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牛的大象女王:母象統治野牛群幾十年

2020-08-04 我的野生動物世界

在巴津布韋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內,流傳著一個真實的故事:一頭大象從小和野牛群一起生活,最後成了野牛的首領,統治野牛群幾十年。

野牛的大象女王:母象統治野牛群幾十年

大象和野牛群

孤兒大象

曾經在非洲的森林裡,居住著很多象群,但由於人類過於貪婪,不斷入侵野生動物們的領地,獵殺大象,大象的數量越來越少。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一頭雌性小象出生了,它就是故事的主角:恩祖。恩祖跟隨著象群一起生活,無憂無慮,直到有一天偷獵者出現了。他們架著直升機從空中飛過,密集的彈雨從天而降,大象先後倒下,唯一活下來的是小象恩祖。

小象瞬間成了無依無靠的孤兒,單憑它自己是無法存活的。好在自然保護區的飼養員發現了它,把它帶回保護區。但自然保護區內並沒有飼養過大象,只好把小象恩祖和野牛群放到一起飼養。

小象恩祖就像來到了陌生家庭的孤兒,和野牛群格格不入,經過一段掙扎期後,它和野牛竟然相處得融洽。小象恩祖失去了家人,而又在飼養員的幫助下重新擁有了特別的家人。

野牛的大象女王:母象統治野牛群幾十年

大象恩祖

野牛的大象女王

小象恩祖一天天長大,它的體型對於野牛來說,是個龐然大物。野牛們不僅把恩祖當做家人,當它長大之後還把它當做首領,一頭大象成了一群的野牛的女王。恩祖統治了自然保護區內的野牛群幾十年。

大象的家庭觀念很強,加上恩祖失而復得的特殊經歷,它非常加珍惜它的野牛們。大象恩祖十分警惕陌生人接近野牛群,因為它受過傷害,它害怕。當有陌生人開車接近野牛群時,大象恩祖就表現得很暴躁,它會威懾、警告、甚至攻擊陌生人,不讓他們靠近野牛群。

野牛的大象女王:母象統治野牛群幾十年

野牛的首領:大象女王

平時,大象恩祖就漫步於野牛之間,身材魁梧的野牛在它面前就像一個個小孩子一樣。它經常會用鼻子去撫摸野牛們的腦袋,場面很有愛。休息的時候大象首領最喜歡和年長的母牛和未成年小牛們躺在一起,也許是因為它強烈的保護欲。

大象恩祖很喜歡小牛,甚至把它們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恩祖躺在地上,會用鼻子把小牛拉到自己兩腿中間躺著休息,就像小象躺在母象肚子邊上吃奶一樣。

野牛的大象女王:母象統治野牛群幾十年

大象和野牛生活在一起

大象女王和公牛的衝突

兩種擁有不同社會文化的動物生活在一起,必然不會一帆風順,大象恩祖和野牛們也爆發過矛盾,矛盾幾乎都集中在恩祖和公牛之間。

野牛群本應是由一頭最強壯的公牛作為首領,首領公牛領導、保護母牛,並擁有交配權。而大象群一般以母象主體,以血緣為紐帶,由年長的母象領導,而只有到了繁殖的時候公象才允許進入母象群。而現在母象佔了雄性野牛的位置,矛盾自然就爆發了。

每到野牛發情交配的時候,公牛瘋狂地追求母牛,這本是自然現象,但在大象恩祖看來,似乎是公牛在欺負母牛!大象恩祖作為首領會制止甚至攻擊公牛。

野牛群中,具有領導力的公野牛也會「自不量力」,去競爭首領的位置,對大象恩祖發起挑戰。結果顯然易見,公野牛死於大象的瘋狂踐踏。一頭公牛死去後,另外一頭公牛又會「以卵擊石」,「自取滅亡」。

野牛的大象女王:母象統治野牛群幾十年

大象和公牛的衝突

飼養員找到了解決的辦法

開始,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內的飼養員頭都大了,如何才能制止大象恩祖繼續殺戮?它們試圖把恩祖引導回大象群,但恩祖不為所動,它更喜歡和野牛們待在一起。

