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員發現一個星系可幫助研究行星系統進化不同階段
研究人員通過對400多光年外的一個恆星系統進行成像,發現了行星系統進化的一個獨特階段。 該項目科學家表示,這一發現為研究太陽系如何發展提供了機會。此次發現的是快速流動的一氧化碳氣體從一顆年輕的低質量恆星中流出。
-
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星系 可幫助研究行星系統進化的不同階段
研究人員通過對400多光年外的一個恆星系統進行成像,發現了行星系統進化的一個獨特階段。該項目科學家表示,這一發現為研究太陽系如何發展提供了機會。此次發現的是快速流動的一氧化碳氣體從一顆年輕的低質量恆星中流出。
-
300光年外怪異類日恆星吞噬行星:或可了解行星早期進化
這顆死星的怪異之處在於,它有時會吞噬自己的一些行星。研究人員認為,從這顆死星身上或許可以了解行星系統早期進化的過程。天文學家們的發現成果發表於《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期刊之上。 美國芝加哥大學天文學家近日發現了一個奇怪的行星系統,該系統中的主恆星與我們的太陽極為相似,大概位於300光年之外。
-
發現多恆星系統行星,可能存在宜居的條件,這些行星是如何形成的?
近日,德國耶拿弗裡德裡希席勒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MarkusMugrauer博士發現了很多新的具有系外行星的多星系統。研究結果表明:幾顆恆星的存在會影響行星形成和發展。耶拿大學天體物理研究所和大學天文臺的Mugrauer的這項研究現已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報》雜誌上。
-
科學家發現3800光年外的「三體世界」,行星正在被恆星折騰
NASA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已經服役十多年,KOI-5是很早就發現的三恆星系統,位於天鵝座方位,距離地球3800光年,在NASA的第二次行星搜尋任務中,科學家發現恆星KOI-5A存在一顆行星,並發現了一些有趣的事。
-
NASA 重大消息公布:40 光年外恆星周圍發現 7 顆類地行星
這項發現表明,類似俄羅斯套碗一般擠在一起的小型巖石行星系統可能是相當普遍存在的,或許這將成為在銀河系中搜尋外星生命的最佳目的地。▲美國宇航局宣布在一顆近距離小質量恆星的周圍發現多達7顆大小與地球接近的系外行星,並且這幾顆行星相互之間的距離很近,基本都位於這顆恆星周圍的宜居帶範圍內,因此理論上都有可能存在大氣和海洋系外行星,英文Exoplanets,是指圍繞其他恆星(而不是太陽)運行的行星。利用各種方法,人類目前已經確認3449顆系外行星,另有4696顆疑似目標等待確認。
-
73光年外,發現3顆類地行星,很遺憾,可能都不適宜我們居住
但是很遺憾,在過去幾十年的深空探索中,我們雖然發現了成千上萬顆系外行星,但是,始終沒有找到所謂的宜居星球。雖然如此,我們並沒有放棄,哪怕遙遠的宇宙深空中存在一顆疑似宜居星球,我們也會對它進行了解,確認是否就是我們要找的目標,為以後星際旅行、星際移民做準備。隨著我們在這方面的不斷努力,取得了越來越多的成果,也不斷傳來發現地外行星的消息。
-
1萬光年外,銀河系最忙碌的「恆星工廠」,看它是怎麼生產恆星的
,目前正處於早期進化階段,還沒有完全變成一顆真正的恆星,未來通過對它的觀察,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揭曉一些太陽系起源的真相。這並不是科學家們第一次在這片區域中,發現新生恆星了,過去的2年多時間裡,就有多顆新生恆星從這裡孕育而生。比方說在2019年8月的時候,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科研團隊,就發現了另一顆原恆星——PGIR 20dci。
-
1300光年外,發現《三體》中所描繪的行星
導讀:天文學家認為,這個系統系中存在一顆年輕的行星,或者至少是行星胚胎,估算距離系統中心約46個天文單位,比海王星距離太陽還要遠。如果最終得以證實,這將是有史以來,人類發現的第一顆同時圍繞三顆恆星運行的行星。
-
天文學家首次捕捉到類太陽恆星周圍多行星系統圖像
外媒稱,當地時間周二發表於美國《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的一篇論文說,天文學家首次捕捉到圍繞一顆類太陽恆星的多行星系統的圖像。據合眾國際社網站7月22日報導,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拍攝到了這顆名為TYC 8998-760-1的恆星的照片。科學家通過對這顆距地球300光年的類太陽恆星的觀測,發現了兩顆巨型系外行星。
-
除去太陽外,哪些恆星距離地球近?大約是多少光年?
