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比核聚變還可怕的「夸克聚變」,但難以被研製成武器!

2021-01-15 牛頓砸中蘋果

現如今,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高效的、清潔的能源,來代替目前的化石燃料。人類目前掌握的能量釋放效率最高的方式是核聚變反應,但是核聚變和核裂變卻廣泛應用於氫彈和原子彈,成為懸在全世界民眾頭上的利劍;當然裂變反應也已經用於核電站、核電池,為人類文明的發展提供強勁的動力。那麼,還有沒有效率更高的能量釋放方式呢?科學家最近發現了一種比核聚變威力更大的反應方式——夸克聚變。

來自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科學家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重磅論文,首次證明夸克在聚變反應中能向外釋放強大能量,威力遠大於製造氫彈的核聚變釋放能量。其釋放的能量是核聚變反應的8倍,也就是說可以將參與反應物質質量的5.6%轉化成能量,達到了反物質湮滅釋放能量的二十分之一,要知道在理論上,核聚變反應的質能轉化率也只有0.7%,這相當於聚變反應的8倍。因此,夸克聚變無疑極為可怕和恐怖的。

夸克是組成中子和質子的粒子,目前被發現的主要有6種:上夸克、下夸克、頂夸克、底夸克、奇夸克和粲夸克。其中,上夸克和下夸克質量是最輕最穩定的,在自然界中能夠被找到,而其他粒子只能通過高能碰撞產生。今年6月,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從高能碰撞數據中發現一種包含兩個粲夸克的全新重子。根據研究發現,粲夸克在聚變成重子的過程中,兩個粲夸克會在聚變中釋放12MeV(兆電子伏特)的能量,而兩個底夸克聚變時甚至能釋放138兆電子伏特的強大能量,這是聚變能量的近8倍。

但研究人員表示,夸克在1皮秒時間內就會衰變,無法堆積儲存發生鏈式反應,因此人們不必擔心其會被用於武器。但科學家們仍然感到不安,參與研究的馬立克·卡裡納說,我一想到夸克聚變反應有可能產生軍事上的用途,甚至都不想再發表研究成果了。至於夸克聚變能否代替化石燃料成為未來新能源,還有待科學家們驗證。未來兩年內,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就會開展類似實驗,驗證夸克聚變的真正潛力。

