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壓力導致細胞壽命縮短?

2020-12-08 人民網

原標題:生活壓力導致細胞壽命縮短?

  近日據外媒報導,美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艱苦的成長環境會對窮人產生影響。生活壓力會在他們的基因中留下長久、有害的印記,以致窮人的DNA質量下降,早死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美國史丹福大學進行的一項研究調查惡劣人類生活對其DNA的影響,發現如果生活因貧窮而面臨較大壓力的話,人體主宰壽命長短的染色體端粒便會較容易因受壓而縮短,而端粒越短,人早死的可能性就越高。

  端粒:細胞壽命的「有絲分裂鍾」

  端粒,是存在於真核細胞線狀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質複合體,它與端粒結合蛋白一起構成了特殊的「帽子」結構,作用是保持染色體的完整性和控制細胞分裂周期。

  端粒、著絲粒和複製原點是染色體保持完整和穩定的三大要素。端粒DNA是由簡單的DNA高度重複序列組成,端粒酶可用於給端粒DNA加尾,DNA分子每次分裂複製,端粒就縮短一點,一旦端粒消耗殆盡,細胞將會立即激活凋亡機制,即細胞走向凋亡。所以端粒長度反映細胞複製史及複製潛能,被稱作細胞壽命的「 有絲分裂鍾」,其作用是保護染色體的完整性和控制細胞分裂周期。年輕人的端粒長度相當於8000至1萬個核苷酸。端粒隨著細胞分裂而變短,並受壓力影響。早前研究顯示,通過測試細胞中端粒的長度可準確預測一個人的壽命長短。

  第二軍醫大學醫師孫學軍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外界長期的壓力對DNA造成影響在理論上是有可能的,在國際學術界,DNA端粒研究的最重要成果是其與人類壽命的關係。「端粒的每一次複製都會縮短,縮短到一定程度之後,細胞就會死亡。端粒是保護DNA一個很重要的像帽子一樣的結構。」孫學軍說道。

  端粒與壽命

  早在2009年,憑藉「發現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護染色體的」這一成果,揭開了人類衰老和罹患癌症等嚴重疾病的奧秘的三位美國科學家伊莉莎白·布萊克本(Elizabeth Blackburn)、卡羅爾·格雷德和傑克·紹斯塔克就共同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12年,來自東英吉利大學的科研人員發現,通過測量個體的DNA可以預測生物體的年齡和壽命。他們以孤島上320隻個體強壯的塞席爾鶯野生種群為實驗材料,研究了他們的染色體帽長度即端粒。這個歷經20年的研究項目是首次橫跨野生種群整個生命周期測定端粒。

  該項研究結果表明,不同的個體端粒隨著年齡縮短的速度存在極大差異。此外,任何年齡段,端粒越短,死亡的風險隨之增加。與實際年齡相比,端粒長度可以說是預期壽命更好的指標,極有可能成為生理年齡的指標。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端粒降解並變短,當端粒長度到達一個臨界值時,它們會引起所在細胞功能停止運作,這種機制進而阻止細胞無限制複製,最終變成癌細胞。但另一面是,器官中存有這種細胞會導致其退化,最終引起器官退化、衰老並最終導致死亡。」首席研究員大衛S·理查森博士這樣解釋道。

  氧化劑攻擊端粒,如吸菸、不好的食物、身體經歷極端環境、身體上或精神上的壓力等等都會引起端粒縮短。

  2014年的一項研究也發現,因為社會地位低下而生活遭受長期壓力的兒童比他們具有優勢的同伴的端粒更短。社會地位低下等原因帶來的長期壓力的個體的端粒加速縮短,可能與不良健康結果有聯繫。

  此外,這項研究發現,環境對端粒長度的作用受到了參與多巴胺和5-羥色胺功能的基因的調控。通過對這些神經遞質路徑的遺傳敏感度高的男孩的研究發現,來自社會地位低下環境的男孩表現出了最短的端粒,而來自優勢環境中的男孩表現出了最長的端粒。

  作用機制尚待研究

  在開篇提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以密西根底特律為研究對象,搜集市內貧窮及中下階層的非洲裔,白人及墨西哥裔的基因進行分析。

