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原子彈到核反應堆再到核聚變:未來的新能源探索

2020-08-25 嶽悅於世

先來個標準開頭:能源不僅廣泛應用於工業、農業、交通和通信等領域,也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現代社會的能源是人類片刻不可缺少的東西。

那我們人類都能利用什麼樣的能源呢?我們可以利用化學燃料燃燒產生的能量,也可以將細微的原子核裂變產生的巨量能量加以控制,我們還能收集自然母親給我們的天然能源比如說太陽能、風能和水能,甚至連地熱潮汐都不放過。

但是這裡面就有弊端,能持續產能的方法汙染嚴重而且原材料不足,那些清潔能源雖然可以說是取之不盡,但輸出不夠,不夠人類塞牙縫的。所以人們就一直在尋找一種即對環境友好又對人類的需求友好的新能源,聚變核能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

這要從物質內部說起

下面這段話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地球上的絕大部分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還有一小部分是由原子構成,比如說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石墨是由碳原子構成。當然了,細分的話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氫原子構成,原子還能分成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然後還有中子,電子,夸克等。

說回原子核,組成原子核的中子質子這類更小的粒子之間有一種叫做核力的作用力。這種作用力很強,強到什麼地步,是電磁力的130倍,至於電磁力有多大,小到可以是生活中的靜電,大點可以說電磁炮的威力,在於產生電磁力的粒子多少與運動形式。但是這個核力有個特點,出了原子核就沒有了,那外面的電子受什麼力呢?庫侖力。好了,不能再說概念了,再說讀者就該走了。

說說核裂變

原子彈的原理就是核裂變,就是那些比較「沉」(質量較大)的原子核(主要是指鈾核或鈽核)裂開變成比較「輕」的碎片。那怎麼讓它裂開呢?給它講笑話,讓它大笑,笑裂開來?當然不是,要用另一個粒子撞它。撞完後結果就是被撞之前的粒子總質量比被撞之後的質量大,說明有一部分質量損失了,那這些質量去哪了?變成能量了。然後再帶入愛因斯坦的著名方程:E=mc²,這裡的E是原子核裂開產生的能量,m是質量,c是光速。雖然原子核的質量不大,但還有光速的平方啊。所以單從公式來看,這個能量也是巨大的。

在鈾原子裂變過程中,損失的質量雖然非常少,但轉化成的能量卻非常巨大。1千克鈾-235裂變釋放的熱量相當於燃燒了約2700噸標準煤。

但是原子彈的爆炸是讓原子核排列組合兩兩相撞嗎?沒那麼麻煩,一個原子核裂變並釋放出2~3個中子,這些中子又會引起另外2個原子核裂變,並釋放出新的中子,這些新的中子又引起周圍原子核裂變,釋放出更多的中子(這個過程被稱為鏈式反應)。所以只需要最初點燃一根火柴就可以看到蘑菇雲了。

既然這個核裂變產生能量這麼大,能用作能源生產嗎?可以,因為我們可以控制鏈式反應,原子彈的爆炸可以說是一種可怕的加速鏈式反應,要利用核裂變產能就要做到低速行駛並且保持勻速。原子彈爆炸有個特點就是中子越來越多,進而核裂變也越來越多。所以只要我們設計某種裝置吸收中子讓核裂變速率一直保持到一個安全數值,原子彈就能變成所謂的核反應堆。

總之,核裂變因為花錢少,產量足而且在不爆炸的情況下還很安全環保,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使用。現已有60多個國家政府考慮採用裂變核能發電。

再說說核聚變

核裂變雖好,但想想如果那個控制核裂變速率的裝置發生故障,那核反應堆不又變成原子彈了嗎?雖然真實的核反應堆是有多重保險的,但想想車諾比和日本核電站爆炸這些事,不免讓我們對可控核裂變產生懷疑:到底能不能控。

所以我們要說說核聚變,那核聚變就可控了嗎?也不輕鬆,那為什麼說它呢?因為核聚變產生的能量是比核裂變高的,而且它不用那些較重的原子核用的是氫的同位素氘和氚。不過也有個條件,核聚變要在高溫高壓的條件下進行,這樣才能讓較輕的原子核聚合到一起形成較重的原子核(通常是氦)。至於產生的能量更多那應該是核聚變反應前後產生了更高的質量差,1千克氘全部聚變釋放的能量相當於11000噸標準煤燃燒釋放的能量。

