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河否認系同性戀 稱與變性者同居17年

2021-01-15 騰訊網

新京報訊 (記者伍勤)近日,網上流傳一篇《李銀河「拉拉」身份曝光》的文章,稱李銀河與一名中年婦女同居十餘年卻蓄意隱瞞自己的「同性戀身份」,披著「為性少數群體維權」的光環,欺騙和利用中國同性戀。

對此,昨日下午,李銀河在博客上發表《對所謂拉拉身份曝光的回應》聲明,首次公開自己在王小波過世後已與一位Transexual(跨性別者)同居17年。但是聲明同時強調,她是異性戀者,並非同性戀者。

李銀河在博文中一再把同居伴侶稱作「他」,並表示伴侶是一位生理女性、心理男性的人。李銀河稱,「他」是一位女變男的變性者,學名叫Transsexual,並解釋「他」作為Transsexual跟女同性戀者的區別在於,「拉拉」生理性別是女性,自身的性別認同也是女性,並且愛的是同性戀女性,「而他的生理性別是女性,但是自身的性別認同卻是男性,他無論從外貌還是內心看,都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男性。他所愛的只能是異性戀女人,而不是同性戀女人。」

博文中還交代了伴侶曾經對她的追求過程,以及兩人的相戀過程。文中提及工人階級出身的伴侶為她寫的情詩,以及自己是如何為之所動。她說,「愛情從來是超凡脫俗的,它根本不管什麼階級階層,貧富貴賤,也不管美醜年齡,甚至使性別都變得無足輕重。」

據介紹,兩人已同居17年。因為伴侶喜歡兒女親情,他們從福利院收養了被父母遺棄的智力發育遲緩的男孩壯壯。現在三個人生活在一起。

在這篇「回應」發布的幾小時後,李銀河對於自己在文中強調自己的「異性戀身份」又做了一個補充聲明,表示之所以強調自己是異性戀者,僅僅是陳述一個事實而已,並不覺得自己因此就比同性戀者更正常,或者道德上更優越。

■ 對話

「王小波如果還活著,也不會有後面的事」

昨日,李銀河的博文發表後,立即吸引各方關注,有網友表示理解祝福,也有人表示困惑不解。李銀河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她並不是同性戀者,也沒有改變性取向,她是和跨性別者相戀的異性戀女性。

新京報:你這篇博文的發表算是「出櫃」嗎?

李銀河:我不認為這是嚴格意義上的「出櫃」。出櫃指的是同性戀者公開了自己此前隱藏的同性戀身份。而我並不是一個同性戀者,我是一個和跨性別者相戀了的異性戀女性。

新京報:這麼多年來從未公開過和伴侶同居的事,出於什麼考慮?

李銀河:我其實並沒有刻意隱瞞,圈內人,熟人都知道我和他生活在一起。對公眾,我一直沒機會也沒必要公開,並且他也不太希望私生活被曝光過多。

新京報:有源於你和王小波的愛情被公眾過度神話了這樣的壓力嗎?

李銀河:王小波如果還活著,也不會有後面的事了。我並沒有改變性取向。

新京報:如果沒有發生這件事,日後會公開嗎?

李銀河:會在我的自傳裡寫出來,這是我生命裡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沒想要隱瞞。

新京報:你一再強調自己是個異性戀者,但是和跨性別伴侶生活在一起是把他作為異性看待嗎?

李銀河:是的,我一直把他當做一名男性,和他的相處與和男性的相處無異。

新京報:那從生理上能接受他是女性身體嗎?

李銀河:事實上他在生理上也做過一些手術。

【人物簡介】

李銀河

社會學家,性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前研究員。代表學術著作有《中國人的性愛與婚姻》、《同性戀亞文化》等,1999年被《亞洲周刊》評為中國50位最具影響的人物之一。退休後出版雜文集《我的生命哲學》、《我的心靈閱讀》和《我的社會觀察》。為作家王小波的遺孀。

事實+

《對所謂拉拉身份曝光的回應》全文:

在網上看到一篇挺惡毒的關於我的所謂拉拉身份曝光的文章。本來,一個人怎麼生活,跟誰交朋友,屬於個人隱私,我沒有義務向任何人交代。但是既然有人這麼不客氣地「爆料」,我也不得不交代一下,以正視聽:

我確實是個異性戀,不是同性戀。這是我當初跟王小波結婚的原因之一。不像中國七成同性戀都會出於環境壓力跟異性勉強結婚那樣,我跟王小波結婚不是出於壓力,而是雙方自願的。

小波過世之後,我認識了一位異性者,他是一位非常典型的Transsexual(LGBT中的T),他是生理女性、心理男性的人。這樣的人跟女同性戀的區別在於,他雖然身體是女性,但是自身的性別認同是男性,他所愛的只能是異性戀女人,而不是同性戀女人。

