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夸克聚變威力或比核聚變大
夸克聚變威力或比核聚變大 因衰變快不適用於研製武器 2017-11-08 科技日報 聶翠蓉 【 據《科學美國人》雜誌網站和物理學家組織網11月6日報導,最新一期《自然》雜誌刊登了一篇夸克聚變研究的重磅論文: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和美國芝加哥大學科學家合作,首次證明夸克在聚變反應中能向外釋放強大能量,威力遠大於製造氫彈的核聚變釋放能量。
-
科學家發現比核聚變還可怕的「夸克聚變」,但難以被研製成武器!
人類目前掌握的能量釋放效率最高的方式是核聚變反應,但是核聚變和核裂變卻廣泛應用於氫彈和原子彈,成為懸在全世界民眾頭上的利劍;當然裂變反應也已經用於核電站、核電池,為人類文明的發展提供強勁的動力。那麼,還有沒有效率更高的能量釋放方式呢?科學家最近發現了一種比核聚變威力更大的反應方式——夸克聚變。
-
核聚變、裂變損失的質量來自哪裡?
上文中關於夸克質量的數字是理論上自由夸克的質量,自由夸克不受任何其他力的束縛。但是在宇宙目前的能量下夸克不可能自由獨立的存在,我們稱之為夸克禁閉。這是因為量子色動力學的規則,在強力的作用下帶色荷的夸克必須與其他夸克結合在一起,使總色荷為0!因此夸克只能穩定地存在於束縛態中,而夸克唯一能穩定超過一微秒的束縛態就是質子和中子。
-
原來夸克也能聚變,能量釋放比氫核聚變還大8倍,夸克彈會出現嗎
我們都聽說過核聚變,卻很少有人聽說過夸克聚變,其實夸克聚變是比核聚變級別更大的能量釋放模式。核聚變是氫彈爆炸和太陽發光發熱的能量釋放形式,將來人類還可以通過可控核聚變實現電能供給。氫核聚變是目前人類在核物理領域中能夠做到的最大的能量釋放模式,比同等質量的核裂變的能量釋放要大10倍,但是同等質量之下,夸克聚變釋放的能量要比氫核聚變還要大10倍。
-
以色列人剛打開一潘多拉魔盒,核聚變不能比
小說《天使與魔鬼》中有一段關於反物質的描述,上面提到:反物質是人類目前所知的威力最大的能量源。它能百分之百的效率釋放能量(核裂變的效率是百分之一點五)。反物質不造成汙染,也不產生輻射,一小滴反物質就可以滿足整個紐約城全天的能量需求。
-
核裂變與核聚變,秒懂!
發現了原子核具有天然放射性可以衰變後,物理學家們又發現了人工放射性,就是某元素本身不具備放射性,用粒子轟擊它,看能不能轟出些什麼。但不論是天然放射性的衰變還是人工放射性的粒子轟擊,前後核素的變化範圍都不會很大。例如鈾238具有天然放射性,可以自發衰變成釷234+一個α粒子,α粒子就是氦核有4個原子。從238變成234,變化不大。
-
2020高考核聚變和核裂變的知識點
中子雖然質量比較大,但是由於中子不帶電,因此也能夠在這個碰撞過程中逃離原子核的束縛而釋放出來,大量電子和中子的釋放所表現出來的就是巨大的能量釋放。 核聚變是核裂變相反的核反應形式。核聚變燃料可來源於海水和一些輕核,所以核聚變燃料是無窮無盡的。 人類已經可以實現不受控制的核聚變,如氫彈的爆炸。 科學家正在努力研究可控核聚變,以期望利用核聚變來發電,核聚變可能成為未來的能量來源。太陽輻射就是典型的核聚變。
-
核聚變
核反應通常分為三類:衰變、裂變、聚變。衰變一些元素的原子,特別是放射性核素是不穩定的,原子核會自己釋放出粒子,並變成另一種元素,這種現象就是衰變。衰變的應用很廣泛,例如,碳14衰變可以用於考古定年,鈷60用於輻射育種和輻射治療,鋂241用於煙霧報警器等。
-
為什麼太陽能控制核聚變,而人類卻不行
而自從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之後,微觀世界的大門就開始向人類敞開,科學家研究微觀世界,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成果就是核能,人類對核能利用的時間非常早,是作為武器來使用的,因為核聚變反應猛烈,不需要去控制,怎麼威力大怎麼來,所以,把核能作為武器,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但是,核武器自從出現以來,就基本沒有被動用過,對於人類來說,也基本是壞處。
-
核聚變本世紀將迎來「巨變」?( 1 / 6 )
中國網新聞2月7日訊 2016年12月12日,我國自主研製的熱核聚變核心部件,率先通過了國際權威機構認證,為國際熱核聚變項目立了一大功,並成為新華社權威媒體評選的2016年度十大能源新聞之一。同時,我國可控核聚變試驗也製造出了比太陽中心溫度還要高的氫等離子體,並且穩定燃燒了一分多鐘,創了世界紀錄。
-
實現人造太陽計劃(一)——從核裂變到核聚變的原理變化及技術挑戰
在人類目前所發現的能源中,核能的能量密度是最大的,而核能的利用又分為核裂變和核聚變。利用核裂變的原理,人類製成了原子彈,利用核聚變原理,人類生產出了氫彈。從這兩種核武器所釋放出來的威力,我們就能看到核能的能量之大。通過愛因斯坦發現的質能方程E=MC我們也能計算出物質所包含的巨大能量。能順利的獲取到這個能量或許能夠永遠地解決人類的能源危機。
-
它不是核武器 但威力也不小 只可惜它還處於理想狀態!
