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動物園生活竟對大象致命 壽命縮短幾十年

2021-01-12 中國新聞網

研究:動物園生活竟對大象致命 壽命縮短幾十年

2008年12月12日 16:15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12月12日電 綜合報導,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動物園不利於大象生活。動物園裡生活的大象壽命被縮短了幾十年。

  此項研究由英國皇家一個研究會發布。研究結果顯示,非洲動物園裡的雌象只能存活不到17年,而肯亞野生動物園的雌象平均存活年限是56年。

  研究認為,壓力和肥胖是造成動物園大象死亡的潛在原因。「動物園中,皰疹、肺結核等疾病傳播,而且動物園環境單調,如果沒有外在因素的刺激,象群很難自我維持。」

相 關 報 道

相關焦點

  • 物種壽命由何決定?端粒縮短速度是決定因素
    據埃菲社7月8日報導,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月刊上的這項研究得出了上述結論。研究還表明,上述聯繫可以用數學公式來表示,並可用於準確預測物種的壽命。那麼,火烈鳥平均能活40年,老鼠只能活兩年,大象壽命在60歲左右,人類則越來越多地能活過80歲……不同物種的壽命有差距的原因為何?
  • 生活壓力導致細胞壽命縮短?
    原標題:生活壓力導致細胞壽命縮短?生活壓力會在他們的基因中留下長久、有害的印記,以致窮人的DNA質量下降,早死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美國史丹福大學進行的一項研究調查惡劣人類生活對其DNA的影響,發現如果生活因貧窮而面臨較大壓力的話,人體主宰壽命長短的染色體端粒便會較容易因受壓而縮短,而端粒越短,人早死的可能性就越高。
  • 深圳野生動物園飼養員為大象準備「2021新年大餐」
    2021年元旦,深圳野生動物園飼養員為朝夕相對的大象準備了2021年新年第一餐。該園大象對特色的「2021新年大餐」甚為滿意,大快朵頤。為了讓大象吃上營養豐富的新年第一餐,深圳野生動物園飼養員一大早就忙碌了起來:大象草墊底,再擺上蘋果、香蕉、南瓜、紅蘿蔔、地瓜、甘蔗等食物,上面的「2021」採用蘋果、西瓜、紅蘿蔔等食物精心製作而成,顯得格外醒目。聰明的大象看著「2021新年大餐」早已垂涎欲滴,時而向飼養員點頭仿佛在表示滿意。大象吃相霸氣十足,幾十公斤的蔬果不一會工夫就被大象吃個精光。
  • 巴基斯坦 亞洲象到柬埔寨養老了 龐大的大象壽命有多長,長多重?
    巴基斯坦 亞洲象到柬埔寨養老了 龐大的大象壽命有多長,長多重?時間:2020-11-27 18:31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巴基斯坦 亞洲象到柬埔寨養老了 龐大的大象壽命有多長,長多重?
  • 34年過去了,車諾比地下100噸的「大象腿」仍然致命
    因為獨特的形狀和顏色,這個龐然大物被命名為「大象腿(Elephant’s Foot)」。雖然這個名字聽起來很溫和,事實上人們在它上面檢測到的輻射量相當高,幾秒鐘內就可以致人於死地。更可怕的是,直到今天「大象腿」對人仍然有致命的威脅。這一切要從大爆炸事件說起。
  • 巴基斯坦唯一亞洲象到柬埔寨養老了 龐大的大象壽命有多長,長多重?
    《曼谷郵報》25日報導稱,卡萬一直生活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瑪巴德的馬拉哈扎動物園,因常年疏於照料,卡萬體重超標卻營養不良,不僅飽受心理疾病折磨,腳趾甲也因長期踩踏不合適的地板而破裂。此外,在伊斯蘭瑪巴德高達40℃的酷暑裡,卡萬也未得到任何保護措施。
  • 34年過去了,車諾比地下100噸的「大象腿」仍然極度致命
    因為獨特的形狀和顏色,這個龐然大物被命名為「大象腿(Elephant’s Foot)」。雖然這個名字聽起來很溫和,事實上人們在它上面檢測到的輻射量相當高,幾秒鐘內就可以致人於死地。更可怕的是,直到今天「大象腿」對人仍然有致命的威脅。這一切要從大爆炸事件說起。
  • 野牛的大象女王:母象統治野牛群幾十年
    在巴津布韋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內,流傳著一個真實的故事:一頭大象從小和野牛群一起生活,最後成了野牛的首領,統治野牛群幾十年。恩祖跟隨著象群一起生活,無憂無慮,直到有一天偷獵者出現了。他們架著直升機從空中飛過,密集的彈雨從天而降,大象先後倒下,唯一活下來的是小象恩祖。小象瞬間成了無依無靠的孤兒,單憑它自己是無法存活的。好在自然保護區的飼養員發現了它,把它帶回保護區。但自然保護區內並沒有飼養過大象,只好把小象恩祖和野牛群放到一起飼養。
  • 車諾比地下100噸的「大象腿」,就算過去了34年, 仍然會致命!
