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波技術新突破:有望讓潛艇實現「隱身」!

2021-01-10 環球創新智慧

導讀

近日,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與奧地利維也納技術大學以及希臘克裡特大學的研究人員一起合作,開發出一種可以使得聲波無失真地穿過無序媒介的系統。

背景

大多數天然材料都具有一種無序的原子結構,這種結構會干擾聲波和電磁波的傳播。當波與這些材料發生接觸時,波會向四周反彈並擴散開來。按照高度複雜的幹涉圖案,波的能量逐漸消散,強度逐漸減弱。這意味著通過波散射媒介完好無損地傳輸數據或者能量以及充分利用各種波技術的潛力,都幾乎是不可能的。

例如,你不妨看看自己的智慧型手機,它的地理定位功能在建築內部會受到影響,因為無線電波在建築中會向所有的方向散射。在其他的潛在應用包括:生物醫學成像和地質調查中,透過高度無序的媒介發送波,顯得非常重要。

創新

來自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兩個實驗室的研究團隊,與奧地利維也納技術大學以及希臘克裡特大學的研究人員一起合作,開發出一種系統可以使得聲波無失真地穿過這些媒介。該系統採用微型揚聲器作為聲學中繼器抵消波散射,並且已經成功地在真實的聲學系統上進行了測試。他們的研究近日發表於《Nature Physics》期刊。

來源:Jamani Caillet / 2018 EPFL

來源:Alain Herzog / 2018 EPFL

技術

在新系統中,微型揚聲器經過控制可用於聲波的增強、減弱或者相位移動。這樣使得它們可以抵消聲波碰到障礙物時發生的散射,並重現恰好位於無序媒介的另一端的原始聲音。

它是如何工作的呢?EPFL 波工程實驗室(LWE)的領頭人、論文的合著者 Romain Fleury 表示:「我們意識到我們的聲學中繼器必須能夠在關鍵位置上改變波的幅度與相位,增強或減弱它們。」

研究人員構造了一個充滿空氣的管子,並在其中放置各種障礙物,例如:牆、多孔材料和減速彎角,從而製造出高度無序的媒介,讓聲波無法通過。然後,他們將微型揚聲器放置在障礙物之間,建立起電子控制來調整揚聲器的聲學特性。

EPFL 信號處理實驗室 2(LTS2)聲學研究小組的領頭人、論文的合著者之一的 Hervé Lissek 表示:「我們採用受控的揚聲器作為有源吸聲體已有幾年時間,所以在這種新應用中採用它們也是合情合理的。」

來源:Alain Herzog / 2018 EPFL

論文的另外一位合著者 Etienne Rivet 表示:「到目前為止,我們只需要減弱聲波。但是,在這裡我們必須開發一種新的控制機制,使我們也可以增強聲波,就像我們已經可以通過雷射增強光波一樣。」他們的新方法,在聲學中是唯一的一種,採用可編程電路實時並同時地控制幾個揚聲器。

(圖片來源:2018 EPFL)

價值

研究人員研發的有源聲學控制方法,類似於噪音消除耳機採用的方案,並有望應用於含有普通環境頻率的聲音。它也可以用於消除從潛艇等物體上返回的聲波,使得聲吶無法檢測到它們。更進一步說,構成他們研究基礎的理論是普遍的,可以類似地應用於光波或者無線電波,使得物體隱身或者透過不透明的材料拍攝圖像。

關鍵字

聲學、波、揚聲器

參考資料

【1】https://actu.epfl.ch/news/making-opaque-materials-totally-transparent/

【2】E. Rivet, A. Brandsttter, K. G. Makris, H. Lissek, S. Rotter and R. Fleury, 「Constant-pressure sound waves in non-Hermitian disordered media,」 Nature Physics, in press (2018). DOI: 10.1038/s41567-018-0188-7

【3】K. G. Makris, A. Brandsttter, P. Ambichl, Z. H. Musslimani, and S. Rotter, "Wave propagation through disordered media without backscattering and intensity variations", Light Sci. Appl. 6, e17035 (2017).

【4】E. Rivet, 「Room modal equalisation with electroacoustic absorbers,」 EPFL Ph.D. thesis No. 7166, (2016).

