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從消亡的恆星上觀測到了愛因斯坦相對論預測的現象

2020-09-03 Snail先生

科學家在研究白矮星時,觀測到的現象再次佐證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

天文學家很早就對白矮星的質量和半徑根據廣義相對論進行了理論計算,但之前一直沒有觀測到。近來,他們觀測到,隨著白矮星不斷地增加質量,它開始向內坍塌。

在這一研究項目中,研究者使用了新的方法,來收集成千上萬的觀測白矮星的數據,數據再一次佐證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

當太陽這樣的恆星,核聚變用完了燃料時,它們會損失其外層,核心會坍縮到地球那麼大,核心就成為了白矮星。

隨著白矮星的繼續坍塌,白矮星會變成中子星,它是非常緻密的恆星屍體,一般半徑不會超過30千米。

白矮星質量和半徑的關係,在19世紀40年代就已經被計算出來了。白矮星的質量在增加的同時,體積卻在坍塌縮小。它坍縮的時候,電子卻在增加。

這一理論是與量子力學結合後,物理學關於運動和亞原子粒子間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論,這也是愛因斯坦相對論的一部分,它解決了重力效應的問題。

白矮星質量與半徑的關係是神奇的量子力學和重力的結合,它與我們的傳統認知有一點偏差,因為我們一般認為質量越大的時候,它的體積也會變大。

在這個研究中,研究團隊運用從斯隆數字巡天和蓋亞太空望遠鏡觀測到的數據,重點觀測,研究了3000個白矮星。

研究團隊測量了重力紅移效應,它是重力對於光的影響。當一束光遠離一個觀測者,光的波長相對於觀測者變長了,它看起來變成了紅光。

在白矮星的形成過程中,星球變得越來越小,但質量卻變得越來越大,所以重力的紅移現象變得越來越明顯。通過觀察重力紅移,他們確定了白矮星的徑向速度。

徑向速度是觀測星球和太陽的距離變化,以此來確定星球是向太陽方向移動還是遠離太陽。通過確定了被觀測星球的徑向速度,他們就能夠確定星球質量的變化。

科學家說,這個理論存在很長時間了,這次研究的重大意思在於,研究的數據是前所未有的龐大,並且計算的結果是非常精確的。隨著計算機和大數據分析的不斷發展,這個理論提供的方法,可以作為工具來研究星球了。

