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工業先驅 侯德榜

2021-01-13 人民網

  侯德榜

  他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他打破了蘇爾維集團70多年對制鹼技術的壟斷,發明了世界制鹼領域最先進的技術,並為祖國的化工事業奮鬥終生。他猶如一塊堅硬的基石,與範旭東、陳調甫等實業家、化學家一起, 託起了中國現代化學工業的大廈。他就是被人們稱為「國寶」的侯德榜先生。

  

  打破制鹼技術壟斷

  純鹼(碳酸鈉)是工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最初,人們從鹽鹼地或鹽湖中獲取純鹼,但遠遠滿足不了工業生產的需要。1862年,比利時人蘇爾維以食鹽、氨、二氧化碳為原材料,成功製取了碳酸鈉。此後,英、法、德、美等國家相繼建立了大規模生產純鹼的工廠,並組織了蘇爾維工會,對會員國之外的國家實行技術封鎖。當時,我國所需純鹼均從英國進口。一戰期間,梗塞的歐亞交通導致純鹼缺乏,一些以純鹼為原料的民族工業難以生存。

  1921年,剛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的侯德榜,受到愛國實業家範旭東的邀請,離美回國,負責中國第一個純鹼廠——永利鹼廠的技術工作。

  這時,國內工業用鹼及居民食用鹼全部依賴進口,中國在技術、設備等方面完全不具備自主制鹼的條件。國外最大的洋鹼製造商英國卜內門公司經理李特爾曾輕蔑地對範旭東說:「鹼廠對貴國確實非常重要,只可惜辦早了一點,用蘇爾維法制鹼,日本尚且失敗,何況中國?就條件來說,再遲30年不晚!」李特爾的話深深刺痛了侯德榜。

  為了使永利鹼廠早日生產出合格鹼,侯德榜用在美國所學的科學知識,在實踐中苦苦摸索,和其他技術人員一起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1926年8月,「中國永利」製造的「紅三角」牌純鹼,在美國費城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質獎章,得到「中國近代工業進步的象徵」的評語,不僅滿足了國內市場需要,還打入了國際市場。

  1933年,美國化學會破例接受中國學者的著作,將侯德榜的《純鹼製造》列為化學會叢書第65卷,在紐約出版發行。這本書的出版,打破蘇爾維集團70多年對制鹼技術的壟斷,使蘇爾維制鹼技術成為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引起世界科技界的巨大反響。直到2004年,書中的觀點還被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引用。

  創立「侯氏制鹼法」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年底,侯德榜帶領技術人員被迫西遷重慶。由於當時內地鹽價昂貴,用傳統的蘇爾維法制鹼成本太高,無法維持生產。永利鹼廠決定向德國購買鹽的利用率可高達90%~95%的察安制鹼法,但當時的納粹德國與日本暗中勾結,除了向侯德榜一行索要高價外,還提出有損中國主權的苛刻條件。為了維護民族尊嚴,範旭東與侯德榜拂袖而去,毅然決定「自己幹」。

  侯德榜先後在美國、香港建立實驗室,帶領永利的工程技術人員投入緊張的制鹼方法實驗。經過500多次循環試驗,終於研製出新制鹼工藝:將氨廠和鹼廠建在一起,聯合生產:氨廠提供鹼廠需要的氨和二氧化碳,加入食鹽使母液裡的氯化銨結晶出來作為化工產品或化肥,食鹽溶液又可以循環使用……這項新工藝使鹽的利用率達到98%以上,不僅節省了設備及輔助原料1/3,而且解決了廢液佔地毀田、汙染環境的問題,將世界制鹼技術水平推向了一個新高度,贏得了國際化工界極高評價。1943年,中國化學工程師學會一致同意將其命名為「侯氏聯合制鹼法」。

  「侯氏制鹼法」成功後,太平洋戰爭爆發,入川交通阻塞,永利川廠被迫停建,中間試驗無法進行。「侯氏制鹼法」的全部圖紙不得不在保險柜裡沉睡多年。

  新中國的建立,為「侯氏制鹼法」的中間試驗以及工業化,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條件。1949年,侯德榜建議在大連化學廠恢復建設中建立「侯氏制鹼法」的生產試驗車間。