相關焦點

  • 反聲吶技術終突破,"隱形"潛艇或成現實
    而潛艇的隱身技術主要是減少探測信號和減弱聲吶的消聲技術。這樣就達到了近乎「隱身」的效果,因此這種潛艇通常被稱為「無聲殺手」。利用潛艇外部的吸聲材料和吸波材料,既能吸收潛艇自身的噪聲和雷達波散射,又能吸收聲吶的聲波,達到隱身的目的;三是
  • 反聲吶技術終於突破,「隱形」潛艇或成現實
    談到隱身技術,大家一般都會想到飛機的隱身技術,而不知道大家聽沒聽說過,其實潛艇也有隱身技術。潛水艇在水裡工作,水面上雖然看不見,但卻可以被聲吶探測到。而潛艇的隱身技術主要是減少探測信號和減弱聲吶的消聲技術。這樣就達到了近乎「隱身」的效果,因此這種潛艇通常被稱為「無聲殺手」。
  • 可以「隱身」的超材料:會改寫未來戰爭嗎?
    通過改變超材料關鍵位置的結構和尺寸,人們就可以像搭積木一般實現對光波、雷達波、無線電波、聲波乃至地震波的任意彎曲和精細「裁減」。研究人員還藉助超材料薄層能讓光線繞過物體的屬性,開始研究使物體無影無蹤的「隱身鬥篷」。目前,超材料最引人關注的屬性包括負折射率、逆都卜勒效應、超常電磁特性以及超解析度成像等。
  • 新一代隱身技術或宣告塗層塗料隱身成為歷史
    11月6日至11日,在珠海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光啟發布集隱身、傳感、結構、承載於一體的新一代隱身技術,展出戰機、無人機、艦艇、飛彈等尖端裝備隱身解決方案,全方位展現超材料在隱身裝備領域的獨特應用價值。
  • 德拜探測器或將使潛艇無處遁形
    這是否意味著,潛艇在敵我雙方隱身與反隱身的對抗中已經確立了優勢地位?恐怕為時尚早,因為一種新型探潛裝備——德拜探測器即將推出,它或將使潛艇無處遁形。 目前對潛艇最具威脅的探測裝備一是聲吶,二是磁異探測儀。聲吶是針對潛艇的聲學特性,利用潛艇發出或反射的聲波,來實現對其探測的一種聲探測裝備。而磁異探測儀是針對潛艇的磁場特性,通過潛艇帶來的周圍磁場變化,來實現對其探測的一種非聲探測裝備。
  • 光啟新一代隱身技術獲機構看好
    上證報訊 近來,光啟技術帶著新一代隱身技術解決方案在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等多個展會亮相,獲得行業及機構關注。日前,長江證券發布研報稱,目前光啟技術的超材料技術已成功實現了在軍工裝備領域的應用,考慮到未來軍用超材料業務和超材料智能結構業務的快速增長,公司的相關業務有望迎來快速發展階段。  據上證報了解,目前,光啟已具備戰機、無人機、艦艇、飛彈等多場景的尖端武器隱身解決方案,其超材料隱身產品也已在空軍、海軍、火箭軍等多個重點型號上應用,大幅提升了裝備的隱身性能和對抗能力。
  • 華裔科學家參與隱身試驗 實現物體可見光下隱身
    華裔科學家參與美國重大科學突破:首次實現三維物體在可見光下隱身  本報特約撰稿 池晴佳  披上隱身衣,瞬間便可隱匿行蹤,哈利•波特的魔幻本領有望藉助現代科技而成為現實。隱身衣看似只是科幻小說裡的離奇情節,事實上離我們並不遙遠。
  • 殲20靠啥實現隱身?電科突破RCS技術,隱身性能打破0.001㎡紀錄
    而在此前,央視曝光中國電科集團實現了時代性的突破。成功解鎖我國隱身機 RCS測量法,後期的調試運用便能使殲20隱身性能再度提升0.5倍達到領域頂峰。讓我們一同來解鎖這一陌生的跨時代概念吧! 首先,大夥可能會問,殲20戰鬥機究竟靠什麼本事,實現了隱身呢?
  • 人工智慧與超材料結合:突破衍射極限,實現聲波高解析度成像!
    通過將特製材料和人工智慧神經網絡相結合,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科學家,現在已經證明並實現聲波可以用於高解析度成像。成像技術能讓我們通過對物體發射或輻射的光波和聲波進行遠場分析來描繪物體。波形越短,圖像的解析度就越高。然而,到目前為止,細節水平受到所討論波長大小的限制。
  • 港媒:中國新技術助潛艇隱形 能躲避聲納探測
    【環球網軍事12月6日報導】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2月5日報導,中國科學家正在開發一項技術,希望能讓潛艇在水下規避聲吶探測。如果成功,那麼中國的潛艇外殼將覆蓋一種特殊的鋁合金環。中國科學院和位於湖北省武漢市的華中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用有多圈蝕刻溝槽的金屬環進行實驗。
