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中國民間醫學網:http://www.zgmjyxw.com/
生病了其實是身體告訴自己最近有些不好習慣對身體有影響了!
好習慣可以讓自己身體快速恢復和益壽延年!
01
—
象數療法與陰陽學說綜述
陰陽學說。一陰一陽之謂道:
陰陽是宇宙間萬事萬物的屬性。陰陽學說認為世界是由陰陽二氣對立統一的結果。《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說:「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宇宙間的任何事物都包含著陰陽相互對立,相互聯繫的兩個方面。八卦分五行,五行分陰陽,陰陽是《易》之綱。
陰陽學說認為,宇宙間任何事物內部均可分陰陽兩音分。而每一事物中的陰和陽的任何一方還可再分陰陽。這種事物即對立又相互聯繫的現象是無窮無盡的,即「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矣。
陰陽代表著事物相互對立、相互聯繫的兩個方面,但不局限於某一特定事物,陰代表陰性事物,陽代表陽性事物.一般地說,凡是活動的、外在的、上升的、溫熱的、明顯的、進行性的,機能亢進的,都屬陽;而沉靜的、內在的、下降的、寒冷的隱晦的、退行性的、機能減退的,都屬陰。足見,宇宙間任何事物都可概括為陰和陽兩類。
1、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
陰陽的對立鬥爭:
陰陽學說認為世間一切事物都存在著相互對立的陰陽兩個方面。陰陽雙方的相互對立主要表現於它們之間既是相互制約,又是相互鬥爭的。如:夏季本來是陽熱盛,但夏至以後,陰氣卻漸次以生,用以制約炎熱的陽;冬季本來是陰寒盛,但冬至以後,陽氣卻隨之而復,用以制約嚴寒的陰。宇宙間一切事物的變化都遵循著一定規律,即經歷著生、長、壯、老、死的必然過程。它是由初生而成長壯大,當發展到極度就歸於消亡而變為另一種新的事物;當新事物成熟時已隱伏著:消亡之因。當舊事物敗壞之時,已孕育了新生之機。大宇宙擁此,人體這一小宇宙亦如此。
人體在正常生理狀態下,陰陽雙方也不是平靜地處於一個統一體中,而是互相排斥、互相鬥爭的。所謂人體「陰平陽秘」也是陰陽對立鬥爭中的動態平衡。總之陰陽雙方的對立鬥爭,推動了事物的發展變化。
陰陽的依存互根:
陰陽雙方即是相互對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對方而單獨存在。如沒有動,就無所謂靜;沒有上,就無所謂下;沒有熱,就無所謂寒;沒有表,就無所謂裡;沒有實,就無所謂虛等等。所有相互對立的陰陽雙方都是這樣,陰依存於陽,陽依存於陰,每一方都以另一方為依存的條件。陰陽這種相互依存關係,稱「互根」。結合人體的生理來說,也是如此.陰指物質居於體內,謂「陰在內」;陽指功能表現於外,謂「陽在外」。在外的陽是內在物質運動的表現,所以說陽為「陰之使」;在內的陰是產生機能的物質基礎,所以說陰為「陽之守」。如果陰陽雙方失去了互為依存的條件,即所謂「孤陰」和「獨陽」,也就不能再生化和滋生了。
陰陽的消長轉化:
陰陽雙方是相互對立、相互依存的,但它們不是處於靜止不變的狀態,它們總是處於「陰消陽長」或「陽消陰長」互為消長的運動狀態。如自然界從冬至春及夏,氣候由寒逐漸變熱,這是「陰消陽長」的過程;反之由夏至秋及冬,氣候由熱逐漸變寒,這是「陽消陰長」的過程;就人體而言,各種機能活動(陽)的產生,必然要消耗一定的營養物質。(陰);這就是「陽長陰消」的過程。而各種營養物質(陰)的新陳代謝,又必須消耗一定的能量(陽),這就是」陰長陽消」的過程。陰陽的消長正是推動了事物的不斷變化和發展。在正常情況下,陰陽消長是處於相對平衡狀態中,如果這種消長關係超出一定限度,不能保持相對平衡時,將會出現陰陽某一方的偏盛偏衰,以人體而言即會產生疾病。
事物的陰陽兩個方面,當其發展封一定階段,還可以各自向著相反的方向轉化,陰可以轉化為陽,陽也可以轉化為陰。《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所謂「重陰必陽,重陽必陰」,「寒極生熱,熱極生寒」,就是說明陰陽發展到一定階段,可以互相轉化。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這種由陽轉陰,由陰轉陽的變化是常可見到的。
陰陽的對立鬥爭,依存互根,消長轉化是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其基本規律貫以八卦象數療法的始終。
總之「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要想掌握八卦象數療法,必須掌握陰陽學說。
2、陰陽學說在中醫學及八卦象數療法中的應用。
