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眼科的研二學生胡江華因在撰寫的SCI(科學引文索引)論文致謝部分感謝了歌手林俊傑而「走紅」。同時,如此感謝偶像的方式也被網友稱為是「追星的正面例子」「粉絲對偶像的高級表白」。
胡江華論文中致謝部分 網頁截圖5月7日晚,胡江華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表示,為自己能成為鼓勵粉絲正確追星的正面例子感到開心,也更多了一份責任。此前一日,她在微博中也寫下自己的感受,稱「真的是渺小的舉動,偉大的效應,讓我們各自在自己的領域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做到最好」。
在Oxidative Medicine and Cellular Longevity(中文譯名《氧化醫學與細胞壽命》)雜誌官網上,澎湃新聞看到胡江華在SCI論文Review Article《The Function of Thioredoxin-Binding Protein-2 (TBP-2) in Different Diseases》(中文譯名為《硫氧還結合蛋白-2 (TBP-2)在不同疾病中的作用》)致謝中寫道:「Jianghua Hu especially wishes to thank JJ Lin, whose songs have given her powerful spiritual support over the past decade.」(胡江華要特別感謝林俊傑,他的歌曲在過去的十年裡給了她強大的精神支持。)
27歲的胡江華表示,從2005年開始,就關注林俊傑了。在她的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中,大多內容都是關於林俊傑的轉發。
2018年2月3日,胡江華看完林俊傑新專輯的線上直播後,在自己微信朋友圈立下flag。 圖片均為受訪者提供今年2月3日,胡江華看完林俊傑新專輯的線上直播後,在自己微信朋友圈說:「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我要在我的第一篇SCI文章的Acknowledgment(致謝)中感謝JJ Lin,這個flag(此處意為「目標」)直到實現之前都不會刪。」
5月2日,胡江華收到了自己論文被選中發表的消息。她隨後在微博記錄下了當時的心情:「作為一個勤勤懇懇的醫學科研學術狗,只能通過人生第一篇SCI文章中的致謝部分,來表達你對我的影響鼓勵……」
導師點讚致謝方式:期待她更精彩的人生同日,胡江華的導師俞一波也在朋友圈裡發了胡江華論文被錄用的截圖,並配上豎大拇指的表情表示支持和讚賞,還稱「要@JJ Lin一下啊!給他這麼重要的位置。」對此,胡江華表示很驚喜。
俞一波告訴澎湃新聞,自己也是這篇論文發表之後才看到了此次特別的致謝。「我覺得現在的學生好有創意,也敢於去實現自己的想法,思維開闊而活躍。」
她表示,論文的致謝部分包容性比較強,可以寫各種各樣的人,一般都是感謝對實驗提供了場地、器械、試驗方法等幫助的人或者是感謝家人的精神幫助,會致敬喜愛的流行樂歌手的確實蠻少,「(林俊傑)確實給了她精神上的鼓勵」。
在導師俞一波和周圍的人眼中,胡江華是一個有點靦腆但積極向上、認真刻苦的學生。「平時很早會去實驗室,有時候還加班到晚上,算是最認真的那批學生。」俞一波說,「在二年級能夠很快發出SCI論文也是不太容易的,這是她第一篇論文,我們也是很開心。」
5月5日,浙江大學官微轉發了題為《追星追出新高度!浙大醫學生SCI論文致謝林俊傑,感謝其歌曲給自己的精神支持》的文章,報導了胡江華論文致謝偶像一事。
俞一波認為,這一代的年輕人平時接受的信息量很多,越來越有活力,想法也越來越多,作為導師也應該找到恰當的方法來引導學生。「比如和學生之間各方面都要多交流。進校時,我就告訴學生不管是科研上還是生活上的事,不管是覺得對還是覺得錯,都可以跟我說。畢竟不能只看實驗做得好不好,文章發得多不多,三觀方面、為人處世方面也同樣重要,這樣才能培養出比較全面的學生。」
同時,俞一波也表示,她希望這件事情暫時告一斷落。「聽歌、喜歡歌手是生活的一部分,但更重要的是最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 。期待她更精彩的人生!」
對於胡江華在SCI論文中表白偶像的做法,有網友認為「瘋狂」「不理智」,也有很多網友點讚,有人甚至表示以後如有機會發表SCI論文會效仿致謝的做法,來表達對偶像的感謝和喜愛。華東政法大學一名學生對澎湃新聞表示,「其實偶像就是自己的一個人生標杆,聽歌可以給自己一份支撐和動力。」
平日,胡江華愛好騎行。【對話】為什麼會在看完新歌直播後發朋友圈說,要在SCI論文中致謝林俊傑?是因為被哪句歌詞觸動了嗎?
