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一個世紀的驕傲——侯德榜

2020-12-04 見微er

侯德榜(1890.8.9-1974.8.26),福建閩侯人,著名科學家,傑出的化工專家,中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近代化學工業的奠基人。1949年出席第一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曾任中國化工部副部長、中國科協副主席,第一至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提起碳酸鈉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和碳酸氫鈉是常見的兩種含碳化合物。碳酸鈉俗稱純鹼或蘇打,是白色固體,廣泛用於玻璃、造紙等工業;碳酸氫鈉俗稱小蘇打,也是白色固體,是焙制糕點所用的發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碳酸鈉和碳酸氫鈉雖然都屬於鹽類,但是它們的水溶液顯鹼性,因此被用作食用鹼。

在生產生活中,食用級純鹼用於生產味精、麵食等。在工業用純鹼中,主要是輕工、建材、化學工業,約佔2/3;其次是冶金、紡織、石油、國防、醫藥及其他工業。玻璃工業是純鹼的最大消費領域,每噸玻璃消耗純鹼0.2t。

在化學工業生產中,純鹼用於制水玻璃、重鉻酸鈉、硝酸鈉、氟化鈉、小蘇打、硼砂、磷酸三鈉等。在冶金工業純鹼用做冶煉助熔劑、選礦用浮選劑,煉鋼和煉錦用做脫硫劑;在印染工業純鹼用做軟水劑;在製革工業純鹼用於原料皮的脫脂、中和鉻鞣革和提高鉻揉液鹼度;另外純鹼還用於生產合成洗滌劑添加劑三聚磷酸鈉和其他磷酸鈉鹽等。

由此可見純鹼對於國家工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侯德榜13歲時考入美國教會在福州辦的英華書院。雖然接受西式教育,但他感到在福州的洋人對中國人不講平等,到處耀武揚威,欺辱中國人。後來,侯德榜因參加反對美國政府迫害華僑的活動被學校開除,轉人了愛國人上陳寶環開辦的中學學習。他認識到中國必須圖強,並逐步樹立起「科學救國」「實業救國」的理想。1907年,候德榜被保送到上海閩皖鐵路學校學習,畢業後在英資津浦鐵路當實習準191年,他辭去工作考入清華學校高等科。1912年從清華學校畢業後赴美留學。

20世紀初,化工在世界上還是一門方興未艾的學科。侯德榜對化工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哥倫比亞大學學習化工專業,經過八載寒窗苦讀,於1921年獲得製革博士學位。其博士論文《鐵鹽鞣革》被《美國製革化學師協會會刊》特予全文連載,成為製革界至今仍在引用的經典文獻之一。

1921年,侯德榜接受愛國實業家範旭東的邀請,回國擔任永利鹼業公司的總工程師。他知道創業之初需要實幹精神,於是脫下西服,換上了藍布工作服和膠鞋,同工人一起工作。經常是哪裡出現問題,他就出現在哪裡,經常幹得渾身汗臭,卻贏得了工人們甚至外國技師的讚賞和欽佩。

當時在制鹼行業,帝國主義實行技術壟斷,中國在技術方面一片空白。侯德榜認真研究,終於揭開了索爾維制鹼法的秘密,打破了洋人的技術封鎖。

1926年,永利鹼廠終於生產出合格的純鹼,命名為「紅三角」牌中國純鹼。在當年美國費城舉辦的萬國博覽會上,一舉獲得了金質獎章,被譽為「中國工業進步的象徵」。

侯德榜摸索到索爾維制鹼法的奧秘,本可以高價出售專利而大發其財,但是他並沒有這樣做。跟範旭東的想法一樣,侯德榜主張把這一秘密公布於眾,讓世界各國人民共享。

他把制鹼法的全部技術和自已的實踐經驗寫成了專著《純鹼製造》,1933年這本專著在紐約被列入美國化學會從書出版。這部化工巨著第一次徹底公開了索爾維法制鹼的秘密,被世界各國化工界公認為制鹼工業的權威專著,並相繼譯成多種文字出版,對世界制鹼工業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美國著名化學家威爾遜稱這本書是「中國化學家對世界文明所作的重大貢獻」。直到2004年,書中的觀點還被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引用。

