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未呈現的約翰納什:同性戀 曾離婚有私生子

2020-12-04 環球網

據美國媒體報導,當地時間5月23日,現年86歲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翰·納什及其82歲的妻子艾麗西亞在美國新澤西州遭遇車禍身亡。

納什是美國著名數學家,於1950年獲得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他在僅二十餘頁的博士論文中提出的重要概念「納什均衡」,成為博弈論中一項重要突破。1994年,他和其他兩位博弈論學家共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1959年,因罹患偏狂型精神分裂症,納什中止了他的研究生涯。1970年後,納什的症狀逐漸好轉並再度回到學術研究工作。他這段時間的經歷由美籍記者西爾維婭·納薩爾寫成傳記,後被導演朗·霍華德翻拍成同名電影《美麗心靈》,該影片於2002年奪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等4項大獎。

儘管這部影片是根據約翰·納什的一生而創作,但據美國網絡雜誌Slate報導,該影片刻意省去了一些傳記中提到的重大事件,比如同性戀、私生子以及離婚等經歷。

1. 同性戀經歷

納什曾多次與其他男性有過牽連。納薩爾在傳記中寫道,本科時納什曾趁朋友熟睡時爬到對方床上並「進行挑逗」。1950年夏天,納什在加州聖莫尼卡為智庫蘭德公司工作,與其一同居住的數學家約翰·米爾諾透露,納什曾對他作出性愛姿態。記者納薩爾表示,「納什對米爾諾的感情確有可能是某種接近愛情的東西」。

納什的初戀是對其他同性的單戀,他曾親吻另一位朋友唐納德·紐曼。用納什自己的話說,他曾與兩位同學有過「特殊友誼」,其中一位與他互相吸引,另一位一開始是朋友,後來又遠超過了朋友關係。

1954年,納什在聖莫尼卡因有傷風化的暴露被逮捕,這讓他丟掉了在蘭德公司的職位。不過他向老闆辯解稱當時「只是在觀察行為特徵」。

2. 私生子

納什的另一段「特殊友誼」是與護士埃莉諾·施蒂爾。1952年納什在麻省理工任教期間,與照顧他的護士施蒂爾相戀。1953年施蒂爾為納什生下兒子約翰·戴維·施蒂爾,不過在得知施蒂爾懷孕後,納什就因兩人社會地位存在差距而選擇離開。沒過多久,納什便與後來的妻子艾麗西亞相戀,並於1957年結婚。

直至約翰·戴維6歲時,納什才偶爾前去探望。約翰上高中後開始與納什通過書信來往,6年後他們開始見面。不過施蒂爾告訴納薩爾,當時納什的病還未康復,「有一個精神病父親實在令人煩惱」,於是兩人的聯繫漸漸中斷。

3. 離婚

1957年2月,納什與艾麗西亞結婚,兩年後他們的兒子降生。由於此時納什的病情已經開始顯現並忙於治療,他們的兒子有長達一年的時間沒有取名。1962年聖誕過後,艾麗西亞提出離婚,並稱因她讓納什兩度住院而受到對方的責備。她還說,納什早已搬到另一間臥室居住,並在長達兩年的時間裡拒絕與她同房。1965年,艾麗西亞曾想與另一名數學教授約翰·科爾曼·穆爾結婚。

1970年,納什再度與艾麗西亞同居。不可否認,艾麗西亞的悉心照料對納什的康復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艾麗西亞僅將納什看作「寄宿者」。納薩爾在傳記中寫道,在納什獲得諾貝爾獎之前,「兩人實際就像居住在同一屋簷下的遠親一樣」。2001年,納什與艾麗西亞復婚。

電影《美麗心靈》中,納什在接受諾獎時發表演講感謝妻子艾麗西亞對他的照顧。但事實上,或許是考慮到病情不穩,納什並未獲邀發表演說。不過納什後來曾在普林斯頓一場小型聚會上發表簡短講話,據納薩爾回憶,要點大概有三:一是希望獲得諾獎能夠提升他的信用額度,因為他非常想要一張信用卡;二是他希望此次獎項是自己獨攬,而非與人共享,因為他迫切需要那筆獎金;三是他因博弈論得獎,而自己覺得博弈論跟超弦理論一樣本質是高度智力的課題,不過現實中的實用性並不大。他用充滿疑惑的語氣說出這番話,為的是讓這個話題聽上去很有趣。

