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們能夠買到多少新能源車?

2020-12-05 騰訊網

對於新能源汽車產業而言,2020是充滿艱辛卻又不甘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新冠突發,新能源汽車銷量幾經腰斬;同在這一年合資新能源發力、造車新勢力在資本市場收穫頗豐,傳統自主新能源車企則在危與機中紛紛謀變求生。

而在今年全球唯二的北京車展以及廣州車展上,也紛紛亮相了不少新車,這些車也將在2021年與我們見面。那麼在這些新能源車中,有哪些值得關注?

廣汽埃安Aion Y

作為獨立品牌的首款新車,自然看點頗多。Aion Y是繼埃安系列車型以後所推出的第四款車型,和Aion V同樣定位於緊湊型SUV,採用了最新「超次元」的設計理念,外形設計有些傾向於未來汽車。無格柵設計、天使之翼LED前大燈、五角星輪轂,定製原廠配飾,整個外形很有新潮科幻感。

新車基於GEP2.0 純電專屬平臺打造,雖然定義為A級SUV,但軸距達到2.75米,整體空間表現媲美中大型SUV。

同時還搭載了5G V2X車載智能通訊系統、ADiGO 3.0自動駕駛系統(據說已經達L3級別)、全場景一鍵遙控泊車等頗具競爭力的ICV科技。據悉該車還將有最新一代電池技術,可以實現不著火,長續航和長壽命。

比亞迪秦Plus

當前汽車市場正處於傳統燃油車向新能源汽車轉化的時期,比亞迪則屬於一家「夾在中間」的車企,既有不錯的燃油車造詣,在新能源領域也算是巨頭級別,這導致它催生出了一個全新物種,那就是秦Plus。

與同樣在廣州車展出鏡的漢不同,秦Plus與以往的比亞迪新能源車完全不同,雖然仍然是插電混動車,但它對於電的依賴非常非常小。它採用了類似兩田的E-CVT動力分流機構,這對自主品牌來說也算是頭一遭,本身還有HEV模式,可以自行發電「造血」。

新車在饋電狀態下的油耗只有3.8L/100km,比目前市面上的所有燃油車都省油,而在滿油滿電的情況下,它可以高水平行駛超過1000km。

大眾ID.4

依託MEB平臺所提供的創新技術,ID.4使用了全新的E3電子架構。E3電子架構可為智能在線服務和駕駛輔助系統提供更強大的計算能力,該項先進技術將確保更安全、更方便且更舒適的出行體驗:如包括觸控及自然語音控制、AR HUD增強現實抬頭顯示等功能在內的直觀人機互動界面,以及IQ.Drive L2+級駕駛輔助。此外,ID.4還將支持遠程OTA功能。

MEB平臺還可充分發掘純電動汽車的優勢,ID.4因此具備強勁高效的電驅系統,寬敞的內部空間和靈活的直流或交流充電方案。置於車輛底部的可擴展電池可以提供最高超過550km的續航裡程。

特斯拉Model Y

目前特斯拉在國內的國產版車型只有Model 3一款車型,本屆廣州車展特斯拉也將帶來第二款國產版本車型Model Y,該車與特斯拉Model 3採用相同平臺打造,同時該車也是繼特斯拉Model 3後特斯拉推出的第五款量產車型。

從車身定位來看,其實我們可以將Model Y看作一個"大一號"的Model 3,Model Y的官方定位是中型SUV,在動力性能層面上,特斯拉Model Y則保持了一貫的優勢。最大功率達到258kW,最高車速達到217km/h,0-100km/h加速只需5.1秒。

日產Ariya

在早些年日產汽車曾經推出過一些電動汽車,但是由於時代與市場的變化導致日產品牌戰略調整。作為日產重回新能源賽道的全新日產Ariya,此前已經在北京車展以及廣州車展上兩度亮相。該車定位為一款純電驅動的SUV汽車,預計將於2021年正式上市。

新車基於2019年日產在東京車展上展出的概念車原型打造,採用「永恆的日式未來主義」的設計理念,並搭載了日產智行的最新技術成果,進一步的豐富和優化了日產的產品陣容。

作為技術日產的標誌性產品,自然在智能科技方面也有著相當大的進步。據了解,新車將搭載日產最新的ProPILOT 2.0智控技術、ProPILOT遠程泊車系統和e-Pedal一體化踏板等最新的智能系統。

而在動力上,Ariya將提供單電機前驅動力系統和e-4ORCE雙電機全輪控制技術四驅系統雙版本。其中高配車型是搭載四驅動力版本,最大功率為290kW,峰值扭矩為600N·m,WLTC工況下續航裡程最高可達610km。

