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重磅!揭示細胞識別端粒縮短機制

2020-12-01 生物谷

圖片來自Cell, doi:10.1016/j.cell.2017.06.006


2017年7月1日/

生物谷

BIOON/---

端粒

保護著我們的染色體,非常類似於位於鞋帶末端的阻止鞋帶鬆散開的塑料帽。在細胞的一生當中,

端粒

每經歷一次細胞分裂就逐漸地變得更短,因此,作為一種保護帽,端粒變得越來越沒有效果。如果它們變得太短,那麼這就意味著細胞的

遺傳

物質受到破壞,細胞停止分裂。端粒縮短和下降的細胞分裂被認為衰老的特徵,並且可能導致衰老過程。然而,端粒縮短也是一種抵抗癌症的防禦機制,這是因為高度增殖性細胞僅當它們的端粒不會縮短時才能夠發生分裂。因此,端粒縮短是一把雙刃劍,必須受到仔細地調控才能在衰老和癌症預防之間取得一種平衡。當端粒在細胞一生當中較早地因意外因素被剪短時,它必須得到修復,這樣細胞就不會過早地變得衰老。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分子生物學研究所(IMB)和美茵茨大學(JGU)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進一步揭示出端粒的秘密。他們發現一種被稱作TERRA的RNA分子有助確保非常短的(或者說斷裂的)端粒再次得到修復。這項研究為調節細胞衰老、在衰老和癌症中存活下來的分子過程提供新的認識。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7年6月29日的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elomere Length Determines TERRA and R-Loop Regulation through the Cell Cycle」。論文通信作者、IMB副主任、JGU發育生物學與神經生物學研究所教授Brian Luke。論文第一作者均為Luke實驗室研究員Diego Bonetti、Arianna Lockhart和Marco Graf。

Luke和他的實驗室對理解細胞如何識別縮短的和受損的丟失了保護帽的端粒感興趣。再者,他們想要確定哪些因子在促進修復這些縮短的端粒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種信息可能有助理解細胞為何衰老或者繼續生長。

在這項研究中,Like和他的團隊證實理解這個問題的關鍵之一是TERRA。TERRA是一種RNA分子,該分子通過直接結合DNA而聚集在非常短的端粒末端上,通知細胞這些端粒應當得到修復,從而允許細胞進行分裂。

Luke說,「我們已知道較短的端粒在確定細胞衰老發生中發揮著關鍵性作用,但是我們並不能真正地理解較短的端粒的哪些特徵是重要的。我們發現TERRA是一種複雜的調節系統,該系統解釋著較短的端粒如何被細胞識別。」

這篇論文實際上是Luke實驗室開展的兩個不同的關於端粒的研究項目的結果。Bonetti研究了TERRA對細胞周期的調節,結果發現TERRA水平在細胞周期的不同階段是不同的。與此同時,Lockhart和Graf研究了TERRA在較短的端粒上的聚集。當他們發現周期性的TERRA聚集模式在較短的端粒和較長的端粒之間存在差異時,他們就已知道會產生重要結果,於是決定合作進一步開展研究。

他們的合作讓他們意識到TERRA實際上在所有端粒上聚集,但是在較長的端粒上,在蛋白Rat1和RNase H2的幫助下,它快速地被清除。這些蛋白偏好地結合到較長的端粒上,從而確保TERRA被清除,但是它們並不存在於非常短的端粒上,這就意味著TERRA更長地聚集在這些非常短的端粒上。這種機制確保細胞隨後對較短的端粒進行修復,這在細胞存活和持續分裂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Luke的研究是在

酵母

上開展的;不過,端粒和TERRA在所有具有線性染色體的有機體中都發現到。這些研究人員期待他們的研究也適用於人類。他們的下一步將是在人細胞中研究這些過程,研究它們在衰老和癌症中的影響。(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Marco Graf, Diego Bonetti, Arianna Lockhart et al. Telomere Length Determines TERRA and R-Loop Regulation through the Cell Cycle. Cell, 29 June 2017, 170(1):72–85, doi:10.1016/j.cell.2017.06.006

