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嬰幼兒DNA端粒長度可預測他們未來壽命

2020-11-29 搜狐網
預期壽命可從DNA分子信息中讀取,甚至是在人們剛出生之時。目前科學家最新一項研究表明,壽命長短取決於端粒長度,它可以保護染色體免遭磨損

  【搜狐科學消息】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科學家發現一種方法能夠預測某人的壽命長短——通過測量他們嬰兒時期基因端粒長度。

  預期壽命可在人類DNA信息中讀取,甚至是剛出生的嬰兒便能預測出他們的壽命。這取決於端粒(telomere)的長度,它被描述為「像鞋帶末端的塑料保護套」,可保護染色體免遭磨損。

  科學家曾廣泛研究過端粒,它被認為對於身體老化具有至關重要的因素。目前他們指出這項研究結果非常簡單,端粒越長,則某人的壽命越長;端粒越短,則某人的壽命越短。當然這種預測壽命方法並未將意外死亡,生活方式等導致疾病的因素考慮在內。

  眾所周知,不良生活方式和習慣會減少人們的壽命,其中包括:吸菸和生活壓力過大。但這項最新研究是首次通過分析剛出生的嬰兒染色體來預測壽命。在未來如果人們希望知道的話,可在生命初期進行相應測試從而獲悉自己的壽命長短。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帕特-莫納亨教授說:「這項研究結果顯示我們生命初期所發生的變化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尚不清楚為什麼端粒長度會存在差異,但如果人們擁有選擇性,應當儘可能選擇較長的端粒。如果你想測試自己的端粒長度,我並不認為每一個人都希望知道結果,這只能使你感覺到對生命終結的恐懼。人們必須記清的是人們的生活方式對壽命具有很大的影響,這種預測壽命方法並不能完全決定最終的壽命長短。」

  科學家在這項研究中使用澳大利亞最普通的鳥類——珍珠鳥,在整個生命歷程中定期分階段地測量端粒長度,對於人類測試者,科學家通常僅對老年人進行測量研究。他們從出生僅25天的99隻珍珠鳥體內抽取血細胞樣本進行分析,實驗結果甚至超出了研究人員的預期。擁有最短端粒的珍珠鳥首先趨向死亡,最早死亡的個體是開始實驗第7個月,然而測試中端粒長度最長的鳥類個體,卻存活了接近9年時間。

  莫納亨教授說:「這些接受測試的鳥類都是由於自然因素導致死亡,它們不存在天敵物種,沒有疾病,也沒有意外死亡。這將完全顯示出它們的壽命特徵。」

  這項研究結果對於人類具有重要意義,人類端粒與珍珠鳥有相似之處。在未來,人們可以測試他們的端粒長度,從而預測出壽命。端粒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線狀染色體末端的DNA重複序列,有許多蛋白與端粒DNA結合,它能夠阻止DNA分解,但是當嬰兒在母體孕育時端粒長度就開始逐漸縮短。

  端粒長度越長,則意味著人體健康指數越高,這是因為端粒長度太短,則無法正常運行。當細胞處於分裂時期,DNA將不再受到保護,並開始出現DNA受損,當這種現象發生時通常出現於中年時期,皮膚開始鬆弛,免疫系統開始失效。有缺陷的細胞將逐漸開始糖尿病和心臟病等疾病。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生物多樣性、動物健康和比較醫學協會現將這項創新突破性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

  格拉斯哥大學的科學家下一步研究工作將著眼於是何種因素導致端粒縮短,其中包括遺傳和環境因素,從而儘可能地精確預測出人類的壽命。(卡麥拉)

