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員發現一個星系可幫助研究行星系統進化不同階段

2020-12-05 太平洋電腦網

  研究人員通過對400多光年外的一個恆星系統進行成像,發現了行星系統進化的一個獨特階段。 該項目科學家表示,這一發現為研究太陽系如何發展提供了機會。此次發現的是快速流動的一氧化碳氣體從一顆年輕的低質量恆星中流出。

  研究人員認為,研究行星系統演化的獨特階段,可以深入了解太陽系是如何演化的。這一發現還表明,太陽系的發展可能比以前認為的要複雜。目前,還不清楚氣體是如何以如此高的速度噴射出來的。由劍橋大學領導的研究人員認為,高速氣體可能是由冰冷的彗星在恆星的小行星帶中被汽化產生的。

  該系統是利用智利的阿塔卡馬大毫米/亞毫米波陣列(ALMA)在對年輕的III級恆星進行調查時發現的。研究中的一些恆星被碎片盤所包圍,據信是由彗星、小行星和行星人不斷碰撞形成的。這些碰撞發生在最近形成的行星系統的外圍。

  這些碰撞中殘留的塵埃和碎片吸收了來自中心恆星的光,並將這些能量輻射成微弱的光芒,可以用ALMA進行研究。研究人員研究的這顆恆星被稱為 "NO Lup",質量約為太陽的70%。它有一個微弱的、低質量的塵埃盤,也是唯一一顆被研究出一氧化碳的III級星。

  探測到有一氧化碳的III級星是ALMA的第一次。有科學家認為,當NO Lup達到目前的演化階段時,它的行星形成後就會失去原始氣體。探測到一氧化碳氣體是非常罕見的,但ALMA觀測到的氣體之所以如此獨特,是因為它的規模和速度促使人們進行後續研究。這些後續研究表明,這種氣體可能是在小行星之間的碰撞過程中產生的,或者是在被認為富含一氧化碳冰的恆星周圍彗星表面的升華期,也就是從固態到氣態的過渡期。