科學家後來又發現,質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所構成的,這種更小的粒子被稱為夸克。迄今,科學家已發現了物質結構的5個層次,即「夸克核子原子核原子分子」,以及300多種基本粒子。中國第一枚原子彈模型核武器,也叫核子武器或原子武器,簡稱核武,是利用核反應的光熱輻射、電磁脈衝、衝擊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殺傷和破壞作用,以及造成大面積放射性汙染,來阻止對方軍事行動以達到戰略目的的大殺傷力武器。
-
核聚變能源有望在2030年之前實現
託卡馬克能源公司(Tokamak Energy)是數家私人資助的公司之一,這些公司都在競相開發一種能夠為電網供電的聚變反應堆,這可能比法國的ITER聚變反應堆項目甚至有望實現其「第一個等離子體」要早幾年。再過十年,實驗的ITER反應堆才會準備好進行持續的核聚變——即便如此,這個反應也不會被用來發電。
-
需要有高溫高壓產生核聚變,遭攔截不會隨便爆炸
,讓人類對這種武器的使用十分謹慎,就連劍拔弩張的冷戰,美蘇雙方也沒有輕易啟動核武器。各主要國家除了在研發核武器意外,還在不斷研製用於攔截核彈的防空系統,想要知道核武器是否會被攔截,就要明白核彈是如何引爆的,需要有特定的高溫高壓產生核聚變,遭攔截也不會隨便爆炸。
-
從原子彈到核反應堆再到核聚變:未來的新能源探索
當然了,細分的話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氫原子構成,原子還能分成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然後還有中子,電子,夸克等。這種作用力很強,強到什麼地步,是電磁力的130倍,至於電磁力有多大,小到可以是生活中的靜電,大點可以說電磁炮的威力,在於產生電磁力的粒子多少與運動形式。但是這個核力有個特點,出了原子核就沒有了,那外面的電子受什麼力呢?庫侖力。好了,不能再說概念了,再說讀者就該走了。
-
為什麼氫彈一點就炸,太陽的核聚變卻如此穩定?
氫彈是一種核武器,主要的原理是氫的同位素進行核聚變從而所釋放的能量。我們也知道太陽的核心主要是由氫元素所構成的,太陽就是通過內部不斷進行核聚變來發熱的。氫彈氫彈就是人類所實現的不可控的核聚變,因此從本質上來說點燃氫彈的過程就是一個核聚變的過程。
-
同樣是核聚變,為什麼氫彈不能像太陽一樣持續發光和熱?
,特別是基於原子彈的基礎研究出了氫彈,與原子彈相比,氫彈的爆炸威力更大。氫彈爆炸的原理實際上是利用太陽的核聚變來完成反應,但不同之處在於太陽可以一直進行核聚變反應儘管氫彈會造成廣泛的破壞,但氫彈也會因爆炸而失去作用。與可以永遠存在的太陽不同,太陽已經燃燒了50億年,而太陽仍然可以繼續發光和熱50億年。
-
可控核聚變技術有什麼用?
其中一種能源就是可控核聚變,我們人類最開始認識到核能的威力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裡面,那強大的破壞力讓我們明白核能的威力,而原子彈運用的卻是核裂變,這種核裂變會產生大量的核廢料,也就無法作為長久之計。後面科學家們將目標放在了核聚變上。人類在可控核聚變技術上又一突破?未來可能實現太空旅行!
-
太陽是可控核聚變嗎?不然的話為什麼不會爆炸?
隨著愛因斯坦質能方程的出現,科學家們認識到了物質內部蘊含了非常龐大的能量,並以此為契機,研製除了原子彈以及後來的氫彈。以原子核聚變為理論基礎的氫彈,其威力要比原子彈高很多倍,也是迄今為止人類掌握的最為強大的力量!
-
核裂變VS核聚變
核裂變反應 在自然界中,只有一些質量非常大的原子核像鈾、釷等才能發生核裂變。這些原子的原子核在吸收一個中子以後會分裂成兩個或更多個質量較小的原子核,同時放出兩個到三個中子和很大的能量,又能使別的原子核接著發生核裂變並使過程持續進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