相關焦點

  • 《美麗心靈》原型有同性戀史?曾被逮捕
    他認為電影中對自己病情的演繹是藝術化的,對幻覺和治療的表現並不十分準確。而在真實生活中,遭到種種幻覺的困擾,納什的確做了許多瘋狂的事。他曾認為《紐約時報》刊登了外星人發來的信息,而自己能夠讀懂,並給一個學生發過星際駕照。他曾拒絕芝加哥大學的聘用,因為他覺得自己即將成為南極的皇帝。他還曾以隱匿的救世主自居,要在數字裡尋找著不為人知的信息。
  • 約翰納什——橫跨六大學科的大師,承受天才與瘋狂的痛苦
    文/古殿2002年,電影《美麗心靈》橫掃奧斯卡金像獎、美國金球獎、英國電影學院獎。轟動之下,電影主人公約翰納什——一位橫跨六大學科的天才科學家,才被更多的人所知道。可能2002年看電影的你認為這位天才早已不在人世,但在電影放映十三年後的2015年突然看到新聞:電影《美麗心靈》人物原型約翰納什遭遇車禍去世。
  • 女子發現老公是同性戀有多個性伴侶 離婚後發現已感染愛滋
    婚後,她無意中發現老公是男同,且有多個出軌對象。更悲慘的是,在離婚後,她檢查出自己被傳染上了愛滋病。像陸小英一樣,男同性戀者的妻子,也被稱為同妻,近幾年漸漸走進大眾的視線。在12月1日第28個世界愛滋病日到來前夕,淮河晨刊記者採訪了市疾控中心和兩位同妻,將這一群體的情況呈現給廣大讀者。
  • 馬蓉停更所有社交網絡引熱議,知名主持人曾曝她和王寶強離婚內幕
    ,王寶強方第一時間進行了闢謠,否認了兩人領證結婚,並澄清了網傳的私生子一說。    《大鬧天竺》不僅讓王寶強備受質疑,這部電影還和王寶強馬蓉離婚案息息相關,細心的網友可能會注意到《大鬧天竺》的製片人正是馬蓉,影片上映時,王寶強和馬蓉正在打離婚官司
  • 美麗心靈-我所認識的約翰納什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數學教授約翰納什是當今最著名的幾個瘋子之一,他瘋狂離奇的經歷被改編成電影《美麗心靈》後,在世界各地廣為傳誦。約翰納什共入過兩次精神病院,1959年在波士頓附近的麥克林醫院(McLean Hospital),1961年在普林斯頓附近的特倫頓精神病院(Trenton Psychiatric Hospital)。
  • 阿爾貝親王再陷「私生子訴訟」,夏琳王妃「黑化」剃朋克頭
    如今,這件事情的原委基本得到了確認,摩納哥方面有消息說,夏琳改變髮型有可能跟她現在的心境有關,據說夏琳正處於「極度痛苦之中」,面臨人生中「最大的危機」,她痛苦的原因、危機的根源是——丈夫阿爾貝親王又雙叒叕身陷「私生子訴訟」了!這起訴訟案的原告是一名現居義大利的巴西女子,媒體並沒有公布其姓名。
  • 私生子最多的國家:70%的小孩都是私生子,卻成南美洲唯一發達國
    對於國人們而言,私生子都並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畢竟私生子在我們中國的定義,是很容易受到流言蜚語的。但在當今世界上,有這麼一個國家,70%的新生兒都是私生子,這讓人感到匪夷所思。一位當地人告訴我,她們大多數都沒有結婚,這些孩子也就是我們口中所說的私生子。這讓我感慨,智利的女人可真不容易,但接下來智利朋友的話,更是讓我感到驚訝。在智利這個國家,擁有私生子並不是什麼見不得光的事情,反倒是已婚生子的成為了少數群體。據相關數據統計,智利是當今世界上的私生子最多的國家,有70%的新生兒都是私生子。這放在世界各國上來看,可還真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碾壓。
  • 他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曾患精神分裂,傳記電影獲得奧斯卡
    好萊塢根據他的真實經歷拍攝了電影《美麗心靈》,憑藉著他的傳奇人生,該片還獲得了2001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筆者對約翰納什的了解也更多的是基於《美麗心靈》這部電影,電影中約翰納什少年成名,就讀於普林斯頓大學,後來憑藉著在博弈論研究中卓越的貢獻奠定了自己在學術界的地位,創立了納什均衡理論。
  • 【電影】「男女同性戀支持礦工」?!這是個什麼奇怪的組織?
    原標題:【電影】「男女同性戀支持礦工」?!這是個什麼奇怪的組織? 摘要:生而為人,不必抱歉,還是為之驕傲吧! 前一陣子,英國一年一度的同志驕傲大遊行在倫敦盛大展開,通過各媒體的鏡頭,我們可以看出倫敦正沉浸在一片色彩斑斕的喜悅之中。
  • 統計稱:中國約有1600萬女性嫁給同性戀丈夫(圖)
    這個群體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同妻」——男同性戀者的妻子。然而絕大多數「同妻」在結婚戀愛時,並不知道自己的男友是同性戀者。「有多少人了解同妻?了解同妻的痛有多痛?」幫「在婚同妻」解脫婚姻,防止未婚女子成為「同妻」,已成為「同妻」公益組織的兩大目標。電影《斷背山》講述了美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鄉村,兩個普通男青年真摯相愛,後來分別與異性結婚生子的故事。
