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夸克聚變威力或比核聚變大,但因衰變過快不適用於研製核武器
夸克聚變威力或比核聚變大,但因衰變過快不適用於研製核武器 聶翠蓉/科技日報 2017-11-08 19:58
-
科學家發現比核聚變還可怕的「夸克聚變」,但難以被研製成武器!
人類目前掌握的能量釋放效率最高的方式是核聚變反應,但是核聚變和核裂變卻廣泛應用於氫彈和原子彈,成為懸在全世界民眾頭上的利劍;當然裂變反應也已經用於核電站、核電池,為人類文明的發展提供強勁的動力。那麼,還有沒有效率更高的能量釋放方式呢?科學家最近發現了一種比核聚變威力更大的反應方式——夸克聚變。
-
原來夸克也能聚變,能量釋放比氫核聚變還大8倍,夸克彈會出現嗎
我們都聽說過核聚變,卻很少有人聽說過夸克聚變,其實夸克聚變是比核聚變級別更大的能量釋放模式。核聚變是氫彈爆炸和太陽發光發熱的能量釋放形式,將來人類還可以通過可控核聚變實現電能供給。氫核聚變是目前人類在核物理領域中能夠做到的最大的能量釋放模式,比同等質量的核裂變的能量釋放要大10倍,但是同等質量之下,夸克聚變釋放的能量要比氫核聚變還要大10倍。
-
核裂變VS核聚變
核裂變反應 在自然界中,只有一些質量非常大的原子核像鈾、釷等才能發生核裂變。這些原子的原子核在吸收一個中子以後會分裂成兩個或更多個質量較小的原子核,同時放出兩個到三個中子和很大的能量,又能使別的原子核接著發生核裂變並使過程持續進行下去。
-
以色列人剛打開一潘多拉魔盒,核聚變不能比
小說《天使與魔鬼》中有一段關於反物質的描述,上面提到:反物質是人類目前所知的威力最大的能量源。它能百分之百的效率釋放能量(核裂變的效率是百分之一點五)。反物質不造成汙染,也不產生輻射,一小滴反物質就可以滿足整個紐約城全天的能量需求。
-
核裂變與核聚變,秒懂!
搶把式的缺點是威力不大,因為一共兩塊鈾,且都比臨界質量小,加起來最多也只能接近兩倍臨界質量,所以威力有上限。核聚變的過程完全相反,是兩個輕的原子(如氫的同位素,氕,氘)在高溫高壓下發生碰撞變成一個重的原子(如氦)並釋放中子。過程中也有質量虧損,放出光和熱。
-
2020高考核聚變和核裂變的知識點
核聚變是核裂變相反的核反應形式。核聚變燃料可來源於海水和一些輕核,所以核聚變燃料是無窮無盡的。 人類已經可以實現不受控制的核聚變,如氫彈的爆炸。 科學家正在努力研究可控核聚變,以期望利用核聚變來發電,核聚變可能成為未來的能量來源。太陽輻射就是典型的核聚變。
-
核聚變、裂變損失的質量來自哪裡?
上文中關於夸克質量的數字是理論上自由夸克的質量,自由夸克不受任何其他力的束縛。但是在宇宙目前的能量下夸克不可能自由獨立的存在,我們稱之為夸克禁閉。這是因為量子色動力學的規則,在強力的作用下帶色荷的夸克必須與其他夸克結合在一起,使總色荷為0!因此夸克只能穩定地存在於束縛態中,而夸克唯一能穩定超過一微秒的束縛態就是質子和中子。
-
可控核聚變技術有什麼用?
其中一種能源就是可控核聚變,我們人類最開始認識到核能的威力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裡面,那強大的破壞力讓我們明白核能的威力,而原子彈運用的卻是核裂變,這種核裂變會產生大量的核廢料,也就無法作為長久之計。後面科學家們將目標放在了核聚變上。人類在可控核聚變技術上又一突破?未來可能實現太空旅行!
-
為什麼太陽能控制核聚變,而人類卻不行
而自從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之後,微觀世界的大門就開始向人類敞開,科學家研究微觀世界,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成果就是核能,人類對核能利用的時間非常早,是作為武器來使用的,因為核聚變反應猛烈,不需要去控制,怎麼威力大怎麼來,所以,把核能作為武器,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但是,核武器自從出現以來,就基本沒有被動用過,對於人類來說,也基本是壞處。
-
核聚變需上億度高溫,可太陽只有1500萬度,怎能聚變百億年?
什麼是核聚變呢?簡單來講,核聚變就是通過讓原子核實現相互融合,從而釋放出巨大的能量。迄今為止,人類在戰爭中所使用過的威力最大的武器就是原子彈了,而原子彈所採用的就是核裂變技術。原子彈的威力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與原子彈所採用的核裂變技術相比,核聚變所釋放的能量更加巨大,所有採用核聚變技術製造的氫彈,其威力更是要遠勝於原子彈。現而今人類還在試圖將核聚變技術可控化,並且將可控核聚變的實現視為第一宇宙文明的標誌,以人類現有的能源消耗速度來計算,如果可控核聚變真的實現,那麼人類也就具有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
-
核聚變需上億度高溫,可太陽只有1500萬度,怎能聚變百億年?
