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擊療法治療自閉症 絕望下的唯一選擇?

2021-01-10 新華網客戶端

  羅滕貝格法官教育中心是美國目前唯一使用電擊療法幹預自閉症等患者自殘或攻擊行為的機構。28年前這家機構剛推出電擊療法時,反對聲就不絕於耳。時至今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也提議禁止這一做法。

  【「唯一有效的手段」】

  提起電擊,人們往往聯想到嚴刑逼供,與「殘忍」「不人道」等字眼相連。但對於米切爾·希爾和妻子來說,電擊療法卻是女兒薩曼莎的救星。

  薩曼莎自小患自閉症,動不動就攻擊別人,不管是老師、親人還是別的小朋友,她動輒上手打、張嘴咬、抬腳踢,大家對她唯恐避之不及。小姑娘對自己也下手頗重,2005年12歲時撞頭撞得雙眼視網膜脫落。父母帶她到處尋醫問藥,卻無濟於事,不少學校和治療機構因她病情嚴重還對她下了逐客令。

  希爾夫婦幾經周折,找到了羅滕貝格法官教育中心。這家機構位於麻薩諸塞州距波士頓約32公裡的坎頓市,專門接收自閉症和其他精神疾病患。漸進式電子減速器(GED)是它應對薩曼莎這樣有嚴重自虐或攻擊行為者的專用裝置,一般貼著皮膚綁在患者手腕或腿上。一旦患者行為嚴重失控,工作人員會啟動遙控器,時長2秒、最高可達45.5毫安的電子脈衝將通過減速器貫穿全身,俗稱「電擊」。如此重複,久而久之,患者可能將這種痛苦和異常行為聯繫在一起,從而作出改變。

  在希爾夫婦眼中,這樣的電擊療效顯著。僅僅數周后,女兒不再自虐,不久停止其他暴力行為,後來甚至不再靠藥物控制病情。雖然女兒自此再沒離開過羅滕貝格法官教育中心,但「和從前判若兩人——快樂,漂亮,常常哼著歌」。

  薩曼莎的父親說,GED是羅滕貝格教育中心行為治療方案的一部分,「當孩子或成人出現危及生命的異常行為而其他形式的心理治療和精神關懷卻不起絲毫作用時,」這套方案可能是他們最後的救命稻草,雖有爭議卻是迄今唯一證明有效的療法。

  羅滕貝格教育中心也認為,對一些行為嚴重失控、破壞性強的學生,傳統行為矯正方式已難見效。GED就是用於這樣的重症患者,但要事前通過一系列程序:法庭檢查,家長同意,專業委員會同行審議以及人權委員會批准,另外教育中心還要提供與GED配套使用的其他治療方案。

  教育中心介紹,它的患者中既有兒童,也有成人。他們居住在附近的集體公寓,有的上學,有的工作。目前有46名患者佩戴GED,佔患者總數的五分之一。

  這家機構強調,GED是工作人員最後一張牌,且要配合其他行為幹預手段開展,如正面鼓勵、教育、訓練等。它提供的數據顯示,GED能大大降低患者自虐和攻擊行為,同時減少患者服用神經藥物的需求,這些藥物多會引發肥胖、精神呆滯等副作用。

  【治療還是懲罰?】

  在羅滕貝格教育中心,不是所有家長都支持電擊療法。在謝麗爾·麥科林斯看來,電擊療法差點殺死了她兒子安德烈。

  2012年曝光的一段視頻顯示,10年前時年18歲的自閉症患者安德烈面朝下被綁在一塊板上,7小時內接受31次最強級別的電擊。每當電流經過,他都痛苦地痙攣,一次又一次尖叫著「不!」謝麗爾說,當時教育中心突然斷了兒子的神經藥物,孩子正處於「斷藥期」。

  謝麗爾後來將教育中心告上法庭,看過這段視頻的人無不動容。最後,雙方達成庭外和解,具體金額不詳。

  教育中心執行董事格倫達·克魯克斯辯解道,安德烈的例子只是個案,不具代表性。中心主管們後來「認真審視了部分非常有爭議的措施」,決定今後如遇到類似情況,會提前中止電擊,加大調查患者行為失控原因。

  但反對者指責教育中心迴避重點。他們認為,即使電擊療法能一時制止患者某些不良行為,但撤掉裝置後患者可能又恢復原狀。而那些看到同伴遭電擊的患者可能因此產生心理陰影,部分患者甚至出現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症狀。更現實的問題是,安德烈一案和其他被曝光的案子顯示這家機構可能並非像它宣稱的那樣視GED為終極治療方案,而是將它作為懲罰手段——只要不聽話,就電一下!

