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預期壽命可從DNA分子信息中讀取,甚至是在人們剛出生之時。目前科學家最新一項研究表明,壽命長短取決於端粒長度,它可以保護染色體免遭磨損 |
【搜狐科學消息】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科學家發現一種方法能夠預測某人的壽命長短——通過測量他們嬰兒時期基因端粒長度。
預期壽命可在人類DNA信息中讀取,甚至是剛出生的嬰兒便能預測出他們的壽命。這取決於端粒(telomere)的長度,它被描述為「像鞋帶末端的塑料保護套」,可保護染色體免遭磨損。
科學家曾廣泛研究過端粒,它被認為對於身體老化具有至關重要的因素。目前他們指出這項研究結果非常簡單,端粒越長,則某人的壽命越長;端粒越短,則某人的壽命越短。當然這種預測壽命方法並未將意外死亡,生活方式等導致疾病的因素考慮在內。
眾所周知,不良生活方式和習慣會減少人們的壽命,其中包括:吸菸和生活壓力過大。但這項最新研究是首次通過分析剛出生的嬰兒染色體來預測壽命。在未來如果人們希望知道的話,可在生命初期進行相應測試從而獲悉自己的壽命長短。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帕特-莫納亨教授說:「這項研究結果顯示我們生命初期所發生的變化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尚不清楚為什麼端粒長度會存在差異,但如果人們擁有選擇性,應當儘可能選擇較長的端粒。如果你想測試自己的端粒長度,我並不認為每一個人都希望知道結果,這只能使你感覺到對生命終結的恐懼。人們必須記清的是人們的生活方式對壽命具有很大的影響,這種預測壽命方法並不能完全決定最終的壽命長短。」
科學家在這項研究中使用澳大利亞最普通的鳥類——珍珠鳥,在整個生命歷程中定期分階段地測量端粒長度,對於人類測試者,科學家通常僅對老年人進行測量研究。他們從出生僅25天的99隻珍珠鳥體內抽取血細胞樣本進行分析,實驗結果甚至超出了研究人員的預期。擁有最短端粒的珍珠鳥首先趨向死亡,最早死亡的個體是開始實驗第7個月,然而測試中端粒長度最長的鳥類個體,卻存活了接近9年時間。
莫納亨教授說:「這些接受測試的鳥類都是由於自然因素導致死亡,它們不存在天敵物種,沒有疾病,也沒有意外死亡。這將完全顯示出它們的壽命特徵。」
這項研究結果對於人類具有重要意義,人類端粒與珍珠鳥有相似之處。在未來,人們可以測試他們的端粒長度,從而預測出壽命。端粒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線狀染色體末端的DNA重複序列,有許多蛋白與端粒DNA結合,它能夠阻止DNA分解,但是當嬰兒在母體孕育時端粒長度就開始逐漸縮短。
端粒長度越長,則意味著人體健康指數越高,這是因為端粒長度太短,則無法正常運行。當細胞處於分裂時期,DNA將不再受到保護,並開始出現DNA受損,當這種現象發生時通常出現於中年時期,皮膚開始鬆弛,免疫系統開始失效。有缺陷的細胞將逐漸開始糖尿病和心臟病等疾病。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生物多樣性、動物健康和比較醫學協會現將這項創新突破性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
格拉斯哥大學的科學家下一步研究工作將著眼於是何種因素導致端粒縮短,其中包括遺傳和環境因素,從而儘可能地精確預測出人類的壽命。(卡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