  經過多年的試驗,1961年4月,「侯氏制鹼法」生產車間在大連全部建成並投入試生產。在3年試生產期間,經技術經濟評價,確認「侯氏制鹼法」具有技術原理的科學性,工藝過程的先進性,生產操作的連續性以及經濟的合理性。1964年12月國家科委組織鑑定,認為這一成果可以在全國推廣。侯德榜發明的「侯氏制鹼法」,經過20多年的風風雨雨,終於獲得全部成功。此後該法繼續在全國推廣,共計有50多家工廠採用,年產量達140多萬噸,成為我國生產純鹼和氮肥的主要方法之一。

  時至今日,「侯氏制鹼法」仍然是世界制鹼領域最先進的技術。

  發展新中國化學工業

  新中國即將成立的1949年初,侯德榜還在印度指導工作,當他得到友人轉來的周恩來給他的信後,立即衝破了種種阻撓,於1949年7月回到了氣象更新的祖國,作為科學家的代表參加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從此他開始投入恢復、發展新中國化學工業的嶄新工作。

  早在20世紀30年代,面對外商獨霸中國化肥市場的嚴峻形勢,侯德榜與範旭東合作創建了我國第一座合成氨聯合企業——永利銨廠,開創了中國化肥生產的歷史。抗戰期間,工廠遭到嚴重破壞,被迫停產。1942年,日本侵略者還將硝酸廠所有設備盜運到日本九州的大牟田東洋高壓株式會社橫須工廠。1947年7月,侯德榜親赴日本,堅決要求歸還設備。這套設備於1948年4月11日運抵永利南京銨廠,是我國戰後從日本索回的惟一的一套設備。

  新中國成立後的20世紀50年代後期,我國農民發展農業的積極性空前高漲,迫切需要大量化肥。

  1958年春節後,化工部決定由侯德榜帶工作組到上海進行現場設計。當時已68歲的侯德榜和全體組員同吃、同住、同倒班,夜以繼日地奮戰。我國第一個8000噸縣級小氮肥示範廠終於在1958年5月1日在上海化工研究院建成開車,生產出第一批碳酸氫銨。

  上海示範廠投產後,生產中暴露出氨和二氧化碳的不平衡問題。當時有些專家認為,這一平衡是不可能實現的。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在此後的6年中,侯德榜不顧年邁體弱,8次去丹陽化肥廠,和廠裡的技術專家、職工一起,多次對小氮肥的生產工藝和操作以及設備進行改進,終於克服了技術和經濟兩大難關。侯德榜及時總結了丹陽化肥廠的經驗,並向全國各地化肥廠推廣。在侯德榜的積極支持和具體參與下,碳化法氮肥生產新工藝流程獲得成功。

  1965年10月,「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氫銨」的新工藝,經國家科委審定為重大發明,侯德榜是首席發明人並獲發明證書。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全國有1000多家中、小型氮肥廠採用這種新工藝,小化肥的產量達到了全國化肥總產量的一半,為我國農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相關焦點