大象恩祖從幾周大就離開了象群,和野牛們生活了幾十年,也許大象的生活已經不適合它了,甚至它可能都無法和野生大象進行正常的交流。飼養員們想了想,也就放棄了讓恩祖重返象群的想法。

在恩祖殺死第15頭公牛之後,飼養員們想了一個辦法:白天把蠢蠢欲動,有強出頭意圖的公牛單體隔離開,而大象恩祖繼續和它的牛群呆在一起;到了晚上則把恩祖和牛群隔離開,讓牛群進行正常的交配活動。

此舉雖然麻煩,但至此以後再沒有公牛死於大象恩祖的瘋狂踐踏之下,恩祖和它的野牛們和諧地生活在一起。

野牛的大象女王:母象統治野牛群幾十年

大象恩祖和野牛和諧生活在一起

相關焦點

  • 非洲象混跡野牛群幾十年 充當首領保護牛群安全
    大象在牛群中西方有句諺語說,大象永遠不會忘記。可是辛巴威的一頭母象似乎忘了自己的大象身份,以為自己是野牛,與野牛結伴閒逛遊戲,並保護它們免受欺負。這頭大象名叫「努祖」,現年46歲。自上個世紀70年代它的父母遭獵殺後,「努祖」就入住辛巴威「伊米爾黑犀牛和野生動物保護區」。當時,保護區內體型較大的動物只有一群野牛,保護區創建者諾曼·特拉弗斯就讓「努祖」和一頭公象與牛群共同生活。當公象去世時,「努祖」已經習慣於混跡在野牛群中。
  • 美一隻狐狸闖入野牛群,誤被認為是搶食的,遭兩頭野牛聯手驅趕
    在野牛種類中,美洲野牛是世界上最大野牛之一,體重可達1000千克,個性也比較兇悍,面對獵食者,美洲野牛會毫不退縮,所以在動物食物鏈中,它們的天敵很少,對美洲野牛威脅最大的是灰狼和有毒的響尾蛇。而近日在美國黃石國家公園中,一位名為Jon Albert就拍攝到有趣一幕:一隻狐狸闖入野牛群,誤被認為是搶食的,遭兩頭野牛聯手驅趕。
  • 小獅子被非洲野牛踩傷,卻被母獅子拋棄,途中遇到鬣狗群
    非洲野牛打不贏母獅子,掉過頭來想殺死小獅子太陽還沒有落山,這群獅子已經餓了幾天了,好不容易看見前面一群野牛在吃草。群裡兩隻母獅選中了野牛群中比較弱小的一隻,追著它一直跑,不斷消耗野牛的體力,等到野牛累得快不行了,就發起致命一擊。
  • 非洲野牛比獅子強壯,為何總是被獅子追殺逃跑?
    獅子是非洲頂級獵食者,野牛是一種體型中等都食草動物,在動物世界中,你一定看過類似這樣的鏡頭。幾隻獅子追逐一群野牛,這種實力上完全不對等追逐似乎非常不合理,論個體實力,野牛強於獅子,論群體,野牛也是完全碾壓踏扁獅子,然而現實中卻是被追殺,弱者還會成為獅子的盤中餐。為什麼會這樣呢?
  • 孟加拉虎單挑亞洲象,大象能將老虎給踩死嗎?
    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大象」。大象是一個統稱,在大象的物種劃分裡,亞洲象是現存最大的陸生動物,光是它們的象牙,長度就超過1米,是它們最強有力的防衛武器。之前曾經有文章分析認為,老虎在大象面前是非常弱的,因為身高的原因,老虎想要咬到大象的要害部位(脖子),就需要高高的跳起,不過卻很難傷害到大象,反而會在落地的時候,因為重心不穩而非常容易摔倒,這就給了大象可乘之機。
  • 中國南海唯一有野牛群的島嶼,孤島繁衍300多年,它們來自何方?
    文/本期文章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國南海諸島中唯一有野牛群的島嶼——東島。上面這張圖是2016年三沙市政府官網上發布的一張西沙群島東島野牛群的照片筆者認為,2015年《科學畫報》第六期刊載的一篇介紹東島「野牛」的文章中推測的時間比較可信:距沉積層頂部25釐米處所代表的時間正是「野牛」登島的時間。我們對此處保存的種子進行加速器質譜碳-14測年,測得的年齡是距今350±40年。
