗證:時空扭曲質量方式正確
    北京時間7月2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在過去100多年裡,能預測並驗證1910年代實驗範圍之外的科學研究,並且經受了科學家的最新考驗。目前研究人員進行傳統實驗,進一步驗證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通常科學家會觀察宇宙天體扭曲空間結構的程度,從而確定它的質量大小。
  • 質量可以轉化成能量嗎?3
    前文提到愛因斯坦質能方程,我認為不能理解為質量和能量的相互轉化,而應該這樣理解:有質量的物體一定有與之對應的能量,有能量的物體也一定有與之對應的質量,質量與能量間的數量關係遵守愛因斯坦質能方程,而非相互轉化。
  • 銀河系中心存在超大質量黑洞,那麼太陽繞著黑洞轉?
    1915年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用幾何語言描述引力相互作用,認為有質量的物體可以使時空發生彎曲。·彭羅斯證明宇宙中確實可以存在黑洞,相關研究還獲得了202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都會以超新星爆炸的方式坍縮成黑洞。
  • 質量可以轉化成能量嗎?2
    關於前面提到的質量和能量的問題,我認為質量守恆和能量守恆是我們這個世界運行的普遍規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確,在原子核反應中出現了質量虧損,同時放出了巨大的能量,相反的過程也會出現,但不能理解為質量轉化成能量,或能量轉化為質量。
  • 依據質能方程可以將質量轉化為能量,能否用能量生成1g的質量呢?
    受到麥克斯韋方程的啟發,愛因斯坦在牛頓經典力學的基礎上,提出了兩條基本假設,即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據此形成了狹義相對論體系,將物體的運動與時空進行了統一,認為物體的運動會直接改變所處的時間和空間。根據以上兩條假設,通過洛侖茲變換,可以推導出物體在不同慣性參照系下運動,所觀測到的關於時間、空間和質量變化的對應公式,即著名的鐘慢方程、尺縮方程和質增方程。
  • 科學家第一次觀測到了太陽能量從內部傳遞到大氣層的過程
    現在,最新的研究首次直接觀測到了這一過程。新的觀測結果顯示,當太陽表面的磁場反轉和調整時,「針狀物」就形成了。磁場能量轉換成為動能和熱能,隨即產生了這些「針狀物」。這些「針狀物」穿過色球層,來到太陽大氣的最外層,也就是日冕層。
  • 未來人類有希望觀測到宇宙的邊界嗎?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明白了
    愛因斯坦認為,宇宙可能是一個類似於果殼的閉合空間,它無限,但卻有界。可能很多人對愛因斯坦的這個回答沒有弄明白,什麼是無限卻有界?我們可以把宇宙想像成一個球體,在一個球體上你能夠找到它的起點和終點嗎?當然不可能,一個球體本身就沒有所謂的起點和終點,就像我們的地球是沒有所謂的起點和終點的。
  • 事實再一次證明:愛因斯坦是正確的!銀河系中心確實是一個黑洞!
    恆星圍繞銀河系巨型黑洞的運動再次證明了愛因斯坦是正確的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完美通過了極端黑洞的測試。「一百年後,也就是現在,我們在一顆恆星圍繞緻密射電源人馬座A*的公轉軌道上觀測到了相同的效應。」甘澤爾補充道,「這一觀測上的突破為人馬座A*是一個400萬倍太陽質量的特大質量黑洞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
  • 如果愛因斯坦是正確的,並且E =mc,那麼質量從何處獲取能量?
    它是愛因斯坦於100多年前首次發現的,它教會了我們許多重要的事情。我們可以將質量轉化為純能量,例如通過核裂變,核聚變或物質反物質湮滅來完成。我們可以僅憑純粹的能量來製造粒子(和反粒子)。而且,最有趣的是,它告訴我們,任何有質量的物體,無論其溫度有多低,速度有多慢或是被隔離開,都始終具有一定的內在能量,我們將永遠無法擺脫它。但是這種能量從何而來呢?
  • 時間扭曲,愛因斯坦的理論再次被證明是正確的
    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欄目第751期 據美國宇航局哈勃太空望遠鏡的最新觀測,科學家拍攝到了一個令人驚嘆的星系團,這個星系團依靠自身強大的引力場將周圍時空扭曲。當然這不是第一次了,每次科學家看到一個星系團將周圍時空扭曲時,總是想起愛因斯坦的引力方程,一次又一次驗證了這個理論。為什麼我們要繼續測試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呢?
  • E=mc^2質量可以轉化成能量,但能否用能量生成質量呢?
    很多人對愛因斯坦的E=mc^2存在誤解,愛因斯坦並沒有說過質量轉化為能量或者能量轉化為質量。這個方程叫做質能等價方程,質量不是真正的實體,它只是能量的另外一種形態,我們測量物體的質量其實都是早測量能量,你也可以理解為能量和質量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本質都是硬幣。  下面我先通過公式和理論兩部分來解釋一下:  1905年是愛因斯坦年,他發表了多篇曠世奇文,並且獲得了諾貝爾獎。從那時起,物理學家們跳出原來以牛頓為首的經典物理框架,開始了一番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