  結果顯示,底特律市內的居民無論任何種族,生活條件較差的一群,其端粒比生活在較好環境中的同齡人的端粒更短。

  該研究還發現,底特律的低收入居民,不分種族,其端粒長度低於國民平均水平。研究人員表示,居住在極度貧困或種族隔離的社區確實會對人造成影響。

  孫學軍向《中國科學報》記者解釋道,該研究只是描述了窮人的DNA端粒更短的現象,並沒有對其作用機制進行解釋。

  「窮人生活環境的影響因素是複雜的,飲食、工作壓力、心理因素等等應該都是變量,研究卻簡單地將其歸納為艱苦的成長環境。」孫學軍說道。

  而長久印記中的「長久」如何被定義也有待進一步研究。「人體每個細胞中都有DNA,如果是永久性的傷害,這種傷害影響到的細胞應該就比較多了。如果是對生殖細胞的改變,將會影響到下一代,而對體細胞的改變更多影響的是個體本身。比如福島和車諾比的核洩漏對DNA的影響肯定是長久性的,這與劑量,暴露在有害環境中的時間等等都有關係,這個問題比較複雜,不能簡單地一概而論。」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博士生導師孔慶鵬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孫學軍對此表示贊同,「生殖細胞的DNA端粒是會復原的,每次生育時,精細胞和卵細胞的端粒會遵循補償機制。否則的話,在年齡較大時生育孩子的生殖細胞的端粒一定比年齡小時生育孩子的生殖細胞的端粒短,可事實並非如此。」孫學軍說道。

  延伸閱讀

  端粒可以預測壽命嗎

  對於端粒可以預測人的壽命的說法,發現端粒功能和作用並因此而獲得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研究者之一、美國加利福尼亞舊金山大學的伊莉莎白·布萊克本認為,測端粒只是一種統計方法,其中一些統計與死亡率相關,但是通過檢測端粒的長短來告訴一個人的壽命有多長卻是糊弄人,對端粒所含的信息要結合其他信息和具體情況來解讀。

  端粒變短與疾病的聯繫現在有比較清楚的關係。例如,端粒變短與心臟病、糖尿病和某種特定的癌症是有聯繫的;而且一些慢性精神疾病,如抑鬱和創傷後應激障礙等也與端粒變短有關。隨著研究的深入,未來還會發現很多疾病與端粒變短有關。

  與其說測端粒能預測一個人的壽命,不如說測端粒可以獲得一些預防和治療疾病的方法,尤其是一些慢性病,如心血管病和糖尿病。例如,研究發現,運動既可以緩解人的緊張和抑鬱,同時還可以維持端粒的長度,也同時能降低患病的危險。實際上這也是提倡和要求人們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此才能通過維持端粒長度來預防疾病。

  研究人員對蘇格蘭具有心臟病風險的男性進行調查,並檢測他們端粒的長度,然後讓他們服用斯達汀(一種預防心臟病的藥物)或安慰劑,並在一段時間後檢查斯達汀的預防作用。結果表明,那些端粒長度在前三分之一的人服用斯達汀和安慰劑的效果是一樣的,但是對於端粒長度處於後三分之一的人來說,斯達汀並不能保護他們。也就是說,端粒短的人確實會比端粒長的人易患心臟病,而且服用預防的藥物也不管用。

  能否研製出能延長DNA端粒的藥物,從而達到延年益壽和預防疾病的作用呢?對此,很多科學家持消極的態度。他們認為,肯定有研究人員對此感興趣並正在研究,但這可能只是一種魔力藥物,而研製這樣的藥物需要很長的時間。