胡江華:其實在寫論文期間,甚至到論文投稿前,我都沒有想到要在論文致謝部分加上致謝林俊傑的話。
2016年10月,我開始準備論文,最終根據70多篇文獻精華觀點加上自己的見解,在2017年2月完成了初稿。而後,根據導師建議修改、潤色了多次,在2017年11月底將這篇論文投了出去。
在等待論文投稿的反饋期間,看到有博士在論文中向自己的女朋友求婚的故事,覺得很有意思。在2018年2月3日看完林俊傑新專輯線上演唱會後,我就突然有了在論文中致謝他的想法。當時就覺得,這麼多年來,有他這樣優秀且努力的榜樣在鼓勵著我,我為他做不了其他的事情,但感謝一下他總歸是可以的。
於是,後來論文返修重投時,我就加上了致謝林俊傑的那段話。
寫這篇SCI論文時,遇到最難的事是什麼?
胡江華:我主要的研究領域是針對白內障方面。在碩士畢業論文的要求中,並沒有發SCI的要求。我寫這篇是屬於綜述類的SCI論文,起初是因為導師的鼓勵,才打算嘗試。
寫這篇論文最難的就是看文獻,因為我本身英語基礎不好,看英文文獻還是有些吃力的。
最初發微博時,有想過會因此事「紅」嗎?你自己是怎麼看在論文中致謝的這事?
真的是意料之外。當時發微博的目的只是單純地為了紀念一下自己實現了小目標,我覺得這是蠻正能量的一件事。在微博裡@林俊傑,是希望他能知道他的正能量正感染著我,讓我能夠成為更好的自己。
這兩天也收到了很多正能量的反饋,比如有其他粉絲在我微博下留言說要拿我當榜樣,從此要好好的早起去圖書館學習、上課,我還蠻感動的。
我覺得我現在做的事情能讓身邊的人因此而努力向上,然後去儘自己的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其實還蠻開心的。
這也是算是對我的一個鞭策,我不能因此盲目自大或驕傲自滿,我應該就繼續沉澱下自己的心,然後去繼續鑽研好自己的科研、努力學習臨床知識,成為一個我以前想要成為的真正的好大夫。
你是如何定義「好大夫」的呢?
「好大夫」就應該像我導師俞一波一樣,她是我的榜樣。我平時會跟我導師的門診,她對待病人脾氣很好、很溫和,病人所提的問題他都會一一解答。她給病人開的檢查都是應該做的檢查,沒必要的檢查他都會跟病人講清楚為什麼不做。同時,她每次來門診之前,都會去看下前一天做完手術的病人的情況,如果出現的問題不是她自己所擅長的話,她就會專門打電話向其他擅長這方面的醫生去詢問。
另外,我認為,做一名好大夫,科研能力也要棒棒的。所以,我打算在研究生階段好好努力鑽研科研、學習科研技能,在研三空閒的時間去學習一下臨床技能,提升一下自己的臨床經驗,也為今後讀博做準備。
你如何理解追星族?
胡江華:「追星」不應該只是去關注這個明星每天在哪裡、每天在做什麼,然後拋棄了自己本身原有的生活、完全打亂了自己的生活節奏去追他。應該是——他在自己的領域做到了最好的自己,你在自己的領域能夠做到最好的自己,就像周洋(奧運冠軍)那樣。
在我看來,喜歡一個明星,就是我難過、失意的時候,他能夠帶給我力量、給我精神上的鼓勵,通過聽他的歌、看他的劇,能夠令我感到開心;我開心、快樂的時候,可以通過哼他的歌,看他的演唱會來表達愉悅的心情。比如2015年,我第一次考研落榜了後,就習慣性地點開林俊傑的演唱會視頻來「療傷」。
澎湃新聞:在學業壓力繁重時,除了聽林俊傑的歌,平時有別的減壓方式嗎?
胡江華:我平時會去參加各種戶外活動,比如騎行。如果實驗結束早的話,我可能還會去學校操場跑跑步、在宿舍練練瑜伽。我本科時,一直在街舞社學習爵士舞,但後來上研究生後學業較忙,我就只好把跳爵士舞的愛好給擱置了。
澎湃新聞:你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很有目標和主見的人嗎?
胡江華:我算是比較有主見的,從小父母也一直比較尊重我的選擇,我想學什麼,他們就會讓我去學。雖然在學醫的過程中有些小插曲,讓我對是否學醫產生過猶豫,但最後我還是決定遵循當初的選擇。
你的下一個flag是什麼呢?
胡江華:我現在就想做好眼前的學業工作。下一個flag還沒有想好,但是如果我要立的話,我肯定是要立一個百分之百能實現的,我要說到做到。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