我們所知的兩個核聚變比如說太陽燃燒內部就是高溫高壓,氫彈引爆也要用原子彈做火柴來製造高溫高壓環境。太陽核聚變可以看做是在持續的高溫高壓的環境下進行的,而氫彈引爆是在那一段時間內高溫高壓的環境下進行的。所以從這裡我們也能得出結論,想要有持續可控的核聚變就要有持續的高溫高壓環境。那問題來了,高溫還好說,畢竟我們都能造出人造太陽了,高壓該怎麼辦?至少在地球上我們還做不到。

但是核聚變也不一定是熱核聚變才行得通,還有一個概念叫冷核聚變,不過這只是個概念。上世紀有人稱研究出來過,但很快遭到了科學圈的猛烈抨擊:今天說你造假明天開除你之類的操作,然後媒體也是瘋狂的跟風罵人。有人認為確實是實驗失誤(不過這個是科學界人士給出的結論,是否客觀有待商榷),有人則認為這是觸及到了主流科學界的利益權威(主流科學是靠熱核聚變發家的,如果冷核聚變成功,大量有關熱核聚變的項目經費將打水漂)。那麼問題來了,這個實驗成功與否到底交給誰來評判?交給外界人士倒是客觀就怕他看不懂,交給內行呢倒是能看懂就怕他不夠客觀。不過真失誤也好被打壓也罷,這個概念還是在新能源探索的道路上給了我們一些希望的。

那既然核裂變和核聚變都有風險,核裂變供能已經很成熟,我們為什麼還要追求條件苛刻的核聚變呢?因為核聚變的資源豐富啊,你核裂變用的鈾要去鈾礦裡去採集,能採個幾十年或幾百年吧,之後呢你用什麼?而核聚變能利用的燃料是氘和氚,其中氘在海水中大量存在。海水中大約每6500個氫原子就有一個氘原子,如此算來,氘的總量大約為45萬億噸。按全世界消耗的能量計算,海水中氘的聚變能可用上幾百億年。

而且核裂變產生的廢料是有放射性汙染的,我們能怎麼辦,一小部分能燒掉就用作燃料了但大部分是被鉛封深埋地下讓它自己衰變,這些放射性廢料的半衰期幾千年到幾十萬年不等,需要長期監控維護,費時又費力。而核聚變則不會產生溫室氣體和核廢料,不用擔心對環境的影響。

總之,未來的新能源趨勢是核聚變,不管是冷的還是熱的,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科學家能突破各種束縛實現核聚變,造福人類。

