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河:對待同性戀問題的中國智慧

2020-12-04 環球網

最近,愛爾蘭全民公決通過了同性婚姻法案。愛爾蘭在涉及婚姻家庭和性的問題上一向比較保守,20年前才準許離婚,遠遠落後於大多數西方國家,也落後於一直實行離婚自由法案的中國。

近一個世紀以來,同性戀在西方被視為洪水猛獸,為社會所不容。上世紀60年代開始的同性戀權利運動極大地改變了人們對同性戀的看法。在越來越多的地區和社會,人們對同性戀越來越寬容,這是一個基本的趨勢。

2007年我做過一次中國公眾對同性戀態度的調查(全國大中城市隨機抽樣,結論可以推論到全國大中城市人群)。在「你如何看待同性戀行為」這一問題上,有兩成(20.8%)中國城市居民認為它完全沒有錯;三成人(32.3%)認為它「有點錯」,但是並非完全錯誤;有近四成人(37.8%)認為它是「完全錯誤」的。還有近一成人(9.3%)態度不明。與美國相比,完全接受同性戀的人的比例(1977年的美國為43%)低20個百分點,但是完全拒絕同性戀的人所佔的比例(1977年的美國為47%)也低了10個百分點。換言之,美國公眾的觀點比較兩極化(紡錘型),或者完全接受,或者完全拒絕,而中國公眾的態度比較中庸(棗核型)。這種區別估計與我們兩國各自的傳統性文化對同性戀態度的區別有關。

一個進步和文明的社會應反對各種各樣的歧視,其中既包括反對種族歧視、民族歧視、性別歧視這些舊的議題,也包括反對性傾向歧視這個新的議題。在反對各種社會歧視的背後,有一個統一的內在邏輯,那就是保護弱勢群體的權利。反對對弱勢群體的歧視不僅有利於弱勢群體本身,也有利於整個社會的和諧,促成一種寬容、和諧的社會氣氛,促進社會的平等和公平。

從社會道德評價上看,由於同性戀有可能有先天成因,就不應對它做道德評判,這跟不可以說左撇子道德有問題是同一個道理。因為無論你怎樣批評它,禁止它,它還是會存在。

從文化傳統上看,中國對同性戀從來不嚴厲,現在世界上還有80個國家同性戀不合法,其中有7個國家對同性戀判死刑。我們偏巧沒有這樣的文化習俗和傳統。從宗教信仰上看,中國從沒有宗教禁止同性戀,而西方許多國家要保護同性戀人群的權益,有很大的宗教障礙。

從繁衍保種需要看,歷史上所有缺少人口的國家對同性戀都比較嚴厲,而不缺少人口的國家對同性戀就比較寬容。目前我國人口數量龐大,有3%-4%的人群不生育,不會對我國人口數量產生根本性影響。

中國歷來不缺乏政治智慧,但在國際人權鬥爭的舞臺上,我們卻沒有好好利用我們的文化傳統、宗教狀況和人口狀況上的有利條件,打好同性戀這張牌。如果主流媒體能夠引導公眾正確對待同性戀人群,更加公正、聰明、妥善地處理好同性戀問題,將大大有利於和諧社會的構建,有利於提高我國在人權問題上的國際話語權。▲(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