俗話說:「好飯不怕晚」,這兩年在新能源市場,傳統車企一直被造車新勢力搶去了風頭,不過從以上這些車型來看,當傳統車企開始認真轉型電動化後,其實力絕對不容小覷,這些新車在未來可能會成為市場上的極具競爭力的代表車型。隨著疫情的控制,車市也開始回歸正軌,更多的新車也將湧入市場,「E車匯」也更加期待各大車企在明年還能持續發布新能源新車,提供給消費者更加多元化的產品選擇。

相關焦點

  • 2021新能源車補貼再退坡,消費者和車企都有哪些影響?
    2021年新能源車又貴了。去年12月31日,相關部門發文稱2021年新能源車的補貼額度會在2020年基礎上退坡20%,並且在今年1月1日正式實施,整個過程沒有過渡期。今天我們來解讀一下新能源補貼新政,不僅關係到消費者的切身利益,還對車企和市場未來的發展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 銀河證券李澤晗:2021年關注兩類新能源車企表現
    12月16日,中國銀河證券在北京舉辦2021年年度投資策略報告會。會上,銀河證券汽車行業分析師李澤晗發表「電動起航,智控未來」主題演講,李澤晗認為,2021年汽車行業景氣度將繼續回升,看好兩類新能源車企表現。李澤晗表示,2021年,乘用車銷量動能持續,預計同比增加12.7%。
  • ...產業鏈受益「迎頭彩」 新能源車市2021年還有更大驚喜?
    摘要 【特斯拉、蔚來開啟新年「雙響炮」 新能源車市2021年還有更大驚喜?】2020年新能源汽車的熱度在2021年繼續升溫。有觀點認為,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的臨界點將由此開啟。之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過程是由0到1,而2021年後,這個過程將變為由1到10。
  • 淺談石墨烯給新能源車帶來的發展潛力
    淺談石墨烯給新能源車帶來的發展潛力 機械工程師 發表於 2021-01-06 14:01:56 隨著各國燃油車禁售日期逼近,新能源車越來越火,但是,新能源車的續航裡程和充電一直是消費者擔心的問題,於是各種新型能源不斷推出
  • 新能源車產業鏈投資機會及指數基金全梳理!
    國證新能源車上遊、中遊、下遊也比較均衡。跟蹤國證新能源車的有國泰國證新能源汽車指數(160225)。  如果看好新能源車的上遊和中遊產業鏈,那麼就偏向於選擇CS新能車指數;如果想投資全產業鏈,可以選擇另外兩個指數。
  • 新能源車貴出的差價,開多久能賺回來?
    車友「柏城遊子」說:「插電混動等新能源車,價格高出的部分,家用2年2萬公裡,大概多少年能開回來?」新能源車關注度越來越高,都說新能源車使用成本低,我們來聊一聊:純電車、插電混動、增程式等都是新能源車,通常價格比燃油車貴。
  • 周復盤:聊聊新能源車的兩條大消息
    明天就是2021年第一個交易日了,2021年大家加油。
  • 新能源長期機會在於核心資產 可再生能源發電和新能源車是兩大黃金...
    在發電領域,2019年全球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耗佔比平均在15.7%左右,可再生能源電力佔比還有非常大提升空間。 在新能源車領域,2020年全球新能源車滲透率只有3%左右。 展望未來十年,無論從發展空間,還是重要程度,新能源車以及光伏風電都是非常好的黃金賽道。
  • 新能源車的電池能用多長時間?更換一個多少錢?算給你看
    如今新能源車市場越來越火熱,各家紛紛推出新車型搶佔市場份額。但是新能源車的續航短一直是我們最關心的話題。續航長短和電池息息相關,那麼一臺新能源車的電池能用多長時間呢?科技進步,新能源技術不斷發展,電池性能也越來越好。雖然眼下,電池成本高,更換一次電池要上萬甚至十幾萬,但是長遠來看,成本降低是必然的趨勢。
  • 新能源車為什麼沒人要_買新能源車後後悔教訓
    電池政策補貼優勢   2009年2月份,財政部、科技部發出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中提到,對使用鉛酸電池和使用鎳氫電池、鋰離子電池兩類的混合動力汽車進行補貼,最高補貼額分別為8萬元/輛和42萬元/輛。而2010年6月發布的新能源車補貼以電池容量為確定補貼的唯一指標,鉛酸電池完全被否定。
  • 40萬內就能買臺剪刀門「跑車」,這樣的國產新能源車你愛了嗎?
    說實話,我本人對於電動車是並不排斥的,但由於眼下的新能源車型普遍都不算便宜 再加上現在有的電動車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科技與先進化程度已經非常之高,所以很多具備前瞻思維的人就還是比較樂意去購買一臺新能源車型的
