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拉電阻、下拉電阻 / 拉電流、灌電流 / 扇出係數知識

2020-12-05 電子產品世界

(一)上拉電阻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27177.htm

1、當TTL電路驅動COMS電路時,如果TTL電路輸出的高電平低於COMS電路的最低高電平 (一般為3.5V),這時就需要在TTL的輸出端接上拉電阻,以提高輸出高電平的值。

2、OC門電路必須加上拉電阻,才能使用。

3、為加大輸出引腳的驅動能力,有的單片機管腳上也常使用上拉電阻。

4、在COMS晶片上,為了防止靜電造成損壞,不用的管腳不能懸空,一般接上拉電阻產生降低輸入阻抗,提供洩荷通路。同時管腳懸空就比較容易接受外界的電磁幹擾(MOS器件為高輸入阻抗,極容易引入外界幹擾)。

5、晶片的管腳加上拉電阻來提高輸出電平,從而提高晶片輸入信號的噪聲容限增強抗幹擾能力。

6、提高總線的抗電磁幹擾能力。管腳懸空就比較容易接受外界的電磁幹擾。

7、長線傳輸中電阻不匹配容易引起反射波幹擾,加上下拉電阻是電阻匹配,有效的抑制反射波幹擾。

(二)上拉電阻阻值的選擇原則包括:

1、從節約功耗及晶片的灌電流能力考慮應當足夠大:電阻大,電流小。

2、從確保足夠的驅動電流考慮應當足夠小:電阻小,電流大。

3、對於高速電路,過大的上拉電阻可能邊沿變平緩。

綜合考慮以上三點,通常在1k到10k之間選取。對下拉電阻也有類似道理。

(三)對上拉電阻和下拉電阻的選擇應結合開關管特性和下級電路的輸入特性進行設定,主要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1. 驅動能力與功耗的平衡。以上拉電阻為例,一般地說,上拉電阻越小,驅動能力越強,但功耗越大,設計是應注意兩者之間的均衡。

2. 下級電路的驅動需求。同樣以上拉電阻為例,當輸出高電平時,開關管斷開,上拉電阻應適當選擇以能夠向下級電路提供足夠的電流。

3. 高低電平的設定。不同電路的高低電平的門檻電平會有不同,電阻應適當設定以確保能輸出正確的電平。以上拉電阻為例,當輸出低電平時,開關管導通,上拉電阻和開關管導通電阻分壓值應確保在零電平門檻之下。

4. 頻率特性。以上拉電阻為例,上拉電阻和開關管漏源級之間的電容和下級電路之間的輸入電容會形成RC延遲,電阻越大,延遲越大。上拉電阻的設定應考慮電路在這方面的需求。(四)下拉電阻的設定的原則和上拉電阻是一樣的。

OC門輸出高電平時是一個高阻態,其上拉電流要由上拉電阻來提供,設輸入端每埠不大於100uA,設輸出口驅動電流約500uA,標準工作電壓是5V,輸入口的高低電平門限為0.8V(低於此值為低電平);2V(高電平門限值)。

選上拉電阻時:

500uA x 8.4K= 4.2即選大於8.4K時輸出端能下拉至0.8V以下,此為最小阻值,再小就拉不下來了。如果輸出口驅動電流較大,則阻值可減小,保證下拉時能低於0.8V即可。當輸出高電平時,忽略管子的漏電流,兩輸入口需200uA,200uA x15K=3V即上拉電阻壓降為3V,輸出口可達到2V,此阻值為最大阻值,再大就拉不到2V了。選10K可用。COMS門的可參考74HC系列。

設計時管子的漏電流不可忽略,IO口實際電流在不同電平下也是不同的,上述僅僅是原理,一句話概括為:輸出高電平時要餵飽後面的輸入口,輸出低電平不要把輸出口餵撐了(否則多餘的電流餵給了級聯的輸入口,高於低電平門限值就不可靠了)

上拉電阻:將某輸出電位點採用電阻與電源VDD相連的電阻。因為輸出端可以看作是具有內阻的電壓源,由於上拉電阻與VDD連接,利用該電阻的分壓原理(一般上拉電阻比輸出端內阻大得多,至於該阻值的大小見上拉電阻的選取原則),從而將輸出端電位拉高。