相關焦點

  • 李銀河:中國公眾對同性戀態度比西方更包容
    簡介:  【解說】近日,中國知名性研究學者李銀河在重慶某高校與師生們交流時提出,相對美國等西方國家而言,中國公眾對同性戀人群的態度其實更加包容。  李銀河說,關於中國公眾對於同性戀的態度,她曾經做過一個全國大中型城市電話抽樣調查,從調查結果中發現中國公眾對同性戀的接納程度相當高。
  • 李銀河否認系同性戀 稱與變性者同居17年
    新京報訊 (記者伍勤)近日,網上流傳一篇《李銀河「拉拉」身份曝光》的文章,稱李銀河與一名中年婦女同居十餘年卻蓄意隱瞞自己的「同性戀身份」,披著「為性少數群體維權」的光環,欺騙和利用中國同性戀李銀河:是的,我一直把他當做一名男性,和他的相處與和男性的相處無異。新京報:那從生理上能接受他是女性身體嗎?李銀河:事實上他在生理上也做過一些手術。【人物簡介】李銀河社會學家,性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前研究員。
  • 李銀河:同性婚姻對中國有百利而無一害
    兩會提案之一 同性婚姻同性婚姻對中國有百利而無一害李銀河:咱們中國是在2002年,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就是把同性戀從精神病手冊刪去的,這個比美國要晚了大概是二十七、八年吧。而我覺得咱們中國恰恰在跟這個,就漢族和少數民族和諧相處這個問題上是非常先進的,是非常有這個好經驗的。許戈輝:那您看,您從2000年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提這個問題,到今天您覺得我們這個社會對於同性戀,還有同性戀婚姻的態度,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您現在再提,你覺得同性戀婚姻的合法化,有了它的社會基礎了嗎?
  • 李銀河:她的愛情從來不落俗套
    女學者愣住了,過了好一會她才緩緩說道:「以前小波有一次問我,萬一將來我在文學上不成功你怎麼辦,那你會不會特別失望?我想了想,我說只要咱們倆能特別快樂就夠了,我覺得這個可能跟我從小看的那些名著什麼的有關,愛情至上。」
  • 社會是多元的,差異是永存的---同性戀的性與愛(圖)
    採訪人:鳳凰衛視主持人許戈輝  採訪對象::社會學家李銀河北京電影學院副教授崔子恩  許戈輝:在數千年的文明史中,性與愛是誰也迴避不了,卻又諱莫如深的問題,前不久頒布的《中國精神障礙與診斷標準》中同性戀不再必然地被劃為心理異常,這是我國第一次對於同性戀在醫學角度上的修正。
  • 中國同性戀逐漸被大眾接受 同性婚姻成最大難題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沒有殘酷迫害同性戀的記錄,除了文革那一特殊時期,從未有人因同性戀活動被判死刑。  從中國傳統文化來看,李銀河認為,國人對於同性戀並沒有惡意,只是忽視。中國是一個沒有統一宗教信仰的國家,西方國家出於宗教信仰而禁止同性戀行為,這一點在中國並不存在。
  • 中國高校同性戀現象調查 調查顯示中國6大學生發生過同性之間性接觸
    因其社名與標誌均引自「同志平權運動」的標誌「彩虹旗」,而被國內外媒體視為「國內首家同性戀學生社團」。作為指導老師的女性學者、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艾曉明與她的學生們,猝不及防中被推到「風口浪尖」。中國首位研究性的女社會學者李銀河在博客上發文稱「他們在創造歷史」,無疑「火上澆油」。
  • 李銀河 外表有多規矩, 內心就有多不羈 溫故
    她的這個「髮型」,應該是指她那智慧的腦袋上油光光疑似假髮的蘑菇雲;她的這個「化妝」,可能是指塗了一個邊緣很不整齊的鮮紅的口紅。這樣一個「不出彩的」李銀河怎麼成了新聞的焦點、爭議的中心?怎麼搞到後來好像急赤白臉的越辯越不清白似的?哪兒出了問題?可能就出在這個「自然」上呢。如果仔細檢查一下,這次「事件」中李銀河的言行,基本上,我們中的很多人都會說:沒問題,應該沒什麼問題吧。首先,婚外情、同性戀、多邊戀、虐戀、亂倫,這些事實從來都存在,這些話題也從來都存在。
  • 獨家對話李銀河:我這不是出櫃
    我承認自己是異性戀,但異性戀並不比同性戀更正常,道德更優越。——李銀河近日,網上開始流傳一篇《李銀河「拉拉」身份曝光》的文章,指責李銀河多年來與一名中年婦女同居十餘年卻蓄意隱瞞自己的「同性戀身份」,披著「為性少數群體維權」的光環,欺騙和利用中國同性戀,隱瞞全國人民。
