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上,通常是水域越大的地方,水生生物的體型越大,比如藍鯨只能生活在海洋裡,一些河豚類和鱘魚類等大型魚類,只能生活在湖泊和大型河流中,我國最大的河流是長江,所以我國最大的淡水魚也生活在長江中。
那麼長江中的哪種魚個頭最大呢?一般認為是鱘魚,已知長江中有三種鱘魚分別是江鱘,中華鱘和白鱘,其中以白鱘的個頭最大。
不過可惜的是,近日媒體報導稱,來自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危起偉博士等研究者表示,我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已經滅絕,相關的論文已經發表著國際自然環境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上,這等於宣布這一物種已經從世界上徹底滅絕了,讓人為之痛心啊!
長江白鱘屬於匙吻鱘科魚類,最早出現於白堊紀(距今一億多年),現今存活的匙吻鱘科魚類僅有兩屬的兩種,分別分布於亞洲的長江和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生活在我國長江的白鱘又稱作中華匙吻鱘,曾為我國特有魚種,特產稀有珍貴動物,屬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有「水中大熊貓」之稱。
我國古代又稱長江白鱘為「鮪」,民間有「千斤臘子萬斤象」的說法,「千斤臘子」指的是中華鱘,「象」指的就是長江白鱘,說明白鱘的個頭要比中華鱘更大,有漁民稱這種魚的體長可達7米以上,這種魚遊泳速度很快,而且很兇猛,長江中的大多數魚類都會被它作為食物,站在長江水下食物鏈的頂端,因此又被稱為「江中猛虎」、「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巨魚」,位列世界十種最大的淡水魚之一。
長江白鱘主要生活在我國四川宜賓到長江口這一段的長江幹支流中,但以前曾經也在錢塘江和黃河下遊有發現,說明這種魚類也可以在沿海的淺海中生存,通常在春季沿著河流順流而上產卵,小魚通常都在淡水中成長,並順流而下到海洋中生存。
長江白鱘體長為2-3米,體重200-300千克,最大的體長可達7.5米,體重在500公斤以上,被認為是我國最大的淡水魚類,因為其吻部長如長劍或象鼻,長度可佔身體總長度的1/3,又俗稱為中國劍魚,象魚,體呈長梭形,上下頜均具尖細的齒,體表無骨板狀大硬鱗,僅在尾鰭上緣有一列棘狀鱗。
最後一條長江白鱘出現於2003年,當時為我國的野生動物學家最後一次救助一條長江白鱘、將它放生並跟蹤它的活動。但由於隨後考察船觸礁,導致被放生白鱘的電波信號也消失,從此之後至今的16年來,科考學家和漁民們等再也沒有發現過長江白鱘,即便科考學家曾經苦苦搜尋,但再也沒有發現這種「長江巨魚」的影子,因此野生動物學家認為早在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可能就已滅絕。
一個物種一旦消失,就很難再出現在地球上了,長江白鱘的滅絕是長江流域生態物種的又一大損失,也是繼白鱀豚和長江鰣魚後我國生態系統中又一重要物種消失的壞消息,說明環境和物種的保護工作還是任重而道遠呢!