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研究所評估食品中高氯酸鹽殘留的健康風險

2020-11-25 食品夥伴網

    食品夥伴網訊 據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BfR)消息,9月10日,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BfR)依據四份食品中高氯酸鹽非官方監測數據發布消費者風險評估意見,並分析潛在高氯酸鹽汙染來源。

    高氯酸鹽可抑制甲狀腺對碘的吸收,造成人體內甲狀腺激素水平變化,引起嬰幼兒及兒童缺碘。高氯酸鹽長期暴露也可能對消費者造成慢性健康風險。

    數據分析結果表明,33%的樣品中高氯酸鹽含量高於0.01mg/kg,17%的樣品中高氯酸鹽含量高於0.05mg/kg.BfR表示,由於缺乏對高氯酸鹽的官方監測數據,無法確定高氯酸鹽總體分布數據是否完整。

    消費者急性暴露風險評估結果表明,部分柑橘類水果、熱帶水果、根莖類蔬菜、果實類蔬菜、蕓薹屬蔬菜、及葉類蔬菜樣品中高氯酸鹽暴露量超過現行每日允許攝入量,可能會給消費者造成急性暴露風險,BfR建議相關部門針對相關樣品進行風險評估。

    消費者長期暴露風險評估結果表明,當前水果蔬菜中高氯酸鹽平均暴露情況造成消費者慢性健康風險的可能性較低。

    BfR分析認為,農產品中高氯酸鹽汙染來源包括以下幾方面:1)植物種植過程中化肥的使用;2)灌溉用水受高氯酸鹽汙染;3)工業廢水或者自來水消毒過程產生高氯酸鹽汙染;4)食品加工過程中含氯消毒劑的使用;5)包裝材料遷移。

    BfR同時表示,水果蔬菜對健康的有益影響是無可爭議的,建議消費者不必對正常飲食做出重大改變。

    原文連結:http://www.bfr.bund.de/cm/349/health-assessment-of-perchlorate-residues-in-foods.pdf

