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禹城市梁家鎮桂莊村依託紅色文化資源,發展旅遊項目,把農民增收的發展藍圖變成現實,被評為山東省人居環境整治示範村。
「今天我們來分享中共一大與嘉興南湖紅船的故事,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走近桂莊村,村南300多米長的紅旗灣格外引人注目。鎮上黨建辦科員於佳正給遊客講述中共一大的歷史和村子的發展規劃。
禹城市梁家鎮桂莊村黨支部書記楊文杰介紹說:「打造的紅旗灣,紅旗廣場,七一前夕購置的紅船,準備打造紅色文化研學教育基地,把紅色旅遊搞下去。 」
別看現在的桂莊村旅遊搞得風生水起,之前,村裡還是草堆、糞堆隨處可見。桂莊村是一個典型的養殖村,鴨棚多,衛生差。藉助國家村居環境治理三年行動、環保治理等機遇,新上任的村支書楊文杰利用三年時間,大刀闊斧地進行村莊整治,首先治理的就是散亂的鴨棚。村裡規劃出養殖集中區,拆除違建,整合麻鴨養殖戶。
楊文杰表示, 通過黨建辦引領,整合以後,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統一預防。
桂莊村曾在抗戰時期有過一隻專門支援前線的護糧小隊,如今又緊鄰高鐵, 鎮上為村莊量身定製了」紅色黨建 綠色產業 實現美好藍圖」的「紅綠藍」發展規劃。按照這一規劃,村子在養殖治理的同時,又於2019年引進了田園綜合體項目,果樹認養、水果加工、鄉村旅遊三產融合發展。不僅如此,鴨子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糞便,還可用於果園種植,形成了循環農業的綠色發展模式。如今,兩個特色種養殖項目,帶動村裡100多人就業,村民沙俊奎兩口子都在果園打工,一年收入六萬多塊錢。
沙俊奎說:「我以前種地,也搞過養殖,那時候養殖挺分散,沒掙到什麼錢。通過在這個生態園裡幹活,一個月一個人收入三千來塊錢。 」
經過整治,桂莊村年人均增收2萬多元。明年,村裡還將把整理出來的500多畝土地集中承包出去,預計村集體收入能達到40萬元。
來源:齊魯網·閃電新聞 山東臺 鄭秀程 周樹茂 劉晨 編輯 李巖 德州臺 王浩 呂秀華 杜宗浞
編輯: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