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這十年:從「好吃嗎」到「安全嗎」

2020-11-30 中國網

十年前,一碗蓋澆飯或麻辣燙,就能熨平我的飢腸轆轆,作為一個窮學生,能不去食堂而去食堂旁邊的餐廳吃「小炒」,師傅給多盛上一勺,就已經是「白富美」的待遇了。那時除了羨慕每周去超市搬回來百來塊錢零食的同學外,不會去想辣椒醬裡是否會有蘇丹紅,麻辣燙中是否含有「瀉立停」,總是售罄的食堂二樓小排會不會亞硝酸鹽過量?

十年前,你在吃什麼呢?又對吃抱有怎樣的美好期許呢?一朋友說,十年前,她最愛吃自助餐,無論是食物種類還是數量基本上都是可想像範圍內的無限供應。也許,自助餐啟蒙了我們對食物在溫飽之外的更多想像和要求。但,那時候的想像更多是停留在「好吃」上,即食物本身的味蕾記憶。

即便十年後我依然對麻辣燙等「垃圾」食品情有獨鍾,但今天我們對食物的要求和想像卻比十年前複雜許多:打開新聞,三聚氰胺、地溝油、塑化劑……各種食物、添加劑「有毒」、「致癌」的說法每天都在刺激著大眾的神經。

作為健康領域的傳媒從業者,我們總忙於跟讀者、親朋解釋什麼是安全食品,什麼是不合格食品,「食物相剋沒有科學依據」,「過量攝入才會有潛在危險」,「微波爐加熱不會讓營養損失97%」、「麵條可燃並非食品安全問題」、「維生素D不是靈丹妙藥」、「牛奶致癌沒科學依據」……事實上,人們開始關注自己的飲食與健康是好事,但將許多食物中單一成分無限放大,渲染成靈丹妙藥或生死存亡的關鍵,炮製或傳播了許多以偏概全、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奇談怪論」,讓需要大量科研數據、縝密推理、小心求證的食品營養和食品安全學,變成了一種茶餘飯後信口開河的談資,而滿天飛的一些所謂「營養師」、「專家」信口開河也將其推波助瀾成為一種非專業、經驗性和觀念性的話題;而追求聳人聽聞的傳播效果的部分媒體,除了客觀上的專業知識缺乏外,更有主觀上的將各種飲食「禁忌」當作吸引眼球的法寶,甚至在轉載時也改頭換面,上一個與原文完全不符的「負面標題」。

因為知識結構的欠缺等等因素造成的無知,同時又在紛繁複雜現實中渴求真相,光著膀子舉著旗子慷慨陳詞的人往往能收穫一呼百應,「是不是每勺食物都可疑?」、「是不是聲稱無毒的都是有毒的?」、「是不是聲稱有機的都是"有計"的?」的發問者本身往往更歡迎簡單粗暴的「是」的回答,憤怒得容易而且廉價。

在德國的二惡英毒飼料事件、美國沙門氏菌汙染雞蛋、火雞肉事件,日本從牛肝中檢出了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的事件後,也許人們可以從對食物的恐慌中冷靜下來推斷,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保證食品安全的零風險,但對食品安全問題採取「零容忍」態度,是我們應該做到的。除去不誠信因素造成的食品問題外,這需要監管部門、專家和每個個體自己的「勤政」。(記者潘波)

食品標準除了嚴格還要合理

十年來,食品安全事件層出不窮,與之相關的,食品行業相關的標準也制定得越來越細緻、規範。事實上,我國的食品製造和安全領域並非無規可依,而且我們的標準並不低於國際標準,有些甚至還高於國際標準。

事件1 《食品安全法》強調安全標準應不斷完善

【事件回放】

2009年2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並於2009年6月1日開始施行。至此,我國有了第一部食品安全法,並以文字形式明確此法是「為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為宗旨。

《食品安全法》於2009年頒布實施。新的《食品安全法》一共有十章,104條。在第二章和第三章明確提出了要進行食品安全的風險監測和評估。第三章對食品安全標準做出了重要規定,特別強調了食品安全標準應該在充分的、科學的評估基礎上不斷完善。

根據《食品安全法》中明確強調的內容,2010年正式成立了國家食品安全委員會。成立了兩個國家級的專家委員會,一個是2009年成立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另一個是2010年成立的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審評委員會。

食品安全標準方面是近兩年進展最大的一項工作,食品安全標準審評委員會,下設十個技術性分委員會,基本是對應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而設立的,包括汙染物,微生物,食品添加劑,營養與特殊膳食,產品標準,規範,包裝材料,檢驗方法,農藥殘留和獸藥殘留。

根據食品安全標準「十二五」規劃,食品安全標準審評委員會還要在2013年底前對國內現有食品相關標準,包括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統一進行清理。這些標準分布在15個部門,大概5000多項。

