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德榜:「侯氏制鹼法」的創造者

2020-12-01 搜狐網

  摘要:侯德榜,我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他於上世紀20年代突破氨鹼法制鹼技術的奧秘,主持建成亞洲第一座純鹼廠;30年代領導建成了我國第一座兼產合成氨、硝酸、硫酸和硫酸銨的聯合企業;四五十年代又發明了連續生產純鹼與氯化銨的聯合制鹼新工藝,以及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氫銨化肥新工藝,並使之在60年代實現了工業化和大面積推廣。

  侯德榜一生在化工技術上有三大貢獻。第一,揭開了蘇爾維法的秘密。第二,創立了中國人自己的制鹼工藝——侯氏制鹼法。第三,是他為發展小化肥工業所作的貢獻。

  揭開索爾維制鹼法的秘密

  侯德榜1890年8月9日生於福建閩侯,1974年8月26日卒於北京。早年考入清華大學留學預備學堂高等科(編者:當年以10科1000分的好成績被錄取)。1913年赴美國留學。1916年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工專業,獲學士學位。1919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製革碩士學位。1921年獲博士學位。

  在國外留學時,侯德榜時刻懷念祖國,惦記著處於水深火熱中的苦難同胞。這時候,他在紐約遇到了赴美考察的陳調甫先生。陳受愛國實業家範旭東委託,為在中國興辦鹼業特地到美國來物色人才。當陳先生介紹一些列強不僅對我國採取技術封鎖,而且利用我國缺鹼而卡我國民族工業「脖子」的情況時,具有強烈愛國心的侯德榜馬上表示,「可以放棄在美國的舒適生活,立即返回祖國,用自己的知識報效祖國。」

  1921年10月侯德榜回國後,出任範旭東創辦的永利鹼業公司的技師長(即總工程師)。他深刻地體會到創業之艱難。要創業首先需要實幹的精神。他脫下了白領西服,換上了藍布工作服和膠鞋,身先士卒,同工人們一起操作。哪裡出現問題,他就出現在哪裡,經常幹得渾身汗臭,衣服中散發出酸味、氨味。他這種埋頭苦幹的作風贏得了工人們、甚至外國技師的讚賞和欽佩。

  鹼是許多工業部門,尤其是紡織、肥皂、造紙、玻璃、火藥等行業大量採用的原料。古代那種從草木灰中提取鹼液,從鹽湖水中取得天然鹼的方法已遠遠不能滿足現代化的需求。1775年,法國科學院曾用10萬法郎的懸賞徵求可工業化的制鹼方法。1788年,勒布蘭提出了以氯化鈉為原料的制鹼法,經過4年的努力,創製了一套完整的生產流程。到了1862年,比利時化學家索爾維實現了氨鹼法的工業化。由於這種新方法能連續生產,產量大,質量高,省勞動力,廢物容易處理,成本低廉,它很快取代了勒布蘭制鹼法。

  然而,掌握索爾維制鹼法的公司為了獨享此項技術成果,他們採取了嚴密的保密措施,使外人對此新技術一無所知。一些技術專家想探索此項技術秘密,大都以失敗告終。不料這一秘密竟被一個中國人運用智慧摸索出來了,這個人就是侯德榜。

  雖然看起來索爾維制鹼法的原理很簡單:先把氨氣通入食鹽水,然後向氨鹽水中通二氧化碳,生產溶解度較小的碳酸氫鈉。再將碳酸氫鈉過濾出來,經焙燒得到純淨潔白的碳酸鈉。但是具體的生產工藝卻為外國公司所壟斷,因此侯德榜要掌握此法制鹼,得完全靠自己進行摸索。且不說工藝設計、材料選擇、設備的挑選和安裝等經過的一個又一個難關,僅從試生產的過程就可略見一斑。例如乾燥鍋結疤了,渾圓的鐵鍋在高溫下停止了轉動,時間長了後果是很嚴重的。技師們都急得團團轉,這時候侯德榜果敢地拿起玉米棒子粗的大鐵桿往下捅,累得他雙眼直冒金星,汗水溼透了工裝。不久他覺得單靠力氣難於解決這一技術問題,經過大家商量,他們採用加幹鹼的辦法,終於使鍋底上的鹼疤脫水掉下來,總算克服了困難。