相關焦點

  • 劇烈運動會縮短人的壽命
    劇烈運動可以縮短一個人的壽命(Fototlia)劇烈運動能夠增加代謝,促使細胞更迅速分裂以更換損壞或磨損的細胞,而細胞的分裂次數是有限的,因此激烈的運動可以縮短一個人的壽命。細胞分裂一次,端粒就縮短一點。一旦端粒消耗殆盡,染色體則易於突變而導致動脈硬化和某些癌症。因此,端粒和細胞老化有明顯的關係。醫學博士富爾曼(Joel Fuhrman)在博客中寫道:「盛行的謠傳是新陳代謝加快很棒,因為它會使人體重下降。然而,新陳代謝快並不意味著你是健康的,事實上,它可能會導致你更快地變老。」
  • 美媒報導染色體端粒長度關壽命 縮短可能患病
    研究人員還發現,保護端粒也許並不需要什麼新的藥品,只要能按照我們所知的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就可以了。  端粒長度事關壽命長短  端粒由重複的脫氧核糖核酸即DNA片段組成。它們是染色體的保護帽或 「衛士」,能防止負載遺傳基因的染色體出現災難性斷裂。
  • 研究:動物園生活竟對大象致命 壽命縮短幾十年
    研究:動物園生活竟對大象致命 壽命縮短幾十年 2008年12月12日 16:15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12月12日電 綜合報導,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動物園不利於大象生活
  • 物種壽命由何決定?端粒縮短速度是決定因素
    參考消息網7月13日報導是什麼決定了每個物種的壽命?外媒稱,西班牙一個研究團隊發現,每個物種生命的長度與其端粒縮短的速度之間存在顯而易見的聯繫。端粒是存在於真核細胞線狀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質複合體,作用是保持染色體的完整性和控制細胞分裂周期。
  • Cell 子刊重磅報導:清除這類衰老細胞,會縮短健康壽命
    之前有研究稱選擇性消除這些衰老細胞在某些組織中具有顯著的益處,但最近的研究也描述了衰老細胞的有益作用,提出了這些細胞在各種組織中的不同作用的問題。 因此,清除衰老細胞,或許會縮短你的健康壽命,這一問題亟待尋求一個平衡點!
  • 研究人員發現有可能導致壽命縮短!
    研究人員發現有可能導致壽命縮短!更短的壽命CCR5是一種位於免疫細胞表面的蛋白質,而碰巧,愛滋病毒恰恰就是利用這種蛋白質作為進入這些細胞的一個通道。但是,大約有10%的歐洲後裔的CCR5基因發生了突變,這種基因突變會改變這種蛋白質,並且能防止愛滋病毒感染。中國科學家賀建奎希望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來將這種突變引入到雙胞胎嬰兒的基因組中。
  • 壽命會縮短嗎?看看醫生怎麼說
    壽命會縮短嗎?看看醫生怎麼說近年來,患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日益增多,臨床醫生會建議患者做心臟支架手術,早前國外權威臨床醫學雜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刊登了一項最新研究,其中指出,冠造是心臟病患者放置心臟支架的一項必要檢查,其實比冠造濫用更嚴重的就是心臟支架,那麼心臟放入支架後還能活多久,壽命會縮短嗎?醫生道出了實情,下面帶大家來了解。
  • Nature最新:已有辦法恢復抽菸加班導致的端粒縮短
    最近《Nature》雜誌刊發的一則研究報告引起關注,Wellcome Sanger研究所對16名吸菸者、非吸菸者、戒菸者進行了測序,結果顯示吸菸者的端粒長度明顯更短,且細胞內有大量突變風險:吸菸者每10個細胞中9個存在突變,其中1/4具有至少一個促癌突變。類似的現象同樣發生在高壓工作、加班熬夜的群體當中。
  • PNAS:細胞大小和壽命受到體型大小的影響
    最小到最大的哺乳動物的細胞,往往都是大小一樣的。現在,研究人員更仔細地觀察大象或小鼠等不同體型大小的哺乳動物體內的細胞,它們的壽命有什麼樣的差異。     這項研究是由佛羅裡達遺傳學研究所、哈佛醫學院和其它幾間機構合作進行的,他們共審查18 種來自不同體型之哺乳動物的細胞。
  • Nature 新論文:被編輯過的CCR5基因或致壽命縮短
    CCR5 是愛滋病毒進入細胞的兩個受體之一,因此理論上,藉助基因編輯技術改造或刪除掉 CCR5 基因,就能對愛滋病病毒免疫。此前的研究提供了支持,大約 11%的英國人口有 CCR5 突變基因,他們對愛滋病毒天然豁免。在斯堪地那維亞半島部分地區,CCR5 基因突變的比例更高。
  • Nature子刊:每天暴露於藍光,果蠅壽命縮短 | 人長時間看手機,或會折壽!