標準中有安全指標,有質量指標,還有一些重疊交叉的標準,希望在明年年底之前,把所有這五千餘項標準進行集中整合,將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指標整合後統一發布為食品安全標準。

相關焦點

  • 轉基因食品到底安全嗎?
    作為普通的一名公民,我想試問轉基因1.轉基因食品種子來源於哪個國家?這個國家的轉基因食品種子播種面積多少?收割的轉基因用在哪些食品開發上?這些食品的使用情況如何?他們自己使用嗎?他們自己使用如何分布?這些食品使用國別,人群,種群如何分布?2.轉基因種子對我們自己種子的威脅度,對我們生態環境的威脅度的研究我們有嗎?3.轉基因食品對我們華人基因,種族等安全性有研究嗎?
  • 【食品安全大科普】這40條食品安全知識你都知道嗎?
    【食品安全大科普】這40條食品安全知識你都知道嗎?
  • 【重視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小知識,你知道嗎?
    【重視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小知識,你知道嗎?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食品安全5大要點,一起來了解一下—— ——食品安全五大要點—— ——●保持清潔●生熟分開●食物要徹底煮熟燒透●在安全的溫度下保存食物●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
  • 張宗毅:轉基因食品安全嗎?
    對於轉基因是否「致癌」和「影響生育」,這是技術問題,普通公眾不好判斷;但美國人是否吃轉基因食品以及轉基因是否美國針對中國的陰謀卻很好從事實和邏輯上來進行判斷。 (一)美國人吃轉基因食品嗎? 顯然,美國人不吃轉基因食品,這是顯而易見的謠言。我國官媒也做過相關闢謠,如人民日報2012年12月19日以「轉基因食品,美國人吃得不少(求證·探尋喧譁背後的真相·關注轉基因食品①)」為題進行了闢謠,中央電視臺2013年7月3日《朝聞天下》指出美國70%以上的加工食品含有轉基因成分。 (二)轉基因是否美國針對中國的陰謀?
  • 這些食品安全熱點的真相你都知道嗎
    咖啡致癌嗎?豬肉還能放心吃嗎?益生菌到底有沒有用?2019年1月3日星期四,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18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準時召開,食品圈的大咖雲集,重點盤點和解讀2018年那些備受關注的食品安全熱點!
  • 這好吃的長江魚,你見過嗎?
    安徽蕪湖,年貨展上這大哥家的長江魚,你吃過嗎?大哥家的魚都在長江邊的大湖裡捕撈的,是真正的綠色水產品。因為魚新鮮好吃,大哥家的魚賣的很快,那些鯽魚、鯿魚、鱅魚等都賣完了,只剩下這些魚了。除了新鮮的魚,大哥家還帶來些這製作好的魚乾來,這些魚乾都是一種好吃的長江魚做的。這好吃的長江魚,叫黃條魚,味道很鮮美,你吃過嗎?大哥家這些剩下的魚,也是長江魚,個頭不大,你知道是什麼魚嗎?原來這種魚,我們這兒叫脊背魚,不知道,你那兒叫它什麼名字?一斤賣15元錢,貴嗎?
  • 親,您用的食品包裝袋安全嗎?
    背景點擊  網友「楊歡125」:      「今天聽一個朋友說,正規的食品塑膠袋上應該有一個標誌,能保證安全健康。可我翻看了家裡留下來的袋子,有的麵包外包裝塑膠袋上都沒有符號,還有不少裝蛋糕的袋子上什麼都沒有,這還敢吃嗎?」      昨日,洛陽信息港·城事早知道的這則有關食品包裝塑膠袋標識的帖子引發了網友熱議。
  • 食品安全事件十年:部分地方將問題產業當特色
    「毒膠囊」事件是中國近十年來繼「大頭娃娃」、「三聚氰胺」、「瘦肉精」事件後最為嚴重的一次食品、藥品安全事件。民間通俗地將這起醜聞概括為「從皮鞋到膠囊」,眼下,圍繞這件事引發的調查、追責與反思仍在持續發酵。
  • 有機食品更安全更健康嗎
    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但很多人搞不清楚這三種食品、農產品有何區別。這其中最受歡迎的有機食品,更是頻頻被爆出檢出化學農藥、假冒、有機認證不規範等問題,讓人無所適從。
  • 中國食品安全的尷尬與現實:十年成疾「三宗罪」
    「不明不白」指的是食品標籤不規範,如標籤無生產日期,標註生產地與實際不符等。這樣的食品問題更是屢見不鮮。食品問題十年成疾如今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問題,在改革開放初期是很難想像的。那個時代的中國,計劃經濟體制餘溫未散,魚肉、糧油等日常消費類食品異常缺乏,每個月人們得憑各類糧油票據去指定地點購買日常消費類食品。
  • 又到一年3·15,哪些食品安全事件影響了你?