  此後,侯德榜又從調換碳酸化塔的水管,另行設計分解爐,到多次加強冷卻設備,改造過濾機以及處理不斷發生的生產故障,他都以探索者的勇氣、生產者的細心和科學家的嚴謹來對待。經過緊張而又辛苦的幾個寒暑的奮戰,侯德榜終於掌握了索爾維制鹼法的各項技術要領。1924年8月13日,永利鹼廠正式投產。正當大家興高採烈地等待雪白的純鹼從烘燒乾燥爐中出來時,出現在眼前的卻是暗紅色的純鹼。怎麼回事?這無形給大家潑了一盆冰水。作為總工程師的侯德榜冷靜地去尋找事故的原因,經過分析他很快就發現純鹼變成暗紅色是由於鐵鏽汙染所致。隨後他們以少量硫化鈉和鐵塔接觸,致使鐵塔內表面結成一層硫化鐵保護膜,再生產時純鹼變成純白色了。日產180噸純鹼的永利鹼廠終於矗立在中國大地上。1926年,永利鹼廠生產的紅三角牌純鹼在美國費城舉辦的萬國博覽會上榮獲了金質獎章。這一袋袋的純鹼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它象徵著中國人民的志氣和智慧。

  摸索到蘇爾維制鹼法的奧秘,本可以高價出售其專利而大發其財,但是和範旭東一樣,侯德榜主張把這一奧秘公布於眾,讓世界各國人民共享這一科技成果。他把制鹼法的全部技術和自己的實踐經驗寫成專著《制鹼》,於1932年在美國以英文出版,從此揭開了蘇爾維制鹼法的神秘面紗。

  創製「侯式制鹼法」

  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侵華戰爭,他們看中了南京的硫酸銨廠,為此想收買侯德榜,但是遭到侯德榜的嚴正拒絕。為了不使工廠遭受破壞,他決定把工廠遷到四川,新建一個永利川西化工廠。制鹼的主要原料是食盆,也就是氯化鈉,而四川的鹽都是井鹽,要用竹筒從很深很深的井底一桶桶吊出來。由於它濃度稀,還要經過濃縮才能成為原料,這樣制食鹽的成本就高了。另外,蘇爾維制鹼法的致命缺點是食鹽利用率不高,也就是說將有30%的食鹽會被白白地浪費掉,侯德榜決定不用蘇爾維制鹼法,而另闢新路。

  為了探索新的制鹼方法,他首先分析了蘇爾維制鹼法的缺點,發現主要在於原料中各有一半的成分沒有利用上,只用了食鹽中的鈉和石灰中的碳酸根,二者結合才生成了純鹼。食鹽中另一半的氯和石灰中的鈣結合生成的氯化鈣,卻都沒有利用上。那麼怎樣才能使另一半成分變廢為寶呢?他設計了好多方案,但是—一都被推翻了。後來他想到,能否把蘇爾維制鹼法和合成氨法結合起來,也就是說,制鹼用的氨和二氧化碳直接由氨廠提供,濾液中的氯化銨加入食鹽水,讓它沉澱出來。這樣氯化銨既可作為化工原料,又可以作為化肥,還可以大大提高食鹽的利用率,同時又省去許多設備,如石灰窯、化灰桶、蒸氨塔等。

  設想有了,能否成功還要靠實踐。於是他又帶領技術人員,做起了實驗。l次、2次、10次、100次……一直進行了500多次試驗,分析了2000多個樣品,才把試驗搞成功,使設想成為了現實。其方法是:由合成氨廠提供氨和二氧化碳,以食鹽為原料生產純鹼和氯化銨。將氨通入飽和鹽水中,製成氨鹽水,加入碳(酸)化塔中,同時通入二氧化碳在塔內進行碳酸化反應,生成碳酸氫鈉,煅燒後得到純鹼產品。分離碳酸氫鈉後的母液富含氯化銨,經過加氨、降溫(至10~15℃)冷卻析出一部分氯化銨結晶,再加入固體食鹽進行鹽析,可使絕大部分氯化銨結晶析出,經過濾、分離、乾燥,並加入抗結塊劑,即得產品氯化銨。殘留氯化鈉的母液送回鹽水精製系統循環使用。此法是氨鹼法的重大改革,利用合成氨系統排出的二氧化碳,可以省去龐大、耗能的石灰窯,也可以取消氨鹼法中所用的蒸餾設備,同時獲得兩種工農業需要的產品——純鹼和氯化銨。這個制鹼新方法被命名為「聯合制鹼法」,它使鹽的利用率從原來的70%一下子提高到96%。此外,汙染環境的廢物氯化鈣成為對農作物有用的化肥——氯化銨,還可以減少1/3設備,所以它的優越性大大超過了蘇爾維制鹼法,從而開創了世界制鹼工業的新紀元。1943年,中國化學工程師學會一致同意將這一新的聯合制鹼法命名為「侯氏聯合制鹼法」,又稱侯氏制鹼法,循環制鹼法或雙產品法。