相關焦點

  • 看看核裂變,再看看核聚變,終於知道二者區別
    人類在地球上生活繁衍了500萬年之久,幾乎把陸地上能掏到的能源都給掏盡了,現在又不得不將目光轉向浩瀚的海洋深處!但海洋資源再豐富也會有個度,人類不「自救」不找到新出路,未來要面臨的還是無解的死局!而核能似乎是破解死局的有利武器!
  • 從刀耕火種到核聚變,人類四次能源革命,都離不開燒開水
    第一次能源革命:在蒸汽機之後,蒸汽機開始在世界範圍內,被廣泛應用到動力推進方面,這時開始出現了各種蒸汽機器,如蒸汽機車、蒸汽火車、蒸汽輪船等等。之後,電器開始廣泛應用在了各個領域,替代了之前的蒸汽機,作為一種新能源的電氣,比較環保多了,因為煤是非常汙染環境的。發電機的原理其實是通過煤炭燃燒鍋爐產生蒸汽,由蒸汽帶動飛輪在發電機內進行電磁切割運動,通過能量的轉化,變成了電能。所以總歸是離不開燒水。
  • 能源歸途:核聚變
    而原子是化學反應中不可再分解的最小微粒。原子雖然用化學方法不能再分解,但從物理學的角度仍然可以再分解。隨著1897年英國物理學家湯姆遜發現電子、1918年盧瑟福發現質子、1932年查德威克發現中子的認識,原子的真實面目被全部揭開。原子是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的電子構成,其直徑的數量級大約是10[-10]米。
  • 核聚變與核裂變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嗎?
    人類利用核能是從核裂變開始的,從費米在芝加哥大學建立人類第一個核反應堆開始,到後來美國轟炸日本的兩顆原子彈,再到現在的核電站,這些都是核裂變的產物。核裂變的原理其實並不複雜,其實就是用中子去轟擊裂變材料的重原子核,這些重原子核被轟擊後會分裂為二到三個輕原子核,同時還會釋放出二到三個中子,這些中子又會轟擊其他的重原子核,這樣一來在極短的時間內就釋放了巨大的能量,這種過程被稱為鏈式反應
  • 從核裂變到可控核聚變,幾字之差卻是巨大鴻溝
    1942年世界第一座核反應堆在美國誕生,隨後人類就加速了核能的應用進程,不過可惜的是首先應用於戰爭與武器,這就是美國在日本投下兩顆迄今唯一用於實戰的原子彈,隨後才是1954年世界第一座商用核電站在前蘇聯建成。 核能有三種形式,分別是核裂變、核聚變和核衰變,其中能為人類提供大量能量的是裂變能和聚變能。
  • 新能源:磁約束核聚變
    日前,中國科技大學宣布,我國首臺大型反場箍縮磁約束聚變實驗裝置(KTX)各系統的部件研製建造工作全面完成,進入裝置的最後整體安裝調試階段。從核裂變到核聚變,科學家們始終在尋找最清潔的能源。早在1942年12月2日,美國物理學家E·費米在芝加哥大學校園內一個球場上建成了世界第一個核反應堆。由此,人類開創了釋放核能的新時代。
  • 假如人類徹底掌控了可控核聚變,未來的世界將會發生什麼變化?
    如果能夠解決核聚變技術,人類將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新能源。人類點滿核聚變這項劃時代的技術,帶來的影響不亞於前三次工業革命,從此之後再也不用擔心能源短缺問題,就可以把目光投入到太空,將文明的火種撒向整個太陽系。
  • 當人類徹底掌握可控核聚變技術後,未來世界會發生什麼變化?
    如果能夠解決核聚變技術,人類將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新能源。人類點滿核聚變這項劃時代的技術,帶來的影響不亞於前三次工業革命,從此之後再也不用擔心能源短缺問題,就可以把目光投入到太空,將文明的火種撒向整個太陽系。當然,這一天的到來還有點遠,但可控核聚變的技術正在飛速發展中,也許我們有生之年就能夠享受到這項技術穩定發電帶來的便利。我們不妨先了解一下核聚變的相關知識。
  • 核聚變會成為取之不盡的新能源嗎?
    可以,因為我們可以控制鏈式反應,原子彈的爆炸可以說是一種可怕的加速鏈式反應,要利用核裂變產能就要做到低速行駛並且保持勻速。原子彈爆炸有個特點就是中子越來越多,進而核裂變也越來越多。所以只要我們設計某種裝置吸收中子讓核裂變速率一直保持到一個安全數值,原子彈就能變成所謂的核反應堆。總之,核裂變因為花錢少,產量足而且在不爆炸的情況下還很安全環保,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使用。
  • 核裂變VS核聚變
    核裂變反應        在自然界中,只有一些質量非常大的原子核像鈾、釷等才能發生核裂變。這些原子的原子核在吸收一個中子以後會分裂成兩個或更多個質量較小的原子核,同時放出兩個到三個中子和很大的能量,又能使別的原子核接著發生核裂變並使過程持續進行下去。