相關焦點

  • 食品高氯酸鹽汙染成世界難題
    新京報記者進一步查詢發現,目前國內對茶葉等農產品、加工食品中高氯酸鹽的限定值尚無明確標準。  四川貿促會2015年底一則《關於歐盟制定茶葉高氯酸鹽、蒽醌含量標準的情況通報》提到,德國茶葉協會對多種茶葉樣本調研,發現僅有產自中國的所有茶葉樣本中含有高氯酸鹽。歐盟有關組織正在研究茶葉中高氯酸鹽的合理含量,擬將茶葉中的高氯酸鹽含量強制性標準定為0.75mg/kg。
  • 食品高氯酸鹽汙染成世界難題 專家呼籲制定標準
    新京報記者進一步查詢發現,目前國內對茶葉等農產品、加工食品中高氯酸鹽的限定值尚無明確標準。  四川貿促會2015年底一則《關於歐盟制定茶葉高氯酸鹽、蒽醌含量標準的情況通報》提到,德國茶葉協會對多種茶葉樣本調研,發現僅有產自中國的所有茶葉樣本中含有高氯酸鹽。歐盟有關組織正在研究茶葉中高氯酸鹽的合理含量,擬將茶葉中的高氯酸鹽含量強制性標準定為0.75mg/kg。
  • 歐盟修訂高氯酸鹽在部分食品中的殘留限量
    >年5月25日,據歐盟官方公報消息,歐盟委員會發布 (EU)2020/685號條例,修訂高氯酸鹽(perchlorate)在部分食品中的最大殘留限量具體修訂如下:在法規(EC)1881/2006附件中,添加了以下「第9條高氯酸鹽」:
  • 食品高氯酸鹽汙染成世界難題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記者進一步查詢發現,目前國內對茶葉等農產品、加工食品中高氯酸鹽的限定值尚無明確標準。  四川貿促會2015年底一則《關於歐盟制定茶葉高氯酸鹽、蒽醌含量標準的情況通報》提到,德國茶葉協會對多種茶葉樣本調研,發現僅有產自中國的所有茶葉樣本中含有高氯酸鹽。歐盟有關組織正在研究茶葉中高氯酸鹽的合理含量,擬將茶葉中的高氯酸鹽含量強制性標準定為0.75mg/kg。
  • 出口茶葉被檢出高氯酸鹽 專家:此類汙染成世界難題
    新京報記者進一步查詢發現,目前國內對茶葉等農產品、加工食品中高氯酸鹽的限定值尚無明確標準。  四川貿促會2015年底一則《關於歐盟制定茶葉高氯酸鹽、蒽醌含量標準的情況通報》提到,德國茶葉協會對多種茶葉樣本調研,發現僅有產自中國的所有茶葉樣本中含有高氯酸鹽。歐盟有關組織正在研究茶葉中高氯酸鹽的合理含量,擬將茶葉中的高氯酸鹽含量強制性標準定為0.75mg/kg。
  • 出口茶葉檢出高氯酸鹽 專家:汙染成世界難題
    新京報記者進一步查詢發現,目前國內對茶葉等農產品、加工食品中高氯酸鹽的限定值尚無明確標準。四川貿促會2015年底一則《關於歐盟制定茶葉高氯酸鹽、蒽醌含量標準的情況通報》提到,德國茶葉協會對多種茶葉樣本調研,發現僅有產自中國的所有茶葉樣本中含有高氯酸鹽。歐盟有關組織正在研究茶葉中高氯酸鹽的合理含量,擬將茶葉中的高氯酸鹽含量強制性標準定為0.75mg/kg。
  • 德國研究所開發出測定食品中礦物油的簡易方法
    食品夥伴網訊   據國外食品類網站報導,為應對食品包裝中的礦物油遷出進而汙染食品的問題,近日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BfR)在一次國際討論會上公布了測定食品中礦物油的簡易方法。    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稱,目前測定食品中礦物油的方法需要一套較為特別的分析技術才能實現,而且目前的方法不適用於食品檢驗實驗室,新開發出的礦物油測定方法先通過手動柱分離技術實現礦物油的初分離,之後採用氣相色譜進行測定。據悉,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還開發出了一套適用於該方法的套件。
  • 聚焦特殊食品研發 助力大健康產業發展
    對於老年人特殊食品的研發,吞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他表示,吞咽時,如果內聚性較低,可能會出現食物顆粒散列,出現殘留進入飲食者的咽喉或者肺氣管。  針對如何測量食物的內聚性,陳建設解釋了兩類食物:流體食物和軟固體食物不同壓縮和製備方式。
  • 市場監管總局龍繼紅處長來鹹調研嬰幼兒配方乳粉中高氯酸鹽風險...
    11月25日-26日,市場監管總局食品評審中心嬰幼兒配方乳粉審評部龍繼紅處長、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毛偉峰老師一行來鹹,調研鹹陽市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對嬰幼兒配方乳粉中高氯酸鹽進行風險監控情況。省市場監管局特食處向軍處長,劉國富副處長,鹹陽市市場監管局二級調研員張雲峰陪同調研。
  • 食藥監總局關於食品中鋁殘留的風險解讀
    近期,山東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組織的餐飲環節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結果顯示,所抽檢的樣品中有11批次澱粉製品鋁的殘留量檢出值,超過「國家衛生計生委公告2015年第1號文」中規定的粉絲粉條中鋁的最大殘留量200 mg/kg;有14批次發酵麵製品 「鋁的殘留量」不符合發酵麵製品中鋁不得檢出的國家標準規定。
  • 你所不知道的茶壺裡的風暴:茶葉中的高氯酸鹽汙染
    但是,高氯酸鹽對環境的汙染在美國和歐盟已經被廣為認知,美國環保局和歐洲食品安全局等已經將其列為環境汙染的主要物質。中國學者也對其在中國的汙染做了一定的研究。高氯酸鹽中由於含氧元素很高,所以,主要用作火箭燃料和煙火中的氧化劑以及安全氣囊中的爆炸物。多數高氯酸鹽溶於水,從而造成汙染物通過水流在自然界到處流淌,然後在植物和食物鏈中富集,造成面源汙染問題。
  • 上海安譜實驗推出茶葉中高氯酸鹽檢測--離子色譜法整體解決方案
    16年初,各大媒體新聞報導,中國輸歐茶葉大範圍出現新型汙染物,持久性的有毒物質高氯酸鹽正在威脅中國的茶葉出口貿易,這個新的汙染物如何進入茶葉的,目前還沒有科學結論。      歐盟正在醞釀一項針對來自中國茶葉的強制性標準,即規定茶葉中高氯酸鹽的含量應在合理限值之下。
  • 2019中德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研討會成功召開
    會議邀請了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Anderas Hensel教授、Carsten Fauhl-Hassek 教授,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首席專家張峰研究員、吳亞君研究員、馬強研究員,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邵兵研究員、深圳海關食品檢驗檢疫技術中心嶽振峰研究員等業內資深專家圍繞食品安全前沿檢測技術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並提供了國際性的交流平臺。此次會議共吸引了食品安全檢測相關領域工作者200餘人。
  • 德國BfR發布關於某些食品接觸性材料安全性的聲明
    食品夥伴網訊  近日,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BfR)發布關於使用由三聚氰胺甲醛樹脂(melamine-formaldehyde resin,MFH)製成的食品接觸性材料的聲明。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Andreas Hensel教授表示,這些產品並不適合在所有情況下用作食品接觸性材料,因為在高溫下,有害的三聚氰胺和甲醛會從材料遷移到食物中,而從『竹製品』中釋放的甲醛和三聚氰胺比從『傳統』三聚氰胺樹脂杯中釋放的要多,這一比例平均高達30%以上。
  • 警惕:潛在的水質汙染物「高氯酸鹽」
    近期據報導,美國國家環保局(EPA)已經擬定了新的飲用水規範,以防止化學副產物以及人和動物產生的廢棄物中的寄生蟲汙染飲用水。
  • 日本食品安全委員會對DIDP(增塑劑)的風險評估結果(案)
    食品夥伴網訊 應厚生勞動省大臣委託,日本食品安全委員會所進行的器具及容器包裝的鄰苯二甲酸二異癸酯(DIDP)規格基準制定相關健康影響評估(2009年12月14日),於2016年1月20日,第41次器具、容器相關專家委員會中得出了審議結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