  • 《美麗心靈》:約翰納什的幸與不幸
    《美麗心靈》講的是一位獲得經濟學諾貝爾獎的數學家,約翰納什的故事。學過經濟學或者數學的人應該都聽過一個詞,納什均衡。提出這個理論的人就是約翰納什。納什均衡指的是博弈中的一種策略組合,在這個組合中,對於任意一個參與者,當其他參與人的策略確定的時候,他的選擇是最優的。也就是說,每個參與人都期望獲得最大的效益值,最後就會達到納什均衡。
  • 天才還是瘋子,這位舉世公認的知名瘋子約翰納什獲得諾貝爾獎
    電影《美麗心靈》休斯頓大學的數學天才約翰納什天生對數字與數學敏感,自從學生時期就對數學無盡痴迷,但這位數學天才卻不善交際,社交一塌糊塗。於是他長期處於自我封閉狀態。在休斯頓新校區,作為研究生的約翰納什好在和擅長交際的室友查理斯交了朋友,他逐漸走出交際陰影。
  • 《美麗心靈》|捋一捋電影中的三重心靈
    這部電影最流行的中文名是「美麗心靈」,英文名是A Beautiful Mind,香港翻譯為「有你終生美麗」,臺灣翻譯為「美麗境界」,還有「完美大腦」的翻譯。不同的翻譯,顯示的是對影片的不同理解。「有你終生美麗」的「你」既可以指約翰納什的妻子艾麗莎,也可以指有強悍心智的約翰納什。「美麗境界」的「境界」可以指妻子艾麗莎的,也可以指約翰納什的。
  • 中國首例同性戀婚姻引轟動[視頻]
    1月3日,成都一家著名男同志酒吧裡,一對戀人———曾安全和潘文杰,在舉行婚禮。這是國內首例同性戀者公開結婚。曾安全於1983年和一個女人結婚,「明知道自己對異性不感興趣,但在那個年代,什麼都不敢說。」
  • 同性戀符合達爾文進化論嗎?從未被淘汰
    大約400個物種有同性戀行為,其中與人最接近的物種是倭黑猩猩(雄性和雌性都有)。但是考慮到同性戀男女的孩子要比直男直女來得少,一個問題自然而然產生了:「從演化觀點來看,這是個悖論。」類似地,在西方,有證據顯示很多人經歷過同性性行為。上世紀40年代,美國性學研究者阿爾弗雷德·金賽(Alfred Kinsey)發現,儘管只有4%的白人男性在成年後是絕對的同性戀, 有過三年時間的同性戀行為的比例達到10%,37%曾在一生中有過同性性行為。
  • 傳奇的一代數學家和經濟學家約翰納什
    1950年,22歲的納什博士畢業,提出 「納什均衡」博弈理論1957年,納什與艾裡西亞結婚1958年,30歲的納什罹患妄想型精神分裂症1994年,納什因博弈論成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2001年,以納什和艾麗西亞為原型的電影《美麗心靈》上映
  • 天才約翰納什:不瘋魔不成活,窮盡一生與命運博弈的天才
    「重要的不是治癒,而是帶著病痛活下去」——加繆天才與瘋子只有一線之隔,電影《美麗心靈》的主角約翰納什無疑是萬眾挑一的數學天才。不瘋魔不成活,窮盡一生與命運博弈的天才約翰納什在普林斯頓大學沒有朋友,孤僻內向不善於人際交往的他自己也承認「我有兩個腦袋,但只有半顆心」。納什不喜歡去上課,認為上課會影響他的創造力限制他的思維,一味學習前人的理論對他沒有意義。
  • 李銀河:對待同性戀問題的中國智慧
    愛爾蘭在涉及婚姻家庭和性的問題上一向比較保守,20年前才準許離婚,遠遠落後於大多數西方國家,也落後於一直實行離婚自由法案的中國。近一個世紀以來,同性戀在西方被視為洪水猛獸,為社會所不容。上世紀60年代開始的同性戀權利運動極大地改變了人們對同性戀的看法。在越來越多的地區和社會,人們對同性戀越來越寬容,這是一個基本的趨勢。
  • 黃毅清爆料黃奕,說她是同性戀,和自己結婚是因為看上他的基因
    雖然沒有確鑿的證據,但是他每次說的都有鼻子有眼的,在網友們看來很有可能是真的。而且他好像非常樂意曝光前妻的種種行為。2月18日,黃毅清有在社交平臺上發了一條消息,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他表示當初何前妻離婚是對方早就計劃好的事情,甚至為了離婚故意出軌讓被人拍到,以此來激怒黃毅清,據他自己爆料稱,之前為了女兒他一直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假裝不知道。既然故意要離婚,呢嗎當初為什麼還要結婚呢?他也作出了解釋。他表示,當初前期和他結婚就是想騙他,想要個孩子。欺師並不是想和他在一起,而是看上了他良好的基因。
  • 馬拉度納屍骨未寒,遺產鬥爭已開始!冒出私生子要求開棺驗DNA
    然而,圍繞他的紛爭,並沒有因為他的離世而結束…就在他被安葬24小時不到,一名自稱是他私生子的男子就向法院提出,要求重新挖出馬拉度納的遺體,要跟他做DNA比對,確認自己的身份!這名男子叫Santiago Lara,今年1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