  • 野牛力氣大而且數量眾多,為什麼它們不會一起來對付獅子?
    肯定不止我一個人這麼想過,就是一隻野牛的力氣都非常大,足以跟雄獅抗衡,但是為什麼那麼龐大的野牛群,不聯合起來對付獅子呢?我相信如果野牛聯合起來對付獅子的話,獅群絕對不是對手。說起非洲野牛,其實我們不陌生,它們的外形就跟農村裡面的大水牛差不多,所以非洲野牛又被稱為是「非洲野水牛」。只是野牛的牛角比較特殊一點,像是兩個翹起來的中分髮型。
  • 西沙東島野牛群來歷不明,牛糞給了答案,牛和島都是中國的
    三沙市在2016年發布了一張西沙群島東島野牛群的照片,從照片可以看到,這些「野牛」的模樣與農村圈養的黃牛相似。 我們不禁要問,這些野牛是哪裡來的呢?畢竟東島實在太小,根本不可能自己獨立演化出來。而且據專家考察,東島在公元1024年可能發生過一場海嘯,島上生物全部滅絕。那這些野牛肯定是外人帶去的,會是誰呢?一直以來這個問題一直困惑著人們,也產生了種種說法。
  • 人牛大戰300年,6500萬頭美洲野牛是如何差點被白人滅絕的?
    歐洲人剛到北美時,漫山遍野自由自在地徜徉著成群的野牛,粗獷的印第安人和褐色皮毛的龐大野牛群。構成了這幅美洲大陸的原始圖景。這種野牛,後來人們叫它「巴伏羅」。其實「巴伏羅」本來是水牛的意思,野牛應叫「巴伊遜」( Bison),通常稱美洲野牛。
  • 西雙版納:首次用手機拍攝到印度野牛群
    據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森林公安局納板河保護區派出所消息,5月17號下午5點左右,在納板河流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勐宋鄉大安村委會曼興龍拉村區域附近,納板河保護區護林員劉小昌用手機拍攝到印度野牛群,該牛群在10頭左右。
  • 《國家地理》最佳美洲野牛圖集
    攝影:Jim Brandenburg  就在數百年前,有3000萬到6000萬頭美洲野牛在大草原上遊蕩。據說,野牛群是如此龐大:一位騎手得花上6天時間才能從中穿過。  然而,僅僅經過幾十年的頻繁獵殺和毛皮貿易之後,野牛群的數量大幅減少。到了1900年,美洲大陸上只剩下不到一千頭美洲野牛。
  • 雲南西雙版納出現印度野牛群
    圖為西雙版納的印度野牛。西雙版納森林公安供圖中新網昆明5月19日電(繆超 常國軒)記者19日從雲南省西雙版納州森林公安局獲悉,近日有護林員在西雙版納州納板河流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附近拍攝到有印度野牛群出現,牛群數量在10頭左右。
  • 冤家路窄,野牛群和獅群正面開戰,雙方都打出怒氣值!
    冤家路窄,野牛群和獅群正面開戰,雙方都打出怒氣值!別看野牛看上去憨厚老實,但是它的戰鬥力卻不容小覷,再加上野牛的體型巨大,所以在野外很少會有動物敢招惹它們,那如果野牛群和獅群正面開戰的話,誰又是最後的贏家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 北美野牛成為美國國獸(圖)