  殘疾人權益組織指出,羅滕貝格教育中心使用電擊療法並非僅針對學生極端行為,有時學生只是犯些小錯,如未經允許離開座位、打斷他人講話等,都要遭電擊。更讓人擔憂的是,教育中心執行電擊的環節中有不少漏洞,最終可能傷及患者。

  2007年,一名已經出院的患者冒充工作人員給教育中心打電話,提出給某房間學生予以電擊治療,導致兩名還在床上躺著的學生無緣無故被電擊數十次。4年後,麻薩諸塞州檢方指控這家機構創始人馬修·伊斯雷爾毀壞證據,授意手下銷毀相關監控視頻。最後,伊斯雷爾以離開學校為代價與檢方達成庭外和解。

  【電擊之外,還有選擇嗎?】

  目前,關於自閉症患者為何會作出極端行為,醫學界尚無統一認知。部分人認為,這些行為是患者自我刺激的一種形式,以緩解因無法正常交流造成的焦慮和沮喪情緒。

  GED療法源於一種名為應用行為分析的治療理念。這種觀點認為要改變自閉症等患者的自傷或攻擊行為,最佳途徑是應用一系列正面和負面刺激,如表揚和懲罰。與負面刺激相關聯的治療稱為「厭惡療法」,即用痛苦的處罰方式改變病患行為習性。

  伊斯雷爾相當認同厭惡療法,1971年在羅得島創建了這家中心。中心起初名為「行為研究所」,採用打屁股、掐學生、往學生身上澆水等體罰措施。

  1979年,FDA批准使用一種電擊厭惡療法。9年後,伊斯雷爾在他的機構引入電擊療法,最初的GED裝置符合管理局規定。

  但這家機構現實中不少做法頗受爭議。麻薩諸塞州政府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兩度試圖關閉這所學校,可許多家長紛紛為伊斯雷爾辯護,兩場官司以法庭宣判學校無罪而告終。在前一場判決中,歐內斯特·羅滕貝格法官裁定這所學校可繼續使用電擊療法,前提是每名學生治療方案需得到地方法院許可。學校由此更名為「羅滕貝格法官教育中心」。

  2012年,FDA致函羅滕貝格教育中心,警告它擅自更改GED裝置,相關數據已超出政府規定範圍,如第4代GED輸出電流是起初版本的3倍。

  2016年4月,FDA提議禁止使用GED,理由是這種裝置存在「致病或致傷風險,且風險極大」,而這些傷病無法徹底治癒。管理局在聲明中說:「正面行為支持等現代行為療法和藥物能讓醫務工作者找到其他辦法,治療這些患者的自殘或攻擊行為。」

  GED早期版本研發者、佛羅裡達大學心理學和精神病學教授布賴恩·巖田說,GED療法已經過時,他和同事們已找到其他替代療法。他在約翰斯·霍普金斯兒童醫療中心甘迺迪·克裡格學會和佛羅裡達大學醫治了上百名存在自虐自殘行為的患者,包括「最嚴重的病例」。通過獎勵和延時、禁閉等較輕程度的懲罰,部分患者病情好轉。

  「這可能要更長時間,」巖田說,「如果不管誰進門,我們就用電擊,顯效可能會快些。但大多數業內人士無法接受將電擊作為治療問題行為的一種方式。」

  圍繞使用GED,羅滕貝格教育中心官司不斷,爭議不休。美國公民自由聯盟殘障人士事務律師蘇珊·米茲納說,電擊是「相當野蠻的治療手段,顯示出我們如何對殘障人士區別對待」。不過,她也指出:「如果不是走投無路,不會有多少家庭願意考慮這個療法。我們這個社會應該思考一下:為什麼沒人給他們別的選擇?」(王鑫方)(新華社專特稿)