  • 核聚變發電是什麼?
    核聚變發電是什麼?核聚變是較輕的原子核聚合成較重的原子核的反應。這種反應必須在極高的溫度下進行,所以又叫做熱核反應。核聚變放出的能量比核裂變還要大10倍,是一種嶄新的能源。核聚變的原料主要是氫、氘和氚。
  • 2020高考核聚變和核裂變的知識點
    什麼是核聚變?  核聚變又稱核融合、融合反應、聚變反應或熱核反應。  核聚變的核一般是指由質量小的原子,主要是指氘,在一定條件下(如超高溫和高壓),只有在極高的溫度和壓力下才能讓核外電子擺脫原子核的束縛,讓兩個原子核能夠互相吸引而碰撞到一起,發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質量更重的原子核(如氦)。
  • 可控核聚變的實現到底有多難?可能再過50年也難以實現
    人類進入科技時代以來,一直發展研究的是化石能源,而化石能源的研究應用其實在50年前已經快到走到顛覆。化石能源的潛力基本已經發掘到極致了,再往上很難有突破。正是能源的制約,讓人類的航天科技在近50年的時間裡,並沒有真正的大突破。我們想要進入太空,仍然需要大火箭的助推,而不是可以自由出入地球。
  • 世界各國核聚變成就,中國處於什麼階段,未來我們會用上核聚變嗎
    當溫度達到數億攝氏度時,原子核之間會克服互相排斥的斥力而發生熱核聚變反應。釋放大量的能量。核聚變的應用方式目前主要有2種1.慣性約束核聚變:用雷射照射含有微量氘氚元素的直徑數毫米小球,使球溫度升高至數億度,內部的氣體變成高溫等離子態。在反衝作用力下元素被壓縮到極高密度後產生熱核聚變,如此連續照射可持續產生大量的聚變能。2.
  • 一分鐘了解,核聚變情況,體驗下新能源新動力
    (用心創造出更加精彩的科技資訊)一分鐘了解,核聚變情況,體驗下新能源新動力核聚變於東澳歐力峰現於並以東澳澳洲國立大學成矣等離子體核聚變究司核聚變又名核融合、融合反應、聚變反應或熱核反應,核之原質小者由,所謂氘,在必而下(亦如超暑與超壓)惟在極者超溫和極壓之下便對核外電子脫原核之縛,便使兩原之核能相引而觸,有原核相合之也,生新之品益重者原核(如氨),中雖苦大,然以中子不帶電
  • 未來人類有沒有可能,在胸口也安裝一個,鋼鐵俠那樣的核反應堆?
    鋼鐵俠的攻擊和防禦能力是非常強大的,絲毫不亞於那些基因怪物,而給這個強大鎧甲提供能量的則是託尼腦口的那個微型核反應堆。而鋼鐵鋏這一身鎧甲最核心強大的技術就是那相微型核反應堆,對於核能相信大家都知道,它是人類走進科技時代到現在發現的最強大能源。核能的應用有兩種,一種是核裂變,一種是核聚變。
  • 人類想要實現可控核聚變,需要花費多久?究竟哪方面出現了問題?
    可是近幾年來,人類的科技仿佛停滯不前,像是被某種事物限制了一樣,隨後科學家說出了其中端倪,未來人類一旦實現可控核聚變技術,將會徹底改變人類的時代,甚至能夠改變人類的生存方式。這一說法並不是沒有任何依據,毫不誇張的來說,未來一旦實現可控核聚變技術,人類極有可能會成功移民到其他星球上,可是人類在實現可控核聚變技術的過程中,究竟哪方面出現了問題?
  • 首座核聚變反應堆將亮相,2025年運營
    能源問題一直都是對人類發展至關重要的問題,擁有足夠充足的能源,可以推動人類社會高速發展,反之,如果能源枯竭,人類社會將面臨停滯,甚至倒退的危險,因此,各國都非常注重對未來能源的探索。,性價比高,而且還是清潔能源,符合這一要求的未來能源並不多,可持續核聚變反應堆就是其中之一,目前人類擁有的核反應堆都是核裂變反應堆,採用核裂變原理製造而成,雖然相比於傳統能源有很多好處,但是核裂變核反應堆並不安全,此前多次發生嚴重事故,給人類造成極為嚴重的傷害。
  • 中國核聚變獲得重大突破意味著什麼?
    對這幾種能源的研究、開發和利用是人類獲取新能源的重要途徑。誰在哪個能源領域取得突破,誰就佔領了科技制高點,軍事制高點和航天制高點。中國核聚變獲得重大突破,說明中國在核能的研究、開發和利用上走在了世界前例,其意義非常重大。這意味著中國將有可能率先擁有人類終極能源之一。那麼什麼是核能、核裂變和核聚變呢?所謂核能是指核裂變能的簡稱。它包括重核裂變與輕核聚變。
  • 科學家發現比核聚變還可怕的「夸克聚變」,但難以被研製成武器!
    人類目前掌握的能量釋放效率最高的方式是核聚變反應,但是核聚變和核裂變卻廣泛應用於氫彈和原子彈,成為懸在全世界民眾頭上的利劍;當然裂變反應也已經用於核電站、核電池,為人類文明的發展提供強勁的動力。那麼,還有沒有效率更高的能量釋放方式呢?科學家最近發現了一種比核聚變威力更大的反應方式——夸克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