太陽附近的恆星不多,因為太陽距離銀河系中心約2.6萬光年,在銀河系獵戶座懸臂的比較靠外的一側,大致相當於北京三環外不到四環的位置,算是近郊吧。第九和第八位:天狼星雙星系統我們都知道天狼星是全天除太陽之外最亮的恆星,但天狼星其實是個雙星星系,又稱大犬座α星系,距離我們約8.7光年,這兩顆恆星相距約20個天文單位(比太陽和天王星的距離遠一些),我們平時看到的是天狼A,質量約2.1倍太陽質量,半徑約為1.8 倍太陽半徑。是一顆處在主星序階段的藍矮星。
-
科學家發現22光年外有個7顆行星的恆星系統,有3顆位於宜居帶中
迄今為止,我們人類仍然只知道我們所在的地球上有生命,然而地球只是太空中的一顆普通星球,地球所在的太陽系也只是銀河係數千億顆恆星系統中的一個,很難說其他地方就沒有生命存在。一直以來,科學家們都在進行著關於地外生命的探索,其探尋的參考對象,就是類似於我們地球這樣的星球——位於某個行星系統中的宜居帶,有了適宜的溫度,有大氣層和液態水存在等等,迄今為止,天文學家們已經找到了數百顆類似地球條件的類地行星,雖然還不敢確定這些星球上面是否有生命存在,但是其可能性是相當大的。
-
100光年外發現首顆流浪行星不繞恆星運轉(圖)
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設施,該項研究的很多工作都是在這裡完成的 北京時間11月16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天文學家們首次發現一顆不圍繞任何恆星運轉,而是在宇宙中自由飄蕩的「流浪行星」。 對於這項發現,天文學家們顯得毫不意外,因為他們早就已經猜測其存在,並且已經花費超過10年以上的時間試圖找到這樣的一顆流浪行星。當然這樣的搜尋將是極為困難的,它常常會被人們形象地描述為「在幾千個柴火堆裡找一根繡花針」。天文學家們猜測這顆孤獨的行星可能是在其形成之初便被拋了出去,它現在不屬於任何一個恆星,自由流浪於距離地球約100光年的空間之中。
-
NASA在100光年外發現了一顆可能適宜生命生存的行星
但是浩瀚無邊是否還存在著另外的類地行星?我們能否前往其居住呢?我們都知道,銀河系具有2000億顆恆星,直徑達到了十萬光年。其中不乏很多位於生命生存的宜居帶。這不就在今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就有了新的發現。
-
恆星高速氣流或來自冰彗星蒸發
在這個天體系統中,恆星位於中心,其內部塵埃帶中產生的氣體向外擴散到遠端邊緣。最近,由英國劍橋大學領導的研究團隊拍攝到了行星系統進化過程中的一個獨特階段:在400光年外的天體系統中,一顆低質量新生恆星正在快速「噴射」一氧化碳氣體。這一發現為太陽系演化過程的研究提供了新見解,表明其演化方式可能比之前認為的更加複雜。
-
哈勃望遠鏡發現:在2萬光年外的這個星團中,行星真的很難形成!
韋斯特倫德2號位於2萬光年外,是一個研究恆星演化過程的獨特實驗室,因為它相對較近,相當年輕,並且包含大量的恆星。哈勃太空望遠鏡對韋斯特倫德2號恆星進行了為期三年的研究,發現圍繞星團中心附近恆星的原行行星盤前身神秘地沒有大型、密集的塵埃雲。
-
地外生命存在的證據?科學家在400光年遠的氣體雲中發現重要分子
科學家在氣體雲中發現重要分子,為推測地外生命的存在提供了一種可能性人類是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命?其他星球上到底存不存在其他生命形式?關於這樣的問題數千年來一直困擾著我們,即使當今的科技發展已十分迅猛,可觀察和探測的手段及途徑也越來越多,但始終仍未能解決人們心中的困惑,也未能拿出具有說服性的證據。
-
570光年外!科學家親眼見證了恆星系統的死亡
近日,距離地球570光年的地方,天文學家親眼見證了一個恆星系統的死亡!據消息稱,距地球約570光年的一顆白矮星----WD1145+017,它的質量約為0.6太陽質量,溫度約為15900開爾文。但是五年前,一個天文學家小組寫了一篇關於白矮星的論文,表明這裡發生了一些不尋常的事情。
-
新生恆星噴射的一氧化碳高速氣流,或來自冰彗星的蒸發
在這個天體系統中,恆星位於中心,其內部塵埃帶中產生的氣體向外擴散到遠端邊緣。最近,由英國劍橋大學領導的研究團隊拍攝到了行星系統進化過程中的一個獨特階段:在400光年外的天體系統中,一顆低質量新生恆星正在快速「噴射」一氧化碳氣體。這一發現為太陽系演化過程的研究提供了新見解,表明其演化方式可能比之前認為的更加複雜。
-
這是我們第一次直接觀察類太陽恆星周圍的多行星系統
,然而只有少數幾顆行星被直接拍攝下來。其餘部分的存在是通過它們如何影響它們的恆星來推斷的。現在,世界上最大的光學望遠鏡已經直接發現了一個新的行星系統ーー這是第一次有超過一顆行星圍繞著像我們的太陽這樣的恆星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