  • 潛艇如何利用它躲避聲吶搜索?
    三、潛艇隱身方式。聲波經過溫躍層時會發生強烈折射,同時損失大量能量,聲吶的探測距離顯著減小,無法發現溫躍層另一側的敵方潛艇。這時敵方潛艇近在咫尺,聲吶也很難發現它。到了冬天,表面海水接觸大氣溫度下降很快,溫度比下層海水還低,聲波穿越海水時向上彎折,到達海平面後再反射回來,偵測距離比夏天遠。若此時潛艇在深海中躲避,聲吶就無法發現它。
  • 人工智慧與超材料結合:突破衍射極限,實現聲波高解析度成像
    通過將特製材料和人工智慧神經網絡相結合,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科學家,現在已經證明並實現聲波可以用於高解析度成像。成像技術能讓我們通過對物體發射或輻射的光波和聲波進行遠場分析來描繪物體。波形越短,圖像的解析度就越高。然而,到目前為止,細節水平受到所討論波長大小的限制。
  • 外防反射、內降噪聲,了不起的「隱身衣」——潛艇消聲瓦面面觀
    所以現代潛艇無不努力的降低噪聲,一旦能融入背景噪聲中,那就將徹底隱身無跡可尋。為此人們嘗試了各種方式,如更安靜的發動機,減振浮閥,核反應堆自然循環等技術。除此之外還有一種重要方法就是敷設消聲瓦,為潛艇穿上一件「超級隱身衣」,使敵人難以發現。
  • 潛艇是最佳反潛武器嗎?潛艇與潛艇間是如何作戰的?
    不同緯度的溫躍層其次,聲波也是個魔術師。它在水中穿越不同躍變層邊界時,也會像光線那樣反射、折射和散射。各種水聲通道、會聚等再加上海底反射、散射等情況,為潛艇提供了絕佳隱身環境。海底山峰可以阻隔聲波,潛艇隱匿其中能獲得絕對隱身。還能用線導魚雷悄無聲息的從山峰背面發動攻擊,讓對手防不勝防。
  • 英國科學家實現聲波發電 打電話即給手機充電
    英國瑪麗皇后學院及諾基亞的科學家利用類似技術,成功以聲波令由氧化鋅組成的納米物料受壓,從而發電。假以時日,人們有望一邊「煲電話粥」,一邊為手機充電。韓國科學家4年前提出未來手機可由聲波充電,並研發出用聲波充電技術的雛型。據報導,英國瑪麗皇后學院及諾基亞的科學家利用類似技術,成功以聲波令由氧化鋅組成的納米物料受壓,從而發電。假以時日,人們有望一邊「煲電話粥」,一邊為手機充電。
  • 隱身戰鬥機是如何實現隱身的?詳解隱身技術原理!
    隱形戰機並不是真的看不見或者是物理上的絕對隱身,而是通過運用多種隱形技術,降低了飛行時的信號和可探測性。這樣就不容易被雷達發現、識別和跟蹤,從而達到隱身的效果。那麼它是怎麼做到隱形的呢?隱身技術畢竟咱們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嘛!我從三個方面分別跟大家聊聊啊。第一個是外形設計。
  • 我國隱身材料又迎突破,未來戰機隱身性能將突飛猛進
    與前幾代不同,第五代戰鬥機除了在飛行性能和武器系統方面有著大量的提升之外,其最特別的,就是隱身技術的使用。眾所周知,如今,幾乎世界各國所有的第五代戰鬥機都採用了隱身技術。比如,美國的F-35,和我國的殲-20等等,皆是如此。而實際上,所謂隱身,並不代表著其在視覺方面讓人無法察覺,而是通過吸波材料等技術的運用,使對方的探測雷達無法搜索到戰鬥機的身影。
  • 為什麼說德州儀器實現了BAW技術的新突破?
    通過晶體振蕩,實現精確的節奏。但當這些昂貴的晶體出現磨損時,它們就會抖動或跳變,進而影響計時的精確性。近日,德州儀器公布了該公司所稱的「突破性」體聲波(BAW)諧振器技術。這些微型計時器尺寸僅有100微米,比頭髮的直徑還小,但它們的運行頻率遠遠高於石英晶體,它可以將高精度和超低抖動時鐘直接集成到包含其他電路的封裝中,TI稱。
  • 量子技術:變革潛艇通信方式 提高飛彈發射精度
    如果潛艇浮出水面伸出天線獲取信號,不僅會限制其機動性,而且在反潛技術空前發展的今天,隨時可對潛艇隱蔽性帶來安全威脅。  目前世界已被發現並運用的「龍宮飛鴻」手段有甚低頻、極低頻、藍綠雷射、中微子通信、衛星中繼、高頻以及聲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