  我國化學工業的奠基人

  眾所周知,三酸二鹼是化學工業的基本原料,僅能生產純鹼顯然是不行的。侯德榜開始設計一個可以同時生產氨、硫酸、硝酸和硫酸銨的硫酸銨廠。建造硫酸銨廠與當年永利鹼廠的開創不一樣,不存在技術保密的問題,所面臨的關鍵問題是怎麼引進國外技術和選購設備,爭取投資少而見效快。為此侯德榜對整個計劃作了周密的調查研究。

  銨廠的設計,應該自成系統,完整合理,引進技術要完全立足於國情,而不是照搬外國的成套設備。在採購設備中,侯德榜精打細算。凡是國內能夠保證質量的,就自己動手在國內解決。進口外國設備時,他巧妙地利用了各國廠商之間的競爭,選擇適用又價廉的設備,對若干關鍵設備,更是力主擇優。在與外商談判和選購設備時,侯德榜相當機智,如制硫酸的全套設備是從美國買的,在買下這套設備的同時,侯德榜順便索要了硫酸銨的生產工藝圖紙。掉過頭來,他又從另一家工廠以廢鋼鐵的價格買下一套硫酸銨生產設備(時至今日還在運轉)。這種精明能幹連美國的許多經理都佩服。

  硫酸銨廠的設備來自英、美、德、瑞士等國的許多廠家,還有些是本國造的,最後竟能全部成龍配套,很是不容易的。它充分顯示了侯德榜的學識才幹和細心經營,正如他自己說的:「要當一員稱職的化學工程師,至少對機電、建築要內行。」這也是他的座右銘,他在給友人的一封信中曾寫道:這些事,「無一不令人煩悶,設非隱忍順應,將一切辦好,萬一功虧一簣,使國人從此不敢再談化學工程,則吾等成為中國之罪人。吾人今日只有前進,赴湯蹈火,亦所弗顧,其實目前一切困難,在事前早已見及,故向來未抱絲毫樂觀,只知責任所在,拼命為之而已。」這就是侯德榜事業心的生動寫照。

  1957年,為發展我國的小化肥工業,侯德榜倡議用碳化法製取碳酸氫銨,他親自帶隊到上海化工研究院,與技術人員一道,使碳化法氮肥生產新流程獲得成功,侯德榜是首席發明人。當時的這種小氮肥廠,對我國農業生產曾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作者:東南大學STS研究中心吳東好)

來源:《經濟參考報》2008-9-5

(責任編輯:UN911)

