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18世紀60年代的英國中部。
工業革命最早在英國出現絕非偶然,英國最早實現了君主立憲,新興資產階級上臺,代表了先進的生產力方向。以商業立國的目標和資產階級的目標不謀而合,開拓市場,進行商業活動成為了推動英國工業發展的內在驅動力量。
在加上當時英國皇家協會幾乎是匯集了世界最為頂尖的科學家,整個社會對於科學的崇尚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這一切,都在推進工業革命的爆發。
藉助工業革命的爆發,英國成為了當時世界最強大的國家。日不落帝國的稱號由此而來。大英帝國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
然而,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等因素,世界科技中心開始轉移。擁有著更為良好制度和更加富有開拓精神的美國,實力迅速膨脹。19世紀最後30年和20世紀初,第二次工業革命在美國率先興起。
此時,美國雖然並未在全球挑戰英國的地位,但是很顯然,因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原因,美國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一強國。當時所缺乏的,僅僅是一個表現機會而已。
不久之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美國正式取代英國,成為了世界第一強國。
從20世紀四五十年代以來,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微電子技術、航天技術、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標誌著新的科學技術革命的到來。這次科技革命被稱為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則一舉奠定了美國世界霸主的位置。同樣抓住這個機會的還有蘇聯,而因為抓住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機遇,蘇聯在戰後短短數十年就成為了世界上媲美美國的超級大國。雙方開啟了長達數十年的冷戰。
看到這裡,大家就明白了,幾乎每一次工業革命,都會催生出世界級的強國。我們現在正處於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爆發前期。雖然現在目標並非非常明確,但是5G技術,很顯然是開啟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鑰匙。
這一點沒有任何國家會反對。
然而,一直執世界科技牛耳的美國此次竟然令人意外的掉隊了。而被美國當下視為最大競爭對手的中國卻彎道超車。以華為和中興為代表的科技企業,率先拔得頭籌,那麼就意味著在接下來,中國很可能會第一個搭上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順風車。
從歷史上看,這無疑將會把中國推上世界超級大國的位置。對於美國而言,這是絕對無法容忍的結果。所以,美國現在全世界進行收縮,不斷退群,其實就是為了積蓄力量和中國背水一戰。
在中美之間的科技戰爭中,目前來看,華為無疑是最為關鍵的一環。它就是改進了蒸汽機的瓦特,是發現了電磁感應的法拉第,擁有著顛覆性的力量。所以,很多人將目前美國對中國的遏制僅僅當做是商業糾紛,完全是誤解了美國的意圖。這是一場戰爭,一場賭上了中美雙方未來國運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