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夥伴網訊 應厚生勞動省大臣委託,
日本食品安全委員會所進行的器具及容器
包裝的鄰
苯二甲酸二異癸酯(DIDP)規格基準制定相關健康影響評估(2009年12月14日),於2016年1月20日,第41次器具、容器相關專家委員會中得出了審議結果(案)。
一.DIDP概況
DIDP,即鄰苯二甲酸二異癸酯是鄰苯二甲酸酯的一個品種,作為以聚氯乙烯(PVC)為主要成分塑料的
增塑劑使用。
DIDP目前在日本使用於電線被膜、膠片、塗料、染料、粘合劑中。沒有制定食品器具、容器相關規格基準,但有一些國家在一定條件下允許使用於食品器具及容器中。
DIDP的羥基部分的烷基鏈主要為C10的分支異構體,屬於較複雜混合物,目前市面上銷售的是2種CAS號(CAS 68515-49-1、26761-40-0)產品。
為了修改《器具、容器包裝的規格基準》的內容,厚生勞動省委託食品安全委員會對鄰苯二甲酸二異癸酯(DIDP)(CAS 68515-49-1 及26761-40-0)進行了健康影響評估。
健康影響評估是通過體內動態(大鼠及人)、急性毒性(白鼠、大鼠、兔子、豚鼠)、亞急性毒性(大鼠、狗)、慢性毒性及致癌性(白鼠、大鼠)、生殖毒性(大鼠)及遺傳毒性實驗來進行的。
由於2種DIDP(CAS 68515-49-1 及26761-40-0)從同種原料,通過同一烯烴齊聚反應生成類似羰基醇及鄰苯二甲酸酯而合成,還因這兩種DIDP作為增塑劑時可通用,所以進行健康影響評估時並未區分兩種物質。
通過各種動物實驗結果發現,DIDP的急性毒性弱;其亞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及致癌性實驗的主要損傷臟器為肝臟,造成肝臟絕對重量及相對重量的增加和肝細胞的腫脹和空囊化。對子代動物生長發育的主要影響是,頸椎和肋骨等骨骼異常發生率增加;對親代動物能造成影響的劑量會降低子代動物體重、生存率。
根據致癌性實驗結果,認為對人類不具有致癌性風險。根據遺傳毒性實驗結果,認為DIDP對生物體不具有能成為問題的遺傳毒性。所以認為可以設定TDI.
由於目前DIDP的流行病學研究相關文獻有限,不能根據現有的DIDP流行病學研究結果推定DIDP的暴露量及健康風險相關關係。
綜上所述,認為根據動物實驗結果設定TDI是合理的。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及致癌性毒性、生殖毒性實驗中,使用米格魯犬的亞急性毒性實驗所獲得的NOAEL最低。由於在75mg/kg體重/日的給藥劑量下,出現了輕度至中度的幹細胞腫脹及空囊化,因此該實驗的NOAEL為15mg/kg體重/日。
根據以上結果,NOAEL 15mg/kg體重/日除以不確定係數100(種差10、個體差10),DIDP的TDI設定為0.15mg/kg體重/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