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棄嬰成中國科學家,一直紮根新疆建設祖國,最怕被認成外國人

2020-12-05 阿楚說歷史

引言

眾所周知,我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在這五千年的時間中,中國孕育了不少優秀的傳統文化,而樂於助人就是這些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點。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是一位有著外國血統的中國人,他的名字叫李憶祖。他是一名外國的棄嬰,從小便接受了中國養父母的幫助。這位外籍中國人曾經在我國進行煤田地質普查工作,他不僅在我國新疆的惡劣環境中待了幾十年,還曾去過我國西藏阿里地區進行艱苦作業。在退休之後他也沒有閒著,而是進入了教育行業,對我國未來的花朵兒進行了有趣的科學課程。可以說,李憶祖對中國的貢獻很大。

中國人收養外國棄嬰

我國近年內不斷發展,雖然經濟方面已經取得了不菲的成績,但是在很多偏遠地區,依舊有人過著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貧困日子。這些人堅持生育孩子,卻無力撫養,所以很多人便會將自己的孩子送給甚至是賣給別人,更過分的父母還會狠心拋棄生有殘疾的孩子。其實我國也有人收養過國外的棄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李憶祖。

他在中國養父母的培養下,成為一名中國科學家,並在退休之後專心發展教育事業。很多人聽到他的故事之後十分驚訝。雖然李憶祖的外觀與東方人有很大差異,許多人一眼就能看出他是一名外國人,但是李憶祖有一口流利的京片子,並對大家表示,很害怕自己被誤認為是一名外國人,因為他覺得自己是一名真正的中國人。他認為血統並不能界定一個人的性質,因為自己從小在中國生長,所以李憶祖堅定地認為自己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

李憶祖的經歷

1938年,李憶祖在國外出生。因為時局不穩,他很快便與外國的親生父母被迫分開了。但是隨後他便被一對中國夫妻撿回家撿了。在往後的日子中,李憶祖每每憶及此事,都感覺自己十分幸運。中國養父母對他十分體貼,在將他撿回家之後,對他細心照顧,並出錢供他學習。為了讓他更快地融入中國的生活,養父母為他起了一個很好聽的中國名字——憶祖。

原來曾經有外國人來到李家,表示想將李憶祖帶走領養,但是養母對其感情深厚,並不捨得將李憶祖拱手讓人,便沒有答應外國人的請求。李憶祖也很感激養母的決定,如果不是養母留下了他,他可能也不會有如今這般輝煌的成就。

受教育的李憶祖效忠中國

養父母對李憶祖的好,他通通記在心中。李憶祖稱,最感動的一點便是養父母沒有因為他的外國血脈而表現出任何的歧視與不滿。也正因為如此,李憶祖得到了很好的教育,並在1961年成功從大學畢業,拿到了分配到北京工作的機會。

受到中國良好教育的李憶祖並沒有安於現狀,穩定發展。他經常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對中國做出一定的貢獻,以此來回報祖國對他的培育之恩。由此可見,李憶祖的養父母將他調教得十分出色,十分重視感恩一事。於是他選擇去偏遠的新疆奮鬥,並在新疆待了53年,最後成為一名優秀的頂級科學家退休之後,他更是致力於教育工作,經常去各個縣市義務講課據統計,退休後的他曾講過795場義務的課。而李憶祖的課程十分有趣,引得不少學生的喜愛。他曾經利用易拉罐等看似「廢品」的東西,做出了「侏羅紀時代」等玩具,讓孩子們目瞪口呆。