1.如果電平用OC(集電極開路,TTL)或OD(漏極開路,COMS)輸出,那麼不用上拉電阻是不能工作的, 這個很容易理解,管子沒有電源就不能輸出高電平了。

2.如果輸出電流比較大,輸出的電平就會降低(電路中已經有了一個上拉電阻,但是電阻太大,壓降太高),就可以用上拉電阻提供電流分量, 把電平「拉高」。(就是並一個電阻在IC內部的上拉電阻上, 讓它的壓降小一點)。當然管子按需要該工作在線性範圍的上拉電阻不能太小。當然也會用這個方式來實現門電路電平的匹配。

相關焦點

  • 上拉、下拉電阻的使用
    吸電流和灌電流就是從晶片外電路通過引腳流入晶片內的電流;區別在於吸收電流是主動的,從晶片輸入端流入的叫吸收電流。灌入電流是被動的,從輸出端流入的叫灌入電流;拉電流是數字電路輸出高電平給負載提供的輸出電流,灌電流時輸出低電平是外部給數字電路的輸入電流。這些實際就是輸入、輸出電流能力。
  • 51單片機驅動能力(拉電流_灌電流)及上拉電阻
    在晶片的內部,引腳和地之間,有個三極體,所以引腳具有下拉的能力,輸出低電平的時候,允許灌入 10mA 的電流;而引腳和正電源之間,有個幾百K的「內部上拉電阻」,所以,引腳在高電平的時候,能夠輸出的拉電流很小。特別是 P0 口,其內部根本就沒有上拉電阻,所以 P0 口根本就沒有高電平輸出電流的能力。
  • 上拉電阻和下拉電阻的定義、作用、應用案例及阻值選擇
    下拉同理  2、上拉是對器件注入電流,下拉是輸出電流  3、弱強只是上拉電阻的阻值不同,沒有什麼嚴格區分  4、對於非集電極(或漏極)開路輸出型電路(如普通門電路)提升電流和電壓的能力是有限的,上拉電阻的功能主要是為集電極開路輸出型電路輸出電流通道。
  • 一文讓你讀懂上拉電阻與下拉電阻
    一文讓你讀懂上拉電阻與下拉電阻 玩轉單片機 發表於 2021-01-02 17:01:00   上拉(Pull Up )或下拉(Pull Down)電阻(兩者統稱為「拉電阻」)最基本的作用是:將狀態不確定的信號線通過一個電阻將其箝位至高電平
  • 數字電路中上拉電阻和下拉電阻作用和選用選擇
    7、長線傳輸中電阻不匹配容易引起反射波幹擾,加上下拉電阻是電阻匹配,有效的抑制反射波幹擾。  上拉電阻阻值的選擇原則包括:  1、從節約功耗及晶片的灌電流能力考慮應當足夠大;電阻大,電流小。  2、從確保足夠的驅動電流考慮應當足夠小;電阻小,電流大。  3、對於高速電路,過大的上拉電阻可能邊沿變平緩。
  • 深入了解上拉電阻和下拉電阻
    在電路中起限制電流的作用。上拉電阻和下拉電阻是經常提到也是經常用到的電阻。在每個系統的設計中都用到了大量的上拉電阻和下拉電阻。在上拉電阻和下拉電阻的電路中,經常有的疑問是:上拉電阻為何能上拉?下拉電阻為何能下拉?
  • 什麼是上拉電阻,下拉電阻?
    上拉電阻和下拉電阻一般在數字電路中最為常見,在模擬電子電路中有時也會見到,很多初學電子的朋友看到它們很困惑,下面我與朋友們分享一下什麼是上拉電阻和什麼是下拉電阻,並聊聊它們在電子電路中的作用。上拉電阻下面我先說說最為常見的上拉電阻,我們所說的上拉電阻其實就是將不確定的信號通過一個電阻拉到高電平,有時這個電阻也能起到一個限流作用。比如我們常見的單片電路中,我記得在以51為內核的單片機中有一組P0口,在使用這組P0口時它的外面就需要加一排10K的電阻,我們就稱為這些電阻叫上拉電阻。
  • 上拉電阻阻值的選擇原則和經驗總結
    上拉電阻在電路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對電流起到限流作用,在一些設計當中經常會用到上拉與下拉電阻,但電源的設計者們往往對這兩種電阻了解的不多,正因如此,在電路出現因為上拉與下拉電阻而導致的問題時
  • 上拉電阻與下拉電阻的作用和區別
    2者共同的作用是:避免電壓的「懸浮」,造成電路的不穩定;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1/323015.htm一、上拉電阻
  • 上拉電阻的阻值選擇
