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寫的那些神奇功夫,不僅是靠想像力創作的,還真有歷史出處
提到小時候看過的武俠小說,當時最受人詬病的就是這純是瞎編,你看裡面的武功神乎其神這肯定是編的。當時我個人認為,家裡面的這些長輩是缺乏想像力,缺乏好奇心。我認為好奇心只出現在未成年人的身上,但是當我們今天長大了,八零後們已經變成成年人了,我們發現其實八零後好多還仍然保持著好奇心,也多多少少還保持著一些想像力。
這個時候再回頭去看金老先生寫出來的那些武功的時候,我們會驚訝的發現,原來金老先生在寫這些武功,在創意這些情節的時候不光有想像力,而且還很會學習。基本上那些叫得響的,的武功都有出處,這不是瞎編,真有可說的地方。比方說射鵰當中給我留下比較深的印象的一套武功,比較特殊,就老頑童自創的那套雙手互博。如果非要指出這套功夫在打仗有多麼的厲害,好像還沒展示出來,但是由於這套武功實在是太特別了,它往往會在一些意想不到的時刻來幫助老頑童能夠贏取一點點的先機。
老頑童在這個島上被困了十五年,但是他沒白瞎這段時光。他是個武痴,練功夫練得特別的用心。但是,雖然他功夫練得很好,不過沒有人和他對打,他很苦惱,沒有辦法只能左手跟右手對打。他還真是有一種頑童的風情頑童的風味。所以當時的這種功夫,它的名字在我心裡被永久保存了下來,當然讓我能夠把這個名字牢記在心底的,還不光是因為它的特殊。
還有一點真正打動我的地方,就是老頑童在教郭靖這種武功的時候,黃蓉也想學,結果試一下好像不行。老頑童就說,這武功太聰明的人學不了,就得像我兄弟這樣比較笨的人才能領悟。當然,這功夫還是金庸先生想出來的,非一般的創意。但他的這個想像力並非沒有支點,而是有出處有典故的。
這個典故出自陸遊的渭南文集裡邊,陸遊他不是一般人物,但他也不是什麼江湖大俠,他寫的東西難道在裡面記錄了左右互搏的武功嗎?不是,他記錄的是關於下棋的事。他寫道,有一個人特別喜歡下棋,人家不跟他下,非逼著人家下。我們聽說過逼著喝酒的,聽說過逼著加班的,聽說過逼著打牌的,但很少有聽說逼著下棋的,但這事兒就出現在古人身上著。但對方有的是不會下,有的是不願意跟他下,強逼也沒有用,那怎麼辦呢?這人也不難為人家,但是,你不能走,你在旁邊看我自己下。
他自己怎麼下呢?大家應該能猜得到,就是左手對右手,左右手對局左白子右黑子。別看他自己下,下得還非常精緻認真,旁邊人看的就真像有人跟他下一樣。那輸贏怎麼辦?比如左手白子贏了,那用右手給左手倒酒,左手端起來飲一杯。反之,也是一樣。
最後,陸遊寫了一句:二十年他都在這麼玩兒。這是渭南文集裡邊的記載,這是左右互搏,只不過不是武藝,是下棋。雖然這個道不同,但是我們說金庸先生寫的左右互搏術的這個創意,那要這麼一說,真是有理有據,人家真不是憑空瞎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