    北美野牛。(圖片來源:新華/路透)美國總統貝拉克·歐巴馬9日在一份法案上簽字,從而正式確立北美野牛為美國國獸。美國國會4月通過這項法案。法案起草者之一、眾議員威廉·萊西·克萊評價北美野牛的地位時說:「沒有其他本土物種比這種高貴的動物更能講述美國故事。」
  • 美國獨特風景的一部分:野牛
    南非野牛 水牛 印度野牛 美洲野牛還有一種歐洲野牛,雖然被海洋隔開,但看起來很像美洲野牛或水牛,基本上被認為是同一種動物。東半球的「水牛」是非洲的野牛和亞洲的家養水牛。美洲野牛的數量一度超過6500萬頭,幾乎遍及整個北美大陸。1800年年底的數量大量被減少曾僅剩幾百頭。現在,通過有組織的保護工作,野生野牛的數量約為16000頭,有近50萬隻野牛生活在大型私人飼養的野牛群中。美洲野牛曾經成群結隊地在北美大陸遊蕩,以至於一群疾馳的野牛會在身後留下一大片黑色的踩踏過的土地。
  • 美洲野牛,曾統治北美地區,卻被從7000萬頭屠殺到只剩325頭!
    美洲野牛最黑暗的命運始於歐洲人登陸北美。在歐洲人沒有登陸北美前,印第安人捕殺美洲野牛隻為了解決溫飽問題。早期捕獵方法比較傳統——牛急跳崖。狗急了會跳牆,牛急了也會跳崖。大概方法是:印第安人利用熟悉的地形,找些跑得快的獵人披上狼皮,然後驅趕野牛群前往懸崖。通常而言,牛都是盲目跟從首領的,所以跑前面的野牛就剎不住、又被後面的擠,於是紛紛跳崖。而印第安人在懸崖下面肢解野牛帶回部落。
  • 相比起非洲獅,非洲野牛為什麼是非洲大陸最危險的大型野獸
    在非洲,白人殖民者間流行著狩獵的文化,而被認為最難捕獲且最危險的大型哺乳動物,就是「非洲五霸」(big five game),這五種動物分別為大象、黑犀牛、非洲水牛、非洲獅和花豹。獅子也只敢攻擊落單、年老、年幼的野牛,對於獅子來說,除了小牛之外,4隻雌性獅子共同作戰, 才能將一頭重達800千克的非洲水牛推翻,而如果是落單的成年雄性野牛,就還需要雄獅的幫忙。如果不儘快擊殺,那麼其餘的同伴將對其咆哮的求救呼喊作出反應,會主動對捕食者發起反擊。
  • 小象丟失,暴躁大象和獅子搶奪野牛,獅子徹底蒙圈
    走到了附近的一個小樹林裡,發現這裡有更多的食肉動物存在,這讓大象情緒更加暴躁,它不自主的加快了腳步。突然在一顆大樹後,它發現了兩隻獅子,並且發現獅子好像還在吃著什麼東西,這下可把大象嚇壞了,它趕緊去把獅子趕走,大象可能以為獅子正在吃小象。
  • 研究:動物園生活竟對大象致命 壽命縮短幾十年
    研究:動物園生活竟對大象致命 壽命縮短幾十年 2008年12月12日 16:15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12月12日電 綜合報導,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動物園不利於大象生活
  • 老虎欲「收割」野牛,沒想到牛哥暴怒,老虎瞬間成病貓
    在非洲有獅子與野牛,在亞洲也有老虎與印度野牛。不要小看印度野牛,其體型巨大,體長2.5~3.3(不含尾巴),正常體重800公斤左右,肩高1.9米~2.2米。可是這群野牛完全不把老虎的威嚴放眼裡,竟變本加厲的對老虎追擊。老虎也不是不敢和野牛對抗,只是在明顯的風險面前更加願意去選擇規避,畢竟1對4不是什麼好的策略,只能放下威嚴,像病貓一樣逃跑。最終老虎遠離了野牛群,回望野牛,好像再說:你們牛,真牛,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