    因為獨特的形狀和顏色,這個龐然大物被命名為「大象腿(Elephant’s Foot)」。 雖然這個名字聽起來很溫和,事實上人們在它上面檢測到的輻射量相當高,幾秒鐘內就可以致人於死地。更可怕的是,直到今天「大象腿」對人仍然有致命的威脅。 這一切要從大爆炸事件說起。
  • 1882年開園以來首見東京上野動物園大象生寶寶了
    位於日本東京的上野動物園今天宣布這是上野動物園於1882年開園以來首度有大象誕生。 日本讀賣新聞報導,上野動物園表示,園區內的亞洲象Authi今天清晨產子,小象身高100公分、體重約120公斤,母子均安。 園方表示,Authi是和亞洲象Artid交配產子。
  • 長沙動物園一馴養員被兩噸重發情大象踩踏身亡
    ▲12月24日,長沙生態動物園大象馴養場,一頭髮情大象突然攻擊馴養員,並使用前腳踩踏。網傳視頻截圖29日下午長沙生態動物園發來的情況通報顯示,12月24日下午1點20分許,長沙生態動物園大象馴養場內一頭大象(雄性,稱謂「艾A」,年齡56歲),在候場準備邁入馴養場展示時突然發狂,用象牙直接攻擊馴養員,導致馴養員倒地,並使用前腳踩踏,造成馴養員卜某瞬間致傷。現場5位馴養員緊急制止,控制好發狂大象,同時將受傷的卜某送入動物園附近的湖南融城醫院搶救。
  • 科學重大發現:端粒縮短速度決定人的壽命,平均能活79歲!
    新聞稿,西班牙國家癌症研究中心科學家解釋稱,壽命取決於保護染色體在細胞分裂過程中不受損傷、不遺失遺傳信息的結構——端粒的縮短速度,這就有可能制定一個確定個體壽命的公式。科學家們對比了老鼠、山羊、海豚、海鷗、馴鹿、白兀鷲 、火烈鳥、大象和人的端粒。結果表明,染色體末端縮短速度越快,平均壽命越短。其中,人的平均壽命大約是79歲。
  • 臺遊客逛動物園帽子掉進大象園區 被大象「還」回來
    臺遊客逛動物園帽子掉進大象園區 被大象「還」回來 2019-08-,日前有遊客帽子不小心被吹進大象園區溝槽內,沒想到帽子被大象拋回來;由於大象平時與保育員互動良好,對人聲音不陌生,遊客撿回帽子則是非常幸運。
  • 合肥野生動物園大象餓得吃不飽?官方回應:其實它是在減肥……
    近日,有網友在社交軟體上反映合肥野生動物園的大象存在「吃不飽」的情況。6月8日,合肥野生動物園官方闢謠,今年動物飼料預算是220萬,請廣大市民朋友放心。另外,為了動物們的健康,請遊客文明觀賞,切勿投食。
  • 專家2型壽命縮短10年,1型縮短20年
    糖尿病有能活過30年的嗎?這些人可能是對自己的病抱著沮喪又悲觀的心情,也有可能只是想知道一個答案。糖尿病影響人一輩子的事,那它會影響壽命嗎?患上糖尿病是不是熬不過30年?我國2型糖尿病患者的預期大概壽命是多少? 糖尿病如何影響預期壽命可能是基於一些健康和治療因素。 糖尿病協會報告稱,2型糖尿病將預期壽命縮短了大約10年。
  • 男子酒後竟要催眠大象,結果反被踩死,外國人為什麼人少系列!
    男子酒後竟要催眠大象,結果反被踩死,外國人為什麼人少系列!隨著社會的逐漸發展,人們的日常生活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如今的人已經不用再像以前一樣為溫飽而擔憂,大家更加注重的是生活質量和精神追求。現在很多人在工作之餘的閒暇時光都會帶著孩子、家人一起到外面走走,遊樂場、動物園是非常受歡迎的場所。但是因為不遵守規定而產生的安全問題也是時有發生,之前就曾經有人不按規定,私自翻越動物園圍欄,結果翻進了老虎園。最近又有一則消息登上了熱搜,一位男子竟然試圖去催眠大象,結果發生了悲劇,男子被大象踩踏,最終傷勢過重,不幸身亡。這究竟是什麼情況呢?
  • 杭州動物園40歲大象娶親 這次來的是「九姨太」
    把一頭4噸重的大象送進門,要分幾步?像昨天那種情況,只要大象下車,再進大象館就可以了。不過,昨天負責送大象進門的吊車,臨時出了點「小問題」,派來的吊車只能吊3噸重,而大象重4噸,籠子重3噸,遠遠超出。沒辦法,只能先把籠子吊起來,卡車開走,籠子放到地上,稍稍歇口氣,再重新吊起,往大象館裡移。可惜吊車力量實在「太小」,吊了三四次,籠子都搖搖晃晃,進不去。
  • 日本一動物園遊客幫大象減肥
    【新華社微特稿】位於日本巖手縣的盛岡動物園一頭大象體重超標,在遊客幫助下增加運動、瘦身效果顯著,為日後人工授精、順利生產做準備。日本共同社22日報導,遊客們從6月1日開始幫助這頭名為「真尾」的雌象減肥。他們在大象飼養區兩側,輪流用掛著香蕉、蘋果等食物的長杆逗引圍欄內大象走動。
  • 劇烈運動會縮短人的壽命
    劇烈運動可以縮短一個人的壽命(Fototlia)劇烈運動能夠增加代謝,促使細胞更迅速分裂以更換損壞或磨損的細胞,而細胞的分裂次數是有限的,因此激烈的運動可以縮短一個人的壽命。細胞分裂一次,端粒就縮短一點。一旦端粒消耗殆盡,染色體則易於突變而導致動脈硬化和某些癌症。因此,端粒和細胞老化有明顯的關係。醫學博士富爾曼(Joel Fuhrman)在博客中寫道:「盛行的謠傳是新陳代謝加快很棒,因為它會使人體重下降。然而,新陳代謝快並不意味著你是健康的,事實上,它可能會導致你更快地變老。」
  • 人類數百萬年的進化,基因影響著我們壽命的長短
    人類數百萬年的進化,基因影響著我們壽命的長短髮表在《分子生物學進化》雜誌上的一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