相關焦點

  • 侯德榜與「侯氏制鹼法」
    那一年,中國化學工程師學會一致同意,將一種新的聯合制鹼法命名為「侯氏聯合制鹼法」。侯氏指的是侯德榜,此時他已是年逾半百,距離他受邀歸國已過去了20餘年。1921年,剛過而立之年的福建閩侯人侯德榜踏上了回國的旅程,應愛國實業家範旭東的邀請,出任永利鹼業公司的總工程師。
  • 侯德榜——侯氏制鹼法
    更重要的事,侯德榜通過建立我國的制鹼廠,對制鹼技術達到了完全掌握和精通的程度,為創新制鹼技術奠定了技術。他還於1932年出版了論著《制鹼》,首次完整地介紹了蘇爾維制鹼法。這本是中華民族揚眉吐氣的書,立即轟動了全世界的化學工業界,被世界認為是制鹼專著的首創。科學技術是沒有止境的,社會和生產的需要不斷開闢著科學技術前進的道路。抗日戰爭爆發後,天津淪陷。
  • 侯德榜:創造「侯氏制鹼法」的化工泰鬥
    在生活中,我們做麵包或者蒸饅頭時常常會加一樣東西,那就是鹼。同樣,在工業生產過程中也需要添加鹼這一工業原料,如:製作肥皂、玻璃、紙張、冶金等。可以說,鹼被廣泛運用在生活中,但是你知道嗎?我國直到1926年才打破國外製鹼技術壟斷,真正憑藉自己的力量製造出優質純鹼。
  • 「侯氏制鹼法」創始人侯德榜:為科學而生的人
    昨天下午,參加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原天津鹼廠)成立百年紀念大會的侯德榜之孫侯盛錚,在廠史館面對祖父用過的實物,如此評價這位被譽為「中國化工先驅和科技泰鬥」的科學家。  今年62歲的侯盛錚與祖父共同生活多年,他告訴記者,雖然讓祖父享有國際聲譽的是化工,但其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上學時就讀的是製革專業,後來應愛國實業家範旭東之邀,立志科學救國,毅然棄革從鹼,並在1941年發明了至今仍在使用的「侯氏制鹼法」。  廠史館內陳列著侯德榜上世紀三十年代從德國購回的一臺計算機,勾起了侯盛錚對祖父工作生活境況的回憶。
  • 那個發明了侯氏制鹼法的侯德榜,一生所取得成就遠不止制鹼法
    我們中學時代教科書中讀到「侯氏制鹼法」時,那種崇拜之心,溢於言表!可發明「侯氏制鹼法」的侯德榜後來怎麼樣了?我們一起看一下:侯德榜,字致本,1890年8月 9 日(清光緒十六年六月二十四日)生,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其父務農,家境貧寒。他七歲入塾讀書,課餘幫助家裡做些農活,從小養成刻苦耐勞、勤儉樸實的作風。兩年後,因家庭經濟困難,輟學在家幫助父親種田。
  • 永利鹼廠南遷 「新塘沽」誕生「侯氏制鹼法」
    高中化學裡講到的「侯氏制鹼法」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這一由民族化工先驅、著名化學家侯德榜先生研製的制鹼法,不僅打破了當時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的市場壟斷,更為現代化工產業推行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做出成功嘗試。但許多人卻並不知道,這一被世界化工界所稱頌的制鹼法,就誕生於咱們樂山的五通橋。
  • 侯德榜受聘,回國任制鹼技師長,打破了英國對中國制鹼市場的壟斷
    侯德榜決定赴德考察併購買察安法專利。1938年,侯德榜一行到德國之後,各鹼廠即對其嚴格保密,拒絕或阻撓他們參觀訪問。購買專利的談判同樣進行得極其艱難。德方不僅索要高價,甚至無理要求「使用察安法專利的產品,不準在東北三省出售」。侯德榜當即終止談判,決定自力更生研究新法制鹼,一行人離德赴美。
  • 化學工業先驅 侯德榜
    創立「侯氏制鹼法」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年底,侯德榜帶領技術人員被迫西遷重慶。由於當時內地鹽價昂貴,用傳統的蘇爾維法制鹼成本太高,無法維持生產。永利鹼廠決定向德國購買鹽的利用率可高達90%~95%的察安制鹼法,但當時的納粹德國與日本暗中勾結,除了向侯德榜一行索要高價外,還提出有損中國主權的苛刻條件。
  • 侯德榜:放棄高價專利,將「奢侈品」肥皂被拉下「神壇」
    誰能想像曾幾何時純鹼的價值堪比黃金,由鹼製成的肥皂和香皂更是只有富貴人家才能用得起的奢侈玩意兒。之前的純鹼價格高昂的主要原因是制鹼方法只有少數幾個發達國家掌握並壟斷著。由於技術壟斷,造成了哄抬純鹼價格過高。所以就出現了純鹼比純金還貴重的局面!這一局面一直到了侯德榜發明了"侯氏制鹼法"才得以轉。
  • 中國人民一個世紀的驕傲——侯德榜