相關焦點

  • 夸克聚變威力或比核聚變大
    夸克聚變威力或比核聚變大 因衰變快不適用於研製武器 2017-11-08 科技日報 聶翠蓉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和美國芝加哥大學科學家合作,首次證明夸克在聚變反應中能向外釋放強大能量,威力遠大於製造氫彈的核聚變釋放能量。
  • 夸克聚變威力或比核聚變大,但因衰變過快不適用於研製核武器
    夸克聚變威力或比核聚變大,但因衰變過快不適用於研製核武器 聶翠蓉/科技日報 2017-11-08 19:58
  • 原來夸克也能聚變,能量釋放比氫核聚變還大8倍,夸克彈會出現嗎
    我們都聽說過核聚變,卻很少有人聽說過夸克聚變,其實夸克聚變是比核聚變級別更大的能量釋放模式。核聚變是氫彈爆炸和太陽發光發熱的能量釋放形式,將來人類還可以通過可控核聚變實現電能供給。在研究夸克聚合的過程中,科學家們發現質量更大的底夸克聚變時能夠釋放出近138兆電子伏——這比氫聚變所釋放電子伏的8倍還要多,也說明夸克聚變是比氫核聚變更強的能量釋放方式。
  • 什麼東西這麼可怕?以色列人剛打開一潘多拉魔盒,核聚變不能比
    它能百分之百的效率釋放能量(核裂變的效率是百分之一點五)。反物質不造成汙染,也不產生輻射,一小滴反物質就可以滿足整個紐約城全天的能量需求。但是也別樂觀,反物質畢竟非常難造出來,僅僅製造1克反物質就需要大約25×1015千瓦時的能量。因此,從生產成本考慮,反物質是世界上最貴的物質。
  • 如果火箭燃料被換成核聚變,將會出現什麼可怕結果?今天算明白了
    如果火箭燃料被換成核聚變,將會出現什麼可怕結果?也就是說我們的效能是不夠高的,有美國的科學家就說如果能夠研製出一種利用核聚變技術驅動的火箭,是不是就會解決一些問題呢,這樣可以大大地縮短時間,但是你們知道火箭燃料被換成核聚變的話,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嗎?會發生什麼可怕的結果嗎?
  • 太陽發生核聚變,為什麼沒像氫彈一樣炸掉?科學家:其實不一樣
    氫彈發生核聚變會爆炸,太陽也發生核聚變,為什麼卻一直安然無恙 現如今,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人類的文明也在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其中人類也發明了很多強大的武器,比如說氫彈就是人類所熟知的威力最為強大的一種武器。
  • 我國雷射反射膜技術奪得世界第一,核聚變雷射點火器成了國家重器
    太陽上的核聚變反應數十年來,全世界科學家一直夢想著在地球實驗室裡實現核聚變反應相比人類目前採用的裂變式的核能,聚變反應更加高效,並且幾乎沒有放射性汙染等環境問題。聚變反應需要的燃料可直接從海水中富含的氚和氘中提取,如果每升海水中所蘊含的氘和氚發生完全的聚變反應,就能夠產生相當於300升汽油燃燒時釋放的能量。以此推算,目前世界能源消耗水平和海水存量,聚變產生的能量可供人類使用數億年之久,因此,聚變能被科學家看作是人類的終極能源。
  • 澳大利亞獲核聚變突破!科學家:領先美國的氘氚聚變
    在科學上,核聚變的運用十分的廣泛,受到世界各國的追捧。近日,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科學家發布新的研究成果,對外宣布,極端的雷射爆發使我們更接近核聚變的無限力量,無限力量什麼概念,這是有史以來從未有的研究成功,將獲得科學核聚變的重大突破。
  • 核聚變、裂變損失的質量來自哪裡?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基礎科學#系列徵文「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用什麼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戰用的武器是石頭。」元素聚變所釋放的能量就是來自結合能,這就是為什麼同樣數量的核子結合在一起質量會降低的原因。但是到鐵-56這裡再往後的元素,就沒有比鐵-56更高的結合能了,所以鐵聚變就不在釋放能量。這就是鐵不能再聚變下去的原因。低質量粒子容易融合成高質量粒子,並且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 氫核聚變結束之後,是否意味著核聚變就會停止呢?
    對於氫元素來說,核聚變反應能夠讓它們轉化為氦,可是對於鋰元素來說,這種極高的溫度足以使它們爆炸,所以鋰元素無法通過核聚變反應形成,其它的四號元素和五號元素也是如此。那麼氫核聚變結束之後,是否意味著核聚變就會停止呢?當然不是。當恆星的氫元素全部轉化為氦元素之後,另一種核聚變反應就開始了,這個時候氦元素又會聚變為6號元素碳以及後面的幾種元素。由於恆星內部的聚變能量有限,所以靠核聚變已經很難產生更重的元素,那么元素周期表上的那些重元素是如何來的?