結語

不得不說,李憶祖的所作所為讓中國人感到十分敬佩。畢竟我國有些本土的科學家都能在功成名就之後選擇背叛中國,作為一名外籍中國人,李憶祖的行為讓人十分欣慰。不管是一名科學家還是退休後從事教育事業,李憶祖都十分認真,這種態度值得大家學習。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外國棄嬰成中國地質學家,退休後紮根教育,最怕被認成外國人
    ——《增廣賢文》走在街上,倘若你看到一個有著高鼻梁、湛藍的眼睛、眼窩深陷、一頭白色頭髮的高大的男人,你一定會以為他是個外國人。一位叫做李憶祖的中國人就常常遇上這樣的問題,這也是他最怕遇到的問題,每當別人叫他外國人,他總是會立刻解釋道:「我不是外國人,我是外裔中國人!」1938年,李憶祖出生於中國天津,他的父母都不是中國人。
  • 外國的棄嬰卻成了中國科學家,退休後深耕教育:我是地道的中國人
    有一個外國的棄嬰,年僅20歲就成了中國的科學家,他退休之後深耕教育,最怕被別人誤以為是外國人。這個曾經的外國棄嬰名叫李憶祖,他有堅挺的鼻梁,白色的皮膚,微卷的頭髮,看起來跟普通的外國人沒什麼差別。李憶祖在1938年的時候,跟自己的父母失去聯繫,成一個棄嬰,有一對好心的中國夫婦收養了這個可憐的孩子,將其取名為李憶祖。養父母對這個孩子特別的喜歡,給了他很多照顧,不願意讓他吃任何的苦、後來有一個外國老太太想要收養李憶祖,但是他卻直接拒絕,堅持留在養父母的身邊。
  • 外國棄嬰李憶祖在中國被收養,成為中國科學家,稱自己是中國人
    一、自己是「中國娃兒」一名棄嬰,出生在天津,已經被親生父母拋棄,他與眾不同,金髮碧眼,五官深邃,是一名外裔嬰兒。母親雖然心疼他,怕他吃苦,但是面對他的堅決,不得不讓步。眾所周知,新疆環境惡劣,黃沙瀰漫,空氣乾燥,而地質工作者要接觸荒漠,工作環境較差。
  • 李憶祖:外國棄嬰被中國家庭收養,成為地質學家後報效祖國!
    但是在中國就有一個外裔中國人,他在天津出生,被中國一戶人家收養,他被視如己出,悉心照顧,最後成為了一名優秀的中國地質學家。他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不是外國人,我是外裔中國人」。他就是李憶祖。
  • 中國新疆這一城市,都是藍眼睛的白種人,卻一直強調自己是中國人
    我們都知道,我國有五十六個民族,而每個民族都各有各的特色與文化,只是我們了解的很少,我們最常見和最了解的的是漢族。我們共同的是講中國話,黃皮膚。但是有一個民族的膚色卻是與我們不一樣,他們都是白皮膚,藍眼睛。
  • 他是美國棄嬰,中國夫婦將其培養成頂級科學家,拒絕「老外」稱呼
    1938年,一個可愛的美國男嬰在中國天津呱呱墜地,然而由於一些特殊原因,他的父母將其拋棄,出生尚不足月的他成了一個棄嬰,所幸一對善良的中國夫婦出現,收養了他,並悉心培育他,幾十年後,他成為中國頂級科學家,成千上萬的人都趕來聽他上課。
  • 中秋節,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嗎?
    每個人都發揮了自己的十成功力,滿滿一桌菜,全是中國味兒!雖然沒有八大菜系和各類小吃,不過難得吃到祖國的味道,還能「自主創新」,不亦樂乎?一起做菜、一起聊天、一起吃飯,這就是我們的團圓。吃好喝好後,我們下樓散步賞月,抬頭仰望異鄉的月亮,不禁想起在故鄉流傳的「外國的月亮都比中國圓」!此時此刻,我就在異國的月亮之下,外國的月亮真的比中國圓嗎?
  • 國內頂尖科學家流著外國血液,卻稱自己永遠都是中國人
    老人的名字叫李憶祖,他是國內一個頂尖的科學家,如今已年過八旬。李憶祖的確流著外國血液,但卻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因為他從出生起,就一直在中國生活。說起李憶祖的故事,繞不開兩點,一個是他的身世,另一個則是新疆。
  • 一對中國夫妻收養一個外國棄嬰,23年後這個孩子成為中國地質學家
    1938年,李憶祖出生在天津,被親生父母遺棄,一對中國夫妻把他從出生醫院帶回了北京,跟自己的孩子們一塊養著。李憶祖跟普通收養的孩子不一樣,深邃的五官,高挺的鼻梁,怎麼看都是外國人。雖然人也會分很多種族,有不同的特質,但個人天性與教育,才是影響他們最重要的兩個因素。李憶祖雖然是外國人,但從小就接受中國的教育,除了外貌,其餘也跟中國人無異。
  • 國家有錢,棄嬰遍地,韓國為什麼成了兒童出口大國?
    在每個孩子出生的時候,大抵對父母來說都是一份最珍貴的天賜禮物。每個孩子都是這片天地的新生,未來和希望,在這片天地裡,永遠都是美好的象徵。但回到現實的孩子最終也只是孩子,意味著弱小,手無縛雞之力,面對人世間的優勝劣汰他們無力自衛,只能依靠成人生存。所以,每個孩子都能長大成人,在這期間自然離不開父母的辛勤培養。
  • 為什麼外國人體味重,而中國人卻沒有?外國網友稱這是基因突變
    在中國有一種東西,或者說是一種氣味困擾著很多或年輕或中年的男女,那就是狐臭,很多人都想辦法去根治它,甚至不惜到醫院除汗腺,因為汗腺的壯大會使人們在夏天炎熱的時候腋下大量出汗,這就導致了狐臭,也就是體臭的擴散。
  • 新疆政協副主席約爾古麗·加帕爾考察新疆天文臺南山基地