  • 李銀河:只有「變態」的才是美的
  • 李銀河和她背後的神秘伴侶一起接受了我們的採訪
    這位生理女性心理男性的跨性別者、計程車司機出身、比李銀河年輕12歲的伴侶的出場,讓本就思想前衛的李銀河看起來更加驚世駭俗了。媒體這些天來的狂轟濫炸已經讓李銀河感到一些疲憊了,她和伴侶都開始厭煩媒體對兩人私生活的窺探視角和炒作架勢。但是與此同時,兩人也認為由這一事件掀起的中國社會「性別浪潮」是有積極意義的。
  • 著名性社會學家李銀河
    著名性社會學家李銀河
  • 我國重新定義精神病標準 同性戀不再統劃為病態
    本報記者鄭淑華田利平報導《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將於今年4月20日出版發行,在新版診斷標準中對同性戀的定義非常詳細,同性戀的性活動並非一定是心理異常,由此,同性戀不再被統劃為病態。
  • 中國有多少人是同性戀?
    中國有多少同性戀? 李銀河曾講過,男女同性戀人口在人群中會佔到3-4%。中國大陸人口14億,算下來,同性戀人群是4200萬-5600萬。中國的同性戀群體分布在哪裡 中國的同性戀人群,大多聚集在一二線城市,尤其是北上廣深蓉。
  • 《人間採蜜記》:李銀河的「採蜜哲學」,隨心所欲生活未嘗不可
    大多數人知道李銀河是因為王小波。當我們提到李銀河的時候,好像都會帶著王小波一起。今天我們剝離開王小波遺孀的身份,聊聊李銀河的人生故事。王小波和李銀河他們的第一次見面是李銀河去找王小波父親請教學術問題的時候見到的。
  • 同性戀緣何不敢見光 性取向研討會記者遭驅逐
    廣西社科院文史研究所盧芳明說,在中國,強大的傳統約束力使同性戀者只能小心翼翼地在「地下」活動。新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的診斷標準中對同性戀的定義非常詳細,同性戀的性活動並非一定是心理異常,由此,同性戀不再被統劃為病態。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幾乎所有的專家都對同性戀持寬容和接納的態度。他們普遍認為,正視同性戀,給予同性戀者與異性戀者平等的權益,是我們整個社會應該做出的努力。
  • 同性戀婚姻合法化:為什麼我國騙婚的男同性戀那麼多?該不該結婚
    於是西西給出版社寫了一封信,指出課本中關於同性戀表述的問題,但是出版社和廣東省新聞出版總局都認為這件事沒有錯。於是西西將出版社告上了法庭。後來,出版社修改了部分關於同性戀病態的表述,並做了一些補充作為回應。和西西經歷類似的不僅她一個人,在2015年,中山大學女學生秋白也意識到了這點,她是「反對恐同教材」的第一人。
  • 李銀河:臺灣實現同性婚姻合法對大陸同性戀是鼓舞
    李銀河女士評價說,這件事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它證明了在華人文化、華人社會裡也可以接納同性婚姻,這對大陸同志而言是個特別大的鼓舞。鳳凰衛視5月25日《鳳凰全球連線》,以下為文字實錄:任韌:好,為反對而反對是一個非常不理性的,這是一個觀念的巨大突破。威海現場我們來繼續請教一下李銀河女士,李女士你好。
  • 瀋陽一公司推同性戀測試系統 曾申注鄭筱萸商標
    飛龍:第一個測同性戀傾向  飛龍稱,自己是第一個提供同性戀測試服務的,應用「同性戀心理和行為測定及調試系統」,被測試者的同性戀傾向心理和行為狀態只需經過諸多問題的一問一答,就能通過根據編碼進行的一對一螢屏查詢來獲取。  該套心理測試系統今年已申請國家專利。有專家證實,國內目前尚無類似的專利心理測試系統。
  • 性取向被懷疑很鬱悶 走近大學同性戀主題志願者
    他們的工作被稱為同性戀主題志願工作,是指以同性戀人群為主要服務對象的同志維權和知識普及的活動。   自復旦大學今年為本科生在全國首開同性戀研究課程以來,北京高校學生組織了不少這樣的主題志願工作。從2005年10月中央民族大學就同性戀問題展開問卷調查開始,北京林業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北京師範大學都舉辦了同性戀知識論壇等主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