  • 1974年8月26日,中國化學工業先驅、聯合制鹼技術發明者侯德榜逝世
    1974年8月26日,中國化學工業的先驅、聯合制鹼技術的發明者侯德榜逝世,享年84歲。
  • 近代化學工業奠基人侯德榜
    年代實現工業化生產,為我國化學工業的發展寫下了光輝一頁。陳調甫看重侯德榜學識淵博、工作踏實,力薦他到正在籌建的中國第一家鹼廠———塘沽永利鹼廠工作。雖然侯德榜是學製革的,但為了振興中華民族工業,他終於下決心從事制鹼,選擇回國擔任永利鹼廠的技師長(即總工程師),開始了半個多世紀的科學救國和實業救國的人生歷程。
  • 北化原創話劇《侯德榜》首演 震撼師生心靈
    當舞臺上的侯德榜振臂高呼,說出這段振聾發聵的臺詞時,觀眾們的熱情被徹底點燃,現場爆發雷鳴般的掌聲。昨晚,由北京化工大學學子自編、自導、自演的文獻史實劇《侯德榜》在東校區科學會堂隆重首演,觀眾爆棚,掌聲如潮。 侯德榜是我國傑出的化工專家,我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
  • 中國「化學之父」侯德榜故居岌岌可危[組圖]
    它就是侯德榜故居,被譽為「化學之父」的侯德榜在這裡生活了近 20年。最近,故居升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近日,主持人來這裡,眼前這座清朝末年建起來的木結構建築,至今的格局大致沒變,是面闊五間、進深四間的樣式。大廳的門前釘著「名人故居」的牌子。60歲的劉栓松是侯德榜的親戚,現在幫忙看房子。
  • 【周三:化學家】侯德榜
    百度百科: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男,名啟榮,字致本,生於福建閩侯,著名科學家,傑出化學家,侯氏制鹼法的創始人,中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近代化學工業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制鹼業的權威。
  • 「侯德榜公益大講堂」第五期開講了:祝京旭院士解讀化學工程的真諦
    「侯德榜公益大講堂」第五期開講了:祝京旭院士解讀化學工程的真諦 2021-01-08 1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侯德榜:被渲染的和被冷落的
    侯德榜(1890~1974),又名侯啟榮,字致本,福建閩侯人。與永利制鹼公司創始人範旭東並稱為中國近代民族化學工業的先驅。    身為中國化學工業的奠基人,侯德榜最為人們所熟知的莫過於「侯氏鹼法」。而真正使他揚名國際學術界的「侯氏鹼書」,卻長期被冷落在歷史的角落。
  • 中國化學工業發展的奠基人(組圖)
    衝破重重困難,他的「紅三角」牌純鹼讓世人看到了中國工業的進步;他撰寫專著《純鹼製造》打破了當時的技術壟斷;他的「侯氏鹼法」為世界制鹼技術作出了重大貢獻。他的名字叫侯德榜。  侯德榜生於1890年,福建閩侯人,中共黨員。原永利化學工業公司(現天津鹼廠)總經理。
  • 侯德榜:被渲染的和被冷落的(圖)
    侯德榜(1890~1974),又名侯啟榮,字致本,福建閩侯人。與永利制鹼公司創始人範旭東並稱為中國近代民族化學工業的先驅。
  • 致敬科學先驅!大型原創話劇《侯德榜》在湛江演出
    南方網訊(記者/鄒長森 通訊員 /粵科協)10月18日,2019年「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廣東匯演活動走進湛江,由天津大學帶來的原創話劇《侯德榜》在湛江影劇院匯演。天津大學團委書記管虹介紹說,2014年天津大學啟動創作話劇《侯德榜》,深入挖掘史料,十易其稿,精益求精。2018年天津大學組織團隊對話劇《侯德榜》重新創作,遨請知名導演許瑞生老師擔任總導演,面向全校招募師生演職人員,並在短時間內原創話劇配樂《侯德榜組曲》。
  • 侯德榜:科技泰鬥,士子楷模
    侯德榜早年就讀於福州英華學院。後考入清華學堂(清華大學前身),1913年畢業,被選為首批赴美留學生,保送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後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化學工程系學習,1921年獲博士學位。是年應「中國民族化學工業之父」、傑出的化工實業家範旭東之邀,毅然回國投身永利鹼廠,擔任工程師。  當時制鹼技術為歐洲蘇爾維集團所壟斷,建造工廠困難重重。侯德榜在既無專利可查,又無技術可依,更無實物可看的艱難情況下,潛心研究,歷經10年,於1926年成功研製出「紅三角」牌優質純鹼。
  • 侯德榜兩進中南海