    (原標題:又到一年3·15,哪些食品安全事件影響了你?)此外,也希望行業企業能擔起社會責任,注重食品安全,嚴格把關產品質量,創造一個讓消費者放心的安全的食品市場。回顧1絕味、周黑鴨等滷味食品屢上質量「黑榜」隨著煌上煌、周黑鴨上市後,絕味也在積極衝刺上交所主板,這讓滷味食品再次成為食品行業的焦點。
  • 報告:中國近十年食品安全事故超七成人為
    這一個報告顯示,2005年到2014年的十年間,全國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數量達到了227386起,平均全國每天發生62.3起,處於高發期。鳳凰衛視12月3日《總編輯時間》,以下為文字實錄:何亮亮: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中國人的心頭大患。
  • 仿生食品是造假嗎?
    仿生食品是造假嗎?我們在外包裝上也能看出一些端倪:一些魚丸類、蟹棒類食品,原料都是魚糜、澱粉、水、鹽和一些其他的添加劑;而素毛肚、蝦仁的成分則是魔芋精粉等。這些東西到底是什麼?是造假嗎?吃了之後對身體有毒害嗎?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吧!圖片來源於網絡什麼叫仿生食品?
  • 重慶稱公務員失職致食品安全事故可判十年
    【財新網】(綜合媒體報導)近日,重慶市檢察院下發《重慶市檢察機關開展打擊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專項行動工作意見》。  據《重慶晚報》報導,重慶檢察院副檢察長雷萬亞5月11日特別表示,按照5月1日正式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八),對新增的食品監管瀆職罪的懲罰為:負有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導致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別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
  • 從美國的轉基因蚊子到轉基因食品,轉基因真的安全嗎?
    所謂轉基因,就是將外源性的DNA片段,人為插入到受體生物的細胞DNA序列中,從而使受體生物產生某種預期的改變。美國從上個世界弄出轉基因食品以來,就在全世界範圍內引起極大的爭議,支持與反對的聲音從未斷絕。現在他們又將轉基因的目光瞄準了動物。
  • 今天 你吃食品添加劑了嗎
    這些白色粉末,就是我下面要講的食品添加劑。  我們很多人都不清楚自己平常吃的食品是怎麼加工成的。你以為骨湯拉麵就是用排骨熬成的湯做的,你以為那些顏色鮮豔的果汁飲料都是用水果榨汁做的,你以為喝咖啡時加的奶精就是用牛奶做的……事實是,你眼睛看到的、嘴巴嘗到的並不是真的,漂亮的顏色、誘人的味道都可以由添加劑變出來。
  • 轉基因食品真的安全嗎?我們在不知情下已經成為實驗小白鼠
    現在,轉基因食品已經進入我們的餐桌,然而並沒有確切的證據證明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即使有研究成果證明是安全的,那也只是短時間的實驗結果,不能保證這些轉基因生物作為一種新的品種進入自然界不發生任何的變化。凡是能夠在自然界不斷淘汰下留下來的,都是生物不斷發生基因的突變去適應自然界的環境,所以轉基因生物也一樣,人為的整合一段跨物種的基因,這樣的基因在全新的生態環境下不會有變動嗎?即使段時間是穩定的,那在漫長的自然考驗下,怎能保證它不會產發生對人類生存有害的突變呢?然而,有不少的研究證明轉基因食品確實存在安全性問題。
  • 海魚沒有寄生蟲嗎,為什麼比淡水魚安全?
    生吃今日的餐飲行業五花八門,創意層出不窮,好吃的美食一眼望不到街尾。海魚沒有寄生蟲嗎刺身一般都是海魚,為什麼少有淡水魚的身影呢?我們都知道淡水魚有寄生蟲,所以生吃存在很大安全隱患,但是海魚就沒有寄生蟲嗎?
  • 轉基因食品是「偽科學」嗎?對此你怎麼看?轉基因食品還能吃嗎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轉基因食品是「偽科學」嗎?對此你怎麼看?轉基因食品還能吃嗎多年來,人們就為生產轉基因食品是否合法,打過不少口水仗。直到現在,也沒見什麼分曉。最近「中國式諾貝爾獎」水稻獎的出現,又引起了人們的熱議。但不管有毒無毒,合不合法,轉基因食品還是悄悄進入了我們的生活。
  • 這是什麼化學物質,有害嗎?
    先從這個公告的名稱說起,這則公告的名字叫【關於發布《涼拌菜中1,2-丙二醇和1,3-丙二醇的測定》等6項食品補充檢驗方法的公告】,很多人一看到這個名稱,雖然不明白「丙二醇」是啥物質,但肯定會有疑問「涼拌菜還要檢測丙二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