下面是我們的愛情故事,是我在寫的自傳中的一節。由於這個特殊的變故,就提前公諸於世吧:

她其實不是她,而是他,是一位生理女性、心理男性的人。他是一位女變男的變性者,學名叫transsexual。無論從外貌還是內心看,他都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男性。他性格中的男性度極高,超過很多男人。因此,有時他被人誤叫一聲「先生」「大哥」會樂不可支;他生活中最尷尬的事情就是,每次進公共女洗手間都會把裡面的人嚇一跳。

我們在一個酷兒聚會上相遇,那是小波去世三個月後的一天,加州大學的人類學教授麗莎拉我去散心,希望我從失去小波的悲痛中走出來。聚會在西四羊肉胡同一位男同志的家裡舉行,記得我還約了《東宮西宮》的導演張元一起去,並且在那裡首次見到被譽為中國法斯賓德的崔子恩。

我因為基本上誰都不認識,所以在聚會上顯得很落寞,這時,「她」過來搭訕,並提起我們以前在一個女同志的見面會上見過一次。後來他告訴我,從那次見面,他就「惦記」上我了,心想:要能跟這個人在一起該有多好。我們互相留了電話,我心裡想的是做女同志調查,而他心裡早就暗戀上了我。

我們是相當有緣分的,證據就是他第一次約我,電話打來我就說對了他的名字,而且把我跟另一位老朋友的約會忘得一乾二淨,欣然去赴他的約了。後來那位朋友好抱怨我,我自己也納悶,像這樣爽約的事在我是極少發生的。

我在人民日報的西大門等他,他竟是開著一輛深棕色的桑塔納來的,記得我還暗暗猜測他的職業,因為當時有車的人很少。後來才知道,原來他是一位計程車司機。我們的第一次談話是在麥當勞,這在當時還是很奢侈的一種消費。我問他答,很坦誠,一切問題都如實回答。我在一個本子上做了記錄,這是我做同性戀調查時一直使用的方法。記得結帳時我要AA制,被他不容分說地拒絕了。做社會調查按慣例是要付費的,哪有讓對方結帳的道理。我哪裡知道,在他心裡,這並不是一個調查訪談,而是男女約會啊。

他陷入對我的狂熱愛戀,對我來說完全是猝不及防,而且有點匪夷所思:雖然憑我的專業知識,我很快明白他是一位生理女性、心理男性的變性者,而行外人大多是分不清變性者和女同性戀這兩種人的,他自己也是一直在女同志的圈子裡進進出出。我對女人的身體是沒有欲望的。這怎麼可能呢?

然而,他對我的愛排山倒海,雷霆萬鈞,不由我不受吸引,不受感動。當時的感覺,他就是上帝派來的一位天使,是專程來解救我出失去小波的苦海的。

沒過多長時間,他就在我媽媽家住了下來:那時我已經從我們自己的小家搬出來,回到了媽媽家居住。他就睡在一個窄窄的硬面沙發上,總共也就一尺寬,愛情的力量真是驚人,它可以讓人吃世間無人能吃的苦,並且甘之如飴。我媽媽生性極為簡樸,而且老年人也沒什麼食慾,我家的晚飯從來都是清水煮麵,裡面放點菜葉。我從小這麼習慣了,他可沒受過這種苦啊。所以,後來他一直把那段時間的夥食叫做「吃愛情麵條」。

他不但自己是工人階級,而且他的父母也都是最最質樸的老工人,善良至極。記得有次好友林春對我講過這樣一句話:「其實工人階級中有很多人是非常優雅的。」意思是優雅並不僅僅屬於社會的上層和知識階層。雖然他們愛說粗話,也從來不享用高雅的文學藝術,但是優雅是一種生活態度。優雅和質樸是可以並存的。比如,託爾斯泰就穿粗布衣服下地幹農活,而誰又能說託爾斯泰不夠優雅呢?

關鍵是愛。愛情從來是超凡脫俗的,它根本不管什麼階級階層,貧富貴賤,也不管美醜年齡,甚至使性別都變得無足輕重。一樁愛情只要是發生了,它就絕對是美的,伴以所有感人至深的細節。比如,他告訴我,有段時間,他只要想到我,身體就出現一股熱流,這熱流從心口一直向下,貫穿全身,燒得他無可奈何。這樣的事情是不可反駁的,它有一種強橫的力量,使人不得不臣服於它,即使是堅冰也不得不在這股熱流的衝擊之下融化。

他雖然不愛看書,但是愛情把他變成了一個詩人,他為我寫過很多詩,我很喜歡,比如:

我想你

在每一個沒有你的夜晚

我的世界悽涼而孤獨

我是那麼地愛你

以至一想到你

我的心就開始深沉

直到哭泣

從小波去世時起,我們已經同居了17年,我們還收養了一個孩子,他被父母遺棄。我本來是不喜歡孩子的,所以我跟小波都是自願不育者。可是他卻喜歡兒女親情。於是我們從兒童福利院收養了壯壯。他雖然達不到正常孩子的智力水平,卻是一個非常漂亮善良的孩子,一個非常可愛的孩子。有時,我覺得他懵懵懂懂的樣子就像一個可愛的小動物,他的童年顯得比一般的孩子長了許多,14歲還在上五年級,而同齡的孩子已經上初中了。我常常用陳章良的例子鼓勵他,據說陳是9歲上小學一年級的,現在不也是個大科學家了嗎?