相關焦點

  • 全美唯一電擊治療學校,被禁令封門
    媒體曾經報導過的「美國版楊永信」——羅登堡法官中心(the Judge Rotenberg Educational Center),是全美唯一實施電擊療法的康復機構,自1988年開始,堅持不懈電擊30多年。從4月份開始,這家「磁爆步兵總部」終將徹底關閉!
  • 幹細胞與自閉症|幹細胞療法開啟自閉症治療的新篇章
    自閉症的治療 自閉症是一個世界難題,兒童自閉症具體致病機制尚不明確,當前研究認為自閉症伴有許多神經生理學上的改變,但更多的變化是免疫異常和神經系統的組織灌溉不足
  • 海豚治療自閉症女孩 五種治療自閉症的方法
    在媽媽和康復老師的支持下,晨晨28日來到海洋公園與海豚親密接觸,成為成都首例接受海豚輔助治療的患兒。晨晨媽媽稱,平時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已經很久沒玩得這麼開心了。  自閉症的治療方法  1.心理療法  自閉症本質上就是心理障礙疾病,因此心理治療也很受重視,他們大多寄希望於這種療法,期待在該療法的作用下能真正挖出患兒心理上的
  • 電擊療法 shock therapy/treatment
    》,對近期各地出現的「網癮電擊療法」做出暫不宜應用於臨床的研究結論,要求各地立即停止該項治療。因一家醫院實行電擊療法在全國引起爭議,中國已頒布禁令停止使用電擊療法治療網癮。上面報導中,shock therapy就是「電擊療法」,也叫shock treatment,指a form of aversion therapy where an electric shock is used as a negative stimulus(用電擊對(患者)產生負面刺激的一種厭惡療法),通常是電擊患者腦部使其產生痙攣以達到治療的目的
  • 自閉症的表現 自閉症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自閉症又稱孤獨症或者是孤獨性障礙。一般成人自閉症不是很多,但兒童自閉症卻有很多。兒童自閉症大多數和父母脫不來干係,那麼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自閉症的表現以及治療自閉症的方法。請看下文吧。自閉症好的治療方法一、自閉症行為療法行為療法是自閉症教育治療中最常被採用且有效的方法,其原理是應用個體自發性的反應行為,及所謂的操作制約,來改善與去除自閉症狀與不適應行為或者形成適應行為與日常生活自理及專業技能。二、自閉症遊戲療法遊戲療法是基於心因論的一種心理治療自閉症的方式。
  • 電擊催吐加心理壓力,加拿大版的楊永信療法要被刑事處分
    加拿大司法部長拉麥迪 這意味著,當發明「電擊療法」的楊永信在中國逍遙法外之時,加拿大已經採取立法行動制止暴力。一、「電擊療法」的陰影對於活躍於中國網際網路的大多數人來說,他們對楊永信這個名稱恐怕不會感到陌生。從最初的「戰網魔」到隨後的「矯正治療」,「電擊療法」無時不刻地震動著人們的內心。網民們為這種主導了此類虐待式的人身傷害的楊永信起了這樣一個名字:「磁暴步兵」。磁暴步兵是遊戲「紅色警戒」當中蘇俄陣容中的步兵單位,使用高壓電武器攻擊敵人。
  • 電擊療法可以消除痛苦的記憶
    接下來,在幻燈片放映結束90分鐘後,進行再次的多項選擇測試中,兩組參與者都做得都很好。不是通過即時記憶,而是等信息儲存後再回憶,參與者會丟失一些關於細節的部分的記憶。電衝擊療法並不是要讓記憶喪失,而只是阻止了長期記憶的形成。  「這提供了非常強大而令人信服的證據,人類的大腦會進行記憶的重新整合,並且存在遺忘痛苦回憶的一個機會之窗。」
  • 楊永信的電擊療法究竟是啥?歷史比你想的更黑暗
    而傳統的電擊療法ECT(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也做電休克療法),也出現在這一時期。即:將兩個電擊分別放到患者大腦兩側,釋放電流,使電流直接經過大腦,引起癲癇。1938年,第一次實驗開始,治療對象是一名重症的精神病患者。治療時病人首次被通電80V電壓,0.1秒後僅有短暫意識喪失。
  • 張田勘專欄:電擊療法治網癮未獲循證醫學支持
    一是部分家長相信這種療法能治好孩子的網癮;二是楊永信稱電擊療法「從未出現過安全事故」,而且「電擊後,孩子們都改變得更好了」;三是原衛生部2009年叫停的「電休克治療儀」已經停止使用,現在的「電擊治療」實際上是精神科廣泛使用的「低劑量電刺激治療」。問題的本質還是要回歸到2009年原衛生部叫停電擊療法的理由。
  • 科普:針灸、按摩、排毒、幹細胞、基因等自閉症療法是騙局還是神藥?
    建議在患兒喜歡或接受的情況下,家長身體力行地在家庭中有限度地開展此類療法。美國自閉症患者天寶根據自己的感覺設計和推薦的擠壓治療可以認為屬於這一類療法。療法不確定。,就有人使用排毒療法來治療自閉症,其方法是使用螯合劑與汞、鉛等重金屬螯合(絡合)後從體內排出。