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
中醫學把人體具有相對屬性的組織結構,都用陰陽來歸類,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的一切組織結構,即是有機聯繫的,又可分為相互對立的陰陽兩部分。大體來說,人體的上部屬屬陰;體表屬陽,體內屬陰;體表背部屬陽;腹部屬陰;外側屬陽,內側屬陰;以臟腑來說,六腑屬陽,五臟屬陰。五臟之中又可分陰陽,即心、肺屬陽,肝、脾、腎屬陰。具體到每一臟腑,又有陰陽之分,如心有心陰、心陽之分:,腎有腎陰腎陽之分等。
人體的結構儘管複雜,但都可用陰陽來概括』說明,即所謂。人生有形,不離陰陽」。著對立統一的協調關係的結果。人體的生理活動是以物質為基礎的,沒有陰精就無以產生陽氣。而生理活動的結果由於陽氣的作用,又術斷化生陰精。如果陰陽不能相互為用而分離,人的生命活動也就停止了,所以《素問,生氣通天論》說:「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說明人體的生理功能:
對人體的生理功能,中醫學也是用陰陽學說來加以概括說明的。認為人體的正常生理活動是由陰陽兩個方面保持著對立統一的協調關係的結果,人體的生理活動是以物質為基礎的,沒有陰精就無以產生陽氣。而生理活動的結果由於陽氣的作用,又不斷化生陰精。如果陰陽不能相互為用而分離,人的生命活動也就停止了,所以《素問·生氣通天論》說:「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說明人體的病理變化:
陰陽學說用來說明病理變化,認為疾病的發生,是陰陽失去相對平衡,出現偏盛偏衰的結果。疾病的發生和發展關係到正邪兩個方面。人體的抗病機能——正氣,與致病因素——邪氣,以及它們相互作用、相互鬥爭的情況,都可以用陰陽來概括說明:病邪有陰邪、陽邪之分,正氣包括陰精與陽氣兩個部分。陽邪致病,可使陽偏盛而傷陰。為此出現熱證;陰邪致病,則使陰偏盛而傷陽,因而出現寒證;陽氣虛不能制陰,則出現陽虛陰盛的虛寒證;陰液虧虛不能制阻,則出現陰虛陽亢的虛熱證。儘管疾病變化複雜多變,但均可用「陰陌失調」,陰盛則寒,陽盛則熱;陽虛則寒,陰虛則熱」來概括說明。
此外機體的任何一方虛損到一定程度,常可導致對方的不足,即所謂「陽損及陰」,「陰損及陽」,以致最後出現陰陽兩虛。
用於疾病的診斷:
由於疾病發生、發展的根本原因是陰陽失調,所以任何病症,儘管它的臨床表現錯綜複雜,千變萬化,但均可用「陰證」和「陽證」加以概括。臨床上常用的八綱辨證是各種辨證的綱領,而陰陽又是其中的總綱,以統領表裡、寒熱、虛實,即表、熱、實屬陽,裡、寒、虛屬陰;例如望診:見色澤鮮明,』者屬陽,晦暗者屬陰;聞診:聽聲音洪亮者屬陽,低微斷續者屬陰;切診:按脈搏,浮、數、大、滑、實者屬陽,沉、遲、小、澀、虛者屬陰。所以,正確的診斷,首先要分清陰用,才能抓住疾病的本質。《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就是說明陰陽為辨證的總綱之理。
用於疾病的治療:
由於陰陽偏盛偏衰,是疾病發生,發展的根本原因;因此調整陰陽,使其相對平衡就是治療的基本原則。如陽熱盛,而損及陰液者(陽盛者陰病),可損其有餘的陽,用「熱則寒之」的方法;若陰寒盛而損及陽氣者(陰盛則陽病),可損其有餘之陰,用「寒則熱之」的方法。反之,若陰液不足不能制陽而致陽亢者,或因陽氣不足,不能制陰而造成陰盛者,則必須補其陰或陽的不足。概括地說,就是「損其有餘」「補其不足」。總之使陰陽達到新的相對平衡為原則。
象數療法始終遵循「法於陰陽,合於數術」之理,使陰陽理論貫串始終。如陰虛陽亢之症,可滋陰潛陽,配方為640或20·640。可滋補肝腎;640為補肝,但「肝腎同源」,故實為滋補肝腎。又如脾氣(陽)虛,可健脾益氣(陽),配方為380。380健睥益氣(陽)。其辨證施治均以陰陽為綱。
總之八卦學說、五行學說、陰陽學說融會貫通,指導象數療法的臨床診斷和治療。宇宙即是人,人即是宇宙;宇宙即八卦,八卦即宇宙。八卦分五行、分陰陽,它們是宇宙論這個大系統中,可分可合的表達方式,是遵循「天人合一」的說理工具,是八卦象數療法的理論核心。
關注「國學文化太美」微信公眾帳號
微信頁面:
通訊錄→公眾號→右上角「+」→搜索「KYGuoXueWenHuaTaiMei」
文章頁面 :
點擊右上角→查看公眾帳號→添加關注
文章分享 :
點擊右上角→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
[可在公眾號對話框輸入你關心的內容查詢]
優秀筆錄文章總目錄點擊:
[及時更新]推薦精彩國學筆錄文章
免責申明:本公眾號上所有的信息都是學習筆記或收集網絡公開資料,廣大閱讀者要自己判斷、謹慎使用,患者切勿擅自試方,由此產生後果本公眾號不負責。
更多請點擊左下角的"閱讀原文"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