耳鬢廝磨時間長了,我們兩個人合二而一,變得像一個人一樣,愛情成為親情,就像渡過了激流險灘的小船,徜徉在寬闊平靜的水面上。日子像流水般逝去,心中不再有波瀾起伏,但是日子過得平靜熨帖,其樂融融。(騰訊新聞綜合報導)

相關焦點

  • 獨家對話李銀河:我這不是出櫃
    我承認自己是異性戀,但異性戀並不比同性戀更正常,道德更優越。——李銀河近日,網上開始流傳一篇《李銀河「拉拉」身份曝光》的文章,指責李銀河多年來與一名中年婦女同居十餘年卻蓄意隱瞞自己的「同性戀身份」,披著「為性少數群體維權」的光環,欺騙和利用中國同性戀,隱瞞全國人民。
  • 李銀河:她的愛情從來不落俗套
    可是就是這麼一個單純到有點不諳世事的人,在自己的博客上公開自己的隱私,自承在失去丈夫王小波三個月後,她就遇到了人生的第二位伴侶,一位「生理女性、心理男性的「transsexual(變性者)」,兩人相守十七年,還領養了一個小男孩。
  • 李銀河:中國公眾對同性戀態度比西方更包容
    簡介:  【解說】近日,中國知名性研究學者李銀河在重慶某高校與師生們交流時提出,相對美國等西方國家而言,中國公眾對同性戀人群的態度其實更加包容。  李銀河說,關於中國公眾對於同性戀的態度,她曾經做過一個全國大中型城市電話抽樣調查,從調查結果中發現中國公眾對同性戀的接納程度相當高。
  • 中國有多少人是同性戀?
    李銀河曾講過,男女同性戀人口在人群中會佔到3-4%。中國大陸人口14億,算下來,同性戀人群是4200萬-5600萬。澳大利亞的官方數據稱,該國同性戀比例為3%,大約為74萬人。有人打比方稱,這部分人就像物理概念裡的「暗物質」一樣,很難觀測,卻很可能會左右最終的研究結果。 即便事實真如理想——這個人群大多都是精英,可現實是,他們依然得不到社會更多的包容。
  • 《人間採蜜記》:李銀河的「採蜜哲學」,隨心所欲生活未嘗不可
    行政十三級以上就算高幹的時代,李銀河的父親行政十級。正因為李銀河父母的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地位,李銀河從小就下定決心去過自己獨特的人生,不靠別人,只靠自己,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從1973 年開始,隨著時代的大潮,她下鄉到了沁縣工作了兩年。因為她曾經有內蒙古兵團的高強度重體力勞動的經歷,所以對於幹農活這件事不是特別牴觸。
  • 李銀河 外表有多規矩, 內心就有多不羈 溫故
    著名學者李銀河18日下午發布博客文章,針對近日有爆料稱其是「拉拉」(註:女同性戀者)的傳言,給予正面回應。
  • 李銀河和她背後的神秘伴侶一起接受了我們的採訪
    李銀河表示,兩者有著非常大的差別。比如,很多女同性戀中的Tomboy經常可以和女同伴侶進行角色轉換,她們的情慾對象是同性戀女性,也就是說她們的性取向是同性戀傾向。而女跨男的Transgender完全無法轉換角色,他們不認同自身的生理性別,而情慾對象是異性戀女性,也就是說他們事實上性取向是異性戀傾向。
  • 社會是多元的,差異是永存的---同性戀的性與愛(圖)
    說到同性戀,可能在有些人心目中還是一個灰色、神秘甚至有些反感的詞,今天我要採訪的兩位嘉賓一位是同性戀的研究者社會學家李銀河。另外一位則是中國首位公布自己是同性戀者的電影學院副教授崔子恩。她們兩位分別從不同角度探討、分析了同性戀現象,也帶給我們關於性愛主題的新一輪思考。
  • 李銀河:同性婚姻對中國有百利而無一害
    李銀河:對。許戈輝:其中這第一條提案希望能夠將同性婚姻合法化,我看您已經不只是第一次提交了。李銀河:可能有三四次了吧,已經。許戈輝:從什麼時候就開始了。李銀河:我記得最早應該是2002年,或者是2003年,當時是給了一位人大代表,但是那個就是會後呢,這個人大代表給我來了一封信。
  • 李銀河:只有「變態」的才是美的
  • 梵蒂岡稱各國立法者有責任禁止同性戀婚姻
    2003-08-01 16:11:37 | 來源:人民網 | 作者:固山   由於擔心越來越多的國家通過同性戀婚姻法律
  • 中國高校同性戀現象調查 調查顯示中國6大學生發生過同性之間性接觸