相關焦點

  • 人類DNA端粒長度決定壽命 嬰兒出生便可預測
    DNA分子可顯示出預期壽命,甚至從一出生的嬰兒就能探測出他們未來的壽命長短。這取決於DNA端粒長度,它可以保護染色體不被損耗。騰訊科技訊(悠悠/編譯) 據國外媒體報導,日前,科學家發現通過測量嬰兒的基因能夠預測出未來的壽命。人體DNA分子具有顯示預期壽命的信息,並且在嬰兒剛出生之日起就能進行預測分析。人類預期壽命取決於DNA端粒長度,科學家將端粒描述為:「它能夠起到鞋帶末端塑料保護層的作用」,它將保護染色體不被損耗。
  • DNA片段能預知壽命:端粒長度決定生物壽命
    西班牙、英國研究人員最近發現,提取血液中的細胞,測試細胞中端粒的長度,可推斷一個人的壽命有多長。  端粒與壽命的關係早就被科學研究所證實,2009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就授予了發現端粒的三位科學家。他們發現,人和一些動物的細胞核(DNA,也稱染色體)的兩端有一個帽子狀的東西,稱為端粒。端粒實際上就是一種DNA片段,由特殊的鹼基序列構成。端粒的作用是保護染色體,由端粒酶來啟動、製造和維持其功能。端粒的長度決定著生物的壽命,端粒越短,生物的壽命越短。
  • Science:決定壽命的「端粒長度」研究獲重要突破
    研究人員使用一種新方法來測量端粒長度,其成本與傳統方法相當,但具備「更高的通量和更好的精確度」,研究的共同作者 Muhammad Kibriya 博士介紹,他是芝加哥大學人口和精準健康研究所的研究副教授。
  • 端粒檢測是不是預測壽命的「神算子」?(圖)
    原來,這是檢測人體細胞內「端粒」長度的工具,據說可以藉此預測人類的壽命。  端粒究竟是個啥東西?  眾所周知,細胞是人體組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的發育、生長和死亡每時每刻都在體內進行著:老邁的細胞死去,新生的細胞又佔據了原有的位置。這種新陳代謝是我們保持活力、生命得以延續的基礎。
  • 美媒報導染色體端粒長度關壽命 縮短可能患病
    這些尾端結構被稱之為端粒,對承載基因的染色體起著保護作用,會隨著我們年齡的增加而老化,因此它們也許可能用來預測我們的壽命,甚至預測人們早死的危險性。一些研究還發現,端粒的長短和某些疾病的發病率有關聯。如果我們能進一步了解端粒和健康長壽之間的關係,也許我們就能明白如何保護或增強這些染色體尾端。
  • 人體壽命的「時鐘」——端粒(附照片)(圖)
    伊莉莎白、卡蘿爾和傑克三位科學家分享了2009年的諾貝爾醫學獎和生物學獎,他們的研究內容正是神秘的「端粒」。  端粒就像DNA的帽子,保護DNA重要信息不丟失。每次染色體進行複製的時候,末端的DNA總是會發生丟失。為了防止重要遺傳信息的遺失,端粒會「犧牲」自我,貢獻出自己的片斷。長此以往,端粒就會越來越短。一旦端粒被耗盡,染色體也就無法保持穩定,細胞也將走向死亡。
  • 端粒長度與克隆動物的壽命關係
    原創:黃必錄 美國科學家Harley於1990 年在頂級雜誌Nature上提出的關於細胞衰老的端粒假說,該假說認為,端粒縮短是導致細胞衰老的原因。
  • 揭秘科學算命背後真相:端粒與壽命的關係(圖)
    □張田勘  西班牙馬德裡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的瑪莉亞·比拉斯科博士提出了一種「科學算命」的方法:通過提取血液中的細胞,測試細胞中端粒的長度,可推斷一個人的壽命有多長。布萊克本認為,(檢測)端粒並不能預測我們能活多長,但是端粒對醫學具有革命性的作用。  對於端粒可以預測人的壽命的說法,布萊克本認為,測端粒只是一種統計方法,其中一些統計與死亡率相關,但是通過檢測端粒的長短來告訴一個人的壽命有多長卻是糊弄人,對端粒所含的信息要結合其他信息和具體情況來解讀。  端粒變短與疾病的聯繫現在有比較清楚的關係。
  • 兩諾獎得主就端粒長度能否預測衰老陷入爭論
    一旦端粒消耗殆盡,染色體則易於突變而導致某些疾病如癌症。因此,端粒和細胞老化有明顯的關係。 那麼,端粒的長度是否能夠預測我們的機體是否衰老以及我們對一些慢性病的易感性呢?在最新一期的《科學》雜誌上,兩派人表達了不同的觀點。  Blackburn創立了一家名為Telome Health的公司。
  • 美科學家新發現:「端粒長度」可替換,人類壽命將再迎突破
    9月11日,美國芝加哥大學Kathryn Demanelis研究團隊在頂尖學術期刊《Science》上發表研究:有著「生命時鐘」之稱的DNA端粒(Telomere)再迎新發現,通過檢測1000名遺體捐獻者的20多種人體組織端粒長度發現,全血細胞的端粒長度可替代其他組織中的端粒長度,這為釐清端粒長度和人體衰老之間的關係提供了新證據。
  • 壽命延長了24%!科學家改變端粒長度,讓老鼠壽命延長,人類呢?
