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一則中國出口歐洲茶葉中檢出高含量高氯酸鹽,歐盟準備制訂嚴苛標準,限制中國含高氯酸鹽茶葉進口的消息引發關注。中國出口歐盟的茶葉數量雖然不是最多,總額約1億美元,但是,這對中國茶葉的打擊可能是巨大的,因為歐盟的禁運會對其他國家產生示範性效果。
從報導來看,這種汙染物如何進入中國茶葉產業鏈還是未知。但是,高氯酸鹽對環境的汙染在美國和歐盟已經被廣為認知,美國環保局和歐洲食品安全局等已經將其列為環境汙染的主要物質。中國學者也對其在中國的汙染做了一定的研究。
高氯酸鹽中由於含氧元素很高,所以,主要用作火箭燃料和煙火中的氧化劑以及安全氣囊中的爆炸物。多數高氯酸鹽溶於水,從而造成汙染物通過水流在自然界到處流淌,然後在植物和食物鏈中富集,造成面源汙染問題。
人體吸收高氯酸鹽後,主要危害是幹擾人體甲狀腺對碘的攝入,而導致甲狀腺疾病,以及打亂人體的新陳代謝,造成貧血以及肺病等。
根據研究和報導,高氯酸鹽在美國飲用水和歐洲的食物中都有檢出。1997年後,美國環保局在加州、德州、內華達州等26州的飲用水中都有檢出高氯酸鹽;2015年2月,德國機構在愛他美等嬰兒配方奶粉中也檢出了高含量的高氯酸鹽。這表明,中國的高氯酸汙染不是一個特例。
高氯酸鹽對水資源和農業的影響在中國也有了不少的研究。劉勇進等在2004年發表題為《北京市飲用水中溴酸鹽、滷代乙酸及高氯酸鹽研究》的論文,指出他們於2001-2002年在北京的飲用水中已經發現存在高氯酸鹽汙染,尤其是以地下水為水源的飲用水中,汙染尤其明顯。
陳桂葵等人在2011年發表題為《高氯酸鹽對水稻生理生態的影響及其在稻田系統中的分布規律》的論文,發現水稻對高氯酸鹽的富集能力非常強大,其富集的部位包括根、莖、葉和谷。這表明高氯酸鹽對食品安全的威脅是巨大的,中國政府必須重視這個問題。
美國環保局在加州等26州的飲用水中檢出高氯酸鹽後,美國政府做了大量的研究。美國環保局認為,其主要的汙染源為(1)飛彈火箭燃料製造和發射後的化學殘餘;(2)煙火燃放殘餘;(3)含高氯酸鹽的化肥的使用(這些化肥主要進口於智利);(4)一些含高氯酸鹽的電池的製造和使用後的汙染;以及(5)自然界天然存在高氯酸鹽(世界上天然高氯酸鹽主要產地為智利)。美國環保局的統計發現,高氯酸鹽汙染尤以內華達和加州等州的飲用水為最,因為他們飲用水源的克羅拉多河上遊和Mead湖附近存在美國主要兩家飛彈燃料製造商。
2011年之後,美國政府對飲用水中的高氯酸鹽含量,以及高氯酸鹽可能汙染來源都做了非常嚴格的規定,高氯酸鹽對飲用水和食物的汙染開始得到了控制。
但是,在中國的研究中,對於高氯酸鹽的汙染來源至今還不是清楚。
中國茶葉生產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中部地區,2013年茶葉產量前五位省份為:福建、雲南、湖北、四川和浙江。我認為,這次出口歐洲茶葉中檢出高含量高氯酸鹽,可能是中國飲用水和食品中高氯酸鹽汙染嚴重的一個側面反應。希望中國政府能夠搞清楚汙染來源,從而制訂相應政策加以控制,確保人民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