水利鹼廠投入正常運行後,永利公司又計劃籌建永利硫酸銨廠。侯德榜又開始了從無到有的「創業」歷程,跟外商談判,選購設備,終於在1937年,硫酸銨廠首次試車成功,並很快成為亞洲一流的化工廠。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日軍先後3次以「廣安全」相要挾,提出「合作」管理的要求。侯德榜和同仁們大義凜然,堅持「寧舉喪,不受奠儀」,拒絕「合作」;同時積極響應抗戰,支援前線,利用工廠設施轉產硝酸銨炸藥等物資。後來,永利鹼廠遭到日本飛機轟炸,被迫遷往四川。

1938年,永利公司在四川岷江岸邊的五通橋組建永利川西化工廠,侯德榜擔任廠長兼總工程師。當時四川的條件不適於沿用索爾維制鹼法。侯德榜決心改進索爾維制鹼法,開創出更先進的技術來。他認真總結了索爾維法的優缺點,發現其缺點在於,兩種原料組分只利用了一半,即食鹽中的鈉和石灰中的碳酸根結合成純鹼,另一半組分食鹽中的氯卻和石灰中的鈣結合成了氯化鈣,沒有用途。

針對這些缺陷,侯德榜創造性地設計了聯合制鹼新技術。這個新技術是把氨廠和鹼廠建在一起,聯合生產。由氨廠提供鹼廠需要的氨和二氧化碳,母液裡的氯化銨用加入食鹽的辦法使它結晶出來,作為化工產品或化肥,食鹽溶液又可以循環使用。

聯合制鹼法於1941年研究成功,1943年完成半工業裝置試驗。這一技術是侯德榜在艱苦環境中經過500多次循環實驗,分析了2000多個樣品,才最終成功的。新工藝使得食鹽的利用率從70%一下子提高到96%,也使原來無用的氯化鈣轉化成化肥氯化銨,解決了氯化鈣佔地毀田、汙染環境的難題。該方法把世界制鹼技術水平推向了一個新高度,贏得了國際化工界的高度評價。1943年,中國化學工程師學會一致同意將這一新的聯合制鹼法命名為「侯氏聯合制鹼法」。

新中國成立後,侯德榜繼續在化工領域努力工作,他還設計了碳化法製造碳酸氫銨的新工藝,為我國的化肥工業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侯德榜始終牢記自已是一個中國人,面對鮮花和掌聲,他平靜地說:「我的一切發明都屬於祖國!」他為中國的化學工業事業奮鬥終生,嘔心瀝血,直至生命的最後一息。

註:1861年,E·索爾維在煤氣廠從事稀氨水的濃縮工作時,在用鹽水吸收氨和二氧化碳的實驗中得到碳酸氫鈉。同年,他獲得了用食鹽、氨和二氧化碳製取碳酸鈉的工業生產方法的專利。此生產方法被稱為索爾維法,又稱氨鹼法。

1943年,侯德榜結合中國內地缺鹽的國情,對索爾維法進行改進,將純鹼和合成氨兩大工業聯合,同時生產碳酸鈉和化肥氯化銨,大大提高了食鹽利用率,是為侯氏制鹼法。

索氏制鹼法和侯氏制鹼法的主要反應均為:

NaHCO3(碳酸氫鈉,小蘇打)可溶於水,只是反應體系中碳酸氫鈉的量大於該條件下的溶解度,於是碳酸氫鈉析出。

其中,索氏制鹼法和侯氏制鹼法不同之處在於,索氏制鹼法中的氨是可以循環利用的,其副產物是氯化鈣。

而侯氏制鹼法支付的產品是碳酸鈉,副產品是氯化銨,如圖:

