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森林公安局納板河保護區派出所消息,5月17號下午5點左右,在納板河流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勐宋鄉大安村委會曼興龍拉村區域附近,納板河保護區護林員劉小昌用手機拍攝到印度野牛群,該牛群在10頭左右。這也是納板河流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首次用手機拍攝到數量如此多的印度野牛。
據了解,印度野牛,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別名白肢野牛、野黃牛、白襪子等,分布於中國雲南以及南亞和東南亞一帶。是世界上現生牛類中體型最大的種類,也是西雙版納熱帶森林生態系統的代表性物種,紀錄成年雄性野牛體重可達1噸半。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對全州印度野牛分布範圍及種群數量展開了調查。結果表明,印度野牛的分布區域和數量正逐漸減少,由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605—712頭減少到目前的152—167頭之間,前景堪憂。
據納板河保護區派出所李警官介紹,作為西雙版納印度野牛主要棲息地的納板河自然保護區,近年來為了確實加強對野牛的保護,都要組織森林公安民警、巡護員對轄區內的印度野牛進行不間斷巡護監測,每個月的巡護次數在20次以上。在巡護過程中,普及生態保護常識,推進公眾對印度野牛保護意識的提高。同時嚴打涉林犯罪,全力加大對破壞森林和自然保護區犯罪,僅2017年納板河保護區派出所就查處各類破壞森林和野生動物的案件98起,其中刑事案件23起,收繳各類槍枝59支。
此次能在保護區實驗區拍攝到如此健康的印度野牛群,證明納板河流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成效非常顯著。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