什麼是核聚變呢?簡單來講,核聚變就是通過讓原子核實現相互融合,從而釋放出巨大的能量。迄今為止,人類在戰爭中所使用過的威力最大的武器就是原子彈了,而原子彈所採用的就是核裂變技術。原子彈的威力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與原子彈所採用的核裂變技術相比,核聚變所釋放的能量更加巨大,所有採用核聚變技術製造的氫彈,其威力更是要遠勝於原子彈。現而今人類還在試圖將核聚變技術可控化,並且將可控核聚變的實現視為第一宇宙文明的標誌,以人類現有的能源消耗速度來計算,如果可控核聚變真的實現,那麼人類也就具有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
-
從原子彈到核反應堆再到核聚變:未來的新能源探索
當然了,細分的話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氫原子構成,原子還能分成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然後還有中子,電子,夸克等。這種作用力很強,強到什麼地步,是電磁力的130倍,至於電磁力有多大,小到可以是生活中的靜電,大點可以說電磁炮的威力,在於產生電磁力的粒子多少與運動形式。但是這個核力有個特點,出了原子核就沒有了,那外面的電子受什麼力呢?庫侖力。好了,不能再說概念了,再說讀者就該走了。
-
為什麼氫彈一點就炸,太陽的核聚變卻如此穩定?
在核聚變的過程中質量的損失釋放了巨大的能量。>為什麼氫彈比原子彈的威力要大,先用原子彈爆炸來提供高溫高熱,所以我們可以理解為氫彈爆炸的時候還附帶了一個原子彈爆炸,所以氫彈爆炸的威力比原子彈強得多。太陽的質量非常大,而且它的核心質量就佔據了99%以上,因此太陽內部受外部擠壓的力非常大,內部的溫度也非常之高,內部呈現出等離子的狀態。
-
太陽是可控核聚變嗎?不然的話為什麼不會爆炸?
以原子核聚變為理論基礎的氫彈,其威力要比原子彈高很多倍,也是迄今為止人類掌握的最為強大的力量!事實上,在茫茫宇宙中無時無刻都在發生著核聚變,時刻進行著核聚變的天體被人們稱之為恆星!太陽便是這樣的天體!根據科學家的推算,太陽內部的核聚變已經持續了近50億年,而且在未來大約50億年內仍將繼續。
-
氫核聚變結束之後,是否意味著核聚變就會停止呢?
其它的元素形成機制基本都跟恆星有關,我們都知道,恆星是宇宙中非常普遍的一種天體,它們內部時刻進行著核聚變,給黑暗寒冷的宇宙帶來了些許光明和溫暖。當宇宙早期形成了大量的氫和氦之後,這些氫和氦的凝聚也開始形成恆星。而恆星的誕生徹底改變了宇宙的演化。我們都知道,恆星基本是由氫元素組成的,而恆星內部的核聚變也可以不斷將氫聚變成氦。這就是氫氦聚變,我們的太陽現在就進行著這樣的聚變轉化過程。
-
什麼是能源核聚變?氫彈爆炸是聚變反應?如何使它們發生核聚變?
2021-01-12 10:51:22 來源: 每天一大樂PLUS 舉報 核聚變就是利用氫
-
核聚變本世紀將迎來「巨變」?( 1 / 6 )
中國網新聞2月7日訊 2016年12月12日,我國自主研製的熱核聚變核心部件,率先通過了國際權威機構認證,為國際熱核聚變項目立了一大功,並成為新華社權威媒體評選的2016年度十大能源新聞之一。同時,我國可控核聚變試驗也製造出了比太陽中心溫度還要高的氫等離子體,並且穩定燃燒了一分多鐘,創了世界紀錄。
-
核聚變能源有望在2030年之前實現
博科園-科學科普:這將使ST40反應堆達到可控核聚變所需的工作溫度,該公司計劃到2025年再建一座反應堆,將產生數兆瓦的核聚變能量。引人注目氫與重元素氦的核聚變是使我們的太陽和其他恆星持續燃燒數十億年的主要核反應——這就是為什麼聚變反應堆有時被比作「瓶中的恆星」。核聚變也發生在威力強大的熱核武器中,也被稱為氫彈,在這種武器中,鈽裂變裝置將氫加熱到聚變溫度,產生的爆炸威力是核裂變炸彈的數十萬倍。
-
太陽到底是什麼構成的,為什麼會自發地進行核聚變?
質子和中子其實還可以再分,它們是由夸克構成的。而夸克、電子是目前我們已知的不可再分的粒子。而氫元素的原子原子核內只有一個質子,核外只有一個電子。所以,最容易構成的原子是氫原子。而第二容易形成的就是氦原子。因此,宇宙中大部分的原子都是氫原子和氦原子,佔據了總量的99%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