科學家說,在這個研究中使用的方法,它將一個理論變成了可觀測到的現象。另外它可以被用來研究更多的星球,並且可以幫助天文學家分析白矮星的化學構成。

相關焦點

  • 廣義相對論又被證實!恆星的運行與愛因斯坦的預測不謀而合
    一顆恆星正繞著銀河系的黑洞運轉並精確的按照愛因斯坦的預測移動。舉個例子吧,三十年前,天文學家們曾經觀測過人馬座a星附近的一個星體的運行方式,研究其是否符合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歐洲南方天文臺用巨型天文望遠鏡在近期的觀測裡證實,這顆星體的運行軌跡是蓮座形狀的,而這再一次驗證了愛因斯坦的理論是對的。
  • 愛因斯坦又對了!恆星繞銀河系黑洞的運動,符合廣義相對論的預測
    用ESO的超大望遠鏡(VLT)進行的觀測首次揭示了一顆圍繞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運行的恆星運動。正如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所預測的那樣,它的軌道是玫瑰花形的,不像牛頓引力理論所預測的是橢圓狀。這是科學家們經過近30年來日益精確地測量,才終於揭開了隱藏在銀河系中心的龐然大物的神秘面紗。
  • 恆星運動軌跡證實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預言
    愛因斯坦在科學上的成就在百年來可以說無人可及。但是,因為超前的理論,其相對論自誕生以來一直被質疑。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觀測宇宙的技術越來越先進,不管是尺度還是精度都日漸提高,相對論裡的理論也隨之一點點被所觀測現象證實。
  • 恆星和愛因斯坦預測的一模一樣!
    一顆恆星繞著銀河系的黑洞運行,並正按照愛因斯坦的預測移動!再次顛覆我們對這位偉人的想像!眾所周知,在我們銀河系的中心,距離地球大約26000光年,是一個被稱為人馬座A*的超大質量黑洞。這個天體強大的引力和它周圍密集的星團為天文學家在最極端的條件下測試物理提供了一個獨特的環境。特別是,它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測試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GR)的機會。
  • S2恆星軌道進動完全吻合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再度勝出
    在銀河系的中心,有數百顆恆星都圍繞著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 運行。數十年來,科學家一直在關注恆星的運動,這是測試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最好的場所之一,在這其中,最接近黑洞的S2恆星最特別,其軌道周期約16年。
  • 再一次驗證廣義相對論正確性,天體物理學家觀測到恆星拖曳時空
    根據一篇新的論文,科學家們觀察到一顆旋轉的恆星拖著時空。天體物理學家說,該事件再一次驗證廣義相對論是正確行。圖註:該插圖是位於澳大利亞的帕克電波望遠鏡(Parkes radio telescope)觀測到的脈衝星白矮星雙星系統。
  • 死亡恆星旁首次觀測到時空拖拽現象!
    ,科學家史上首次觀測到時空拖拽現象,證明了愛因斯坦理論的正確。 據外媒Livescience報導,科學家追蹤了一對不尋常的旋轉恆星,它包括一顆年輕的脈衝星PSR J1141-6545,直徑僅20公裡,密度是地球的1000億倍;以及一顆質量和太陽相當,密度是地球30萬倍的白矮星。 這裡簡單介紹下,脈衝星是快速旋轉的中子星,它和白矮星一樣,都是恆星的「屍體」。
  • 愛因斯坦是正確的,「時間扭曲」的現象已經得到了科學家的證實
    相對論分為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前者在1915年提出,後者早於前者十年。理論裡提到引力可以扭曲時空結構,而且擁有質量的物質都有能力扭曲時空。我們誇張一點來說,那就是當一個人生活在靠海邊的地方,由於海邊的引力相對內陸大,所以衰老速度會比較慢。實際上這種體驗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計。據悉,科學家首次觀察到該現象是1919年太陽日食期間,漆黑的太陽輕微地改變了背景恆星的位置。
  • 恆星在黑洞周圍上演「星空舞」 再次印證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環球網科技報導 記者 林迪】4月17日消息,據外媒《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發表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天文學家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望遠鏡(一款位於智利阿塔卡馬沙漠的全能望遠鏡)首次觀測到一顆恆星環繞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運行,運行軌跡猶如舞動的「玫瑰花結」,而這也正好符合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預測結果
  •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再被驗證:時空扭曲質量方式正確
    北京時間7月2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在過去100多年裡,能預測並驗證1910年代實驗範圍之外的科學研究,並且經受了科學家的最新考驗。目前研究人員進行傳統實驗,進一步驗證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通常科學家會觀察宇宙天體扭曲空間結構的程度,從而確定它的質量大小。
  • 與相對論契合:科學家首次觀察到一顆圍繞超大質量黑洞「跳舞」恆星
    天文學家使用超大望遠鏡,首次觀測到一顆圍繞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跳舞」的恆星。這個發現與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契合。歐洲學術期刊《天文與天體物理學》雜誌4月16日發表了這份科學報告。據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通過電子郵件的文告說,這項觀測是通過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超大望遠鏡(VLT)重力儀器進行的。參加這個項目的科學家主要來自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巴黎天文臺,巴黎文理研究大學,格勒諾布-阿爾卑斯大學。
  • 愛因斯坦又對啦!科學家證明:相對論「自由落體普適性」正確!
    來自一項國際科學家合作研究記錄了迄今為止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基石之一「自由落體普適性」的最準確確認。這項新的研究表明,該理論適用於中子星等強大引力天體。使用射電望遠鏡,科學家可以非常準確地觀測到脈衝星(一種中子星)產生的信號,並測試愛因斯坦引力理論對這些極端天體的有效性。
  • 天文學家已經捕捉到一顆恆星拖拽著它身邊的時空
    雖然在平常這個現象小到難以探測,但通過白矮星和脈衝星的組合,快速旋轉的白矮星在脈衝星周圍拖拽時空,使脈衝星的軌道平面隨著被拖拽而傾斜,我們觀察到多種愛因斯坦引力效應。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測了「參考系拖拽」的存在,即任何旋轉的物體都會拖拽其周圍的時空結構。
  • 科學家發現,在超大質量黑洞的周圍,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依舊適用
    圖解: 藝術家對恆星S0-2的描述是來自於它經過了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當恆星靠近超大質量黑洞時,它會經歷由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所預測的引力紅移。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重力是由質量扭曲了空間和時間引起的。
  • 事實證明:愛因斯坦又對了!致敬偉大的廣義相對論!
    最新研究再次證明愛因斯坦是對的!搖擺的脈衝星證實了廣義相對論!最新觀測顯示,在距離我們25000光年外的脈衝星正在以一種奇怪的方式搖擺,這種現象立刻在科學界引起了大量關注並為之震撼。因為在一個多世紀前,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就已經預言了這一現象。
  • 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在史無前例的引力紅移測試中獲勝
    基於2018年的數據,位於銀河系超大質量黑洞附近的S0-2(黃色)軌道剛剛被用來檢驗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如果觀測到的結果與愛因斯坦的預測有任何出入,這些結果將為建立一個新的、更基本、更精確的引力理論指明道路。在它最接近的時候,S0-2距離人馬座A*的視界只有180億公裡,而人馬座A*的直徑只有海王星繞太陽軌道直徑的兩倍。
  • 超大質量黑洞周圍的恆星舞動:再次驗證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
    一顆恆星被發現在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周圍跳舞,它的軌道被發現形狀不像橢圓,而是像一個玫瑰花結,正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預測的那樣。S2星每16年繞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運行一周,距離太陽26,000光年。
  • 愛因斯坦又對了!恆星在繞著超大質量黑洞「畫花瓣」
    4 月 16 日,國外媒體曝出天文學家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超大望遠鏡(VLT)觀測到一顆恆星在銀河系中心,環繞著超大質量的黑洞運轉著。這一發現驗證了愛因斯坦提出的廣義相對論中所預測的結果。這一期待已久的結果是在天文學家近 30 年的追蹤觀測之下,依靠近年來發展得越來越精確的科學觀測手段才最終得以實現。
  • 三十載磨一劍,首次觀測到恆星繞黑洞的進動
    正文譯自:https://www.eso.org/public/news/eso2006/史瓦西進動的藝術想像圖 (Credit:ESO/L.Calçada)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Very Large Telescope, VLT)進行的觀測首次揭示出,一顆圍繞銀河系中心處超大質量黑洞轉動的恆星,正如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所預測的那樣運動。
  • 引力紅移新發現證實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
    這是他們追蹤該恆星近30年後發現的。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光線在強引力場作用下會出現拉伸現象,波長變長,向紅波方向偏移,這被稱為引力紅移效應。但時至今日,它從未在黑洞附近被探測到。  「這是朝更深入地理解黑洞邁出的一大步。」未參與該研究的荷蘭拉德堡德大學天文學家Heino Falcke表示,「能發現這些效應真的非常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