    6月19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約爾古麗·加帕爾一行二十人,赴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臺南山基地考察,並與新疆天文臺領導、中層幹部及科技骨幹進行了座談。新疆天文臺臺長王娜從歷史沿革、科研工作、人才培養和研究生教育、創新2020規劃及新疆110米射電望遠鏡等十個方面進行了工作匯報。在認真聽取工作匯報和座談發言後,約爾古麗·加帕爾發表了重要講話。
  • 這位中國物理學家堪比霍金,備受外國人崇拜,為何在中國飽受爭議
    明清時期的閉關鎖國,讓中國逐漸和世界脫軌,導致了中國在科學技術方面,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雖然經過了幾十年時間的發展,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中國在科學領域,很多方面仍然落後於西方國家。從近一個多世紀來看,大部分世界知名的科學家都來自於外國,比如愛因斯坦、霍金、波爾等等。
  • 全國的眾多高校中,哪些大學的外國留學生比較多?
    我國的很多高校,也一直都在招收外國留學生。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外國學生來我們國家的大學上學。今天,小編要和大家探討的就是,全國的眾多高校中,哪些大學的外國留學生比較多?近年來,漢語的國際地位越來越高,很多外國學生也逐漸的開始學習漢語,但是漢語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之一。很多外國學生都選擇來到中國本土的學校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化知識。
  • 有哪些外國科學家放棄原本國籍,加入我國國籍?
    這回我們就來聊一聊都有哪些外國名人放棄了自己的國籍加入到中國國籍。 第一位加入中國國籍的外國人:馬海德 馬海德原名是喬治·海德姆(George Hatem),祖籍是黎巴嫩,在美國出生,後來獲得了日內瓦醫科大學醫學博士學位,並成為了一個醫生。他的一生致力於性病和麻風病的相關防治以及研究,並且取得了非常巨大的醫學成就。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歷史與發展(摘要)
    原標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歷史與發展(摘要) 國務院新聞辦5日發表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歷史與發展》白皮書。摘要如下: 前言 60年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白手起家,艱苦奮鬥,忠實履行著國家賦予的屯墾戍邊的光榮使命。廣大兵團軍墾職工櫛風沐雨,紮根邊疆,同當地各族人民一道,把亙古戈壁荒漠改造成生態綠洲,開創了新疆現代化事業、建成了規模化大農業、興辦大型工礦企業,建起了一座座新型城鎮,充分發揮了生產隊、工作隊、戰鬥隊的作用。
  • 新疆油田公司2018年至2019年準噶爾盆地重點探區建設備忘錄
    當1955年10月29日黑油山一號井噴出原油之後,第一代新疆石油人有一種共同的情緒——渴望。1949年8月26日,蘭州剛剛解放,彭德懷登門拜訪了我國著名的石油地質學家、玉門油田甘肅油礦局探勘處處長孫健初。彭老總問茶科學家的初衷是:全中國就要解放了,大規模經濟建設必將馬上開始,需要能源啊!毛澤東對周恩來、陳雲感慨:「要搞建設,石油是不可缺少的。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沒石油都轉不動。」
  • 曾經· 新疆——在中國,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新疆」
    新疆,是「冰山上的來客」,是「阿凡提」,是「七劍下天山」……多年前那次十幾日的天山環線行,對漢語中有那個叫「廣袤」的詞感知不少,知道祖國的960萬平方公裡是由六個新疆那麼大的版圖組成的。多年後,再一次行走在新疆的路上,我還明白了「廣袤」這個詞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天山之外還有阿爾泰山。
  • 紮根祖國大地,踐行濟民初心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2020暑期思政...
    師生們走向城鎮鄉野、相聚線下雲端,以赤子之心丈量祖國大地,以專業知識觀照社會現實,力求用實際行動踐行「經世濟民」初心,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紮根中國大地,探尋改革前沿「農,天下之大業也。」鄉村興國家興,百姓富國家富。
  • 中國破獲外國間諜大案:原子彈核心機密險遭盜竊,兩隻老鼠成關鍵
    大就都知道,我國是現代核武器五常國家之一,因為中國有了核武器,才徹底避免了被外國軍事侵略的可能,因此中國這時才可以不遺餘力的發展我國內部自身的經濟。直到現在為止,世界上有核武器的國家還不到兩位數,有了核武器,在軍事能力上就是質的飛躍。在中國擁有核武器之後,世界上也有許多國家覬覦我們的技術,千方百計想搞到核武器的圖紙,弄清其中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