    因其社名與標誌均引自「同志平權運動」的標誌「彩虹旗」,而被國內外媒體視為「國內首家同性戀學生社團」。作為指導老師的女性學者、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艾曉明與她的學生們,猝不及防中被推到「風口浪尖」。中國首位研究性的女社會學者李銀河在博客上發文稱「他們在創造歷史」,無疑「火上澆油」。
  • 中國同性戀逐漸被大眾接受 同性婚姻成最大難題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沒有殘酷迫害同性戀的記錄,除了文革那一特殊時期,從未有人因同性戀活動被判死刑。  從中國傳統文化來看,李銀河認為,國人對於同性戀並沒有惡意,只是忽視。中國是一個沒有統一宗教信仰的國家,西方國家出於宗教信仰而禁止同性戀行為,這一點在中國並不存在。
  • 著名性社會學家李銀河
    著名性社會學家李銀河
  • 同性戀婚姻合法化:為什麼我國騙婚的男同性戀那麼多?該不該結婚
    2016年一名叫西西的大學生,發現在自己的教科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一書中,將同性戀列入「心理障礙」中的一項,和窺陰癖成了並列關係,甚至有汙名化的病態定義表述。於是西西給出版社寫了一封信,指出課本中關於同性戀表述的問題,但是出版社和廣東省新聞出版總局都認為這件事沒有錯。於是西西將出版社告上了法庭。後來,出版社修改了部分關於同性戀病態的表述,並做了一些補充作為回應。和西西經歷類似的不僅她一個人,在2015年,中山大學女學生秋白也意識到了這點,她是「反對恐同教材」的第一人。
  • 現實版白富美愛上搬磚男,王小波寫給李銀河的情書,袒露一切熱愛
    很多人可能對王小波可能不是很了解,我也是通過朋友偶然間知道《愛你就像愛生命》,從未想過一個長成這樣的小夥子,能夠寫出如此令人動容的話語,王小波的李銀河的愛情堪稱現實版白富美愛上「搬磚男」,摘自《愛你就像愛生命》。「你好哇,李銀河!」
  • 同性戀男子稱治療性取向時被電擊
    同性戀者稱被電擊2013年8月,小振百度「同性戀治療」,第一條搜索結果是心語飄香。小振致電診所,得到諮詢師姜開成「可以治療」的答覆。「當在庭審過程中被問起治療過程時,我的身體都在抖。」小振這樣形容那之後診所「電擊治療」帶給他的回憶。」3月,小振將百度和心語飄香告上法庭。
  • 同性戀緣何不敢見光 性取向研討會記者遭驅逐
    記者被從會場「請」了出來2003年8月16日至18日,由中國知名性學和愛滋病病學專家張北川牽頭主辦的「性取向與健康」研討會在北京前門飯店舉行。一位李先生正在做「我們18年的同性伴侶(夫妻)生活:回顧與希望」的發言……一會兒,一位工作人員走近記者,俯下身問:「你是記者?」「對!」記者說。「不行,你不能聽,你過來一下。」記者只好來到他們在會場內的臨時工作處,工作人員跑到會場前排叫來研討會牽頭人張北川先生,張先生了解到記者的身份後,語氣強硬地表示,記者必須立即離開,這裡不歡迎記者。記者只好退到會場外。
  • 李銀河:對待同性戀問題的中國智慧
    近一個世紀以來,同性戀在西方被視為洪水猛獸,為社會所不容。上世紀60年代開始的同性戀權利運動極大地改變了人們對同性戀的看法。在越來越多的地區和社會,人們對同性戀越來越寬容,這是一個基本的趨勢。2007年我做過一次中國公眾對同性戀態度的調查(全國大中城市隨機抽樣,結論可以推論到全國大中城市人群)。
  • 李銀河:臺灣實現同性婚姻合法對大陸同性戀是鼓舞
    李銀河女士評價說,這件事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它證明了在華人文化、華人社會裡也可以接納同性婚姻,這對大陸同志而言是個特別大的鼓舞。鳳凰衛視5月25日《鳳凰全球連線》,以下為文字實錄:任韌:好,為反對而反對是一個非常不理性的,這是一個觀念的巨大突破。威海現場我們來繼續請教一下李銀河女士,李女士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