  【來源:cnBeta.COM】

相關焦點

  • 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星系 可幫助研究行星系統進化的不同階段
    研究人員通過對400多光年外的一個恆星系統進行成像,發現了行星系統進化的一個獨特階段。該項目科學家表示,這一發現為研究太陽系如何發展提供了機會。此次發現的是快速流動的一氧化碳氣體從一顆年輕的低質量恆星中流出。
  • 400多光年外恆星「NO Lup」發現行星系統進化獨特階段
    400多光年外恆星「NO Lup」發現行星系統進化獨特階段(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研究人員通過對400多光年外的一個恆星系統進行成像,發現了行星系統進化的一個獨特階段該項目科學家表示,這一發現為研究太陽系如何發展提供了機會。此次發現的是快速流動的一氧化碳氣體從一顆年輕的低質量恆星中流出。研究人員認為,研究行星系統演化的獨特階段,可以深入了解太陽系是如何演化的。這一發現還表明,太陽系的發展可能比以前認為的要複雜。目前,還不清楚氣體是如何以如此高的速度噴射出來的。
  • 天文學家首次在另一個星系發現一顆候選行星
    自 1992 年以來,天文學家已經在銀河系內發現了數千顆行星。在其它星系裡,行星肯定也很普遍。但由於距離遙遠,要發現其它星系中的行星非常困難。現在,Harvard-Smithsonian 天體物理學中心的天文學家首次在另一個星系發現了一顆候選行星。
  • 研究稱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系統或將完全不同於太陽系
    因此在尋找外星生命時,很容易認為我們應該尋找類似太陽系的星系。但事實可能並非如此,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如果人們希望找到外星生命,或許應該將目標定為雙星系統。《天體物理學雜誌》上,重點研究了雙星系統中類地行星的行為。
  • 6行星系統被發現了!這是另一個太陽系?
    據消息稱,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六顆行星系統,它們彼此同步運行!迄今為止,天文學家已證實3077個恆星系統中存在4152顆太陽系外行星。雖然這些發現大多涉及一顆行星,但有幾百個恆星系統被發現是多行星的。然而,包含六顆或更多行星的系統似乎更為罕見,迄今為止只發現了十幾個案例。
  • 6行星系統被發現了!這是另一個太陽系?
    據消息稱,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六顆行星系統,它們彼此同步運行!迄今為止,天文學家已證實3077個恆星系統中存在4152顆太陽系外行星。雖然這些發現大多涉及一顆行星,但有幾百個恆星系統被發現是多行星的。然而,包含六顆或更多行星的系統似乎更為罕見,迄今為止只發現了十幾個案例。
  • 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美麗的六顆行星系統,軌道幾乎是完美的和諧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發現了數百顆恆星,它們周圍有多個行星圍繞著它們,分散在銀河系各處。每一顆行星都是獨一無二的,但是一個環繞88光年外的HD 158259恆星運行的系統確實很特別。它由六顆行星環繞:「一顆超級地球和五顆迷你海王星」。經過7年的觀測,天文學家發現這6顆行星都在HD 158259軌道上以近乎完美的軌道共振運行。這一發現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行星系統形成的機制,以及它們如何最終形成我們看到的配置。
  • 星種和星系種子有什麼不同?
    如果你讀到這篇文章,這絕不是巧合,因為它含有一個非常特殊的振動頻率,會吸引與之共振的星系種子。這個太陽系已經進入了一個高強度的能量區域,這些能量湍流需要來自這個銀河系的星際存有們的協助。你們用不同的行星的名字稱呼他們,他們已經聚集在一起,在星際種子們的協助下,通過接引電子光束下來,並照射進入地球的內核來幫助蓋亞。
  • 系外新發現!一顆繞雙恆星系統運行的奇異行星
    這一發現對複雜的多恆星系統中的行星形成具有重要意義。該研究採用了智利的阿塔卡馬大型毫米/亞毫米陣列,觀測到19個雙星原行星盤,它們各自圍繞有較長周期軌道;又用克卜勒太空望遠鏡觀測到了12個系外行星的雙星盤,它們的形成周期不到40天。
  • 完美的行星布局,是什麼讓其發現成為可能
    這個取得重大發現的團隊負責人是日內瓦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內森教授,同時他也是瑞士行星研究所的成員和歐洲航天局系外行星特性探測衛星任務的參與者。最近,這項研究的最終成果以論文形式發表在了《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
  • 新研究發現與二元星系伴星的相互作用可塑造從老邁恆星吹來的恆星風
    新研究發現與二元星系伴星的相互作用可塑造從老邁恆星吹來的恆星風(:一項新的研究發現,與二元星系伴星的相互作用可塑造從老邁恆星吹來的恆星風,它們會產生炫目的複雜形狀陣列,後者可出現在其產生的行星狀星雲之中。
  • 研究首次揭示一類特殊行星系統形成機制
    > 7月10日,《天體物理學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發表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季江徽研究員的研究團隊與南京大學學者合作的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克卜勒(Kepler)空間望遠鏡發現的一類特殊行星系統構型的形成機制。
  • 科學家觀察到嬰兒期雙星系統中的行星形成
    一個位於150光年處的年輕的行星給雪梨新南威爾斯大學天體物理學家一個難得的機會來研究行星系統的形成。最近發表在《天文雜誌》上的研究結果表明,DS Tuc Ab行星(在雙星系統中繞一顆恆星運行)的形成沒有受到第二顆恆星的引力的嚴重影響。
  • 發現多恆星系統行星,可能存在宜居的條件,這些行星是如何形成的?
    近日,德國耶拿弗裡德裡希席勒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MarkusMugrauer博士發現了很多新的具有系外行星的多星系統。研究結果表明:幾顆恆星的存在會影響行星形成和發展。耶拿大學天體物理研究所和大學天文臺的Mugrauer的這項研究現已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報》雜誌上。
  • 天文學家在另一個星系中找到了第一個候選行星
    但是當涉及到發現這些行星時,存在一個問題。從地球上看,其他星系距離如此遙遠,恆星擠入了一個很小的空間區域,以至於很難確定單個星系,更不用說周圍任何行星的影響了。因此,星外行星令人遺憾地躲避了天文學家。這個被命名為M51-ULS-1b的外星世界,可能比土星略小,並且繞著雙星系統運行,行星距宿主星的距離可能是地球距離太陽的十倍。由於特殊的條件,觀察是可能的。行星的宿主雙星系統由一個中子星或黑洞組成,它以極大的速度吞噬附近的巨大恆星。星塵的噴入釋放出大量能量,使該系統成為整個漩渦星系中最明亮的X射線源之一。的確,它的X射線光度比所有波長的太陽光的總亮度都要高一百萬倍。
  • 螢火蟲及其成蟲生物螢光的系統進化研究取得進展
    因此,具有生物螢光的類群自達爾文時期就吸引著眾多的生物學家,是探索新特徵起源的理想研究系統之一。螢火蟲是最著名的陸生發光生物,廣布於世界各地,分為9個亞科、約100個屬2000多個種,已發現的所有類群至少在幼蟲階段都可發光。
  • 最終可組成新的星系系統!
    一項新的研究報告稱,該星系中有三個正處於碰撞過程中的超大質量黑洞新浪科技訊 9月29日消息,科學家在遙遠的宇宙中發現了一個罕見的景象,三個超大質量黑洞以相當近的距離聚在一起,看起來即將合併。這項新研究報告稱,這三個超大質量黑洞位於距離地球約10億光年的SDSS J084905.51+111447.2星系系統中。
  • 科學家發現距離地球最近的多行星星系,或存在適合生命居住的星球
    研究人員在美國時間本周四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報告中稱,地球附近的一顆恆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多行星系統之一。藝術家筆下的多行星系統當然,這所謂的附近是宇宙範圍的概念,距離地球大約64萬億英裡之外。這項研究顯示,這個星系至少有兩顆,也許有三顆超級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所謂超級地球,一般指超級類地行星。
  • 「三體星」系統發現新行星,可能有一個比土星更巨大的光環
    在劉慈欣的小說《三體》中,有一個神秘的三體世界。這個世界位於一個三合星系統中,也就是這個系統中擁有著三顆恆星和一顆行星。這個三體世界在現實生活中是有原型的,那就是比鄰星。不過,在比鄰星的世界裡,可不止有一顆行星。比鄰星系比鄰星的官方名稱是半人馬座α星C,和半人馬座α星A以及半人馬座α星B構成了一個三合星系統。
  • 新發現行星的礦物學可能指向可居住性
    現在,Hazen和他的同事已經將他們的時間線應用於其他行星和衛星上的礦物,礦物種群可以提供對過去和現在可居住性的見解。正如地球上的礦物與地球及其生命共同進化一樣,它們在太陽系內外的其他物體上的存在與否也可以暗示行星在生物進化方面的立場,以及它們是否能夠承載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