陸續推出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周三:化學家】侯德榜
    20世紀20年代,突破氨鹼法制鹼技術的奧秘,主持建成亞洲第一座純鹼廠;30年代,領導建成了中國第一座兼產合成氨、硝酸、硫酸和硫酸銨的聯合企業;40~50年代,又發明了連續生產純鹼與氯化銨的聯合制鹼新工藝,以及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氫銨化肥新工藝;並使之在60年代實現了工業化和大面積推廣。1926年,中國「紅三角」牌純鹼入萬國博覽會,獲金質獎章。
  • 侯德榜:一個化學家的家國情懷
    侯德榜侯德榜,名啟榮,號致本,1890年8月9日生於福建省閩侯縣農家。優異的成績1911年,侯德榜考入北平清華留美預備學堂,以10門功課1000的優異成績譽滿清華園。1913年,侯德榜被保送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工科學習。強烈的愛國心侯德榜讀書期間,曾積極參加反帝愛國的罷課示威。在國外留學期間,侯德榜遇到了陳調甫先生。
  • 簡述實幹家侯德榜先生,其精神值得我輩學習
    簡述實幹家侯德榜先生,其精神值得我輩學習。100年前的中國,相比於當時的其他國家而言,是極其的落後的。經濟,軍事,工業,急需要提高,就是因為當時積貧積弱,軍事落後,才會遭到外國的欺凌。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虎視眈眈,想從中國取得利益,壯大自己。在這一時期,整個經常國家受到外來的侵略,當時政府無能,只得賠款割地,想通過這個方法,獲得短暫的安寧。但是,這是不可能的,外國侵略者得寸進尺,朝夕想從中國獲取更大的利益。
  • 科學網—侯德榜:德技雙馨好榜樣
    化學家,侯氏制鹼法創始人,中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近現代民族化學工業的奠基人之一。 20世紀20年代,突破氨鹼法制鹼技術的奧秘,主持建成亞洲第一座純鹼廠;30年代,領導建成了中國第一座兼產合成氨、硝酸、硫酸和硫酸銨的聯合企業;40~50年代,發明了連續生產純鹼與氯化銨的聯合制鹼新工藝,以及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氫銨化肥新工藝,並使之在60年代實現了工業化和大面積推廣。
  • 中國化工學會重磅推出「侯德榜公益大講堂」
    ,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中國化工學會擬開展「侯德榜公益大講堂」活動。著名科學家侯德榜先生是我國近代化學工業的奠基人之一,是中國化工學會第23-30屆理事會理事長,為世界化學工業特別是制鹼工業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 預告:10月6日「青春勵志故事」人物侯德榜
    、經濟優勢對中國人民殘酷剝削,年少的他認識到:「中國人要想擺脫資本家的剝削壓迫,只有科技興國」。  為了中國民族工業的明天,已獲得博士學位的他放棄國外優厚的生活,亦再一次放棄自己熟悉的製革領域,欣然回國,轉投制鹼。
  • 侯德榜:「侯氏制鹼法」的創造者
    不料這一秘密竟被一個中國人運用智慧摸索出來了,這個人就是侯德榜。  雖然看起來索爾維制鹼法的原理很簡單:先把氨氣通入食鹽水,然後向氨鹽水中通二氧化碳,生產溶解度較小的碳酸氫鈉。再將碳酸氫鈉過濾出來,經焙燒得到純淨潔白的碳酸鈉。但是具體的生產工藝卻為外國公司所壟斷,因此侯德榜要掌握此法制鹼,得完全靠自己進行摸索。
  • 化學工業先驅 侯德榜
    1921年,剛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的侯德榜,受到愛國實業家範旭東的邀請,離美回國,負責中國第一個純鹼廠——永利鹼廠的技術工作。   這時,國內工業用鹼及居民食用鹼全部依賴進口,中國在技術、設備等方面完全不具備自主制鹼的條件。
  • 侯德榜回津
    一個月前,毛主席在著名的七屆二中全會報告中,提出了中國從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到社會主義社會的總的任務和主要途徑。然而,對於毫無城市經濟工作經驗的共產黨人來說,這無疑也是一次史無前例的重大考驗。為此,毛主席和中央特地組織了這次意義非凡的「天津行動」。
  • 侯德榜兩進中南海
    原標題:侯德榜兩進中南海   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表侯德榜是我國著名科學家、傑出化學家、「侯氏制鹼法」創始人、中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新中國成立前後,他曾兩次走進中南海,與國家領導人商談新中國的工業建設。
  • 中北大學再獲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大獎
