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Fullness——至每一個通往夢想道路上的職場人!
不斷求知,堅持「搶學」
一個有理想有目標,在職場中奮力拼殺的人,只有能力是不夠的。能力是工具,毅力是情商,情商越高你運用和駕馭工具的能力也就越強。這世界上不缺有能力的人,缺的是有毅力的人,單單有能力很難持久地堅持一件事,只有能力加毅力你的目標才能實現。毅力不是說有就有的,在努力向前的過程中,更重要的是你怎麼做。來看看李嘉誠是如何用毅力堅持學習,走過他少年時的「搶學」之路的吧。
14歲,當李嘉誠還是一個為了生活而拼命做事的茶樓小夥計的時候,他的心願很簡單,就是賺取足夠一家人生存的衣食費用。為此,他堅持把老闆交付的每件事情都做得妥當、出色。除此之外,李嘉誠還深知「知識改變命運」,沒有知識就改變不了命運,在踏實做工的同時他絕不浪費時間,把維持生活剩下來的每一分錢都用於購買實用的舊書籍。
書香門第的薰陶,使李嘉誠抱定了一個信念,僅僅靠茶樓薪水養活全家不是自己的目的。要徹底擺脫生存維艱的困境,出人頭地,必須學習文化知識。因為文化知識不但是一個人的能力之源,而且還是深造和達到高深境界的前提。沒有知識便成就不了大事業。
李嘉誠是個善於行動的人,他是這樣認為的,也是這樣做的。艱困的學習環境中,李嘉誠表現出了驚人的毅力,正是憑著這股勁兒。他做到了別人難以做到的事情,為改變此時的命運和境況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茶樓工作異常辛苦,工作時間長達15個小時以上。那時的李嘉誠常常是「披星戴月上班去,萬家燈火回家來」。但到家後,李嘉誠就立即忘記了工作的辛苦,馬不停蹄地就著油燈苦讀到深夜。生活的艱辛磨練出李嘉誠堅強的意志,使他終究沒因香港戰亂而放棄拼搏。尤其在學知識方面,他更是有著頑強的毅力:咬緊牙關,堅持做到學習工作兩不誤。
有強烈的求知慾望也擺脫不了現實的窮困,無錢買教材成了李嘉誠讀書路上的又一「攔路虎」。靠工資,不可能,因為他的工資本來就微薄,除去全家生活開支和弟妹的學費,根本就剩不下幾個錢;去借,不可行,因為他自小就心性高傲,不願受人施捨,欠下人情。
可俗話說「車到山前必有路」,頭腦靈活的李嘉誠想到了一個絕妙的辦法。家具有二手的,汽車有二手的,那圖書是不是也應該有二手的呢?通過留心考察,李嘉誠在街頭找到了一家專賣學生用過的舊教材的廉價書店。
有限的錢使李嘉誠想多買幾本舊教材都成了奢望,每次,他只買一兩種。學完之後,他又折上折再把這些舊教材賣給書店。然後再將所得的錢買回「新」的舊教材。如此,既學到了知識又省了錢。李嘉誠的經商頭腦可見一斑。
拿起破舊的教科書,李嘉誠既是學生,也是老師。在無數昏黃的油燈下,他摸索教學、出題的邏輯,尋找每個篇章的關鍵詞句,模擬師生對話,自問自答。「孤獨是他的能量,也是他的朋友。獨處時,他腦海會開始做思想的掙扎,會不斷自己拋問題、自己回答。」李嘉誠的一位友人這樣說道。
年紀輕輕便肩扛重擔的李嘉誠,憑靠毅力堅持學習。這樣的努力,讓那些懈怠的人們感到慚愧。抬頭看看結果吧,看看身價過億的李嘉誠,不要只羨慕他的成功,他的毅力你有嗎?任何一個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在走出職場走向成功的道路上,用毅力能人所不能是一個人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
我想跟你分享喜樂,陪你成長,也希望你能見證我的成長。
專注於職場研究,用故事述說職場人生(請關注,每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