  • 新能源車觀察:透視廣州車展上的競爭新格局
    與不久前落幕的北京車展相比,新能源車在本次廣州車展上展現出了更清晰的趨勢:自主品牌集中邁向高端化,合資品牌產品更貼切實際;新能源車產品的市場走向逐步明朗,「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產業發展路徑更為明確。
  • 張憶東:新能源車產業鏈很像2000年代的房地產 明年A股結構牛
    第二個主線,從長期邏輯我們比較看好先進位造業,特別是新能源車、光伏等新能源還有工業4.0等等,其中,明年我可能對新能源車這個鏈條更加情有獨鍾一些。除了這些以外,軍工,特別是軍工的零部件,也是具有較好成長性的板塊。
  • 乘聯會崔東樹:新能源車是快速跌價市場 除了特斯拉外無一盈利
    崔東樹表示,「明年傳統車、混合動力、新能源各方面都要推進,尤其是插電混動和純電動都是賠錢的,新能源車純粹是快速跌價的市場,不降價的新能源車是不可能的,因為沒有一個企業目前靠新能源車真的能夠盈利,除了特斯拉之外,所以明年的日子極其不好過,仍要保持謹慎。」
  • 拉伯炒股槓桿板塊新能源車繼續保持最強熱點
    大盤目前需要等待的,是一個5分鐘級別的背離,6號短期低點;你把握住了,低吸+持有,元月劇本,1月是上漲周期中~新[gubar]能源車[/gubar]產業鏈和消費是當前主流;光伏是趨勢,軍工是題材;把握住2021點開門紅,是最好的策略,即主流熱點+連板龍頭。
  • 新能源車的續航裡程,到底有多大水分?冬季更明顯
    最近祖國大地遭遇了一場寒潮,網上關於新能源車續航的話題層層堆疊。不可否認寒潮對於新能源車的續航存在影響,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廠家標註的續航裡程就一定是貨真價實的嗎?小木查了查資料,發現一些有意思的地方,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廠家宣傳的續航裡程幾分真幾分假?
  • 新能源車如何分類及新能源汽車發展階段深度解讀?
    新能源車發展階段及環保技術如何解讀?貓哥為你展開深入分析:1、交通能源歷史知多少?,將人類帶入清潔能源時代,結合我國能源資源狀況和國際汽車技術發展趨勢,預計到2025年前後,中國傳統汽油車的保有量將下滑50%以下,新能源車將大行其道。
  •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會成為新能源車企目前的生存狀況嗎?
    新能源汽車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這兩年也迎來了快速的發展,同時也催生了很多的新能源汽車企業,隨著補貼2019年補貼政策的落實,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對新能源車企或將會從百家爭鳴轉為優勝劣汰的時代。2019年的新能源汽車政策的出臺,對新能源汽車技術,續航裡程,電池能量密度等都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對於有技術的車企來說,可以憑藉車企自身的技術和自身的實力去應對,同時自身的技術和實力能夠符合2019年度新能源汽車政策的補貼要求,在車輛生產和研發上面來說的話,就能夠節省大量的資金,對於沒有自身技術實力的車企來講,或者是說續航裡程沒有達到最基本的是要求的車企業,那麼其實壓力還是非常大的。
  • 「汽車人」2021年打開了跨國車企「破壞性」轉型的加速器
    特別是對跨國車企來說,後疫情時代遠未安定的世界,沒有哪個市場能夠有與中國比肩的車市規模與活力。文/《汽車人》管宏業2021年,中國市場倒逼跨國車企亮出各自「絕活」,競爭再度加劇。如大流行暴發之初的一個假說,新冠肺炎很可能是一個規模最大的歷史加速器。改變不會隨時間淡化,經歷過去一年醞釀,到2021年有可能加速到令人目眩的程度。
  • 回應市場關切 用科技改善提升新能源車安全
    11月26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1)媒體溝通會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表示,動力電池安全必須從設計之初提升新能源車安全水平。在溝通會上,歐陽明高一直將話題核心圍繞在新能源車安全上,讓人感受到了業內對新能源車安全的重視態度。今年以來,新能源車自燃事故仍時有發生,已成為影響新能源車發展的最大心理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