    原標題:侯德榜兩進中南海   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表侯德榜是我國著名科學家、傑出化學家、「侯氏制鹼法」創始人、中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新中國成立前後,他曾兩次走進中南海,與國家領導人商談新中國的工業建設。
  • 福州侯德榜故居修繕主體完工
    侯德榜故居修繕主體完工。  福州新聞網11月6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毛小春/文 葉誠/攝)記者5日獲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侯德榜故居保護加固修繕工程主體基本完成。  侯德榜故居位於尤溪洲大橋北橋頭的德榜路,為清代穿鬥式木結構古民居,面闊五間,進深五柱,侯德榜在這裡出生,青少年時期居住於此。2009年,侯德榜故居被福建省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中國人民一個世紀的驕傲——侯德榜
    侯德榜(1890.8.9-1974.8.26),福建閩侯人,著名科學家,傑出的化工專家,中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近代化學工業的奠基人。1949年出席第一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曾任中國化工部副部長、中國科協副主席,第一至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提起碳酸鈉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和碳酸氫鈉是常見的兩種含碳化合物。
  • 侯德榜——侯氏制鹼法
    1990年8月7日,侯德榜的漢白玉半身塑像在南京化學工業公司落成,以紀念這位對世界制鹼事業的發展做出過重大貢獻、為中國爭得了巨大榮譽的著名化學家。純鹼,化學名稱為碳酸鈉,俗稱蘇打。1921年10月,侯德榜懷著發展祖國化學事業的雄心壯志,從美國學成回國,首先在塘沽等建永利鹼廠。當時,國際資本集團壟斷者制鹼技術,要想發展自己的民族制鹼工業,遇到的困難和阻力可想而知。侯德榜排除種種阻力,深入現場,親身實踐,深入鑽研製鹼技術,不斷解決設備和工藝上的問題,最終在1924年建成了鹼廠。該廠日產白花花、亮晶晶的純鹼180噸。
  • 河北工業大學校友榮獲第十二屆「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
    本網訊(通訊員 屠瓊芳)9月15日,2020中國化工學會科技創新大會在北京召開,第十二屆「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在會上隆重頒發。河北工業大學優秀校友李群生同志獲得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成就獎」;郝紅勳同志獲得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創新獎」。
  • 科學網—侯德榜:德技雙馨好榜樣
    積極傳播科學技術,培育了很多科技人才,為發展科學技術和化學工業作出了卓越貢獻。 1937年12月5日,風雨交加、寒意襲人,侯德榜仍在永利化學工業公司南京錏廠四處巡視。這座被人譽為「遠東第一」的大型化工廠,剛開工沒幾個月就遭遇了搬遷的厄運。 夜深了,運送錏廠最後一批撤離人員和物資的太古公司「黃浦號」拖輪即將起錨。
  • 我記憶中的侯德榜軼事
    著名化學家,世界制鹼工業權威,中國現代化學工業主要奠基人之一。上世紀20年代發明了「侯氏制鹼法」為中國人長了志氣。1921年至1945年期間,先後擔任天津塘沽永利鹼廠、南京永利錏廠、四川五通橋永利川廠廠長和總工程師。1945年10月擔任永利化學工業公司總經理兼總工程師。
  • 侯德榜: 鍥而不捨,他用堅持解開了純鹼的秘密
    侯德榜  右上圖 侯德榜創辦的永利鹼廠  下圖 1956年,時任化學工業部副部長的侯德榜率代表團出訪歐洲  他們的科學精神  百年前,積貧積弱的中國剛剛從長達千年的封建統治中解脫出來,現代化的教育、科學體系幾乎都是從零起步,更遑論民族工業的技術進步。
  • 侯德榜:「侯氏制鹼法」的創造者
    摘要:侯德榜,我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  侯德榜一生在化工技術上有三大貢獻。第一,揭開了蘇爾維法的秘密。第二,創立了中國人自己的制鹼工藝——侯氏制鹼法。第三,是他為發展小化肥工業所作的貢獻。  揭開索爾維制鹼法的秘密  侯德榜1890年8月9日生於福建閩侯,1974年8月26日卒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