    下拉同理,也是將不確定的信號通過一個電阻鉗位在低電平。   上拉是對器件輸入電流,下拉是輸出電流;強弱只是上拉電阻的阻值不同,沒有什麼嚴格區分;對於非集電極(或漏極)開路輸出型電路(如普通門電路)提供電流和電壓的能力是有限的,上拉電阻的功能主要是為集電極開路輸出型電路輸出電流通道。
  • 上拉電阻和下拉電阻的選型和計算
    管腳上拉下拉電阻設計出發點有兩個: 一個是在正常工作或單一故障狀態下,管腳均不應出現不定狀態,如接頭脫落後導致的管腳懸空; 二是從功耗的角度考慮,就是在長時間的管腳等待狀態下,管腳埠的電阻上不應消耗太多電流
  • 單片機上拉電阻應用及阻值選擇原則
    四、上拉電阻阻值選擇原則 1、從節約功耗及晶片的灌電流能力考慮應當足夠大;電阻大,電流小。 2、從確保足夠的驅動電流考慮應當足夠小;電阻小,電流大。 3、對於高速電路,過大的上拉電阻可能邊沿變平緩。
  • 一鍵解讀上拉電阻計算原理
    相信上拉電阻與下拉電阻的取值在一段時間內都是新手們較為疑惑的問題之一。與上拉電阻阻值有關的資料在網絡上雖然有不少,但大多很少對其中的技巧及原理進行分析,而只是給出簡單的計算過程。這樣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幫助,但在遭遇到一些特殊情況時便會影響設計。
  • 帶你理解上拉電阻與下拉電阻
    百度一下上拉電阻與下拉電阻,一堆一堆的解釋就出來了,不過,好像沒有一個解釋的通熟易懂的,可能是寫解釋的人水平太高了,說的話小編也聽不懂。
  • 上拉電阻如何拉高電平原理分析
    在數字電路中,只有二種狀態,要麼是高電平,要麼是低電平,在通電初期,這些輸出狀態是不確定的,為了使電路確定狀態,必需使用上拉電阻或下拉電阻,使一個原來不確定電平變高的叫上拉電阻,否則就是下拉電阻,上拉電阻就是從電源上接一隻電阻到這個狀態口上就可以了,(就是把高的電壓加到這個點上去,這個點的電位就高了)下拉電阻的接法,從這個狀態口接一隻電阻到負極(或數字接地),因電路形式與類別不同
  • 怎麼解決引腳單片機的上拉電阻問題?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26914.htm單片機輸出低電平時,將允許外部器件,向單片機引腳內灌入電流,這個電流,稱為「灌電流」,外部電路稱為「灌電流負載」;單片機輸出高電平時,則允許外部器件,從單片機的引腳,拉出電流,這個電流,稱為「拉電流」,外部電路稱為「拉電流負載」。
  • 上拉電阻電路和下拉電阻電路的分析
    在數字電路的應用中,時常會聽到上拉電阻、下拉電阻,上拉電阻、下拉電阻起著穩定電路工作狀態的作用。1.下拉電阻電路如圖是下拉電阻電路,這是數字電路中的反向器,輸入端Ui通過下拉電阻R1接地,這樣在沒有高電平輸入時,可以使輸入端穩定地處於低電平狀態,防止了可能出現的高電平幹擾,使反向器誤動作。
  • 不要告訴我你懂上拉電阻,OC,OD電路
    集電極開路、漏極開路、上拉電阻、下拉電阻等接口相關基本概念。  2.用途的原理  1)用作驅動器:由於OC門電路的輸出管的集電極懸空,使用時接一個上拉電阻Rp到電源VCC。OC門使用上拉電阻以輸出高電平  2)要特別注意選值:只要取值合適,既能做到保證輸出的高低電平符合要求,而且輸出三極體的負載電流又不至於過大。
  • 用圖示及公式講清楚灌電流和拉電流的區別
    不管是單片機的IO口,還是一般的上拉下拉電路,都會有灌電流和拉電流的身影。 灌電流 ,英文sink current,指被動輸入電流,是從輸出口流入電流,下圖,當PTB0輸出低的時候,LED亮,電流的方向就是從VCC流進PTB0管腳。 拉電流,英文sourcing current,指主動輸出電流,是從輸出口輸出電流,下圖,當PTB1輸出高的時候,LED亮,電流的方向就是從PTB1流進地。
  • avrI/O 埠操作和上拉電阻
    最簡單的保證未用引腳具有確定電平的方法是使能內部上拉電阻。但要注意的是復位時上拉電阻將被禁用。如果復位時的功耗也有嚴格要求則建議使用外部上拉或下拉電阻。不推薦直接將未用引腳與VCC 或GND 連接,因為這樣可能會在引腳偶然作為輸出時出現衝擊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