    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17日在國際著名期刊《Nature》的子刊、衰老與疾病機理期刊《Aging and Mechanisms》發表的論文《Daily blue-light exposure shortens lifespan and causes brain neurodegeneration in Drosophila》指出,暴露在現在常見於手機、計算機屏幕的藍光下,不僅傷害視網膜,也會影響大腦,導致短命
  • 測量嬰幼兒DNA端粒長度可預測他們未來壽命
    目前他們指出這項研究結果非常簡單,端粒越長,則某人的壽命越長;端粒越短,則某人的壽命越短。當然這種預測壽命方法並未將意外死亡,生活方式等導致疾病的因素考慮在內。  眾所周知,不良生活方式和習慣會減少人們的壽命,其中包括:吸菸和生活壓力過大。但這項最新研究是首次通過分析剛出生的嬰兒染色體來預測壽命。在未來如果人們希望知道的話,可在生命初期進行相應測試從而獲悉自己的壽命長短。
  • Cell Metabolism | 糖誘導的肥胖和胰島素抵抗與果蠅壽命縮短無關
    用果蠅模型證實了高糖飲食導致壽命的縮短並不是肥胖和胰島素抵抗所致,而是由於高糖飲食導致嘌呤合成與分解代謝增加誘發尿酸累積與尿結石的生成最終導致壽命縮短,這一表型可通過補水挽救,揭示了嘌呤代謝或許是影響壽命的重要因素之一。高糖飲食會導致口渴、肥胖和代謝異常,從而引起包括2型糖尿病在內的各種疾病,並且會縮短壽命。胰島素抵抗、肥胖和衰老之間存在明顯的相關性,但其潛在機制仍不清楚。
  • 手機鋰電池邊充邊玩會縮短使用壽命和爆炸嗎?
    手機鋰電池邊充邊玩會縮短使用壽命和爆炸嗎?一邊充電一邊玩手機,對鋰電池壽命有什麼影響,真的會引起爆炸嗎?其實目前智慧型手機使用的都是鋰電池,它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脆弱。大家也應該注意到了,當手機電池充滿之後,會自動切斷充電電源,避免超負荷的過充。
  • 科學重大發現:端粒縮短速度決定人的壽命,平均能活79歲!
    新聞稿,西班牙國家癌症研究中心科學家解釋稱,壽命取決於保護染色體在細胞分裂過程中不受損傷、不遺失遺傳信息的結構——端粒的縮短速度,這就有可能制定一個確定個體壽命的公式。科學家們對比了老鼠、山羊、海豚、海鷗、馴鹿、白兀鷲 、火烈鳥、大象和人的端粒。結果表明,染色體末端縮短速度越快,平均壽命越短。其中,人的平均壽命大約是79歲。
  • 端粒酶,它能決定細胞的分裂與人類的壽命,帶來青春永駐的希望!
    一個人一生中細胞的分裂次數為50-100次,考慮到每種細胞自身的壽命,人體細胞相當於每2.4年更新一代,每年你會老一歲,可每2.4年你真的會向衰老邁進一步。細胞線性DNA複製時末端會消失,這會使端粒變短,分裂一次,縮短一點,由於端粒變短,染色體也會慢慢變得不穩定,當細胞端粒縮至一定長度時,因為沒有物質能供給細胞分裂時產生的損耗,細胞停止分裂,處於靜止狀態,因此也有人稱端粒為正常細胞的「分裂鍾」。
  • 壽命之謎:神經興奮性高,個體壽命短?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我們了解了衰老的速率對內因和外因都高度敏感,這些因素通過各種基因通路來調控細胞和系統過程,進而影響衰老1。 Zullo和同事在《自然》雜誌上發表文章揭示了這一持久探索的新轉折:神經系統與衰老之間的意外聯繫2。他們發現總神經元興奮性是壽命長短的一個主要決定因素,興奮性在短壽命個體中較高,而在長壽命個體中較低。
  • |醫生難言的事實|逆來順受反而比抵抗環境壓力更長壽
    人類無時無刻不在尋求抗衰老的秘方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科學家們利用果蠅研究抗衰老的分子機制,得出了差異而驚人的結論:逆來順受承受著生活環境壓力反而更長壽
  • PNAS 促進癌症的端粒酶也能保護健康細胞
    就在細胞死亡之前,端粒酶的爆發減緩了細胞衰老的壓力,減緩了衰老的進程,減少了可能導致癌症的DNA損傷。端粒酶可以阻止端粒的縮短,端粒是細胞染色體末端的一種特殊的DNA蛋白結構,可以保護染色體不受損傷。端粒酶在胚胎發育和幹細胞分化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正常的成年細胞中,端粒酶被關閉,端粒隨著每一次細胞分裂而縮短,直到達到一個臨界長度。在臨界的端粒長度,細胞停止分裂,死亡或經歷DNA損傷,可能導致惡性腫瘤。
  • 揭示細胞識別端粒縮短機制
    在細胞的一生當中,端粒每經歷一次細胞分裂就逐漸地變得更短,因此,作為一種保護帽,端粒變得越來越沒有效果。如果它們變得太短,那麼這就意味著細胞的遺傳物質受到破壞,細胞停止分裂。端粒縮短和下降的細胞分裂被認為衰老的特徵,並且可能導致衰老過程。然而,端粒縮短也是一種抵抗癌症的防禦機制,這是因為高度增殖性細胞僅當它們的端粒不會縮短時才能夠發生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