    侯德榜摸索到索爾維制鹼法的奧秘,本可以高價出售專利而大發其財,但是他並沒有這樣做。跟範旭東的想法一樣,侯德榜主張把這一秘密公布於眾,讓世界各國人民共享。他把制鹼法的全部技術和自已的實踐經驗寫成了專著《純鹼製造》,1933年這本專著在紐約被列入美國化學會從書出版。
  • 此人是農民出身,打破國外製鹼法長達70年的壟斷,成為行業權威
    直到一個人出世,才打破了國外製鹼法長達七十餘年的壟斷,他就是侯德榜。當時制鹼方法依然壟斷在少數外國公司,永利制鹼公司花費重金也是只買到了一份索爾維制鹼法的簡易版本,這份簡略的材料再涉及制鹼核心問題的地方都一掠而過。
  • 【周三:化學家】侯德榜
    百度百科: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男,名啟榮,字致本,生於福建閩侯,著名科學家,傑出化學家,侯氏制鹼法的創始人,中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近代化學工業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制鹼業的權威。
  • 近代化學工業奠基人侯德榜
    當時盛行的是索爾維制鹼法,但國外都採取嚴格的保密措施,不少人的探索大都以失敗告終。侯德榜迎難而上,經過5年的艱苦探索,終於掌握了索爾維制鹼法的各項技術要領,可日產180噸純鹼。1926年,永利鹼廠生產的「紅三角」牌純鹼在美國費城萬國博覽會上為中國贏得了一枚金質獎章,被譽為 「中國近代工業進步的象徵」。
  • 侯德榜:放棄價值萬億的專利,只為了讓所有人都能夠用得起肥皂
    ——侯德榜  提起侯德榜學習過高中歷史的人大概都不會陌生,在民國時期實業救國的企業家們當中,就有侯德榜的名字,他發明的侯氏制鹼法,改善了窮苦中國人民的生活。但其實除侯氏制鹼法外,侯德榜先生還有更多改變中國和中國人民的偉大貢獻。
  • 侯德榜: 鍥而不捨,他用堅持解開了純鹼的秘密
    1890年出生於福建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的侯德榜,卻憑藉刻苦鑽研的拼勁和嚴謹踏實的科學精神,為中國化學工業的現代化添上了閃光的一筆。  侯德榜的頭像曾被作為郵票發行,還印進過課本,在當時幾乎清一色的外國化學家中,他和他發明的「侯氏制鹼法」更顯得難能可貴。  色彩鮮豔、耐磨禁穿的衣服,今時今日人們早已司空見慣。但在人人土布長衫的年代,這樣的衣服可是奢侈品。
  • 侯德榜兩進中南海
    原標題:侯德榜兩進中南海   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表侯德榜是我國著名科學家、傑出化學家、「侯氏制鹼法」創始人、中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新中國成立前後,他曾兩次走進中南海,與國家領導人商談新中國的工業建設。
  • 他是清華高材生,稱為千分才子,他打破了西方國家制鹼技術的封鎖
    他是清華高材生,被稱為千分才子,他打破了西方國家制鹼技術的封鎖,首創了「侯氏制鹼法」,他到底是誰?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侯德榜的故事,感悟一下千分才子的風採。第一,侯德榜是誰?面對範旭東的誠摯來信,侯德榜毅然放棄了美國的高薪工作,回到祖國懷抱,加入了範旭東的永利制鹼公司。第二,侯氏制鹼法當時,世界的制鹼技術採用的是1862年創製的索爾維制鹼法。索爾維制鹼法雖沿用了大半個世紀,但是在索爾維公會的操縱下,其核心技術仍未公開。
  • 探訪侯德榜故居 修繕工程初步驗收完成
    侯德榜故居位於尤溪洲大橋北橋頭的德榜路,為清代穿鬥式木結構古民居,面闊五間,進深五柱,侯德榜在這裡出生,青少年時期居住於此。2009年,侯德榜故居被福建省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我的一切發明都屬於祖國——侯德榜
    我的一切發明都屬於祖國——侯德榜 2020-11-28 15: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福州侯德榜故居修繕主體完工
    侯德榜故居修繕主體完工。  福州新聞網11月6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毛小春/文 葉誠/攝)記者5日獲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侯德榜故居保護加固修繕工程主體基本完成。  侯德榜故居位於尤溪洲大橋北橋頭的德榜路,為清代穿鬥式木結構古民居,面闊五間,進深五柱,侯德榜在這裡出生,青少年時期居住於此。2009年,侯德榜故居被福建省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