相關焦點

  • Cell:我國科學家從結構上揭示招募酵母端粒酶到端粒上機制
    2018年1月28日/生物谷BIOON/---端粒是位於染色體末端的重複性DNA片段。細胞每分裂一次,它的端粒就會縮短一點。如果缺乏這些保護性的端粒,這種縮短將會破壞染色體,從而殺死細胞。在細胞中,一種被稱作端粒酶(telomerase)的酶延長端粒。
  • 首次揭示端粒t環保護染色體機制
    他們揭示了這種稱為t環(t-loop)的環狀結構的纏繞和解開如何阻止染色體的末端被識別為存在DNA損傷,而且還揭示了這一過程是如何受到調控的。相關研究結果於2019年11月13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CDK phosphorylation of TRF2 controls t-loop dynamics during the cell cycle」。
  • 多篇文章解讀近期端粒相關研究成果!
    【2】NAR and Structure:揭示酵母染色體端粒粘附到細胞核內膜上的調控機制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Nucleic Acid Research 和Structure 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系統性地揭示了Bqt4在端粒-核膜連接中發揮功能的分子機制。
  • 【學術前沿】雷鳴組揭示CST複合物調控端粒複製和確保端粒末端穩定...
    端粒是位於真核細胞線性染色體DNA的末端,由串聯重複的DNA序列與端粒結合蛋白組成的特殊結構。端粒結構的存在很好的解決了染色體末端保護和複製問題,對確保基因組的穩定性和完整性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端粒的長度主要由一個特化的反轉錄酶—端粒酶—維持,利用其自身RNA亞基的一部分為模板增加端粒末端DNA重複序列。然而,人的正常成年體細胞內沒有端粒酶的活性,端粒會隨著細胞分裂增加而逐漸縮短。
  • 科學家發現細胞修復端粒的機制
    德國科學家最近發現,染色體兩端起保護作用的端粒如果過早縮短或破損,細胞會啟動一套修復機制,避免端粒過短而導致細胞早衰。該發現將幫助深入理解細胞衰老、人體老化和癌症等。  染色體是DNA(脫氧核糖核酸)分子長鏈,就像鞋帶一樣,端粒就是鞋帶兩端的塑料頭,能防止鞋帶脫線。
  • 研究揭示酵母染色體端粒粘附到細胞核內膜上的調控機制
    研究揭示酵母染色體端粒粘附到細胞核內膜上的調控機制 2019-01-09 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在裂殖酵母細胞中,端粒與細胞核內膜的連接通過端粒蛋白Rap1和核內膜蛋白Bqt4來完成。然而其具體的相互作用模式以及細胞周期性調控機制並不是很清楚。
  • 活多久看端粒!Nature最新:已有辦法恢復抽菸加班導致的端粒縮短
    最近《Nature》雜誌刊發的一則研究報告引起關注,Wellcome Sanger研究所對16名吸菸者、非吸菸者、戒菸者進行了測序,結果顯示吸菸者的端粒長度明顯更短,且細胞內有大量突變風險:吸菸者每10個細胞中9個存在突變,其中1/4具有至少一個促癌突變。類似的現象同樣發生在高壓工作、加班熬夜的群體當中。
  • DNA修復:解密癌細胞的端粒延長機制
    染色體末端,即端粒不斷變短限制了細胞的壽命。一些癌症細胞通過一種名為端粒替代延長的機制來避免這一命運,但這一機制的具體分子細節還有待進一步探究。這意味著DNA末端的重複序列——端粒在每次分裂時都會縮短。這種縮短限制了大多數細胞的複製壽命。在癌症發展過程中,細胞有兩種方法避免端粒縮短,通過上調端粒酶(延伸端粒的酶),或通過激活端粒替代延長通路(一種基於DNA修復常見通路同源重組的通路,名為alternative lengthening of telomeres, ALT)。
  • Cell:利用CRISPR輔助的納米顯微技術揭示端粒酶探查端粒機制
    這種額外的纏繞被稱作「端粒」。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多次複製後,這種端粒發生降解,直到染色體丟失它的保護性末端,因而這種磨損會到達染色體的主體部分,從而破壞染色體和導致細胞死亡。這非常不錯---最終的細胞死亡本就是它應當這樣的。若沒有細胞死亡,就會產生細胞永生性,而當存在細胞永生性時,就表明有癌症存在。
  • 杭州師範大學Cell Stem Cell揭示幹細胞表觀遺傳調控