  • 楊永信電擊療法被叫停 網上一片歡呼聲
    衛生部終於出手了,在網上大名鼎鼎的楊永信電擊療法被一擊即倒 這條新聞的跟帖中,網友們用一貫的搞笑方式來表達:「電傻了就戒掉了」「主治人應該立即逮捕,然後判它每天電擊半小時,刑期三年,不得保釋。」「電擊腦袋可以製造電腦啊,怎麼就停了呢?」…… 山東省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業務副院長崔義才接受財經網採訪時說,在媒體質疑電刺激療法時,該院就停止了這一療法。但崔義才未透露楊永信和醫院是否受到了處罰。該院至今還在接收戒網者治療。
  • Science:自閉症遺傳異質性或幫助開發個體化精準療法
    ,近日一項刊登於國際著名雜誌Science上的研究論文中,來自MIT等處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解釋了為何深入剖析自閉症譜系障礙(ASD)中所觀察到的遺傳異質性可以幫助開發治療ASD疾病的精準化療法。研究者想去調查自閉症個體的基因組及其和環境的相互作用,同時研究者還結合了患者相關的效應來增強對引發ASD風險基因的理解,這或許可以幫助開發有效的治療ASD的新型療法。ASD是一種複雜的疾病,文章中研究者討論了當前研究中所面臨的障礙,並且提出了一些建議來幫助進行後期個體精準化療法的開發。
  • 電擊治療,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真相?
    電擊治療在醫學上也是具有爭議性,早之前這種治療就因楊永信「治療網癮」引發社會熱議。這種治療在醫學上到底呈現怎麼樣尷尬地位呢?這種是否真有一定醫學依據呢?被妖魔化的電擊療法,真相到底如何?在醫學上,電擊療法又稱為改良電抽搐治療、無抽搐電休克,通常主要用於精神科常用非藥物治療。
  • 兒童自閉症治療:自閉症怎麼辦
    自閉症本質上屬於一種心理障礙性疾病,簡單地來說便是患者把自己封閉起來,不願意與外界觸摸,詳細症狀表現有所不同,有的不願意與人溝通,有的沉迷於某種遊戲或活動,有的則對某聲音圖片有較強的敏感度等等。自閉症多發於兒童,很多家長都非常要害自閉症醫治辦法。那麼,得了自閉症怎麼辦?
  • 臨沂市精神病醫院稱「網癮電擊療法」已停止
    【搜狐IT消息】7月14日消息,衛生部向山東省衛生廳發出通知稱,近來,該省臨沂市精神病醫院開展的「醒腦電擊治療網癮法」受到關注。衛生部組織專家研究和論證了相關問題,專家一致認為,電刺激治網癮技術的安全性、有效性尚不確切,國內外並無相關臨床研究和循證醫學依據,暫不宜應用於臨床。
  • 感統訓練=職能治療=治癒自閉症?
    職能治療,是職能治療師為自閉症兒童搭建的一座橋梁。在臺灣,針對特殊需要人群的治療師有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物理治療師及心理師等。職能治療,英文為Occupational Therapy,簡稱OT。活著的人從事的一切有意義的活動都叫職能,吃飯、睡覺、工作、上學、遊戲等等都是職能。
  • Nature:一種自閉症療法可恢復大腦連接功能
    2017年11月7日/生物谷BIOON/--根據一項來自UT西南醫學中心Peter O'Donnell 初級腦研究所的研究,科學家已經鑑定出了一組可以恢復自閉症患者大腦功能的療法。這些自閉症患者體內缺乏對維持神經元連接至關重要的基因。
  • 沉睡15年後植物人醒了 電擊迷走神經讓病人恢復意識
    在聽說法國科學研究中心安吉拉·西裡古教授和團隊希望對植物人患者試驗一種新電擊療法後,她決定勇敢嘗試,讓兒子成為接受這一新療法的第一人。  這次奇蹟發生了!現在,由於實驗團隊通過電擊療法,刺激他的迷走神經,他開始頻繁睜開雙眼,並能聽從指令將視線從床的一邊轉向另一邊;不僅如此,他還會笑了,也會在聽到自己最喜歡的音樂時雙眼噙滿淚水。
  • 自閉症基因療法致患者無法行走
    一種新的基因療法可能會緩解安格曼症候群病狀,但可能要限制劑量。圖片來源:ULTRAGENYX在兩名被試者暫時喪失行走能力之後,一項關於安格曼症候群(一種與自閉症相關的罕見遺傳病)的小型臨床試驗被叫停。但鑑於該試驗中的基因療法有一定效果,且對指導類似腦部疾病的治療有借鑑意義,研究者可能還要認真考慮應如何降低該療法的風險。
  • 探秘安定醫院無抽治療中心 抑鬱症電擊療法不可怕
    在無數人眼中可怕又神秘的無抽搐電擊治療到底是什麼樣?昨天,記者走進了北京安定醫院的無抽治療中心,近距離了解神秘的無抽治療。「格式化」神經遞質分泌上午9點多,在北京安定醫院的無抽治療中心,菜菜(化名)安靜地躺在平板車上,等候治療。菜菜是一名抑鬱症患者,自殺的念頭像一隻黑狗,無時無刻不在撕咬著她。她痛苦地掙扎著,卻無法擺脫這種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