    近日,中國化工學會官方網站公布了「2020年度中國化工學會會士評選結果」和「2020年度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評選結果」。中北大學和太原理工大學兩所山西高校榜上有名。其中,中北大學祁貴生教授榮獲「2020年度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創新獎」;太原理工大學李晉平教授當選「2020年度中國化工學會會士」。此前,中北大學劉有智教授曾榮獲2019年度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成就獎,同時,劉有智教授還曾當選中國化工學會首批會士。另外,中北大學焦緯洲教授曾榮獲2016年度「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青年獎。
  • 北化原創話劇《侯德榜》首演 震撼師生心靈
    當舞臺上的侯德榜振臂高呼,說出這段振聾發聵的臺詞時,觀眾們的熱情被徹底點燃,現場爆發雷鳴般的掌聲。昨晚,由北京化工大學學子自編、自導、自演的文獻史實劇《侯德榜》在東校區科學會堂隆重首演,觀眾爆棚,掌聲如潮。 侯德榜是我國傑出的化工專家,我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
  • 近代化學工業奠基人侯德榜
    後來,侯德榜因參加反對美國政府迫害華僑的活動,被學校開除,轉入愛國人士陳寶琛開辦的中學學習。他認識到中國必須圖強,並逐步樹立起 「科學救國」、「實業救國」的理想。1907年,侯德榜被保送到上海閩皖鐵路學校學習,畢業後在英資津浦鐵路當實習生。1911年,他辭去工作考入清華學校高等科。學習期間,他曾考出過10門功課門門100分的好成績,轟動清華園。1912年從清華學校畢業後赴美留學。
  • 「侯德榜公益大講堂」公益專家邀請函
    >各位化工及相關領域院士、專家,熱心公益的優秀化工科技工作者:為了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繼承和發揚侯德榜先生等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引領廣大化工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動肩負起歷史重任,中國化工學會擬開展「侯德榜公益大講堂」活動。
  • 話劇《侯德榜》背後的科學情結
    話劇《侯德榜》劇照張弘鵬攝  本報記者 溫才妃 通訊員 劉一君  20世紀前中葉,百廢待舉的中國大師輩出,橋梁界有茅以升、地質學界有李四光……在同一時期,化工界也有一位偉人,他就是著名化學家侯德榜。
  • 侯德榜: 鍥而不捨,他用堅持解開了純鹼的秘密
    1890年出生於福建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的侯德榜,卻憑藉刻苦鑽研的拼勁和嚴謹踏實的科學精神,為中國化學工業的現代化添上了閃光的一筆。  侯德榜的頭像曾被作為郵票發行,還印進過課本,在當時幾乎清一色的外國化學家中,他和他發明的「侯氏制鹼法」更顯得難能可貴。  色彩鮮豔、耐磨禁穿的衣服,今時今日人們早已司空見慣。但在人人土布長衫的年代,這樣的衣服可是奢侈品。
  • 侯德榜:放棄價值萬億的專利,只為了讓所有人都能夠用得起肥皂
    外國人到中國,如入無人之境,政府還要派人保護他。傷心哉中國人!傷心哉黃種人!——侯德榜  提起侯德榜學習過高中歷史的人大概都不會陌生,在民國時期實業救國的企業家們當中,就有侯德榜的名字,他發明的侯氏制鹼法,改善了窮苦中國人民的生活。但其實除侯氏制鹼法外,侯德榜先生還有更多改變中國和中國人民的偉大貢獻。
  • 中國「化學之父」侯德榜故居岌岌可危[組圖]
    侯德榜與侄兒在紐約在福州寧化新村二裡還殘存著一棟福州普通農家的木板屋,房子已十分破敗,四周房簷殘破不全它就是侯德榜故居,被譽為「化學之父」的侯德榜在這裡生活了近 20年。最近,故居升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近日,主持人來這裡,眼前這座清朝末年建起來的木結構建築,至今的格局大致沒變,是面闊五間、進深四間的樣式。大廳的門前釘著「名人故居」的牌子。60歲的劉栓松是侯德榜的親戚,現在幫忙看房子。
  • 侯德榜:放棄高價專利,將「奢侈品」肥皂被拉下「神壇」
    這一局面一直到了侯德榜發明了"侯氏制鹼法"才得以轉。"學神"侯德榜現在的純鹼價格低廉,肥皂香皂曾經的洗護界"奢侈品"也終於被拉下神壇,戳破了價格泡沫,走進千家萬戶。這一切的一切都要感謝一個叫做侯德榜的中國人!
  • 我記憶中的侯德榜軼事
    新中國建立後,先受政務院聘任為重工業部顧問,後於1956年任化學工業部副部長,其間被選為第一、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第一、二、三、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等職。1974年8月26日病逝於北京。上世紀從事化學工業的科技人員無一不知其聲譽。凡是讀過中學化學課本的都知課本有「侯氏制鹼法」一節,但讀過這一節的中學生有的也可能不曉得「侯氏制鹼法」的發明人名叫侯德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