    汪虎博士的研究方向包括DNA損傷、端粒功能障礙等條件下造血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機制的研究 ;幹細胞代謝與生物體壽命的研究。造血幹細胞(HSC)是各種血細胞的始祖細胞,擔負著維持和重建造血的重要生理功能,HSC的功能異常是許多血液系統疾病的根源。HSC移植方法作為臨床治療血液系統難治性疾病和其他惡性腫瘤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已被廣泛應用。
  • 科學家解析端粒延長替代機制
    端粒(telomere)是真核生物染色體末端的一種特殊結構,它的作用是保持染色體的完整性。隨著細胞不斷地分裂,DNA每複製一次,端粒就會縮短一點。
  • Science:解析端粒延長替代機制
    隨著細胞不斷地分裂,DNA每複製一次,端粒就會縮短一點。正常細胞的端粒縮短到一定程度時便無法繼續維持染色體穩定,細胞進入衰老期並以死亡告終。而人體內大部分癌細胞則可通過端粒酶來彌補這一損失,逃避程序性死亡。
  • The FASEB Journal:逆轉生命時鐘,延長細胞端粒
    端粒位於染色體的末端,充當基因組的保護帽。它一直被認為與衰老和疾病有相當的關係。正常年輕人的端粒包含8000-10000個核苷酸。每一次的細胞分裂,端粒都會隨著DNA複製而縮短。當端粒的長度到達一個臨界值,細胞就會停止分裂或者死亡。這也是用細胞作為實驗材料的局限性之一:細胞傳代一定次數之後就不能再使用。而研究人員如何在體細胞內延長端粒?
  • 研究揭示TIN2複合物參與端粒保護的分子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勇研究組、美國耶魯大學Sandy Chang、上海交通大學雷鳴研究組合作,最新研究成果以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analyses
  • 研究揭示TERRA lncRNA被募集到端粒機制
    研究揭示TERRA lncRNA被募集到端粒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5 16:15:52 瑞士聯邦理工學院(EPFL)Joachim Lingner和捷克共和國馬薩裡克大學
  • The EMBO J:深度解讀:端粒與癌症的那些事!
    然而在細胞分裂過程中偶然性的錯誤往往會產生引發癌症的基因突變;為了避免有害基因對有機體的不利影響,產生偏離正常染色體數量的突變細胞就會被細胞的保護性機制所清除;近日,來自德國弗裡茨—李普曼研究所( Fritz Lipmann Institute, FLI)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揭示了端粒的關鍵角色,其可以「感知」攜帶錯誤染色體數量的細胞,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The EMBO Journal
  • 精華盤點:端粒與人類疾病!
    ,子代細胞通常會接收來自母體細胞基因組的相同拷貝,然而在細胞分裂過程中偶然性的錯誤往往會產生引發癌症的基因突變;為了避免有害基因對有機體的不利影響,產生偏離正常染色體數量的突變細胞就會被細胞的保護性機制所清除;近日,來自德國弗裡茨—李普曼研究所( Fritz Lipmann Institute, FLI)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揭示了端粒的關鍵角色,其可以「感知」攜帶錯誤染色體數量的細胞,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
  • Cell:揭示一種引導細胞垃圾進行自噬的新機制
    2019年4月6日訊/生物谷BIOON/---細胞通常很擅長識別不會正常發揮功能的組分。它們不斷地進行自我清理---從它們自己的東西中挑出不再有用的東西,比如受損的或多餘的細胞器,不能摺疊的蛋白。但是,當細胞無法識別垃圾時會發生什麼?
  • TAU特大揭示端粒衰老機制,人類或可重回青春?
    一直以來人類在衰老面前總顯得無可奈何,隨著細胞的不斷更替,細胞內DNA端粒長度也在更替中不斷縮短,而這也被認為是人體衰老的重要生物學原因。但即便如此人類對於端粒的縮短也是束手無策,而近期《衰老》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卻讓人們大跌眼鏡:一個以色列的科學家團隊,找到了「延伸端粒而使衰老程度發生逆轉」的方法。
  • 抑制端粒修剪機制能讓人活700歲
    ,因此,當端粒縮短到一定長度,細胞就會衰老到不再分裂。人類細胞每次分裂端粒會縮短50-200bp,細胞只能分裂50次左右,壽命是100歲,如果能讓細胞每次分裂端粒只縮短5pb,細胞能夠分裂500次,人類至少能活1000歲。如果按照童坦君院士測得中國人每年端粒平均縮短35bp算,人類至少能活70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