  • 如果可控核聚變技術實現了,電費真的會非常便宜嗎?想多了
    可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往往非常殘酷,雖然全人類目前還沒有發現任何的外星文明,但是我們也不能自大地認為,人類文明已經是比較高級的宇宙文明。一九六四年,前蘇聯科學家尼古拉.卡爾達舍夫構想了外星文明的等級,提出了卡爾達舍夫等級猜想,把宇宙文明劃分為三個等級,後來科學家把這三個等級擴大到四個等級。
  • 都是核聚變,為何氫彈爆炸只是一瞬間,而太陽能炸100億年?
    二戰作為人類史上規模最大,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其主要是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大量的先進武器登上了二戰的戰場,包括人類最先研製出來的原子彈。但是原子彈並不是人類威力最強大的武器,雖然原子彈是在二戰中使用過威力最強的武器,但是和現在的氫彈比,也不過是瑩瑩之火而已。
  • 能源歸途:核聚變
    這些能源在使用過程中都存在一些弊端,如汙染環境、資源枯竭、利用率低、受地域限制大等,難以長期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作為一種既清潔安全,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理想能源,聚變核能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小原子中的大世界地球上的絕大部分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如水是由H[2]O分子組成的。
  • 中國可控核聚變已領先世界
    它叫EAST,是全世界最先進的探索可控核聚變的裝置之一。因為它的成功,中國人站在了核聚變研究的前沿。可控核聚變或許是能源領域的最大指望。從上世紀60年代以來,利用磁約束實現可控核聚變(託卡馬克),是各種實驗路徑中最有希望的一種。中國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實施大中型託卡馬克發展計劃。太陽中的核反應就是核聚變,,所以可控核聚變又稱為"人造太陽"。
  • 走近「顛覆性技術」:核聚變是終極能源嗎
    為推進可控核聚變研究,各國聯合推動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  近日在科技部舉辦的中國加入ITER計劃十周年紀念活動上,科學家就「核聚變是能源的美好未來嗎」等話題進行了探討。核聚變能是兩個較輕的原子核結合成一個較重的原子核時釋放的能量,聚變的主要燃料是氫的同位素——氘和氚。  太陽發光發熱的原理正是核聚變反應。中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主任羅德隆說,太陽的中心溫度極高,氣壓達到3000多億個大氣壓,在這樣的高溫高壓條件下,氫原子的兩個「同胞兄弟」——氘和氚聚變成氦原子核,並放出大量能量。「太陽猶如一個巨大的核聚變反應裝置,幾十億年向外輻射能量。」
  • 核裂變VS核聚變
    核裂變與原子彈  核裂變又稱核分裂,是一個原子核分裂成幾個原子核的變化。
  • 可控核聚變的實現到底有多難?可能再過50年也難以實現
    而核聚變則不同,它是核能的高級應用模式,不僅能量級別遠超核裂變,而且還是非常清潔穩定的能源。不會對環境造成什麼汙染,對於核聚變在很多人的認知裡,都知道太陽內部的反應就是核聚變。從恆星能量的強大,我們就可以看出核聚變有多麼強大了。科學家也正是看到了核聚變對於人類文明快速發展的重要性,所以在50年前就開始了研究探索。
  • 新能源:磁約束核聚變
    日前,中國科技大學宣布,我國首臺大型反場箍縮磁約束聚變實驗裝置(KTX)各系統的部件研製建造工作全面完成,進入裝置的最後整體安裝調試階段。從核裂變到核聚變,科學家們始終在尋找最清潔的能源。早在1942年12月2日,美國物理學家E·費米在芝加哥大學校園內一個球場上建成了世界第一個核反應堆。由此,人類開創了釋放核能的新時代。
  • 可控核聚變的原理
    首先說核聚變是輕的原子合併成重的原子,並釋放出能量的物理過程,氫彈爆炸和太陽發光都是這個原理。那利用核聚變做一個慢慢釋放能量的發動機使用就成了尖端科學家們研究的主要事情了,這就是可控核聚變。重點就是可控,目前有兩個難點,第一是溫度,聚變發生要達到一億度高溫,原子彈爆炸能產生一億度。高溫也可以用雷射來解決,雷射加熱是非常迅速的。
  • 中國 核聚變之路任重而道遠
    隨著蘇聯T-3託卡馬克裝置開啟了核聚變研究領域的託卡馬克時代,我國科學家注意到這一巨大成就,開始建立託卡馬克研究課題,並於1974年建成我國第一臺鐵芯變壓器託卡馬克裝置CT-6,自此走上了核聚變的創業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