    而最近,在一項新研究中,一組科學家成功地通過改變老鼠的端粒長度,讓老鼠的壽命得到大幅延長,而且身體健康狀況得到極大地提高。端粒,是存在於真核細胞的線狀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質複合體,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持染色體的完整性和控制細胞分裂的周期。
  • 冥想研究:長期正念修行者的端粒長度與亞染色體DnA甲基化相關性
    《長期正念修行者的端粒長度與亞染色體DnA甲基化相關性》Maite Mendioroz , Marta puebla-Guedea, Jesus Montero-Marin ,此外,冥想與壽命和更長的端粒長度有關,端粒長度被認為是人類衰老的生物標誌。有趣的是,與對照組相比,在長期冥想者中,DNA甲基化的變化被描述在特定的亞端粒區域。然而,冥想對人類健康的這些有益影響的分子基礎仍然不清楚。
  • 可恢復端粒長度方法找到
    可恢復端粒長度方法找到 2020-04-29 03:31:4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房家梁 責任編輯:房家梁 2020年04月29日 03:31 來源:科技日報
  • 閻王爺的「生死簿」——端粒長度,決定黑白無常何時來找你
    而據中國專業抗衰老平臺「時光派」分析,人類正處在壽命革命的「奇點」,暴風正在醞釀。Kennedy教授:衰老和感冒一樣,是一種疾病,有望被治癒正是基於知識井噴的研究現狀,知名投行才會大膽預測,在醫學應用指數爆炸的現狀下,人類有望短期提升壽命至100歲,長期來看,並不是一句想當然的空話。
  • 歐洲出現生命長度公司:五百歐元測壽命起爭議
    端粒與壽命的關係早就被科學研究所證實,2009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就是授予發現了端粒的三位科學家。他們發現人和動物的染色體兩端有一個帽子狀的東西,稱為端粒。端粒實際上就是一種特殊的DNA片段。它的長度決定著生物的壽命,端粒越短,生物的壽命越短;端粒越長,則生物的壽命越長。  此外科學家的研究還發現,端粒酶的活性不一樣是調控生命衰老的關鍵因素。
  • Science:不同人體組織中端粒長度存在差異
    研究人員使用一種新方法來測量端粒長度,其成本與傳統方法相當,但具備「更高的通量和更好的精確度」,研究的共同作者 Muhammad Kibriya 博士介紹,他是芝加哥大學人口和精準健康研究所的研究副教授。
  • 新型數字PCR技術可在3小時內測定「端粒」單分子絕對長度
    ,可以利用較低的起始DNA量(<1 ng)在不到3小時的時間內測量端粒的絕對長度。儘管測量端粒的長度和監測端粒長度的動態變化在健康群體和疾病的發展上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但事實上,是由於缺乏簡單、快速且可擴展的測量方法,臨床上端粒的常規分析仍然面臨巨大挑戰。例如,現有的端粒長度測量方法在技術上要求較高,並且是基於使用任意均一化方法進行的相對測量,在各個實驗室之間標準化程度很低。
  • 精華盤點:端粒與人類疾病!
    但研究者並不不清楚我們確切的死亡事件,當然他們得出這樣的結論得益於對我們機體染色體生物鐘的研究,染色體末端的端粒可以幫助預測機體的壽命,其越短就表示我們壽命越短。較短的端粒可以幫助預測骨髓衰竭、肝臟疾病、皮膚及肺部疾病等;研究者在過去30年裡一直從事端粒的相關研究,他們試圖利用方法來延伸端粒,並且研究端粒的相關突變,而如今研究者發現了端粒和肺部疾病的關聯。
  • 端粒偏短致死率達8倍?輔酶I可使它延長,人類壽命再突破?
    美國猶他大學Camh在《Lancet》上發表研究稱,人類生存期限可以通過端粒來預測,端粒縮短是多種與衰老有關疾病發生的原因,壽命因此受到牽累。並且端粒長度短於平均值的老人,相比於端粒長度長於平均值的老人,其壽命要短4-5年,心臟病致死率卻是他們的3倍以上,因傳染性疾病而喪生的機率也更大(達到8倍)。
  • Science:是什麼決定了人類的端粒長度?
    Science:是什麼決定了人類的端粒長度?1#壽命1端粒是位於染色體末端的DNA蛋白複合物,其可以保護染色體末端不被降解和融合。已有的研究顯示,端粒的DNA成分隨著細胞的每次分裂而縮短,最終會引發細胞衰老。血液細胞中的端粒長度(TL)作為人類衰老的生物標誌物和年齡相關疾病的危險因素已被廣泛研究。然而,至今為止,全血中的TL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反映疾病相關組織類型中的TL是未知的,而且關於不同人類組織中TL的變異性還沒有得到很好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